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營運摘要
廣達電腦 (市:2382) 2025 年前三季的營運成果優異,營收、毛利、營益及淨利均創下同期歷史新高。然而,第三季單季財報因產品過渡期、匯率波動及高單價產品組合的稀釋,導致多數指標微幅季減。公司戰略重心已堅定聚焦於 AI 伺服器業務,並積極規劃未來數年的產能和研發資源,以鞏固在 AI 基礎設施供應鏈中的領導地位。
-
財務表現:Q3 營收新台幣 4,952.58 億元,EPS 4.26 元。前九個月營收達 1.48 兆元,年增 49.5%。
-
主要發展:
-
AI 伺服器:成功完成 GB200/GB300 平台的跨代轉換,GB300 已於 Q3 順利出貨。客戶加速向 GB300 遷移的意願提高。
-
產能擴張:公告美國子公司增資 $2$ 億美元,並預估 2026 年底前 AI 產能將擴充一倍以上。墨西哥廠區將承擔更高層級的組裝任務。
-
研發投入:持續招募 R&D 人員,尤其針對 AI 相關領域,且未來將在境外招募。
-
-
前瞻展望:預期 2026 年 AI 相關營收仍將呈三位數成長,AI 佔伺服器營收貢獻將超過八成。整體 AI 訂單能見度已達 2027 年。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廣達的業務組合正經歷結構性調整,營收比重持續向高單價的伺服器業務傾斜。
-
伺服器業務 (佔營收約七成) :
-
AI 伺服器:Q3 佔伺服器營收比重已達 70%。Q4 預計持續季增。明年 GB 等級以上高運算密度的 GPU 伺服器機櫃出貨量將較 2025 年大幅增加。
-
通用伺服器:Q3/Q4 均呈現季減。管理層表示這主要由於資源被優先用於 AI 伺服器新產品研發,並非市場需求不足。預期 2026 年通用伺服器營收持平 (Flatish)。
-
ASIC 伺服器:已於 2025 年出貨,預期 2026 年會有倍數成長。廣達作為主要供應商,與所有 Tier 1 客戶共同合作開發不同 Purpose-Built 的 GPU/ASIC 產品。
-
-
筆記型電腦 (NB):
-
Q3 出貨 1,270 萬台,較上一季增加 5%。
-
Q4 預期出貨量將呈雙位數季減,主要因為上半年拉貨需求提前。
-
2026 年筆電營收佔比預計將進一步下降至低於 20%。
-
-
電動車 (EV) 業務:目前營收佔比仍為單個位數百分比。持續拿到新訂單,但預期要到 2027 年才會開始放量。公司主要聚焦在高單價的車用電腦,以發揮計算能力優勢。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3Q25)
-
營業收入淨額:NT$ 495,258M (QoQ -1.8%, YoY +16.7%)
-
營業毛利:NT$ 33,918M (GPM 6.85%)
-
營業淨利:NT$ 18,374M (OPM 3.71%)
-
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NT$ 16,431M (Net Margin 3.32%)
-
基本每股盈餘:NT$ 4.26
-
3Q25 合併綜合損益表

Source:公司
-
Drivers and Challenges:
-
GPM 下滑主因:毛利率季減的主要原因為產品組合轉向高單價機種 (即 AI 伺服器),以及 Q2 匯率劇烈波動的遞延性影響。
-
OpEx 紀律:營業費用主要集中在 AI 新專案開發相關的研發費用。管理層目標 2026 年 OpEx 佔營收比重(OpEx ratio)要小於 3%,顯示嚴格的成本控制紀律。
-
資產負債表壓力:存貨 (Inventory) 達到歷史新高 $334.6$ 億元,主要用於預先備貨下一季新的 AI 伺服器出貨。應付帳款也大幅增加至 $423.2$ 億元。
-
-
股東回報:公司維持超過 80% 的股利發放率目標。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AI 競爭格局:廣達認為 AI 伺服器市場趨勢將更集中於少數能提供系統整合且具備財務實力的廠商。競爭進入門檻將會更高。
-
銷售模式轉變:市場正從 OEM 購買模式轉向直接購買的模式,這也是廣達明年成長的動力之一。
-
產品世代交替加速:客戶對新平台 (GB300) 的轉換意願和速度明顯提高。預期運算密度較低的前幾代 GPU 伺服器出貨量將明顯快速減少。
-
R&D 戰略:R&D 人員增加是 OpEx 增加的主要原因,公司持續在境內外大量招募 R&D 人員,尤其著重於當地生產和設計,人力增加無上限。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核心競爭力:廣達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系統整合實力。公司選擇最佳的系統整合方案,為客戶提供最高的投資回報率 (ROI) 和最低的總體擁有成本 (TCO)。
-
長期計畫:2026 年資本支出預算維持 $200$ 億元,並預期 2026 年將持續增加。投資與客戶最高優先度的核心專案緊密連結。
-
地緣政治風險應對:產能擴充包括泰國、德國、美國。特別在美國,增資都是數億美金以上。墨西哥廠區的組裝層級高於 L6,從 ASIC 專案開始就做整機櫃 (L11),以應對美國關稅和在地化要求。
-
OpEx 控制:除了增加 R&D 投入,公司的 Selling 與 Engineering 人數成長不會太大 。通過 Topline 增長帶動的 Operating Leverage 來降低 OpEx 佔比。
6. 展望與指引
-
2025 Q4 預期:
-
AI 伺服器:預期有雙位數季成長。
-
通用伺服器:預期季減。
-
總伺服器:預期小幅季成長。
-
毛利率:受 AI 伺服器出貨持續增加影響,預估毛利率有下探壓力。
-
營益率 (OPM):目標維持持平,受惠於較高營業額的成長動能可望改善營運槓桿 。
-
-
2026 年展望:
-
AI 營收:預期呈三位數成長。
-
AI 佔伺服器營收比重:將超過 80%。
-
通用伺服器:預期將持平 (Flatish)。
-
EV 業務:維持 Low Single Digit 成長,預期 2027 年開始放量。
-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AI 應用服務市場急遽擴張,客戶對於加速 AI 資料中心投資的需求非常迫切。
-
關鍵風險:電力供給是影響擴產的最關鍵因素,其次是關鍵零組件的供給和 R&D 人才招募。
-
7. Q&A 重點
Q: 在未來的競爭格局會是怎麼樣的演變?在主要客戶的訂單上面是如何的分配? NVIDIA 在未來的業務模式轉由銷售 Level 6 到 Level 10 的話,那對我們的市佔率或毛利率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市場趨勢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能提供系統整合和有財務實力的廠商。競爭態勢會更集中,進入門檻會更高。
* L6 到 L10 的趨勢再次確認只有少數廠商能提供這項服務,我們樂觀看待此發展。
* ODM 的價值含量從來就不只是板子,還包括整個系統設計和節省客戶成本的 Value Added。
Q: NVIDIA 在明年的銷售模式有所改變(銷售 L6 到 L10),這件事情目前是否確定?CSP 如何進一步客製化?對 ODM 價值含量有何變化?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ODM 的價值含量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因為能提供此服務的廠商會越來越少。
* 價值在於系統設計、節省客戶成本,而非單純的板子。
Q: 明年產能 More than Double,AI 伺服器營收會有三位數增加。我們 AI 伺服器營收過去幾季相對平穩,請問何時會看到營收轉捩點?GB300 何時會大量順暢出貨?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預期從明年第一季開始會逐漸放量。
* 下一階段的產品會在明年下半年再度放量。
* 產品單價非常高,因此對營收成長具備信心。
Q: 營收成長比較有信心,如果是出貨量方面呢?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出貨量(量)會跟著一起成長。
* MB(主機板)也會跟著產品複雜度、難度提高而有更多的 MB 成長。
Q: 2025 全年 AI Server 比重超過 70%,全年 AI Server 營收三位數成長的目標是否沒有調整?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是的,目標沒有調整。
Q: Q4 預期 AI Server 是否會展現成長性?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AI Server 在 Q4 會有雙位數的季成長。
* 但整個 Server 營收會受到通用型 Server 減少的關係而略降,但 AI Server 本身仍是成長。
Q: 能見度已到 2027 年,產能正在擴充,觀察到哪些因素是未來必須密切觀察的?(如電力基礎設施、關鍵原物料)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最關鍵(Critical)的一定是電力的供給、供應時效性。不同地區的電力供應不是那麼及時,特別是大量需求。
* 關鍵零組件方面,主要與 Key Buyer/Customer 合作,他們有強大的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電力是最主要的議題。
Q: AI Startup(如 Cohere, Anthropic)對 GB 需求量大,他們大多是從 OEM 購買機櫃嗎?廣達有機會從伺服器 OEM 那邊搶市佔率嗎?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我們不評論單獨客戶。
* 直接購買模式目前正在展現中,這些較大的供應商逐漸改變購買模式為直接購買,這是明年成長的動力之一。
Q: 公司在 ASIC 機櫃方面的 Exposure 有多大?擴產要 Double,裡面有多少是為了 ASIC 機櫃做準備?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所有客人都 Exposure 不同的 GPU/ASIC,廣達也要 Exposure 這樣的 Business Opportunity。
* 2025 年已有 ASIC 出貨,預期 2026 年會有倍數的成長。
* 沒有提供資本支出的具體 split,但因為 ASIC 單價高,佔比不特別高。作為最主要供應商,必須跟客戶密切合作。
Q: Q3/Q4 General Server 下降,AI Server 上升的 Offset 效果是否持續?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Q3 跟 Q4 都有這樣的情形。
Q: AI 產能年底翻倍,AI target 三位數增長,預計今年和明年在市場的 AI 份額 (Market Share) 可以怎麼來期待?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可以供應的廠商其實不多。
* 整個市場 sizing 是一個 Exponential Growth,超乎原來預期。
* 我們有新的訂單進來跟新的客人進來。
Q: OP Margin 在 Q4 希望能 sustain Q3 的 level,未來 AI 放大的過程當中,OP Margin 還有機會 sustain 嗎?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Carol 提到的是 Q4 的情況。
* 到 2026 年後,隨著客單價大幅提升,對毛利率的影響較大。
* 但同時對 Operating Margin 也是有 improve 的,但由於客單價提高很多,保守來看 Operating Margin 可能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
Q: 目前 AI Server 的 Business Model 中 Buy and Sell 跟 Consignment 的 Mix? Go forward 怎麼預期這個 Mix Change?另一家 GPU vendor 的機會?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目前為止都是 Buy and Sell Model。
* 到明年之後可能要跟客人討論確定,因為涉及到如何 Secure Component 的問題。
* 所有主要客人都 Exposure 不同的 GPU 客戶,廣達一直都有不同的 GPU Model 產品提供給客人,明年也會持續擴大。
Q: 通用型伺服器 (General Server) Q3/Q4 下降,市場競爭格局是否有變化?明年 General Server 的能見度及成長性?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General Server Demand 並不差。是客人的需求需要我們 Focus 在比較多的 AI Server 上。這是資源擠壓的問題,不是市場需求的問題。
* 2025 年 General Server 成長仍是 High Double Digit。
* 2026 年 General Server 預期是 Flatish 對 2025 的情況。
Q: 電動車 (EV) 業務目前的營收佔比、對明年是否看到加速成長的機會?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EV 營收佔比目前仍是 Single Digit 百分比。
* 明年還是維持 Low Single Digit 的情況。
* 預期從 2027 年開始,EV 業務有機會開始放量 76。
* 主要 Focus 在高單價的電腦上, leverage 廣達的計算能力。
Q: 產能佈局明年顯著成長,OpEx 絕對金額與今年相比的成長性?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OpEx Ratio 預期在 2026 年要小於 3%。
Q: ASIC 專案主要做 Level 6 嗎?未來是否有機會做到機櫃 Level 11?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我們 From Day One 就是做整個機櫃,沒有只是 L6。
Q: 有沒有其他方法能減緩 Operating Margin 下滑幅度?(如零組件自製能力)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Topline 增加對 Operating Leverage 幫助很大。
* Selling 跟 Engineer 成長不會太大,主要在 RD Resource 增加。
* Cost Down 一直持續進行。
* 選擇最佳方案、最佳系統整合是廣達擅長的部分,也是持續 Cost Down 的方式之一。
Q: 協助 AI 客戶發展 Infra 的規劃?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我們對這些 Infra Vendor 非常熟悉。
* Focus 在 Computing 上,目標是讓客戶的 ROI 最高,TCO 降低。
Q: AI Server 產能是否滿載?擔心擴展速度來不及訂單速度?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這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暗示有壓力)。
Q: 明年 AI Server 預估成長一倍,佔 Server 的佔比約八成以上,這數字會不會保守一點?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Carol 在 Prepare Remark 講就是佔 八成以上。
Q: 未來兩年專案,是否仍聚焦在運算機櫃本身?有無機會涉足周邊產品自製?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目前仍以整個機櫃為主要發展方向。
* 對於網通、光通訊等周邊,我們必須 On Top of That,跟客人 Code Design 整個系統,我們並沒有缺席。
* 是否自製,需考慮規模經濟,要從「什麼對客戶最便宜、ROI 最大的」角度出發。
* 沒有這個 Code Design 能力,就無法拿到後面的訂單。
Q: 2026 年 Gross Margin 部分的展望?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目前不對 2026 年 Gross Margin 具體數字評論。
* 方向是 Gross Margin 會受到影響。
* 但目標是 Margin Dollar Maximize。
Q: 今年全年伺服器(通用+AI)的成長性是否比較靠近 Triple Digit?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是的。
Q: 產能從去年到今年增長了多少?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產能很難像筆電一樣用一台一台計算,因為有各種不同的組合(小板、大板、Server、Rack)。
* 但持續有公告在泰國、德國、美國的增資,尤其是美國是數億美金以上。
Q: Confirmed 訂單是多長的時間?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客人需要提早確定產能、電力可以支應,所以 Forecast 比較長。
Q: RD 人數的增長規模?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RD 是電力以外另一個 Critical Getting Item。
* 持續 Open Vacancy,RD 費用增加大多來自人員增加。
* 將持續在境外 Recruit 相關人員,無上限增加人力。
Q: High Density GB Server 的 Production Cycle Time?跟傳統 Server 相比的差異?優化後可縮短為多少?
A: 廣達副董事長 – CC:
* 最大的時間在於測試。
* 縮短測試 Cycle Time 可以縮短 Production Cycle,並減少電力需求。
* 傳統 Server 兩週,AI Server 目前約六到八個星期(非理想狀況)。
* 廣達財務長 – Elton:目前做到六個禮拜已經很不錯,再縮短有挑戰。中間牽涉零件供應、組裝過程、運輸等。
免責聲明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各家公司法說會之影音內容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及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