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巨大機械 2016 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570 億元,相較 2015 年下滑約 6%。稅後淨利為新台幣 30.7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8.17 元。營收下滑主要受中國內銷市場疲軟所影響,該市場銷售額衰退約 25%。
儘管整體營收下滑,公司在部分業務領域仍維持成長動能。歐洲市場的電動自行車 (E-Bike) 業務表現強勁,銷售額成長近 50%,尤其以運動型電動登山車 (e-sports bike) 最受歡迎。公司將持續聚焦三大成長引擎:電動自行車 (E-Bike)、女性市場 (Liv) 及 自行車相關商品 (Gear),並推動 O+O (線上結合線下) 的虛實整合通路策略,目標從製造公司轉型為現代化的自行車服務公司。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 公司業務包含自有品牌與代工 (OEM) 兩大部分。
- 自有品牌: 營收佔比約 70%,旗下擁有 GIANT 與女性專屬品牌 Liv。
- 代工業務: 營收佔比約 30%,主要客戶為 Trek、Scott 及 Colnago 等歐美知名品牌。
-
全球佈局:
- 生產基地: 在全球擁有 8 座工廠,分佈於台灣、中國 (崑山、成都、天津) 及歐洲。
- 銷售網絡: 透過全球 14 家行銷公司及超過 1 萬家經銷商,產品行銷全球 80 多個國家。
-
主要市場營收佔比 (2016):
- 歐洲: 31%
- 美國: 21%
- 中國: 18%
-
分項業務表現:
- 電動自行車 (E-Bike): 2016 年佔集團總營收 7%,主要市場為歐洲與中國。自 2017 年起,已開始將 E-Bike 產品導入北美及澳洲市場。
- 女性市場 (Liv): 2016 年佔集團總營收 7%,中期目標為提升至 10%。在美國、英國、澳洲等成熟市場,Liv 產品佔當地銷售比重已超過 20%。
- 自行車商品 (Gear): 2016 年佔集團總營收 6%,中期目標為 10%。此業務毛利率較高,包含人身商品 (車衣、安全帽) 與車身商品 (輪組、坐墊),不僅提升整車附加價值,也拓展了售後市場 (after market) 的商機。
3. 財務表現
-
2016 年關鍵財務指標:
- 銷貨淨額: 新台幣 570.9 億元 (年減 5.5%)
- 銷貨毛利率: 20.7% (2015 年為 22.2%)
- 營業利益: 新台幣 37.8 億元
- 稅後淨利: 新台幣 30.7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 新台幣 8.17 元
- 現金股利: 每股擬配發 5 元 (根據簡報資料)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獲利挑戰: 2016 年毛利率下滑,主因是中國內銷市場銷量大幅減少 (從高峰期超過 200 萬台降至約 150 萬台),導致工廠產能利用率下降,影響成本分攤。
- 庫存狀況: 公司指出,市場端成車庫存已消化至正常水位,有利於後續新產品的銷售。財報上的存貨金額包含工廠為支援市場需求而準備的零部件。
- 股利政策: 公司過去幾年的股利發放率 (payout ratio) 約維持在 60% 左右。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
- 歐洲: 電動自行車需求持續強勁,特別是運動型電動車款。
- 美國: 市場庫存因素已逐漸消除,需求預期回歸正常。
- 中國: 整體市場處於衰退期,影響所有同業。公司將透過調整工廠產能及尋求合作機會應對。
- 共享單車: 公司對中國市場興起的共享單車持正面態度,視其為潛在的製造合作夥伴,而非單純的競爭者,並認為此趨勢有助於培養更多自行車騎乘人口。
-
產品發展:
- Liv 品牌: 作為市場上首個且唯一的女性專屬自行車品牌,透過符合女性身形差異的專屬設計,建立市場獨特性與競爭優勢。
- Gear 商品: 積極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如碳纖維輪組,由公司自行研發、設計、製造,性能可與 Zipp 等國際大廠相抗衡,同時也發展無內胎 (tubeless) 技術,搶攻售後升級市場。
- 運動行銷: 2017 年起,以器材贊助商身份與 Team Sunweb 職業車隊合作,持續提升品牌在專業領域的能見度。
-
公共自行車 (YouBike):
- 在台灣已擴展至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等多個城市。
- 海外市場已成功導入中國泉州,採用與台灣相同的固定樁點模式。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規劃與轉型:
公司策略目標是從「具技術實力的製造公司」,經「具產品創新力的品牌公司」,最終轉型為「可以跟終端使用者對話的現代化自行車服務公司」。
-
三大策略主軸:
- 製造與物流 (Manufacturing + Logistics): 推動製造端的自動化、智慧化與標準化,並與物流系統緊密結合。
- 虛實整合通路 (Online + Offline): 發展 O+O 模式,消費者可於線上選購,並到實體門市取貨,由專業人員進行 fitting 與解說服務。
- 產品與服務 (Products + Services): 結合高品質產品與附加服務,提升消費者體驗與品牌價值。
-
競爭優勢:
公司擁有從研發、製造、品牌行銷到運動行銷的完整垂直整合模式。
在新任經營團隊接棒後,公司整體的營運策略將維持一貫性,不會有重大改變。
6. 展望與指引
- 成長動能: 未來成長將主要來自 E-Bike、Liv 與 Gear 三大業務。
-
市場機會:
- 歐洲 E-Bike 市場的持續滲透。
- 美國市場庫存回歸正常後的銷售復甦。
- 共享單車帶來的潛在代工訂單。
-
風險與應對:
- 中國市場的持續不確定性為主要風險。公司將透過調配各工廠產能,並探索新業務機會 (如共享單車合作) 來應對挑戰。
- 崑山新廠先前主要供應中國內銷,受市場衰退影響較大,未來將進行產能任務的調整。
7. Q&A 重點
-
Q1: 2016 年營收下滑的原因?中國市場是規模萎縮還是競爭加劇?E-Bike、Gear、Liv 的成長動能如何?
A: 2016 年中國內銷市場下滑約 25%,判斷是整體市場因素而非單一競爭問題,其他同業也面臨相同困境。歐洲地區的電動自行車銷售成長近 50%,表現強勁。美國市場則因庫存影響而小幅衰退,但庫存問題現已改善。
-
Q2: YouBike 海外業務的進展如何?如何看待 Mobike 等無樁式共享單車的競爭?
A: YouBike 已在中國泉州推行,採用與台灣相同的有樁模式。公司對無樁式共享單車持正面看法,認為它能增加騎車人口,且公司可扮演製造供應商的角色,尋求合作機會,而非視其為純粹的敵人。
-
Q3: 公司營收自 2012 年來停滯在 550-600 億之間,且存貨偏高。2017 年是否有望重回 600 億?崑山新廠狀況?經營權傳承後策略是否有變?
A:
- 存貨: 市場端的成車庫存已去化。財報上的存貨數字包含工廠為生產所需的零部件,屬必要庫存。
- 營收與獲利: 未提供 2017 年具體營收目標。2016 年獲利下滑主因是中國銷量減少,影響工廠成本分攤。未來將透過調配全球產能及尋求新合作機會來穩定獲利。
- 崑山新廠: 已建置完成,先前主要供應中國內銷,因此受衝擊較大。未來將進行工廠間的產能任務調整。
- 經營策略: 公司研發、製造、行銷的整合模式穩固,新經營團隊上任後策略無重大改變。
-
Q4: 選擇女性市場 (Liv) 與零配件 (Gear) 作為發展主軸的戰略考量為何?優勢何在?
A:
- Gear (商品): 此業務的毛利率較高,且能提升整車附加價值。自行開發的輪組等高階產品,可同時拓展售後升級市場,創造獨立的營收來源。
- Liv (女性市場): 看好女性騎車人口持續成長的趨勢。巨大是市場上唯一推出女性專屬完整品牌的公司,具備先行者優勢。產品根據男女身體結構差異進行設計,具備實質的產品區隔與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