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營收趨勢:集團營收在 2023 年逐季下滑後,於 2023Q4 觸底反彈,2024Q1 起呈現回升趨勢。2025 年前兩個月累計營收已達去年同期的 80%。
- 市場狀況:歐洲及美國市場正逐步回溫。中國市場在 2024 年經歷翻倍成長後,自八月中旬起增速趨緩,預期 2025 年將面臨庫存去化壓力。
- 庫存狀況:市場庫存自 2023 年高點後已逐步下降。公司台灣廠庫存因 2024 年底為縮短量產週期而進行零件備料,短暫提升至 42 億元,但在順利出貨後,已於 2025 年 2 月迅速降回 32 億元 的正常水位。
- 主力產品:目前銷售主力為公路車 (ROAD)、礫石車 (GRAVEL) 及電動登山車 (EMTB)。由於電動城市車庫存仍高,壓縮整體電動車銷售佔比,期待庫存去化後能帶動電動車佔比回升。
- 未來展望:管理層引用德國自行車協會數據,認為市場庫存正朝健康方向發展,若趨勢持續,對「春燕歸來」抱持樂觀態度。公司將持續專注於中高階車款,維持產品品質與單價優勢。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與生產佈局:
- 台灣總部工廠:主要負責外銷訂單,市場涵蓋歐洲、美國、澳洲、日韓等。
- 中國三廠 (深圳、山東、江蘇):超過 98% 產能供應中國內銷市場。
- 德國研發行銷中心:位於斯圖加特,負責市場行銷、產品開發及職業車隊管理。另於德國設有小型產線,供應當地市場電動車。
-
全球銷售網絡:
- 透過 34 個經銷商,產品銷售至全球 58 個國家。主力市場為歐洲、亞洲(以中國為主)及澳洲。因俄烏戰爭,已暫停對俄羅斯出貨。公司自有品牌目前未規劃進入美國市場。
-
產品與行銷亮點:
- 職業車隊贊助:贊助全球僅 18 支的 UCI 一級職業車隊 (WorldTeam) 之一的巴林勝利車隊 (Bahrain Victorious),藉由參與環法、環義、環西等三大賽事提升品牌能見度。
- 客製化服務:提供公路車架組的客製化塗裝服務,預計 2025 年將擴展至整車訂購。
- 獲獎產品:SILEX(西力)Gravel 車款榮獲 2025 台灣精品銀質獎、2024 德國設計創新獎及 2024 台北自行車展 d&i 金質獎等多項肯定。
-
產品組合 (2024 年台灣廠銷往歐洲):
- 電動登山車:32%
- 公路車:30%
- 電動城市車:15%
- 登山車:15%
3. 財務表現
-
集團營收:
- 2024 年集團營收分佈為台灣廠外銷 (50%)、大陸內銷 (31.6%)、子公司 (18%) 及大陸外銷 (0.4%)。相較於 2023 年,大陸內銷佔比顯著提升。
- 台灣廠外銷區域以歐洲為最大宗 (55.46%),其次為北美洲 (20.63%)。
-
毛利率:
- 近三年集團營業毛利率維持穩定,2022 年為 17%,2023 年為 19%,2024 年為 18%。
- 2023Q4 毛利率異常拉高至 20% 以上,主因是台灣廠先前呆料提列過多,於該季部分回沖所致,屬於一次性因素。
-
庫存與跌價損失:
- 2024Q4 歐洲子公司因應市場狀況提列庫存跌價損失,影響當季獲利。此為子公司年底的常規財會作業,惟近兩年因市場庫存偏高,提列金額較大。
- 2024Q4 合併財報的庫存評價項目最終呈現回沖 7,850 萬元,主因是台灣與中國廠區的庫存回沖金額,抵銷了歐洲子公司的提列損失。
-
平均單價 (ASP):
- 公司專注於中高階市場,產品平均單價較高。
- 電動車:約 1,900 美元
- 一般自行車:約 1,300 多美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庫存趨勢:根據德國自行車協會 (ZIV) 統計,德國車店庫存於 2023 年達到高峰後,已呈現逐步下降趨勢。雖然目前庫存水位仍偏高,但去化方向明確,有利於市場恢復正常秩序。
- 品牌競爭:在去庫存期間,一線品牌如 Specialized (SBC) 因品牌力強,折扣時銷貨速度明顯優於同業,其庫存約在 2024 年 5-6 月即恢復至疫情前正常水位。
- 電動車市場:疫情後電動城市車 (Commuter E-bike)庫存嚴重,壓縮整體電動車銷售佔比。目前銷售較佳的是電動登山車,待城市車庫存去化後,預期整體電動車需求將重返成長軌道,公司預估 2025 年電動車佔比可望回升至 47%。
- 新車款計畫:為避免衝擊舊有庫存,新車款的推出會優先考慮庫存水位較低的產品線。例如 2024 年 11 月發表的 Bosch 系統電動登山車,即因該品項庫存壓力較小。2025 年將持續推出新款電動登山車及其他車款。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策略定位:公司不追求產量,而專注於品質與價值,鎖定中高階自行車市場。此策略體現在較高的平均銷售單價上。
- 產能管理:自行車組裝為勞力密集產業,公司主要透過調整人力而非設備來調節產能,以應對市場訂單的起伏。目前人力配置約可滿足 85% 的需求,而設備產能利用率約六成,保留了未來增產的彈性(如增加人力或開設夜班)。
- 海外擴張:公司目前沒有在越南等東南亞地區設廠的規劃。管理層認為,雖然東南亞具備勞力成本優勢,但公司專注於高單價產品,現有台灣廠的生產模式更符合策略方向。未來若有需求,不排除尋求代工合作。
-
風險應對 (美國關稅):針對美國潛在的對等關稅,管理層分析:
- 一般自行車:台灣與美國的關稅稅率相近 (約 5.5% – 11%),風險極低。
- 電動車:台灣出口至美國的電動車現為 0% 關稅,若未來課徵 20%,影響也相對可控。關稅是以進口成本價計算,最終反映到零售價的漲幅約為關稅率的 1/3,且成本會由終端市場分攤。由於美國本土幾乎沒有自行車產能,因此生產地轉移的可能性不大。
6. 展望與指引
-
市場展望:
- 歐美市場:正逐步回溫,期待趨勢向上。
- 中國市場:短期面臨庫存調整壓力,但 4、5 月進入銷售旺季,後續表現值得觀察。
- 產品趨勢:公路車、Gravel 及電動登山車將是 2025 年的銷售主力。期待電動城市車庫存去化後,帶動整體電動車銷售佔比與市場成長。
- 庫存去化:預期 2025 年仍是市場持續去化庫存的一年。管理層認為歐洲經銷商庫存水位約比理想狀態多出兩個月左右,期望能透過今年的銷售旺季順利消化。
7. Q&A 重點
-
Q: 簡報中台灣廠外銷北美的 20.63%,是指銷往 SBC (Specialized) 的數字嗎?歐洲的 55.46% 如何區分 SBC 與自有子公司?
A: 此數據是依出貨目的地統計。即使客戶是 SBC,若貨物直接運往北美,就會計入北美市場。歐洲的佔比包含了出貨給 SBC 與我們自有子公司的全部數量。SBC 的最大市場也是歐洲,加上我們也以歐洲為主,因此合計佔比最高。內部目前未特別區分兩者銷往歐洲的佔比。
-
Q: SBC 去年底的庫存狀況如何?
A: SBC 品牌力強,在市場折扣期間去化庫存速度非常快。其庫存水位在 2024 年 5-6 月就已恢復到疫情前水準,之後一直維持穩定,沒有舊庫存問題。
-
Q: 德國市場的庫存圖表是否能代表整個歐洲?
A: 是的,雖然數據僅來自德國自行車協會 (ZIV),但歐洲各國自行車市場狀況大同小異,此圖表趨勢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目前庫存最嚴重的品項是電動城市車。
-
Q: 2025 年新車款的推出計畫與趨勢?
A: 在庫存偏高時期,我們不會推出同類型新款來衝擊舊款銷售。新車會優先在庫存較低的產品線上推出,例如去年發表的電動登山車。今年的新車款會比之前多,因為庫存正在持續去化。
-
Q: 各廠區的稼動率?電動車產量規劃?是否有越南設廠計畫?
A: 公司從未規劃在越南設廠,我們專注於中高階產品,不追求低成本量產。稼動率方面,我們主要以人力調配,而非設備產能來衡量,目前人力約維持在可滿足 85% 需求的水平,設備產能仍有很大彈性。
-
Q: 關於歐洲子公司(Centurion,簡報者口述為「先度納」)的營收認列與第四季虧損原因?
A: 子公司的營收是在產品實際銷售給外部客戶後才於合併報表中認列。2024Q4 虧損擴大,主因是年底為去化庫存而進行的促銷與提列跌價損失。目前歐洲市場庫存仍偏高,但趨勢是向下的。
-
Q: 若上半年仍需去化庫存,是否會持續影響毛利率?
A: 提列庫存跌價損失是子公司年底的常規作業,並非只在去年發生。2023Q4 毛利率偏高是因為台灣廠回沖先前過度提列的呆料,屬特殊情況。2024Q4 的狀況是,歐洲子公司雖有提列損失,但台灣及中國廠區有庫存回沖,因此合併報表最終呈現淨回沖。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