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裕融企業於 2024 年合併營收為 414.71 億元,與前一年度持平。然而,受台灣高資金成本、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以及東南亞與能源事業尚處投資階段等因素影響,合併營業利益年減 19.7% 至 62.94 億元,全年 EPS 為 8.88 元。
公司為兼顧財務穩健與股東權益,維持過去三年的股利發放政策,2024 年擬配發現金股利 4.38 元 及股票股利 0.5 元,合計 4.88 元。
展望 2025 年,公司對台灣市場保持信心,將加強消金及企金業務人員招募,預期整體資產餘額可重回正成長。海外市場將聚焦東南亞發展,能源事業的儲能案場已併網上線,移動服務事業 LINE GO 平台亦穩健發展,公司將以多元化事業佈局,維持未來成長動能。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裕融企業的核心業務涵蓋消費金融與企業金融,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能源事業及移動服務。
-
台灣消費金融:
- 業務包含新車、中古車、機車及商品分期。
- 受自律公約及資產品質管控影響,2024 年底資產餘額降至 1,169 億元,年減 17.1%。儘管餘額下滑,但 連續三季的季減幅已趨緩,顯示業務正逐步回穩。
-
台灣企業金融:
- 由子公司新鑫公司主導,為目前主要成長動能。
- 2024 年底資產餘額達 886.5 億元,年增 14%,佔整體生息資產約 38%,預期將維持成長趨勢。
-
大陸企業金融:
- 由子公司蘇州裕租負責,年底資產餘額約 61 億人民幣。
- 因應中國複雜的政經環境,公司採取審慎態度,以 確保資產品質為優先,資產餘額維持穩定。
-
東南亞市場:
- 菲律賓:醫療設備分期業務取得良好成績,並已將市場拓展至大馬尼拉首都圈以外地區。
- 馬來西亞:於 2023 年 5 月開業,業務涵蓋醫療設備、商用車等,動能優於預期,預計 2025Q1 的新增業績將超越 2024 全年。
-
能源事業:
- 由新鑫公司負責,已擁有 329 座 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達 100MW。
- 儲能業務方面,已完成 E-dReg 儲能案場併網交易,總建置容量達 110MW,並已於 2025 年初陸續上線。
-
移動服務:
- 建立完整產業鏈,旗下綠能車隊合計超過 8,000 輛。
- LINE GO 平台穩居市場第三大叫車平台,整合計程車、租車、共享車、代駕、充電等七項服務。
3. 財務表現
-
2024 全年關鍵財務數據:
- 合併營收:414.71 億元 (與 2023 年持平)
- 營業毛利:201.38 億元 (年減 11.2%)
- 毛利率:48.6% (相較 2023 年的 54.7% 下滑)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1.02 億元 (年減 18.7%)
- EPS:8.88 元 (相較 2023 年的 11.07 元減少)
- ROA (資產報酬率):1.73%
- ROE (權益報酬率):12.95%
-
獲利變動分析:
- 獲利下滑主因:2024 年獲利下滑主要來自 消費金融業務。資產餘額的減少導致營收及毛利下降,對全年毛利影響金額約 25 億元。
- 費用結構:管理層指出,2024Q4 將部分子公司的費用 從「其他費用」重分類至「成本」 (金額約 1.9 億元),導致單季毛利率下降約兩個百分點,但其他營業費用率也因此降低。
- 資產品質:台灣市場延滯率穩定維持在 1.6%,2024Q4 逾期金額自前一季的 34 億元降至 32.8 億元,資產品質有所改善。大陸市場延滯率為 2.4%,較前一季的 2.5% 略為下降。
- 業外收益:2024 年因處分杭州裕融汽車金融,產生約 3 億元 的一次性利益,對 EPS 貢獻近 0.4 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能源市場佈局:
- 新鑫公司在太陽能光電領域已累積 329 座 電廠,並以「新鑫電力」品牌積極參與綠電交易。
- 儲能業務是未來重點,總建置容量達 110MW 的案場已於 2025 年初併網,將成為新的營收來源。
-
移動服務生態圈:
- LINE GO 平台持續優化使用者體驗,整合叫車、租車、共享汽機車、機場接送、代駕、包車及充電等七大功能,打造一站式移動服務入口。
- 綠能車隊規模已超過 8,000 輛,響應永續趨勢並擴大服務量能。
-
海外市場擴張:
- 公司聚焦東南亞市場,菲律賓業務穩健成長並向外擴散,而馬來西亞市場則展現強勁的初期成長動能,顯示海外佈局策略已見成效。
-
法規遵循與應對:
- 公司積極配合主管機關針對《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及未來可能的《融資租賃專法》進行溝通。管理層認為,法規明確化有助於提升市場透明度與合規性,對公司長期發展持正面看法。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台灣市場:以企業金融為主要成長引擎,同時穩定並逐步恢復消費金融的業務量。
- 海外市場:持續深化東南亞佈局,致力提升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市場的獲利與規模。
- 多元化事業:加速能源與移動服務事業的發展,創造新的營收與獲利貢獻,降低對單一市場或業務的依賴。
-
競爭優勢:
- 擁有裕隆集團的產業鏈資源,在汽車金融與移動服務領域具備先天優勢。
- 透過子公司新鑫在企金與能源領域建立的專業能力,已形成穩固的業務基礎。
- 完整的 ESG 策略與執行力,獲得多項外部獎項肯定,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與永續經營能力。
-
風險與應對:
- 面對台灣升息循環與高資金成本的挑戰,公司透過優化費用結構與強化資產品質來應對。
- 針對消費金融的潛在風險,公司透過遵循自律公約與嚴格的風險控管,穩定延滯率並改善逾期狀況。
6. 展望與指引
-
2025 年展望:
- 整體資產餘額:預期將重返 正成長。
- 企業金融:新鑫公司的新增業績目標為 740 億元,將是成長主力。
- 消費金融:隨著呆帳問題逐步控制,預期業績將自谷底回升。
-
能源事業營收貢獻:
- 光電售電收入預估約 4.5 億至 5 億元。
- 儲能業務營收預估約 7 億元,稅後淨利預估可達 1 億元以上。
- 資產品質:預期台灣的逾期信用損失率將較 2024 年改善。
7. Q&A 重點
-
Q1: 關於今年延滯率的看法?
A: 台灣消金業務從 1、2 月的觀察來看,逾期絕對數字有非常明顯的改善,預期後續的沖銷與逾期狀況都會持續好轉,整體預期信用損失率會較 2024 年改善。大陸市場 Q4 狀況不錯,但農曆年後有少數個案還款延遲,整體仍在可控範圍內。
-
Q2: 今年放款的成長重點,以及整體應收帳款餘額能否轉為正成長?
A: 今年的成長重點在 企業金融。新鑫公司 2025 年的新增業績預算目標為 740 億元。同時,消金業務在呆帳控制後,業績量也將從谷底回升。因此,個人認為 今年整體應收帳款餘額有機會實現正成長。
-
Q3: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及潛在的《融資租賃專法》對公司的影響?
A: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主要是約束委外通路與公司自身業務的客訴行為及廣告行銷,會採取更嚴謹的態度,但對業績影響不大。對於《融資租賃專法》,公司持正面樂觀的態度,認為法規明確化有助於管理合規,並可能為放款業務帶來新的發展方向,是 利多。
-
Q4: 今年儲能與售電的潛在營收貢獻金額?
A: 光電(售電):今年發電量預估約 8,160 萬度,售電給企業的價格會比台電好,預估營收約在 4.5 億至 5 億元 之間。
儲能:兩座大型案場(110MW)已上線,營收符合期待。雖然初期投標價格較不穩定,但預估 2025 年營收約 近 7 億元,因有設備折舊等費用,保守預估稅後淨利可達 1 億元以上。
-
Q5: 公司 1-2 月獲利減少的原因?利息收入何時可能轉正?
A: 獲利減少主要是業外受到發行 可轉換公司債 (CB) 的評價損失 影響,金額約 2,100 萬元。至於利息收入,隨著今年整體資產餘額有望轉為正成長,利息收入的減幅應會逐漸縮小,但尚無明確的轉正時間表。
-
Q6: 進口車調降關稅對公司的潛在影響?
A: 此議題應由汽車品牌回應較為合適。對裕融而言,新車業務佔整體資產餘額不到 7% (約 160 億元),影響有限。若關稅調降帶動整體汽車銷量增加,對分期業務而言仍有利基存在,但具體影響仍需觀察。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