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美利達 2024 年上半年營運呈現顯著復甦,尤其第二季表現強勁。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國內銷市場的爆發性成長,其營收佔比自去年同期的 16% 大幅提升至 35%。相較之下,歐美市場仍在去庫存階段,但高階公路車與礫石車(Gravel)需求強勁。
- 營收與獲利:2024Q2 集團營收達 93 億元新台幣,較 2024Q1 的 58 億元顯著增長。集團毛利率持續攀升,2024Q2 達到 20.5%,主要受惠於高毛利的中國市場營收比重增加。
- 庫存狀況:集團庫存持續去化,截至 2024 年 6 月底,集團總庫存金額降至約 90 億元,台灣廠庫存約 31 億元。中國市場儘管銷量大增,但庫存控制得宜,僅約 3 週的銷售量。
- 市場展望:公司營運已於 2023 年底觸底,2024 年呈現逐季回升的趨勢,與 2023 年的「前高後低」完全相反。中國市場的運動休閒騎乘風氣被視為可持續的生活型態轉變,而非短暫熱潮。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美利達為全球知名自行車製造與品牌商,業務涵蓋研發、生產及銷售。生產基地主要在台灣及中國(深圳、江蘇、山東),並透過全球子公司及經銷商網絡,在超過 60 個國家進行銷售。
- 組織架構:集團營收主要由台灣廠、中國廠(內銷與外銷)及歐洲、日本等地的銷售子公司構成。德國設有重要的研發中心與行銷中心,負責產品開發、創新及全球品牌推廣,包括贊助世界一級職業車隊(巴林車隊)。
-
產品組合:
- 傳統自行車 (Pedal Bike):高階公路車及新興的礫石車 (Gravel)市場需求強勁,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沒有庫存問題。美利達的 SILEX 礫石車款榮獲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 電動輔助自行車 (E-Bike):市場表現分化。高階電動登山車 (E-MTB) 需求已回溫;但中低階的電動城市車、通勤車款因市場品牌眾多,疫情期間產生的大量庫存仍在去化中,導致此部分訂單需求較為疲軟。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 集團營收:2024Q1 為 58 億元,2024Q2 成長至 93 億元。
- 毛利率:呈現穩定上升趨勢,自 2023Q1 的 17.5% 提升至 2024Q2 的 20.5%。
- 營收佔比 (2024 上半年):台灣廠佔 42%,中國內銷佔 35%,子公司佔 22%,中國外銷佔 1%。
- 庫存金額 (截至 2024 年 6 月):集團總庫存約 90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 100 億元持續下降。
-
成長動能與挑戰:
- 主要動能:中國市場的強勁銷售是推升營收與毛利率的關鍵。中國市場因包含生產與銷售兩端的利潤,整體毛利率約 22% (2023 年數據),高於台灣廠約 14% 的純代工毛利,因此其營收佔比提升對集團整體獲利結構有正面影響。
- 挑戰:歐美市場中低階電動自行車庫存去化速度較慢,影響該產品線的訂單能見度與出貨表現。
- 轉投資事業:關於 Specialized (SBC) 的營運狀況,管理層認為其去庫存速度優於同業,整體庫存水位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雖然舊車款的折扣影響短期獲利,但隨著新車款比重增加,營運正持續好轉。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中國市場趨勢:
- 銷售暢旺:2024 年前 7 個月銷量達 76.5 萬台,已超越 2023 全年總銷量 74.5 萬台。
- 消費升級:市場趨勢從過去的通勤代步轉向運動休閒,中高階運動車款需求大增。公路車佔中國市場銷量比重已達 35% 至 40%,為健康的產品結構。
- 單價提升:中國廠出貨平均單價 (ASP) 從 2023 年的 1,700 人民幣提升至 2024 年的 2,300 人民幣。市場終端零售均價約在 550 美元左右。
-
歐美市場趨勢:
- 需求分化:高階公路車與礫石車需求強勁,但中低階通勤與城市電動車庫存壓力仍存。
- 庫存去化:整體市場庫存已去化超過一年半,狀況正逐步改善。
- 供應鏈與物流:紅海危機導致船期延長約半個月,運費雖有上漲,但對公司整體營運影響不大,相關因素已納入排程規劃。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庫存管理:公司將庫存管理列為重點,尤其在需求暢旺的中國市場,仍將成品庫存嚴格控制在約 3 週的低水位,以應對市場變化,避免重蹈歐美市場庫存過高的覆轍。
- 產能規劃:儘管中國銷量倍增,目前產能利用率約 6 成左右,仍有充足產能應對未來市場需求,無擴產壓力。
- 產品策略:持續投入德國研發中心的資源,開發如 SILEX 礫石車等高附加價值與創新性產品,以引領市場趨勢並維持品牌競爭力。
- 市場佈局:鞏固在中國市場的成長動能,同時等待歐美市場庫存去化完成後的需求反彈。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2024 年營運呈現逐季走強的趨勢,與 2023 年的逐季下滑形成對比。訂單能見度方面,客戶已提供至 2025 年 3 月的預測量,顯示市場需求正穩定回溫。
-
機會:
- 中國市場運動自行車風氣的普及化,提供長期且穩定的成長動能。
- 全球高階公路車與礫石車市場持續供不應求。
-
風險:
- 歐美市場中低階電動自行車的庫存去化時程仍是主要不確定性,可能影響該產品線的復甦速度。
7. Q&A 重點
Q: 中國市場目前的需求強勁,公司如何看待其延續性?
A: 公司無法提供財務預測。但目前觀察,此波熱潮比較像是生活型態的轉變,民眾更注重健康與休閒,類似過去台灣或歐美市場經歷過的階段,而非曇花一現。雖然不可能永遠維持翻倍成長,但也不至於雪崩式下滑。公司對此保持謹慎,並嚴格控管庫存。
Q: 台灣與中國市場的毛利率差距為何?
A: 主要差異在於業務模式。台灣廠以生產製造為主,毛利率約在 14% 上下。中國市場除了工廠生產外,還包含自有銷售子公司的銷售利潤,兩者相加後的整體毛利率較高,2023 年約為 22%。
Q: 中國市場熱銷的車種價位區間為何?市佔率如何?
A: 目前市場上零售的平均單價約 550 美元(約 15,000 至 18,000 元新台幣),產品趨勢朝中高階運動車款發展。自行車產業沒有權威的市佔率統計數據可供參考。
Q: 目前的訂單能見度多長?上下半年的營收比重預估?
A: 客戶已提供到明年 3 月的預測量,實際下單的前置時間約 3 個月。2024 年的趨勢與去年完全相反,需求是逐月、逐季成長。無法提供上下半年的具體營收比重數字。
Q: 關於轉投資 SBC(Specialized)第二季虧損擴大的情況?
A: SBC 的狀況持續好轉,去庫存速度較快,整體庫存水位已回到疫情前。目前仍有虧損主要是因為針對部分庫存(如電動城市車)提列跌價損失,以及舊車款的折扣活動影響毛利。隨著新車款銷售比重增加,預期情況會陸續改善。
Q: 中國市場高階公路車的營收佔比?
A: 公司未細分高低階。以「公路車」整個品類來看,目前佔中國銷量比重約 35% 至 40%,這是一個相當健康且可持續的比例。
Q: 為何低階 E-Bike 去化較慢?
A: 主要因為生產這類通勤、城市用電動車的品牌非常多,尤其在歐洲市場相當普及,導致疫情期間累積的庫存量遠高於其他車種。高階電動登山車因供應商較少,市場恢復速度較快。低階市場庫存去化需要更長的時間。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