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光寶科 2019 年第四季及全年營運表現穩健,主要受惠於「精實聚焦」策略,持續優化產品組合與提升營運效率。2019 全年稅後純益為 93.8 億元,年增 18%,每股純益 (EPS) 達 4.03 元,創下三年來新高。
- 財務表現:2019Q4 合併營收 441.6 億元,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分別為 16.2% 與 5.8%,均較前一年同期顯著提升。全年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分別達 15.4% 與 5.3%,年增 2.3 及 1.7 個百分點。
- 核心業務成長:雲端運算、光電、5G/AIoT 等核心應用,2019 年營收貢獻已超過三成,營業利益貢獻更超過四成,成為主要成長動能。
- 股利政策:董事會通過 2019 年現金股利為每股 3.2 元,配發率達 79%,創下 12 年來新高,展現公司穩健的獲利能力與現金流。
- 未來展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期 2020Q1 營運將面臨挑戰,營收可能年減 20% 至 30%,呈現「淡季更淡」的狀況,能見度相對偏低。公司首要之務為確保員工安全,並積極協調供應鏈,加速中國大陸以外產能的投入。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光寶科持續聚焦於高附加價值的核心業務,並策略性調整產品組合,以提升整體獲利能力。
- 光電部門 (Opto-Electronics):佔 2019Q4 營收 17%。產品包含 LED 元件、車用電子等。儘管 2019Q4 營收與前一年同期持平,但營業淨利年增 41%,顯示獲利結構顯著改善。LED 元件持續增長,但車用照明受中國車市疲軟影響。
- 資訊產品部門 (Information Products):佔 2019Q4 營收 70%。產品應用於伺服器、網通設備、個人電腦等。2019Q4 營收年減 6%,但營業淨利年增 39%。其中,應用於雲端運算、AI、電競等領域的電源產品為主要成長動能。
- 儲存產品部門 (Storage):佔 2019Q4 營收 8%。產品包含光碟機 (ODD) 與固態硬碟 (SSD)。此部門為營收下滑主因,2019Q4 營收年減 54%,主要受 ODD 市場萎縮及 SSD 價格下跌影響。公司已規劃將 SSD 業務出售予鎧俠 (Kioxia),預計於 2020 年 4 月 1 日完成交割,此舉有助於優化公司長期獲利結構。
3. 財務表現
-
2019Q4 關鍵指標:
- 合併營收:441.6 億元,季減 8%,年減 13%。
- 營業毛利:71.4 億元,毛利率為 16.2%,年增 2.8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25.7 億元,營業利益率為 5.8%,年增 2.1 個百分點。
- 稅後純益:24.1 億元,年減 5%。
- 每股純益 (EPS):1.03 元。
-
2019 全年度關鍵指標:
- 合併營收:1,779.5 億元,年減 14% (若排除已處分之手機事業,則年減 7%)。
- 營業毛利:273.4 億元,毛利率為 15.4%,年增 2.3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93.5 億元,營業利益率為 5.3%,年增 1.7 個百分點。
- 稅後純益:93.8 億元,年增 18%。
- 每股純益 (EPS):4.03 元,創三年新高。
- 財務結構:截至 2019Q4 底,公司淨現金部位達 372 億元,財務狀況穩健。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均較前期及前一年同期優化,顯示營運現金流充沛。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三大成長動能:公司明確指出 雲端運算、光電、5G/AIoT 為未來三大核心成長動能。2019 年此三項業務合計佔營收超過 30%,佔營業利益超過 40%,顯示其高附加價值特性。
- 產品組合優化:透過「精實聚焦」策略,公司持續提升高毛利產品比重,例如資料中心應用的高階電源供應器,同時策略性處分獲利能力較低的業務,如 SSD 事業。
- 研發投入:儘管整體費用下降,但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從 2018 年的 3.1% 提升至 2019 年的 3.4%,顯示公司持續投資於技術創新以維持競爭力。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策略:公司的核心策略為「精實聚焦」,目標是持續改善產品組合 (Product Mix),提升設計能力,並透過導入智能製造來提高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此策略將持續推動,管理層認為其效益尚未完全發揮。
- 智能製造:公司積極推動智能製造,不僅是自動化,更涵蓋聯網、數據收集與 AI 應用。長期目標是透過數據管理工廠,逐步減少直接與間接人工,進而提升成本效益與生產效率。
- 資本支出與併購:2020 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將低於 2019 年,因高雄與越南的建廠高峰已過。在併購方面,公司持審慎態度,未來若有併購將聚焦於補強核心成長業務的技術或通路,而非單純擴大營收規模或收購低毛利事業。
6. 展望與指引
- 2020Q1 預測: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供應鏈與終端需求均面臨不確定性。公司預估 2020Q1 營收將年減 20% 至 30%。目前能見度低,將於三月份重新修訂 2020 全年計畫。
- 復工狀況:截至 2020 年 2 月底,主要生產基地復工率約 50% 至 60%,預計 3 月底可提升至 80% 至 90%。公司為加速復工已投入額外成本,可能對短期利潤率造成影響。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核心業務如雲端、光電等長期需求趨勢不變。出售 SSD 業務後,公司整體獲利結構將更為健康。
- 風險:疫情發展為最大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性及終端消費需求。中國市場需求放緩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效應,進而影響客戶資本支出計畫。
7. Q&A 重點
-
Q: 關於 2020Q1 的營運展望與上下半年看法?
A: 原先規劃下半年優於上半年。受疫情影響,2020Q1 營收預估年減 20% 至 30%。此預估仍有許多變數,包含下游客戶的拉貨力道與疫情控制情況,僅能作為參考。
-
Q: 上游關鍵零組件供應是否緊張?公司是否會因疫情加速產能移出中國?
A: 因年前已有備料,預計到三月中旬前缺料問題不大,主要變數仍在下游需求。公司目前沒有因疫情而產生新的產能轉移計畫,先前的佈局主要是應對貿易戰的長期影響。管理層認為疫情屬於偶發事件,不應作為重大財務決策的常態考量。
-
Q: 日韓疫情擴散對需求的影響?
A: 影響需視不同產業而定。對光寶科而言,PC 與 IT 業務的穩定復工是可期待的。其他國家的疫情影響應是局部的,不像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影響範圍那麼廣。
-
Q: 2020 年的資本支出 (Capex) 規劃以及手上現金的用途?
A: 2020 年 Capex 將低於 2019 年,因建廠高峰已過,未來將以設備投資為主。現金運用方面,併購計畫因疫情而降低優先級,未來併購會選擇性地補強技術與通路。今年發放 3.2 元的高現金股利,也是回饋股東的方式之一。
-
Q: 2020Q1 營收下滑的原因,以及雲端伺服器需求是否相對穩健?
A: Q1 營收下滑主要因復工延遲、員工返工率不高所致。此外,供應商(鎧俠)工廠火災影響 NAND 供應,衝擊 SSD 出貨。雲端資料中心客戶在 12 月和 1 月已有提前拉貨,但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抑制全球企業的資本支出,因此需求仍需觀察。
-
Q: 目前復工率及 Q1 利潤率的可能影響?
A: 截至 2 月底,主要廠區復工率約 50% 至 60%,預計 3 月底達 80% 至 90%。為加速復工產生了額外費用(如獎金、交通補助),成本確定會上升,但差旅費用也因疫情減少。在營收變動與成本增加下,難以給出準確的利潤率指引。
-
Q: 儲存部門今年的展望,以及光電部門獲利回升的原因與持續性?
A: 光電部門在 2019Q4 已重回成長軌道,擺脫貿易戰影響,若無疫情,今年獲利表現預期不錯。儲存部門的 SSD 業務受 NAND 供應影響,且預計 4 月 1 日交割給鎧俠,雖影響營收但對公司整體獲利率是正面的。遊戲機相關業務(ODD)需求則在波動中。
-
Q: 公司利潤率的改善趨勢是否能持續?
A: 若排除疫情因素,原計畫 2020 年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仍會持續提升。公司的「精實聚焦」策略效益尚未結束,管理層對於外界質疑利潤率改善已到頂點的報告不表認同。
-
Q: 關於公司的庫存水準?
A: 1 月底的庫存金額與 12 月底相近。考量 1 月是淡季,此庫存水位足以應對農曆年後供應鏈復工不穩定的情況,備料充足。
-
Q: 公司自動化業務的發展,以及處分 SSD 對獲利的影響?
A: 處分 SSD 對公司整體獲利率絕對是正面的,雖然 SSD 業務本身去年仍有獲利,但利潤率遠低於公司平均。公司發展的重點是「智能製造」,自動化僅是其中一環,目標是透過聯網與數據收集,最終導入 AI 管理,長期降低人力成本。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