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消費性電子
軟體
軟體
其他
生醫
投資入門
民生消費
投資心法
其他
金融知識
個股分析
量化分析
半導體
消費性電子
IC 設計
法說會備忘錄
IC 製造
IC 封測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記憶體
電子零件
產業分析
民生消費
AI
生醫
車用
能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NVIDIA(Nasdaq:NVDA)於 2025 年 8 月 27 日召開 FY2026Q2(CY2025/5~7 月)電話會議,儘管面臨中國市場歸零的挑戰,公司單季營收與 EPS 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市場對其核心業務資料中心的季成長趨緩、以及對中國市場的展望不明確表達擔憂,導致股價在盤後下跌。以下為市場核心觀點更新:

市場核心觀點

  1. FY2026Q2 營收創歷史新高,然成長動能趨緩引發市場擔憂
  2. Blackwell 晶片需求強勁,抵銷中國業務缺口,公司 Q3 展望超預期
  3. Rubin 平台已在台積電投片,延續年度產品更新節奏,生態系護城河持續加深
  4. 中國市場為公司帶來極高不確定性,面臨地緣政治與在地競爭雙重挑戰
  5. AI 基礎設施需求前景依舊強勁,然高估值使公司不容犯錯

FY2026Q2 營收創歷史新高,然成長動能趨緩引發市場擔憂

NVIDIA FY2026Q2 總營收達 467.4 億元(以下同),YoY+56%,超出市場預期。Non-GAAP EPS 為 1.05 元,同樣優於預期。

財報的亮點在於,即使在中國市場營收貢獻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公司依然繳出創紀錄的成績單 。各部門表現強勁,其中遊戲業務營收達 42.9 億元(YoY+49%)、專業視覺化達 6.01 億元(YoY+32%)、車用電子達 5.86 億元(YoY+69%)。

然而,市場關注的焦點:資料中心業務,雖然營收達 411 億元(YoY+56%),創下歷史新高,但略低於部分市場分析師的最高預期 ,且 QoQ 成長率已從前一季的 9.9% 大幅放緩至 5.1%。這個成長趨緩的訊號,加上財報優於預期的幅度不如過往季度巨大,引發了投資者對其高估值的擔憂,導致股價在盤後下跌

NVIDIA FY2026Q2 損益表

Source:NVIDIA、富果研究部

Blackwell 需求強勁抵銷中國市場逆風,Q3 營收展望續強

NVIDIA 展望 FY2026Q3 營收將達到 540 億元(±2%),這意味著 YoY 成長率仍高達 54%,顯著超出市場共識,此強勁展望再次驗證了全球對 AI 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

公司特別強調,Q3 的展望完全排除了對中國的 H20 晶片銷售。財務長 Colette Kress 指出,第二季資料中心營收的季增長,是在 H20 營收大減 40 億元的基礎上實現的。這背後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新一代 Blackwell 平台的需求極其強勁,相關營收 QoQ 成長達 17%。CEO 黃仁勳在電話會議中形容 Blackwell 的需求為「非凡的(extraordinary)」,並且 H100 與 H200 等 Hopper 架構產品需求依然強勁。

然而,中國市場依然是最大的不確定。NVIDIA 在 Q2 未向中國客戶銷售任何 H20 晶片,這直接反映了美國政府的出口限制與北京當局的產業政策影響。黃仁勳提到,若地緣政治問題緩解,Q3 有潛力向中國出貨價值 20 億至 50 億元的 H20 晶片 ,這也成為未來營收的潛在上檔空間。但與此同時,中國本土的 AI 晶片商如寒武紀營收爆炸性成長,加上華為的崛起與北京推動的 AI 自主化政策都對 NVIDIA 在中國的長期地位構成嚴峻挑戰

Rubin 平台已在台積電投片,延續年度產品更新節奏,生態系護城河持續加深

展望未來,NVIDIA 的產品路線圖依然清晰且積極。黃仁勳在電話會議中證實,下一代平台 Rubin 的 6 款關鍵晶片(包含 Rubin GPU、Vera CPU 等)已全數在台積電(市:2330)投片(關於台積電近況更新,可參考<先進製程滿載推升台積電 2025Q2 獲利再創高,2nm 投片盛況接續未來成長動能>研究報告),並計畫於 2026 年進入量產。這確立了 NVIDIA 將維持其每年更新產品的節奏,持續推動技術迭代以滿足客戶對更高算力與功耗的需求 。

而 NVIDIA 的競爭優勢遠不止於單一晶片。黃仁勳強調,公司已轉型為一家「AI 基礎設施公司」。其真正的護城河在於一個完整且高度整合的生態系統,涵蓋了硬體(GPU、CPU、DPU)、軟體(CUDA、TensorRT-LLM),以及至關重要的網路互連技術。

針對網路互連技術部分,NVIDIA 提供從晶片內部到伺服器叢集、再到跨資料中心的完整網路解決方案。其 NVLink 技術用於「Scale-up」擴展單一節點的運算能力,而 Spectrum-X 乙太網路與 InfiniBand 則用於「Scale-out」橫向擴展叢集規模。近期發表的 Spectrum-XGS 技術更進一步實現了「Scale-across」,能夠將多個 AI 工廠整合成一個超級工廠。這些技術對於提升大型 AI 模型訓練效率至關重要,也是競爭對手難以在短期內複製的系統級優勢

中國市場成最大不確定性,高估值下需持續觀察

綜合來看,NVIDIA 在技術、產品及生態系統上仍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全球對 AI 算力的需求,特別是由「代理式人工智慧(reasoning agentic AI)」所驅動的新一波需求,正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成長機遇。黃仁勳預估,到 2020 年代末,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建置規模將累積至 3~4 兆美元 。

然而,公司也面臨兩大挑戰:

  1. 中國市場的結構性轉變:北京推動的 AI 科技自主化政策正從根本上改變市場格局。即使 NVIDIA 未來能向中國銷售降規版晶片,其吸引力也可能因中國本土晶片性能的提升而下降。這不僅是短期的營收衝擊,更可能是長期的市場份額流失。
  2. 高昂的估值:目前 NVIDIA 的股價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完美的預期。任何成長放緩的跡象,或是地緣政治上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劇烈的估值修正。

總結以上,NVIDIA 此次財報可謂是一次「地緣政治壓力測試」,證明了其在排除中國市場後,核心業務依舊強韌。其在 AI 領域的技術領導地位和深厚的生態系護城河,使其成為這場產業革命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然而,投資者必須密切關注其在中國市場的應對策略,以及在全球需求持續高漲的背景下,其成長動能是否能支撐當前的高估值。

本篇文章參考以下 Seeking Alpha 上專家觀點,並使用 AI 技術分析文章進行摘要整理。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


Alex Huang
Author

Fugle 富果研究團隊 / 臺大材料系 / Alex 的投資研究記事本版主
跨足商管領域的理工青年,持續培養跨域思維和能力
相信價值投資,喜歡從科技趨勢中找尋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