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4Q1 財務概覽:2024 年第一季合併營業額為 NT$ 481.08 億,較 2023 年第四季增加 0.8%,但較 2023 年同期減少 7.9%。稅前利益為 NT$ 3.61 億,相較去年第四季的虧損 NT$ 33.8 億已有顯著改善,主要受惠於營業利益及台塑化 (FPCC) 投資收益增加。
- 主要產品表現:各產品線表現分歧。燒鹼 (Caustic Soda)、EVA、丙烯酸酯 (AE) 等因銷量增加帶動營收成長;而 PVC、HDPE 等則因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及中國大陸經濟復甦遲緩影響,量價齊跌。特化產品中,MMA 獲利相對較佳,而碳纖維及 ECH 則因市場供過於求而面臨虧損壓力。
- 未來展望:管理層對 PVC 前景持樂觀態度,預期在印度 BIS 認證實施及中國大陸產能限制政策的推動下,第二季及第三季價格將逐季上漲,獲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AN (丙烯腈) 第二季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寧波 PDH 廠雖稼動率滿載,但獲利與否仍取決於原料丙烷價格走勢。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台塑為全球主要的塑膠原料及特用化學品供應商之一,生產基地遍及台灣、美國及中國大陸。
- 聚氯乙烯 (PVC):2024Q1 營收佔比 22%。受農曆春節及中國需求疲軟影響,第一季量價均下滑。稼動率因上游中油乙烯供應延遲而降低。主要銷售地區為中國大陸 (31%)、南亞 (印度市場,19%) 及台灣 (18%)。
-
聚乙烯 (PE):HDPE、LLDPE、EVA 合計營收佔比 20%。
- HDPE:因應市況不佳及安排歲修,稼動率降至四成以下,第一季呈現虧損。
- EVA:受惠於歐美鞋廠為巴黎奧運備貨,銷量增加 21%,但因中國同業新增產能,價格承壓,利潤率已由過去超過 20% 降至個位數。
- LLDPE:台灣廠區因庫存調整而減產,但美國廠稼動率較高,平均稼動率約八成,產品持續虧損。
- 燒鹼 (Caustic Soda):營收佔比 10%。因部分訂單由去年 12 月遞延至今年 1 月出貨,銷量大幅成長,但受中國新增產能影響,價格持續走跌,加上仁武廠安排歲修,第一季處於虧損狀態。
- 丙烯酸酯 (AE) 及其上游:AE 營收佔比 9%。受惠於印度 BIS 認證實施前的拉貨潮,量價齊揚,稼動率提升至九成,虧損情況改善,已接近損平。
-
特用化學品:
- MMA:為特化產品中獲利相對穩健者,第一季量價齊升,稼動率拉至滿載。
- AN:因去年第四季安排歲修,第一季產銷恢復正常,虧損狀況改善,預期第二季有機會達損益兩平。
- ECH:受下游環氧樹脂 (Epoxy) 產業景氣不佳影響,銷量減少,加上中國市場供過於求嚴重,產品獲利不佳。
- 碳纖維:因中國新增產能導致市場嚴重供過於求,價格持續下跌,稼動率僅維持五成,營業利益率虧損擴大至近 25%。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合併報表):
- 2024Q1 營業額:NT$ 481.08 億,季增 0.8%,年減 7.9%。
- 2024Q1 稅前利益:NT$ 3.61 億,較 2023Q4 由虧轉盈。
- 2023Q4 營業額:NT$ 477.43 億。
- 2023Q4 稅前利益:NT$ -33.80 億。
-
業績驅動與挑戰:
- 正面因素:第一季營收季增主要由燒鹼、EVA、AE、丙烯酸、AN 及 MMA 等產品銷量增加所帶動。稅前利益改善則來自於營業利益好轉及台塑化 (FPCC) 的權益法投資收益增加。
- 負面因素:年減 7.9% 主要因多數產品平均售價 (ASP) 下滑。部分產品如 HDPE、碳纖維及 ECH 因市場需求疲弱及供過於求,稼動率偏低,導致虧損,侵蝕整體獲利。
-
各產品獲利狀況:
- 獲利產品:PVC 維持小幅獲利,EVA 雖利潤下滑但仍有貢獻,MMA 獲利狀況相對良好。
- 虧損產品:燒鹼、HDPE、LLDPE、PP、AN、ECH 及碳纖維在 2024Q1 均呈現營業虧損。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印度市場:印度政府自 2024 年 8 月 24 日起將對 PVC 實施 BIS 認證,預期將帶動一波認證前的拉貨潮,並有利於已取得認證的廠商。此趨勢也適用於 AE 等其他已實施 BIS 認證的產品。
- 中國政策影響:中國國務院近期發布「2024-2025 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明確提及將限制 PVC 新增產能,並可能淘汰效能不佳的舊產能。此政策被市場視為類似 2015 年的「供給側改革」,預期將對 PVC 市場的供需平衡產生正面影響。
-
主要產品動態:
- EVA:鞋材應用方面,受惠於巴黎奧運,歐美品牌鞋廠下單量增加;但在太陽能應用方面,因美國貿易壁壘及東南亞產地溯源要求,需求轉弱,價格面臨壓力。
- 寧波 PDH 廠:目前稼動率接近 100%,運作正常。但因原料丙烷價格仍在 USD 630/噸左右的高位,尚不具成本優勢。管理層預期,待夏季丙烷價格回落至 USD 600/噸以下,該廠將有望實現獲利。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產能擴充計畫:公司持續進行去瓶頸及新產能的投資,以提升長期競爭力。
- PVC:規劃在麥寮、仁武、林園廠區進行去瓶頸工程,預計於 2027 至 2028 年陸續完成,合計將增加 5.8 萬噸年產能。
- 1-己烯 (1-Hexene):美國德州廠的 10 萬噸新建產能,預計於 2025Q4 完工,總投資額 2.08 億美元。
- 碳纖維:台灣仁武廠的 1,600 噸擴建計畫,預計於 2025Q1 完工。
- 市場佈局:持續開拓新市場以分散風險。例如,LLDPE 除了供應美國本地市場 (44%),也積極銷往歐洲 (17%) 及中南美洲 (7%)。在南亞市場,特別是印度,隨著 BIS 認證的推行,公司將持續深化佈局。
6. 展望與指引
- PVC 展望樂觀:管理層預期,在印度 BIS 認證需求及中國供給側政策的雙重利多下,PVC 價格 第二季將比第一季好很多,第三季也會比第二季更好,獲利能力將逐季好轉。
- AN 趨向損平:AN 產品在產銷恢復正常後,虧損已縮小,預計 第二季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
-
潛在風險:
- 中國經濟復甦:中國大陸作為主要市場,其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仍是影響石化產品需求與價格的主要變數。
- 原料成本:寧波 PDH 廠的獲利能力直接受國際丙烷價格波動影響。
- 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美國對太陽能板等產品的貿易政策,已對 EVA 的終端需求造成負面影響。
7. Q&A 重點
-
Q1:PVC 未來景氣何時回溫?中國大陸的供需狀況如何?
A1:目前中國大陸 PVC 市場仍供過於求 (2023 年產能 2,800 萬噸 vs. 需求 1,900 萬噸)。但近期中國國務院發布「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將限制新增產能並淘汰落後產能,此舉類似 2015 年的供給側改革。加上印度將於 8 月 24 日實施 BIS 認證,預期將帶動需求。因此,PVC 價格看漲,預計第二季會比第一季好,第三季又會優於第二季,獲利將逐漸好轉。
-
Q2:公司出貨給南亞等內部客戶的價格與外部客戶是否有差異?訂價公式為何?
A2:定價策略對所有客戶都一樣,主要採取數量折扣。任何客戶只要採購量達到特定區間,即可享有對應的折扣。南亞因為採購量較大,所以能獲得較大的價格折扣,但定價條件對所有客戶都是公平一致的。
-
Q3:寧波 PDH 廠目前的運作狀況及料源取得分配如何?
A3:PDH 廠稼動率已接近 100%,運作正常。但目前仍未獲利,主因是原料丙烷價格仍高達 USD 630/噸左右,成本高於現貨丙烯。一般而言,夏季丙烷價格會下跌,若能跌破 USD 600/噸,PDH 廠就有機會獲利。
-
Q4:關於 EVA,歐洲鞋類需求復甦,但中國太陽能板的需求狀況如何?
A4:目前太陽能板的需求比較弱。主要原因是美國築起貿易高牆,且東南亞地區有產地溯源的要求,導致整體需求不振,相關應用的 EVA 價格也呈現小幅下跌的趨勢。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