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各國逐漸解封,航空業也開始回溫,本篇報告將解析航空產業模式,及未來發展趨勢。看完這篇文章,你將了解以下幾件事情:
- 航太產業鏈上中下游介紹
- 後疫情航空業展望
- 受惠台股與美股
因亞太地區解封,旅遊帶動短期航空需求上升
根據 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目前全球民航旅運量已恢復至疫情前(2019 年)的 75.6%。觀察主要市場,亞太地區過去因防疫限制,恢復速度相較其他地區緩慢,然隨著日本、韓國、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逐步放寬限制,旅遊需求預計帶動短期民航需求持續上升。Source:IATA
以近期開放入境的日本為例,全日空航空(ANA)於今年八月公布 FY2022Q1 財報,營收年增 76%,主要成長來自國際旅客。公司預計在 FY2022Q2 之後,隨日本邊境開放,國際乘客數量將達到疫情前(2019 年)30%,中國、香港和台灣旅客將使整體市場供不應求,帶動機票票價上漲。全日空對 FY2022 全年財務展望營收 1.7 兆日圓,年增 63%,顯示目前日本航空需求強勁復甦,對今年營收樂觀。Source:ANA
除了短期因亞太地區解封使需求回溫外,長期而言,各家航空公司將近全數汰換舊型飛機,拉升整體航空需求。
航空公司積極投資機隊現代化改革,預期將於 2041 年近全數替換為新型飛機
飛機為高燃油的交通工具,燃油約佔航空公司營運成本 30~35%,油價的漲幅與發動機的耗油程度大幅影響獲利,加上目前 2050 年各國訂定零碳排目標,因此降低飛機油耗與碳排成為各家航空空司的首要目標。但根據空中巴士研究,目前 80% 飛機尚未進行降低油耗與碳排之現代化改革。
近年因疫情全球航空需求大減,航空公司採購新型飛機速度放緩,目前航空需求已逐漸回穩,預期各家航空公司會加速更換機種或進行原機型改裝以降低油耗。Source:Airbus
飛機要降低油耗有兩個方法:改善發動機燃油效率或降低飛機重量。
根據相關研究,飛機每減重 1 公斤,每年可為航空公司節省約 5,000 美元燃油成本,因此航空公司汰換機種時,更傾向選擇輕量化的飛機機型。
以下將拆解航太產業鏈,分析其成長潛力及相關概念股。
飛機產業鏈
航太產業鏈分別為上游零組件、中游飛機發動機製造與全機整合商及下游航空公司。Source:富果研究部
上游零組件受惠於發動機與機體材料變革,預期複合材料用量提升
發動機
發動機由風扇葉片、低壓壓縮機、高壓壓縮機、燃燒室、高壓渦輪機、低壓渦輪機,是決定飛機油耗效率的關鍵。其運作原理可簡單理解為吸氣、壓縮、燃燒、噴氣四步驟,由風扇運轉吸入空氣,經過外涵道(發動機的外側)產生發動機主要的推力,另一部分空氣進入內涵道(發動機的核心)並進行燃燒,高溫高壓燃燒氣體能量用來轉動渦輪葉片,以帶動轉軸連接的風扇葉片與壓縮段持續吸入空氣。
Source:NASA、富果研究部
而發動機最大的改革在於風扇葉片與渦輪機葉片的材料更換,由過往金屬材料(鈦合金與鎳基合金)轉換至更輕的複合材料(碳纖維材料與陶瓷基複合材料)。例如引擎製造大廠 CFM LEAP, 因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較其上一代發動機 CFM56 降低約 49% 葉片重量,油耗也降低 15%。
Source:CompositesWorld
渦輪機葉片部分,因需承受高溫氣體(溫度達 1,900 °C),過去主要使用鎳基合金,目前則改用更輕且冷卻效率較佳的陶瓷基複合材料。
因此,未來碳纖維與陶瓷基複合材料將直接受惠於飛機發動機的變革,目前供應 CFM LEAP 碳纖維複合材料廠商包括 Hexcel(NYSE:HXL)、Solvay(OTC:SVYSF) 3M(NYSE:MMM)和 Toray(OTC:TRYIF);航太陶瓷基複合材料廠商則有 3M、General Electric(NYSE:GE),以上公司都有在美股納斯達克掛牌,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研究。
而在台廠部分,上游廠商分別為金屬材料榮剛(櫃:5009);發動機漢翔(市:2634)、晟田(櫃:4541)、長亨(興:4546)、千附(櫃:8383)、寶一(市:8222);飛機內裝拓凱(市:4536);起落架駐龍(市:4572)、晟田;金屬扣件豐達科(市:3004)。
中游屬於寡占市場,產業進入門檻高,市占通常無大變動
1. 發動機製造
中游發動機因認證期通常需 5~10 年以上,產業進入門檻高,市場長久以來由 CFM、奇異(GE Aviation)、普惠(Pratt & Whitney, P&W)與勞斯萊斯(Rolls-Royce)四家大廠寡占。
註1:CFM 為奇異與賽鋒(OTC:Safran) 50/50 合資成立的公司
註2:2019~2020 年 CFM 市占率明顯衰退主因 Boeing 737 MAX 停飛,現已恢復正常
Source:FlightGlobal、富果研究部
目前主流飛機機款(Airbus A320neo 和 Boeing 737 Max)皆搭載 CFM LEAP 發動機,觀察積壓訂單比例,仍然集中於兩大機款,顯示未來 CFM LEAP 需求持續提升,且隨 2024 年前代發動機 CFM 56 將退役,產品組合優化,預計 CFM 市占率將會提升,持續領先同業。
Source:Airbus、Boeing、富果研究部
Source:Safran、富果研究部
2. 全機整合商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