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大成 2024 年第二季營運表現穩健,儘管營收因大宗物資價格下跌而下滑,但核心獲利結構持續改善。食品事業群成功轉虧為盈,東南亞業務表現亮眼。然而,肉品事業群因去年同期基期較高而呈現衰退,且中國大陸市場需求疲軟,加上受 CFC (受控外國公司) 最低稅負制的一次性影響,整體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
- 2024Q2 財務簡述: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249.95 億元,年減 9.4%。稅後淨利 (歸屬母公司) 為 7.86 億元,年減 26.9%,每股盈餘 (EPS) 為 0.94 元。
-
關鍵影響因素:
- 營收下滑:主要因玉米、黃豆等大宗原物料價格走低,公司飼料與油脂產品售價隨之調整,此為價跌而非量縮。
- 獲利挑戰:中國大陸市場消費力道不足,拖累東亞事業群表現。此外,CFC 最低稅負制對本季 EPS 產生約 0.05 至 0.06 元 的一次性影響。
- 未來展望:公司認為整體獲利能力已提升至新的台階。未來成長動能將來自台灣食品廠的持續優化、越南市場的深化佈局,以及在美國市場的策略性投資,預期美國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成長引擎。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公司各事業群在 2024 年第二季表現分歧,食品與東南亞事業群的成長抵銷了部分來自肉品與東亞事業群的衰退。
- 食糧事業群:獲利維持穩健。飼料業務受惠於相對穩定的利潤結構。台灣豬隻業務因第一季種豬場受疫情影響,導致第二季上市量減少,豬價維持高檔;目前狀況已改善,預計第四季供給回穩。越南的飼料與豬隻養殖業務表現強勁,主要因當地非洲豬瘟導致豬價高漲,而公司具備優異的養殖成效與生物安全管理。
- 肉品事業群:獲利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去年因台灣種雞場疫情及美國禽流感導致雞肉供應斷鏈,價格飆升,基期極高。今年國內供給恢復正常,且美國禽流感緩解後進口量大增,導致市場價格回落。公司憑藉掌握關鍵末端通路,相較於同業仍具競爭優勢,多數同業在此期間可能處於虧損狀態。
- 食品事業群:本季成功由虧轉盈。主因是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特別是肉品「選別率」從去年約 40% 提升至 50% 以上,目標朝 60% 邁進。選別率提高意味著原料使用效率更佳,加工工序與費用隨之降低,整體產值提升。
- 餐飲事業群:持續獲利,受惠於台灣內需消費市場暢旺。
- 東南亞事業群:主要為水產加工業務,獲利表現亮眼。受惠於國際蝦價處於低檔,原料成本降低。儘管主要市場日本因日幣貶值採購放緩,但公司透過多元化的市場佈局 (日、韓、歐、美、台),產品去化能力依然強勁。
- 東亞事業群:主要為中國大陸業務,面臨嚴峻挑戰。中國消費市場需求疲軟,高單價產品銷售困難,僅廉價產品線表現尚可。整體經濟環境對該事業群構成較大壓力。
3. 財務表現
-
2024Q2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收淨額:249.95 億元 (年減 9.4%)
- 毛利率:14.3% (去年同期為 13.6%)
- 營業利益率:5.7% (去年同期為 5.8%)
- 稅後淨利 (歸屬母公司):7.86 億元 (年減 26.9%)
- 每股盈餘 (EPS):0.94 元 (去年同期為 1.27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正面驅動:毛利率年增主要來自食品事業群的生產效率改善、東南亞水產加工的成本優勢,以及食糧事業群穩定的利潤貢獻。
- 負面挑戰:獲利衰退主要來自三大因素:(1) 肉品事業群因市場供需反轉,獲利回到正常水位;(2) 中國大陸市場表現不佳;(3) CFC 最低稅負制帶來的一次性稅務費用。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原物料趨勢:公司對黃豆與玉米後市看法偏空。預期美國今年將迎來創紀錄的豐收,全球供給充裕,而中國等主要需求國的需求未能跟上,導致供需失衡。預期原物料價格將在低檔徘徊,此趨勢對飼料及一條龍業者有利。
- 國內豬肉市場:由於 2024Q1 種豬場疫情影響仔豬供應,導致近期上市豬隻數量偏低,豬價維持在每公斤 90 元以上的高點。預計國內供給最快要到 2024 年 10 月至 11 月才能恢復正常,短期內豬價不易下跌。
- 國內雞肉市場:市場供給充裕。今年國內產量穩定,加上美國進口量恢復,導致整體供給量遠超往年,對價格形成壓力。雖然 5 月份業者因虧損而進行減養,使 6、7 月產量略有下降,但白肉雞飼養週期短 (約 30-35 天),產能調節速度快,市場供給仍相對寬鬆。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美國市場佈局 (核心成長動能):
- 投資計畫:透過子公司大成 USA 投資 2,500 萬美元,收購一家美國食品公司部分股權,預計 8 月完成交割。
- 目標公司優勢:該公司擁有超過 30 年的品牌歷史,稅前淨利率高達 high teen (17%-19%),且通路深入美國主流白人市場,非僅限於亞洲超市。
-
兩階段成長策略:
- 短期:優化現有工廠,透過自動化 (例如將一條產線人力從 18 人降至 5 人) 將產能翻倍。
- 長期:利用目標公司廣大的腹地,規劃興建一座全新的現代化食品工廠,預期將帶來倍數級的產能擴張。
- 市場潛力:看好美國亞洲食品市場每年約 7% 的穩定成長率,並利用台灣作為研發與支援基地。
-
台灣市場策略:
- 食品廠:持續優化馬頭廠的生產流程與成本結構,待生產端穩定後,將全力拓展銷售通路。
- 寵物食品:規劃於柳營興建新廠,預計 2024 年底動工,2026 年上半年完工。新廠將利用雞肉加工副產品,擴大產能並拓展國內外市場。
- 蛋品加工:已於西港廠旁購置並變更土地,計畫與日本技術夥伴合作,興建新的蛋品加工廠,搶攻高附加價值市場。
-
海外市場策略:
- 中國:未來投資將全力集中於食品加工領域,不再擴大飼料業務投資。蚌埠廠已在進行擴建,以滿足廉價市場區塊與出口需求。
- 越南:持續從飼料向下游養殖整合,利用優異的養殖技術與生物安全管理,擴大在當地高豬價市場的獲利。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獲利結構:公司認為,扣除去年肉品事業群的超額利潤後,其他事業部的獲利能力均有顯著提升。整體獲利水平已上升一個台階,並期望在此基礎上穩定成長。
- 利潤展望:飼料業務的利潤率預期可維持在去年下半年以來較佳的水準。食品事業群的改善趨勢明確。豬肉業務在高價環境下有利可圖。
- 成長機會:最大的成長潛力在於美國市場的長期佈局,預期將成為未來數年重要的獲利貢獻來源。
- 風險因素:中國大陸的經濟復甦力道、全球消費市場的變化,以及國內雞肉市場的供給壓力是主要觀察點。
7. Q&A 重點
-
Q:中國蚌埠廠的擴建計畫細節?
A:此為現有廠房的擴建,非新蓋廠。投資金額約 8 億人民幣,時程為 2024 至 2027 年。主要因應廉價市場區塊及日本出口需求,目前產能利用率高。具體擴充產能數字暫無法提供。
-
Q:美國投資案的更多細節?
A:投資 2,500 萬美元取得部分股權,非 100% 收購,以保留原經營團隊共同合作。目標公司稅前淨利率達 high teen,通路強勁。短期目標是透過自動化將現有產能翻倍,長期則規劃在旁的腹地蓋新廠,產能將有倍數成長。
-
Q:關於飼料降價的狀況?
A:蛋雞料已降價。2024Q2 飼料價格約調降 0.8 至 0.9 元/公斤。短期內,因成本已充分反應,預期再降價的壓力不大。
-
Q:馬頭食品廠的產能與營運狀況?
A:去年衝刺產量 (每月 1,500 噸) 反而因原料品質不佳導致虧損。現在策略轉為提升生產效率 (提高選別率),在此基礎上,未來產能有潛力提升至 2,000 噸/月。目前先生產端優化,再拓展銷售。
-
Q:越南豬場能否支援台灣?
A:不可能,台灣不允許越南豬肉進口。
-
Q:政府對黃豆、玉米減免 5% 進口關稅 9 月到期後是否會延長?
A:公司無法預測政府政策,在原物料採購規劃上不會將此列為考量因素。
-
Q:美國新投資案何時開始貢獻獲利?
A:預計 2024Q3 就會開始併入財報並有獲利貢獻,但初期量體不大,對集團整體獲利的影響尚屬有限。
-
Q:寵物食品業務的發展?
A:目前已獲利。主要成長動能需等待柳營新廠建成,預計 2026 年上半年完工投產後,產能與業務才會有爆發性成長。
-
Q:未來股利政策?
A:無法代替董事長回答。董事長對公司未來發展非常看好,已取得大量具成本優勢的土地,並有多項投資計畫正在規劃,資金需求較高。
-
Q:公司在台灣與越南的豬隻養殖數量?
A:此為商業機密,無法揭露。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