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下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在供應鏈受限、終端需求快速增加下供不應求,各大晶圓代工廠持續漲價,如台積電(市:2330)、聯電(市:2303)、力積電(興:6770)、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的獲利也接連創下歷史新高,全球進入「得產能者得天下」的局面,那麼這波晶圓緊缺的局勢會持續多久?又將有哪些影響?以下簡單從供需面向切入分析:
需求面
一般半導體製程會分為先進製程(泛指 20nm 以下)及成熟製程(泛指 20nm 以上)。由於成熟製程附加價值較先進製程低,早已陷入競爭門檻低的買方市場(Price Taker),因此如台積電、三星、Intel 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廠商皆以追求先進製程發展為主,導致成熟製程供給在過往幾年都未明顯增加。
然而,5G 帶起的物聯網,使每項 3C 產品皆需搭載數量不等的晶片,而這些晶片(如 MCU、驅動 IC、Power IC)因構造不複雜,大多使用成熟製程。
原先 5G、IoT 將是一個緩慢的產業推進,逐漸滲透我們的生活,但 Covid-19 的引爆卻加速了世界數位化轉型的步調,使市場對成熟製程的需求從 2020 年以來急遽增加,在供給來不及開出下陷入缺貨。
除了以上原因,帶動此次半導體嚴重缺貨的主要原因還有三個:
- 疫情帶起的宅經濟使 PC、NB、平板、遊戲機等需求大增。
- …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