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3 年營運回顧:全年營收為新台幣 670 億元,相較 2022 年略有下滑。2013 至 2023 年的營收年複合成長率 (CAGR) 為 8%。公司在全球 PCB 供應商中排名第六,在 HDI PCB 領域則排名第一。
- 2024Q1 營運亮點:第一季為傳統消費性電子淡季,但受惠於衛星通訊(Aerospace)業務的強勁成長,其營收佔比首次達到 20%,有效彌補了消費性產品的淡季效應。衛星產品在台灣廠區的產能佔比已達 70%,為毛利率提供重要支撐。
- 泰國新廠進度:泰國新廠第一期投資 3 億美元,預計 2024 年 6 月中由台灣幹部進駐並開始設備安裝,第三季完成裝機與測試,第四季開始小批量產出。初期產能將鎖定衛星、伺服器等高階系統板,而非消費性電子產品。
- 未來展望:公司看好 AI 科技應用、高速運算、衛星通訊及車用電子等領域將成為 PCB 產業未來的主要成長動能。公司正積極開發相關產品,並預期 AI PC/NB 的發展將推升 HDI 技術的應用層級。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華通定位為一站式 PCB 服務供應商,提供硬板(Rigid PCBs)、軟板(Flexible PCBs)、軟硬結合板(Rigid-Flex PCBs)及表面黏著技術(SMT)等完整解決方案。
-
產品應用領域:
- 硬性電路板:應用於衛星通訊、資料處理中心、智慧型手機、筆電、平板等。
- 軟性/軟硬結合電路板:應用於電池管理模組、顯示器模組、相機模組及穿戴裝置。
- SMT:應用於電池管理模組、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
-
2024Q1 營收結構:
- 手機 (Mobile Phone):22%
- 個人電腦 (PC):15%
- 衛星通訊 (Aerospace):20%
- 軟板及射頻模組 (RF+FPC):20%
- 表面黏著技術 (SMT):17%
- 基地台/網通 (Basestation/Networking):2%
- 消費性與其他 (Consumer & Others):4%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 2024 年折舊預估:全年折舊費用約 55 億元新台幣或略高。
- 2024 年稅率預估:實質稅率預計約 21%。
- 財務結構:公司近年持續降低美金借款,負債比已從過去接近 60% 降至約 50%,財務狀況趨於穩健。
-
第一季毛利率分析:
- 挑戰:第一季毛利率受消費性電子傳統淡季、產品降價壓力及 SMT 業務佔比較高等因素影響,表現與往年同期相似。
- 支撐:高毛利的衛星產品出貨量顯著提升,成為支撐整體毛利率的關鍵因素,抵銷了部分消費性產品的負面影響。
- 股利政策展望:考量到泰國廠為未來主要的資本支出項目,且公司財務結構已改善,內部正在評估未來適度提升現金股利配發率的可能性。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業趨勢:根據 Prismark 預測,全球 PCB 產值在 2023 年衰退約 15% 後,預計 2023-2028 年的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5.4%。成長動能主要來自 AI、高速運算、衛星通訊及車用電子。
-
AI 終端裝置發展:
- AI PC/NB:為滿足 AI 運算需求,新一代 AI PC/NB 的主板設計將從傳統通孔板升級至 HDI 板,目前看到的設計至少為二階 HDI,高通(Qualcomm)架構的層數需求可能更高。此趨勢有望帶動 HDI 在 PC 市場的滲透率。
- 材料應用:消費性 AI 產品(手機、PC)的 HDI 板,目前看來尚不會使用到 M6 至 M8 等級的高階材料,主要仍以盲孔設計為主,與伺服器等系統級產品採用的背鑽等製程有所區別。
-
美系客戶手機動態:
- 主板設計:今年新款手機主板預期沒有高階 HDI 或 RCC 材料等重大設計變更。華通將持續供應 Pro 及 Pro Max 等高階機種。
- 軟硬結合板應用:今年的 Pro 系列以上機種,其相機模組(VCM)預計將導入軟硬結合板設計。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全球佈局:泰國新廠:
- 策略定位:泰國廠初期將專注於生產衛星、伺服器等非消費性電子的系統級 HDI 產品,以滿足客戶在東南亞地區的供應鏈需求。
- 產能規劃:第一期廠房產能設定為每月 30 萬平方英呎,滿載月營收貢獻約 4 億元新台幣。
- 未來擴充:公司將視衛星客戶的需求狀況,考慮最快於明年(2025 年)啟動第二階段的擴產計畫。
-
競爭優勢:
- 技術領先:身為全球最大的 HDI 供應商,華通在類載板(SLP)及高階 HDI 技術上具備領先地位。
- 產品多元化:透過衛星通訊等高毛利產品組合的優化,降低對消費性電子市場的依賴,提升營運穩定性。
-
市場策略:
- 目前消費性 HDI 市場處於新舊技術交替的「青黃不接」階段,面臨供需及價格壓力。
- 長期來看,公司看好 AI 應用將帶動消費性電子規格升級,為 HDI 業務創造新的成長動能。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預期 2024Q2 毛利率將優于第一季。
-
長期成長動能:
- 衛星通訊:已成為公司重要的營收與獲利來源,並將是泰國廠初期的主要產品。
- AI PC/NB:預期將帶動 HDI 技術在 PC 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公司 HDI 產能帶來新的出海口。
- 系統級產品:公司正積極跨入伺服器、網通等系統級 HDI 市場,雖然需要時間進行客戶認證,但此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
泰國廠效益:
- 泰國廠將於 2024Q4 開始貢獻營收,預計 2025 年開始量產。
- 該廠已申請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最高等級的稅務優惠,預期可享有 8 年免稅及後續年度稅務減半的優惠,有助於提升長期獲利能力。
7. Q&A 重點
-
Q1:系統級 HDI 與消費性 HDI 的製程差異?泰國廠初期是否能生產消費性產品?
A:兩者差異顯著。系統級 HDI 層數更高,且可能需要混合使用背鑽等特殊製程,技術門檻較高。泰國廠第一期的設備與製程規劃完全針對衛星、伺服器等系統級產品,初期無法生產手機、筆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
-
Q2:公司今年的折舊、稅率預估?泰國廠的折舊年限與稅務優惠?
A:
- 折舊:2024 全年集團折舊費用約 55 億元新台幣或更高。
- 稅率:實質稅率約 21%。
- 泰國廠折舊:主要設備折舊年限為 10 年。
- 稅務優惠:已申請泰國最高等級的 BOI 獎勵,預期可享 8 年免稅及後續年度減半的優惠。
-
Q3:AI 手機與 AI NB 是否會採用更高階的 HDI 設計或材料?
A:是的,這也是公司的期待。AI 應用會推升 HDI 的層數與設計複雜度,例如 AI NB 至少需要二階 HDI。但目前看來,消費性 AI 產品的材料等級不會像伺服器板那麼高(如 M6-M8 等級),製程上也有所不同。
-
Q4:第一季毛利率較低的原因?對第二季的看法?
A:第一季是消費性電子傳統淡季,加上 SMT 佔比影響,毛利率表現與往年同期相似。但受惠於高毛利的衛星產品出貨大幅成長,支撐了整體毛利率。預期第二季毛利率會比第一季好。
-
Q5:公司歷年配息率偏低,未來是否有機會提高?
A:過去為降低負債比與利息支出,傾向保留較多現金。目前公司財務結構已趨於健全(負債比近 50%),且未來重大資本支出主要為泰國廠,公司內部正在評估未來提高現金股利配發率的可能性。
-
Q6:今年美系客戶手機主板是否有重大設計變更(如更高階線路或 RCC 材料)?
A:就我們所知,今年主板沒有這樣的設計變更。不過,在 Pro 系列以上的機種,其相機模組(VCM)預計將採用軟硬結合板的設計。
-
Q7:泰國廠第一期滿載可貢獻多少月營收?第二階段擴充的時間點?
A:第一期產能為每月 30 萬平方英呎,若滿載,預估可貢獻月營收約 4 億元新台幣。第二階段的擴充將視衛星客戶的需求而定,最快可能在明年(2025 年)開始逐步規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