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台達電營運摘要
台達電 2023 年第二季營運表現穩健,受惠於電動車零組件業務的強勁擴張及電源供應器業務的穩健需求,營收與獲利均實現年對年及季對季增長。展望未來,公司將電動車 (EV) 業務視為短中期主要成長動能,而資料中心與能源基礎設施則為中長期發展重點。儘管傳統伺服器、工業自動化及部分消費市場面臨挑戰,但公司對 AI 伺服器相關電源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長期潛力保持樂觀。此外,公司亦在法說會開頭詳述其永續發展策略,強調其 2050 年 SBT 淨零排放目標,並已在再生能源使用上取得顯著進展。
- 2023Q2 營收:1,005 億 新台幣,年增 12%,季增 8%。
- 2023Q2 毛利率:29.2%,較去年同期的 29.4% 微幅下滑,但較前一季的 27.5% 明顯改善。
- 2023Q2 EPS:3.14 元。
- 2023 上半年 EPS:5.80 元,年增 10%。
- 未來展望:電動車業務將持續扮演關鍵成長引擎。傳統伺服器市場預計今年觸底,明年溫和復甦。AI 伺服器相關業務雖處於早期階段,但長期趨勢看好。
2. 台達電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台達電業務主要分為三大事業群,各事業群在 2023 年第二季的表現及展望如下:
- 電源及零組件 (Power Electronics):
- 業務佔比 61%,為營收與獲利主要貢獻來源。2023Q2 營收年增 16%,獲利年增 30%,表現最為強勁。
- 成長主要由電動車零組件業務大幅擴張所帶動,同時電源供應器業務需求亦保持穩健。
- AI 伺服器電源因其高瓦數、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要求,預期其平均售價 (ASP) 與毛利率將優於傳統伺服器產品。目前整體伺服器電源約佔電源供應器業務的近一半。
- 自動化 (Automation):
- 業務佔比 14%。2023Q2 營收年增 10%,但獲利年減 39%。
- 工業自動化 (IA) 業務自低基期溫和改善,但樓宇自動化 (Building Automation) 業務相較去年同期則呈現減速。
- 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復甦緩慢,儘管疫情限制放寬,但整體商業環境仍在調整,市場情緒保持謹慎。
-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
- 業務佔比 25%。2023Q2 營收年增 4%,但獲利年減 68%,獲利能力面臨較大壓力。
- 電動車充電樁業務表現強勁,但通訊電源業務因終端市場疲軟而表現遲滯。
- 公司看好能源基礎設施的長期發展,特別是在儲能系統與微電網建置方面,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電動車電力需求。
3. 台達電財務表現
- 2023Q2 關鍵財務指標:
- 營收:1,005 億 新台幣,年增 12%,季增 8%。
- 毛利率:29.2%。相較去年同期的 29.4% 微幅下滑,主因為產品組合不佳;相較前一季的 27.5% 則因營運規模擴大而改善。
- 營業利益率:10.2%。相較去年同期的 10.7% 下滑,主因為較低的毛利率與較高的營業費用率。
- 稅後淨利:81.5 億 新台幣,年增 7%,季增 18%。
- 每股盈餘 (EPS):3.14 元。
- 2023 上半年累計財務指標:
- 營收:1,935 億 新台幣,年增 12%。
- 毛利率:28.4%,與去年同期持平。
- 營業利益率:9.7%,較去年同期的 9.9% 微幅下滑。
- 稅後淨利:151 億 新台幣,年增 10%。
- 每股盈餘 (EPS):5.80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獲利驅動:電動車零組件業務的規模化是電源及零組件部門獲利顯著增長的主因。
- 挑戰:營業費用因差旅增加及工程師薪資調漲而上升,營業費用率從去年同期的 18.7% 增至 19.0%。自動化與基礎設施事業群的獲利下滑對整體獲利能力造成壓力。
4. 台達電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AI 伺服器趨勢與機會:
- 管理層認為 AI 伺服器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定義尚不明確,且商業模式未完全成形,短期發展可能較為波動。
- AI 伺服器電源的瓦數要求遠高於傳統伺服器,從過去的 1,000-2,000 瓦,提升至 3,000-6,000 瓦或更高,其規格、ASP 及毛利率均較高。
- 在散熱方面,台達電作為資料中心散熱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提供傳統氣冷、單相及兩相浸沒式液冷等多種方案以應對客戶需求,但短期內新技術方向尚不明朗。
- 電動車市場發展:
- 充電標準:針對北美多家車廠宣布採用特斯拉 NACS 充電標準,公司認為技術上僅是連接器 (connector) 的差異,技術門檻不高,對其業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並認為市場標準的統一有助於產業發展。
- 業務表現:2023 上半年電動車零組件業務營收符合或略優於預期,下半年客戶需求依舊強勁,預期將維持健康成長。
- 其他市場動態:
- 傳統伺服器:2023 上半年成長動能放緩,主因為 2021 年的訂單積壓已於去年大致消化完畢。預期市場將在今年逐漸觸底,並於明年迎來溫和復甦。
- 消費性電子:市場庫存去化已進入後期,雖不預期有顯著復甦,但判斷市場將很快穩定下來。
5. 台達電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成長計畫:
- 電動車為短中期最明確的成長引擎。
- 資料中心與能源基礎設施 (包含儲能、充電樁、微电网) 為中長期成長核心。
- 零組件業務 (如散熱、電源) 亦將隨著在新興應用的滲透而取得良好增長。
- 全球產能佈局與資本支出:
- 為應對業務擴張,公司正在台灣、中國、歐洲、泰國及印度等地興建新廠房或擴充產線。
- 泰國的新產能有很大部分是為了電動車業務,因台達在許多專案中是客戶的獨家供應商 (sole source),需要提前準備產能。
- 印度新廠產能初期將主要供應其國內市場。
- 永續發展策略:
- 公司已通過 SBTi 淨零目標驗證,承諾於 2050 年達成 SBT 淨零排放 (範疇一、二、三碳排減少 90%),並於 2030 年達成 RE100 (100% 使用再生能源)。
- 2022 年全球據點的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達 63%,超越原定 60% 的目標。
- 公司強調其氣候轉型計畫與聯合國《誠信至上》報告原則一致,避免「漂綠」風險。未來將更關注價值鏈 (範疇三) 的減碳合作。
6. 台達電展望與指引
- 獲利能力展望:
- 公司長期目標是維持毛利率在 30% 的水準。
- 電動車業務的毛利率本質上低於公司平均,短期內可能稀釋整體毛利率,但隨著規模擴大,將對絕對獲利金額及淨利產生非常正面的貢獻。
- 市場前景:
- 電動車:需求持續強勁,成長趨勢不變。
- AI 伺服器:長期樂觀,但短期波動性高。
- 傳統伺服器:今年觸底,明年溫和復甦。
- 工業自動化 (中國):復甦緩慢,態度謹慎。
- 消費性電子:趨於穩定。
7. Q&A 重點
Q: 北美多家車廠採用特斯拉 NACS 充電標準,對台達電業務有何影響?市場是否會因規格修改而出現短期出貨空窗?
A: 我們諮詢過工程師,CCS 與 NACS 標準的主要差異僅在連接器 (connector),技術門檻不高,產品設計修改不難。特斯拉已宣布開放其專利,因此我們預期對業務不會有重大影響。市場的整合與標準化對長期發展是好事。
Q: 關於 AI 伺服器電源的訂單與未來展望?
A: AI 伺服器的定義目前仍模糊,市場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商業模式也不明確,其成長趨勢將是波動的,而非一條直線。不過,AI 應用的發展將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並提升生產力,我們對此趨勢樂觀。AI 伺服器電源的瓦數、功率密度及效率要求均高於傳統伺服器,因此其 ASP 與毛利率也相對較高。
Q: 今年電動車零組件業務的營收成長與獲利能力是否超出預期?
A: 上半年營收大致符合或略優於預期。下半年客戶需求依然強勁,預期將持續健康成長。
Q: 公司在 AI 伺服器散熱業務的進展如何?
A: 作為資料中心散熱方案的主要廠商,我們手上有許多專案。目前市場上有多種新散熱技術,各有優劣,短期方向尚不明朗。因此,我們提供多樣化產品給客戶,包括傳統氣冷、單相及兩相浸沒式液冷解決方案。
Q: 傳統伺服器市場上半年需求疲軟,下半年展望如何?
A: 今年以來傳統伺服器市場的成長動能確實放緩,原因之一是 2021 年的積壓訂單已在去年消化完畢。我們認為市場今年會逐漸觸底,明年可能會有溫和復甦。
Q: 中國工業自動化 (IA) 市場是否有復甦跡象?
A: 上半年中國 IA 市場呈現緩慢復甦跡象。原預期解封後需求會增加,但實際上整體商業環境仍在調整,工業需求未見顯著改善。儘管下半年基期較低,但市場情緒依然謹慎,難以預期業務會加速成長。
Q: 如何看待消費性電子市場?
A: 整體市場正逐漸進入庫存去化的後期。我們不預期會有任何顯著的復甦,但認為市場將很快穩定下來。
Q: 競爭對手在電源供應器業務的毛利率有所改善,公司對自身獲利能力的看法?
A: 我們不評論競爭對手的表現,但為他們感到高興。對台達電自身而言,我們的長期目標是至少維持毛利率在 30% 的水準。
Q: 請說明今年的資本支出計畫?
A: 我們正在多地擴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包括台灣、中國、歐洲。此外,我們計畫在泰國興建兩座新廠,並即將完成印度新廠的建設。泰國新廠產能主要用於電動車業務,而印度廠初期則供應當地市場。
Q: AI 伺服器的平均瓦數大約是多少?AI 伺服器電源的高毛利能否抵銷電動車業務對整體毛利率的稀釋?
A: AI 伺服器的平均瓦數取決於資料中心的架構。過去伺服器約在 1,000-2,000 瓦,現在許多 AI 或資料中心伺服器已達 3,000-4,000 瓦,甚至 5,000-6,000 瓦。關於毛利率,我們的策略是透過擴大電動車業務的規模來提升其整體獲利能力。雖然該業務的毛利率永遠不會達到 30-40% 的高水準,但仍有提升空間。
Q: 泰國達爾 (Delta Thailand) 的新產能規劃為何?
A: 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電動車業務。因為我們在許多電動車零組件專案中是客戶的獨家供應商,必須為此準備好產能。
Q: 公司未來的成長動能是什麼?
A: 短期至中期的成長動能絕對是電動車業務。中期至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是資料中心與能源基礎設施。此外,我們的零組件業務(如散熱、電源)因切入資料中心等高成長領域,中長期也會有不錯的增長。
Q: 公司是否有計畫進一步增持泰國達爾的股份?
A: 目前沒有這個計畫。
Q: 鑑於電動車零組件業務毛利率低於公司平均,如何看待其對獲利的影響?
A: 雖然電動車業務的毛利率本質上會稀釋整體毛利率,但當我們看到其規模擴大、營收貢獻增加時,它對淨利 (bottom line) 與絕對獲利金額仍然非常有益。
Q: 對於自動化事業群中的工業自動化與樓宇自動化業務的看法?
A: 這兩塊業務本質不同。工業自動化產品差異性大,而樓宇自動化產品較為通用,關鍵在於軟體與系統整合。隨著建築節能意識提高及各國政府推出相關政策,我們認為樓宇自動化有許多商機,因為提升能源效率正是我們的專長。
Q: 關於儲能系統業務的看法?
A: 隨著電動車普及,微電網的建置變得至關重要,而如果沒有儲能系統的輔助,這一切將無法運作。儲能系統不僅可以在白天儲存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還能快速對電網進行充放電,是能源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環。
Q: 台灣將於 2024 年徵收碳費,對公司有何影響?
A: 我們在會議開始時已說明,2022 年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達 63%,今年目標是 80%。因此,這項政策對台達電本身不會有實質性的重大影響。但我們認為協助供應鏈轉向再生能源、邁向碳中和是我們的責任。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