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2 全年度營運表現:2022 全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 490.14 億元,較前一年度的 504.71 億元減少 3%。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為 26.18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2.15 元,較前一年度的 2.86 元減少約 25%。
- 股利政策:董事會決議 2022 年度配發現金股利每股 1.2 元,總發放金額約 14 億元,較前一年度的 1.5 元略減。
- 近期營運狀況:2023 年 1、2 月營收受農曆春節、中國解封初期混亂及去年同期高基期影響而衰退。1 月因營運規模較小出現虧損,但 2 月已轉虧為盈。
- 未來展望:公司內部政策目標為每年 5% 至 10% 的有機成長,但考量總體經濟不確定性仍高,公司對外部展望持謹慎態度。未來將持續透過 ESG 永續浪潮,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尋求新的成長契機。
- 資本支出:未來 2 至 3 年資本支出將維持高水位,主要用於台灣路竹特化新廠、大陸安徽合成樹脂新廠、蘇州研發大樓及電子材料塗布線等擴建計畫,總投資金額預計超過 100 億元。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長興材料主要分為三大事業部,本次法說會重點介紹合成樹脂事業部。
-
核心業務:合成樹脂事業部的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
- 塗料樹脂:產品涵蓋水性、油性及固體樹脂,應用於建築、木器、工業、車用、船舶及捲鋼等各類塗料產業。
- 膠黏劑樹脂:產品包含感壓膠、多元醇等,主要應用於膠帶、標籤及膜材貼合等領域。
- 銷售區域:銷售主力市場為大中華區,佔比達 79%,其次為東南亞佔 12%。
- 生產與研發:目前全球共有 6 座生產基地(台灣 1 座、大陸 4 座、馬來西亞 1 座),並有 1 座位於安徽銅陵的新廠正在建設中。合成樹脂總產能每年約 50 萬噸。研發中心位於台灣,並在各廠區派駐技術研發人員。
3. 財務表現
-
2022 全年度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490.14 億元 (年減 3%)
- 營業毛利:101.63 億元,毛利率 21% (與前一年度持平)
- 營業利益:32.77 億元,營業利益率 7% (較前一年度 8% 略降)
- 稅後 EPS:2.15 元 (2021 年為 2.86 元)
-
資產負債表重點:
- 存貨:2022 年底存貨金額為 97.16 億元,較 2021 年底的 106.78 億元下降,顯示公司自 2022 下半年起積極去化庫存。
- 現金:因營運資金回收,2022 年底現金及約當現金回升至 66.71 億元。
- 財務結構:負債比率維持在 58% 左右,財務結構穩定。
-
現金流量表現:
- 營業活動現金流入:2022 年大幅回升至 65.81 億元,主因為營收持平下,營運資金有效回收。
- 資本支出:2022 年資本支出增加至 27.83 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將因新廠建設而維持高檔。
- 自由現金流量:由 2021 年的負 12.99 億元轉正為 2022 年的 37.99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公司將 ESG 視為重要成長動能,並在合成樹脂事業部開發多項符合永續趨勢的產品。
- 趨勢與機會:鎖定綠色能源(風電、光電、鋰電池)、循環經濟及環保法規(如 BPAni)帶來的材料需求。
-
關鍵產品發展:
-
綠色能源材料:
- 太陽能:提供用於太陽能背板的高耐候氟碳樹脂、膠黏劑,以及用於支架的防蝕塗料樹脂(Eterflon 系列),可延長使用壽命超過 20 年。
- 風電:開發重防腐塗料樹脂,應用於離岸風機塔筒,並提供機艙罩、鼻錐罩等複合材料。
- 鋰電池:供應鋰電池鋁塑膜及藍膜所使用的膠黏劑。
-
循環經濟與環保材料:
- 塑膠循環:利用回收的 PET 寶特瓶,透過化學方式製成環保鈕釦樹脂,並已取得 RCS(Recycled Claim Standard)認證。
- 降低能耗:開發高耐候隔熱塗料,可有效降低儲槽溫度控制與重塗成本。
- 無 BPA 產品:針對食品包裝(罐頭內塗層)開發不含環境賀爾蒙雙酚 A (BPA-ni) 的高分子聚酯樹脂,長興為全球少數供應商之一。
- 生質燃料:規劃馬來西亞廠利用當地豐富的棕櫚果殼作為生質燃料,單一廠導入預計每年可減少 5,000 噸碳排放。
-
綠色能源材料:
- 未來潛力:公司預期上述 ESG 相關新產品,在未來 5 年內有機會佔合成樹脂事業部營收比重達 4%。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研發創新:持續以研發創新為核心,滿足產業對新材料的需求,特別是 ESG 相關領域。
-
產能擴充:透過多項重大資本支出案,擴充特用化學品與合成樹脂產能,以支應未來市場需求。主要計畫包括:
- 台灣路竹廠:特化新廠,新增產能 1.2 萬噸/年,預計 2023 年中開始陸續稼動。
- 安徽銅陵廠:合成樹脂新廠,第一期將增加 6.8 萬噸/年產能,資本支出將持續至 2024 年。
- 蘇州電子廠:新建研發大樓,投資將持續至 2024 年。
- 電子材料事業部:新增塗布產線,投資期間可能延伸至 2025 年。
-
子公司分拆計畫:
- 特用化學品事業部已於 2022 年 10 月分割為獨立子公司,目前長興仍 100% 持有。
- 規劃時程:目標在 2024 年中進行公開發行與登錄興櫃,並可能於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申請上市櫃。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3Q1):第一季為傳統淡季,營運表現將視終端需求及出貨量而定。2 月營運已較 1 月改善。
- 全年展望:總體經濟不確定性高,難以給出明確的成長順序預測。中國市場解封後內需復甦潛力較歐美佳,但其出口導向產業仍受全球需求疲弱影響。
-
獲利能力:
- 合成樹脂與特化:產品報價已能反應成本波動。
- 特用化學品:2022 上半年獲利表現異常優異,下半年因銷量下滑而回落。預期 2023 年的獲利率可能介於去年上下半年的平均水準。
- 電子材料:乾膜光阻劑業務面臨銷量減少及原料價差縮小壓力,同時中國本土廠商的競爭也帶來挑戰。
7. Q&A 重點
-
Q: 2023 年 1、2 月通用材料(合成樹脂)衰退幅度較大的原因?
A: 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1. 農曆春節工作天數少;2. 中國解封初期供應鏈混亂;3. 去年同期基期較高,且客戶仍在去化庫存。
-
Q: 1 月份出現虧損,2 月是否已轉虧為盈?
A: 是的,2 月份預期不會有虧損。
-
Q: 今年第一季樹脂的營業利益率(OP margin)是否會比去年第四季好?
A: 較難預測。第一季是傳統淡季,獲利關鍵在於出貨量。目前原料成本相對穩定。
-
Q: 今年三大事業部門的成長順序預測?
A: 公司內部目標是 5-10% 的有機成長,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高,目前難以給出明確預測。
-
Q: 未來幾年主要的資本支出項目為何?
A: 主要有四個大項目:1. 台灣路竹特化新廠;2. 安徽合成樹脂新廠;3. 蘇州研發大樓;4. 電子材料塗布線擴建。這些項目總投資金額將超過 100 億台幣。
-
Q: 路竹特化新廠的產品是什麼?總產能多少?
A: 主要生產光固化相關的單體與寡聚物等特用化學品 (Specialty Materials)。路竹新廠年產能約 1.2 萬噸,加上既有產能,特化事業部總年產能接近 10 萬噸。
-
Q: 馬來西亞廠的稼動率及獲利狀況?
A: 目前稼動率約 50-60%。由於初期設計產能較大,稼動率提升較慢。希望能在今年有機會達成損平。
-
Q: 簡報中提到的 ESG 相關新產品目前營收佔比?未來目標?
A: 部分產品已商業化。目標在 5 年內,這些高毛利產品的營收能佔合成樹脂事業部約 4%。
-
Q: 對中國市場解封後的看法?
A: 相較於歐美,中國經濟復甦的機會較大。但挑戰在於許多產業依賴出口,若全球終端需求不振,僅靠內需成長仍有限。
-
Q: 去年電子材料的獲利率下滑原因?
A: 主要是乾膜光阻劑業務受到衝擊。原因有二:1. 市場需求減弱,導致銷量下滑;2. 原料與產品的價差縮小。此外,中國本土競爭者的崛起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
Q: 特用化學品事業部子公司掛牌的時程?
A: 如果進度順利,預計 2024 年中進行公開發行與登錄興櫃,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送件申請上市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