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台灣唯一百年上市民營公司,從國民電鍋走向智慧電網與資產活化,正站上轉型的關鍵點。過往以電鍋家電等用品聞名的大同,在經歷過經營權的轉換後,除了原本持有的土地資產備受矚目外,受惠於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下,重電與新能源業務將有機會迎來成長動能 。
看完這篇,你將了解:
- 大同未來重點發展事業:電力與新能源
- 大筆土地資產如何轉化為現金流?
- 睽違 23 年不發股利後,如何恢復配息?
從國民電鍋到電力新能源事業與活化土地資產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市:2371)由創辦人林尚志先生於 1918 年創立,是台灣國內唯一的百年的上市民營公司。初期以家電產品聞名,包含大同電鍋、冰箱以及洗衣機等等,幾乎是每個台灣家庭的共同記憶。
大同家電產品
目前大同聚焦在以下事業,分別為電子新能源 31.6%、電子代工 37.8%、資訊系統 16.8%、消費電子 10.1%、不動產 3%、與其他 0.7%。
此外除了大同母公司,旗下還有其他上市櫃子公司,分別為福華(櫃:8085)、大世科(櫃:8099)、精英(市:2331)與大同智能(公發:7733 )。
大同重要上市櫃子公司持股比及市值總和
圖片來源:富果整理
2024 年大同及母公司營收占比圖
資料來源:大同法說會簡報
目前大同集團營收仍以電力與電子代工為主,但大同母公司將重心逐步轉向「電力」與「新能源」上,同時推動土地資產活化。在電力事業方面,台電的強韌電網計劃中,大同將扮演關鍵要角。
強韌電網計畫為台電預計在十年內投入約 5,644 億元新台幣,在升級輸配電與智慧電網系統,目標提升供電穩定、因應綠電轉型需求。對供應鏈而言,這不只是一次性訂單,而是系統整合與長期維運的大商機。
電力事業:切入強韌電網,從製造跨向整合商角色
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預計升級全台輸配電系統,大同在這波政策中積極承接標案,累計訂單規模已超過百億元。公司具備發電、變電、輸電與配電各階段的設備製造能力,如變壓器、電纜與智慧電表等,並持續強化系統整合與工程能力,從單一設備製造商轉型為電網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
對比同業如華城電機(1519)則深耕變壓器並已擴展維修服務與海外業務,大同則主打「多元整合」與「內需電網更新」兩大優勢,切入電網供應鏈中更多環節。
隨著政策加碼、技術認證到位及系統整合能力逐步落地,大同的電力事業正由過去「製造導向」邁向「解決方案導向」。大同電力事業逐年成長,後續將為營收帶來中長期的支撐。
大同電力事業近年營收成長
資料來源:大同年報、富果整理
大同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大同在電力事業領域有長時間積累的基礎與技術優勢,隨著台灣近年面臨用電結構轉型,在強韌電網計畫中,大同握有約百億的訂單。包含發電、輸供電與配電系統等。此外在智慧電表、與電纜等相關設備亦具有製造能力,不只在電網計畫中能擔任供應鏈要角,同時也是發電、變電、輸電、配電與綠能節電的整合製造商。
資料來源:大同法說會簡報
電力事業佈局海外,陸續貢獻相關營收
在日本,大同不只有水力發電機組、電力變壓器等訂單,更拿下指標性電力公司電力設備的訂單,其中智慧電表在日本將於 2024 年開始更新次世代高壓電表,大同是台灣目前唯一取得次世代智慧電表訂單的外商,估計總商機逾千億台幣。
此外在變壓器方面,於 2024 年 4 月通過北美 UL 實驗室認證,表示公司將可出口大型電力設備至美國。預計最快 2024 年底可以出口到美國,在美國 1.2 億美元的基建法案下,有望對公司營收產生助益。
大同大型電力設備
資料來源:大同法說會簡報
然而最新重大消息得知,大同因違反政府採購法,預估對電力相關事業衝擊約 50%,後續影響需持續追蹤。資料來源:富果卡片、公開資訊觀測站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