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灣肥料公司於本次法說會說明,公司核心業務包含本業(肥料化工)及轉投資朱拜爾公司利益。2023 年前三季營運穩健,主要核心事業獲利達 38.74 億元,稅後淨利為 37.09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3.79 元。
公司近年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2022 年每股盈餘 2.72 元,配發現金股利 2.5 元。
重大發展方面,不動產事業的南港 C2 旅館及辦公大樓已於 2023 年完工並開始出租營運,將成為未來穩定的現金流來源。此外,公司確立「乾淨能源產業」為第五個事業主軸,積極佈局氨氫能領域,計劃擴建液氨儲槽,以從肥料供應商轉型為能源供應商,掌握 2050 淨零排放商機。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台肥公司的事業版圖主要分為兩大塊:肥料化工事業與不動產開發暨投資事業。
-
肥料化工事業:
- 核心業務:生產及銷售各式複合肥料與單質肥料,採全產全銷模式,主要供應台灣內部農民需求。化工產品則包含液氨、磺胺酸、工業尿素、硝酸及電子級化學品等,除部分產品外銷,多數以國內市場為主。
- 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集中於台中廠,年產能複肥約 60 萬公噸、硝酸約 16.5 萬公噸。苗栗廠則專注於電子級化學品生產與回收循環。
- 物流貿易:利用台中港專用碼頭與自由貿易港區優勢,轉型為原物料整合服務與供應商。
- 2023 年前三季產銷量:肥料產品產量約 46 萬公噸,銷量 46.2 萬公噸;化工產品產量 13.7 萬公噸,銷量 14.5 萬公噸。
-
不動產開發暨投資事業:
- 資產活化:將南港、新竹、高雄等舊廠區土地進行開發,創造長期租金收益。
- 南港經貿園區:為當前開發主力。C2 辦公大樓與旅館已完工招租;C3 地上權設定予台壽保;C4 辦公大樓正在興建中,預計三年後完工;C6-C9 已設定地上權予中信金。
- 新竹科技商務園區:D7 的 TFC ONE 已滿租營運,並規劃興建 D7-B 辦公大樓。D6 地上權設定予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 其他計畫:高雄廠土地已完成重劃,將配合市府進行招商;基隆二廠與花蓮海洋深層水園區亦在規劃發展中。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3 年前三季累計):
- 主要核心事業獲利:38.74 億元 (包含營業淨利 25.73 億元及轉投資朱拜爾利益 13.01 億元)
- 稅後淨利:37.09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3.79 元
-
股利政策:
- 公司以現金配息為主,近年均維持穩定配息。
- 2022 年度:每股盈餘 2.72 元,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2.5 元。
-
不動產租金收入:
- 南港 C6-C9 (中信金) 每年貢獻約 3.5 億元。
- 南港 C3 (台壽保) 每年貢獻約 3.8 億元。
- 南港 C2 三棟大樓若全數滿租,預計年租金收入可達 10 億元 左右。
-
資本支出規劃:
- 南港 C4 辦公大樓新建工程,預計投入成本約 43.8 億元。
- 台中廠新增兩座液氨儲槽,初估預算約 30 億元,將分四年攤提。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不動產開發:
- 南港 C2 計畫:為近期主要營收成長動能。B 棟辦公大樓出租率已達 77%。A 棟旅館已由漢來飯店進駐,於 2023 年 Q4 開始試營運,預計 2024 年 4 月開始貢獻租金現金流。C 棟旅館正進行招商作業。
- 南港 C4 計畫:定位為純商辦大樓,目前正在進行連續壁工程,預計三年後完工。完工後若依目前行情估算,年租金收入可達 3.7 億元。
-
氨氫能發展:
- 策略定位: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將液氨從肥料原料擴展至新能源應用,包括作為氫氣載具、發電廠混燒燃料及船舶燃料等。
- 基礎建設:計劃在台中廠增建兩座各 2 萬噸的液氨儲槽,總儲存量將從 4 萬噸倍增至 8 萬噸。此舉不僅可滿足未來能源市場需求,亦能提升現有肥料業務的採購與庫存彈性。新儲槽預計 2027 年底至 2028 年完工。
- 低碳氨來源:已開始進口低碳氨(藍氨),主要來源為合資夥伴沙烏地阿拉伯 SABIC。同時也與丹麥 CIP 等國際能源公司探討未來綠氨的供應合作,並評估海外投資生產綠氨的可能性。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鞏固不動產收益:持續推動南港、新竹等地不動產開發,建立穩定的長期租金收入,作為公司永續經營的財務基礎。
- 轉型能源供應商:憑藉在液氨領域超過 40 年的儲運與採購經驗、現有碼頭設施及穩固的國際貨源,積極切入氨氫能供應鏈,目標成為台灣乾淨能源的關鍵供應樞紐。
-
競爭優勢:
- 氨氫能領域:相較於國內其他擁有儲槽的業者,台肥具備最長久的營運經驗、較大的儲存規模(擴建後)及位於國際商港的地理優勢,可對外進行商業銷售。合資夥伴 SABIC 為全球石化龍頭,有助於掌握穩定的低碳氨貨源。
- 不動產領域:在南港東區門戶計畫中擁有大規模且位置優越的土地資產,具備顯著的開發價值。
-
風險與挑戰:
- 氨裂解產氫技術與全球低碳氨市場仍在發展初期,商業模式與價格機制尚未完全成熟,相關營收貢獻預計在 2027 年後才會逐漸顯現。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不動產租賃將成為主要成長動能。隨著南港 C2 辦公室與飯店陸續滿租,預計 2024 年起租金收入將顯著提升。
- 中長期展望:氨氫能事業為未來發展核心。公司將先行投資基礎設施(儲槽),待 2027 年後全球相關應用技術成熟及市場需求浮現時,搶佔市場先機。管理層認為,液氨作為最成熟的氫能載具,其在能源轉型中的角色不可或缺,此為不可逆的趨勢。
7. Q&A 重點
-
Q: 綠氨的來源目前是否有初步接洽的對象?另外,氨裂解的資本支出與未來產能大概是多少?
A: 綠氨來源方面,我們正與多家國際夥伴探討,包括現有合資夥伴沙烏地 SABIC(目前已進口其生產的藍氨),以及丹麥 CIP 等。我們也在評估海外投資或合作生產的機會。氨裂解技術全球仍在研發階段,尚未進入大規模商業化,因此相關資本支出目前無法估算。
-
Q: 氨氫能事業預計何時能對公司營收產生實際貢獻?
A: 目前最具體的計畫是新建兩座液氨儲槽,預計需要 3-4 年時間建成。全球氨能源的商業應用,如船舶燃料、電廠混燒等,預計在 2027-2028 年才會較為成熟。因此,公司預期在 2030 年左右,氨在能源端的應用會有比較完整的發展,屆時才會產生較明顯的營收貢獻。
-
Q: 新建儲槽的 30 億元資本支出,是否會影響未來幾年的股利政策?
A: 兩座儲槽初估約 30 億元,會分四年進行投入,公司現金流足以支應。股利政策一向是根據當年度的營運狀況與未來發展規劃,由董事會決定,目前無法預先說明,但公司已將此資本支出納入財務規劃中。
-
Q: 苗栗廠的化學品主要是電子級還是工業級?是否會跨入半導體運輸?
A: 苗栗廠定位以電子級化學品為發展主軸,僅有少部分為工業級。我們是生產商 (maker),會提供儲罐,但運輸業務是與專業運輸公司配合,我們主要專注於生產。
-
Q: 南港 C4 新建案的投入資金、未來租金收入預估,以及 C2 目前的租金貢獻是多少?
A:
- C4:預計投入興建成本約 43.8 億元。完工後若依目前 C2 的行情推估,年租金收入約可達 3.7 億元。
- C2:若三棟大樓(A 棟漢來飯店、B 棟辦公室、C 棟旅館)全數滿租,年租金總收入預計約 10 億元。細分來看,B 棟辦公室滿租年收入約 5.9 億元,A 棟漢來飯店約 2.8 億元,C 棠約 0.97 億元。明年 (2024) 漢來飯店的現金流預計從 4 月開始貢獻,但財報上會從今年 Q4 開始以平準化方式認列收入。
-
Q: 南港 C2 飯店與先前承租方的官司問題是否解決?
A: 官司仍在進行中,但我們已提供反擔保,不影響我們對外招租的權利。商業招租作業與法律訴訟會分開處理,目前營運不受影響,我們持續尋求和解的可能性。
-
Q: 目前進口藍氨的成本與市場售價如何?
A: 藍氨的價格目前比傳統灰氨高出約 20% 至 30%。但由於國際上對藍氨的定義、碳捕捉比例尚無統一標準,且市場處於發展初期,價格波動很大。目前我們從合資夥伴取得的價格較為優惠,但未來價格取決於各國淨零政策的推行力道與市場供需狀況。綠氨因生產方式不同,價格可能比灰氨高出一至兩倍。
-
Q: 國內在液氨儲存方面是否有競爭者?
A: 國內中石化與台塑麥寮也有液氨儲槽。但中石化僅有一座 3 萬噸儲槽,主要為自用,外售空間有限。麥寮的儲槽位於工業港內,依法規不能對外銷售。台肥擁有最久的營運經驗,且擴建後總容量達 8 萬噸,在商業運轉彈性與規模上具有競爭優勢。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