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3 年營運回顧:2023 年集團總銷售量為 116 萬台,台灣廠貢獻營收 55%,中國內銷市場則因高階公路車需求強勁,營收佔比提升至 22.5%。集團毛利率呈現逐季上升趨勢,由 2023Q1 的 17.2% 提升至 2023Q4 的 22.5%,全年平均毛利率約 18%,優于 2022 年。
- 庫存去化進度:庫存管理見效,集團庫存從 2023 年初的 104 億新台幣降至年底的 95 億新台幣。其中,台灣廠的零件庫存由 53 億元顯著下降至 30 億元,顯示生產端庫存壓力減輕。
- 主要市場動態:中國市場表現亮眼,高階公路車銷售佔比接近 50%,帶動平均銷售單價 (ASP) 顯著成長。轉投資事業 Specialized (SBC) 仍在去化庫存,預計 2024Q3 恢復健康水準。
- 未來展望:台灣廠自 2023 年下半年起降載生產,預計 2024Q2 起訂單將逐步回升,能見度約 5-6 個月。SBC 則以 2024 年轉虧為盈為目標。中國市場的公路車熱潮預期將持續一段時間。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與架構:美利達業務分為自有品牌 (OBM) 與代工 (OEM)。
- OBM:以 MERIDA 品牌行銷全球 58 個國家,透過子公司及獨立經銷商銷售。為避免與客戶競爭,美利達品牌未在美加市場銷售。
- OEM:主要為美國品牌 Specialized (SBC) 代工,美利達持有其 35.3% 股權,採權益法認列投資損益,其營收不計入合併報表。
-
生產基地分工:
- 台灣廠:主要生產高階自行車,2023 年銷售量佔集團 24%,營收佔比 55%。
- 中國廠:(深圳、山東、南通) 主要供應中國內銷市場,2023 年銷售量佔集團 63%,營收佔比 22.5%。由於關稅障礙,大陸廠外銷量極少。
-
產品組合趨勢:
- 中國市場產品組合明顯優化,高單價的公路車銷售佔比由過去的 20-30% 大幅提升至近 50%,成為營收與獲利的主要驅動力。登山車及代步車款則因庫存較高,銷售動能放緩。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3):
- 集團總銷售量:116 萬台。
-
集團毛利率:全年平均約 18%,其中 2023Q4 達 22.5%。毛利率提升主因有二:
- 毛利較高的中國內銷業務佔比提升 (中國內銷毛利率約 22%)。
- 台灣廠重新利用已提列跌價損失的呆料,貢獻約 1 億多元成本下降。
-
集團庫存:年底庫存為 95 億元,較年初減少 9 億元。
- 台灣廠庫存:年底為 30 億元,較年初大幅減少 23 億元。正常水位約 20-25 億元,預期將持續下降。
- 權益法認列之 SBC 虧損:2023 年因 SBC 虧損,美利達認列 7.1 億元業外損失。SBC 在 2023Q4 虧損擴大,主因是大舉提列庫存跌價損失 (約 2,600 萬美元) 及所得稅費用高於預期 (約 1,700 萬美元)。
-
中國市場財務表現:
- 2023 年銷售量達 74 萬台,營收已接近 2013 年的高峰水準。
- 平均銷售單價 (ASP) 顯著成長,主因是高階公路車銷售佔比提升,而非材料成本上漲。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
- 中國市場:正處於公路車爆發性成長階段,由於市場保有度仍遠低於歐美成熟市場,預期此波需求熱潮將持續一段時間。截至 2024 年 2 月,銷售成長率仍高達 70-80%。
- 歐美市場:仍處於庫存去化階段。SBC 庫存已從高峰 14 億美元降至 9 億多美元,但仍有約 2-3 個月的多餘庫存待消化。
-
研發與行銷:
- 德國研發中心 (Merida R&D Center):位於斯圖加特,負責新產品開發、前端創新技術研究及職業車隊技術支援,確保產品的技術領先地位。
- 德國行銷中心 (Merida Europe GmbH):同樣位於斯圖加特,負責全球跨國行銷、媒體測試、產品發表會及贊助國際一級職業車隊「巴林勝利車隊」(Bahrain Victorious),贊助合約至 2025 年。此策略成功將美利達品牌拉抬至與 Trek、Specialized 等一線品牌並駕齊驅的地位。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生產與庫存調節:為因應市場高庫存,台灣廠自 2023 年 7 月起降載生產,月產量降至約 2 萬台。此策略為人為調整,優先消化通路庫存較高的車款。隨著訂單回溫,產量已自 2024 年 3 月起逐步拉升。
- 品牌定位:透過在德國設立研發與行銷核心,並持續贊助世界一級賽事,強化美利達在全球市場的高階品牌形象。此舉不僅提升品牌價值,也帶動了高階車款的銷售。
- 市場佈局:鞏固在歐洲與中國兩大主要市場的地位。中國市場將持續受惠於運動風氣與消費升級,而歐洲市場則待庫存去化後恢復正常成長。
6. 展望與指引
-
台灣廠訂單展望:
- 接單狀況已自谷底回升,2024 年 3 月訂單量約 3 萬台,5 月預計達 4 萬台,7 月預計達高峰 5.5 萬台,顯示下半年營運有望逐步恢復正常。
- 確定訂單 (Firm Order) 的能見度約 5-6 個月。
-
Specialized (SBC) 展望:
- 庫存去化將持續至 2024 上半年,預計 2024Q3 庫存將恢復至較健康的水準。
- 公司目標是 2024 全年由虧轉盈,目前進展符合預期。
-
中國市場展望:
- 公路車的強勁需求預計將延續,雖然爆發性成長率可能趨緩,但市場保有度仍低,中期需求穩定。
7. Q&A 重點
-
Q1: Specialized (SBC) 的庫存狀況如何?為何 2023Q4 虧損較大?
A1: SBC 庫存已從高峰 14 億美元降至 9 億多美元,已去化近 5 億美元,但仍有約 2-3 個月的多餘庫存。預計庫存去化將持續到 2024 上半年,2024Q3 狀況會更健康。2023Q4 虧損較大主因有二:(1) 為加速清理庫存,提列了較高的跌價損失,金額約 2,600 萬美元;(2) 實際所得稅費用與預估可減免金額有 1,700 萬美元的落差。
-
Q2: SBC 在 2022、2023 年的獲利貢獻及 2024 年的展望?
A2: 2023 年美利達認列 SBC 虧損 7.1 億新台幣。2024 年的目標是轉虧為盈,目前進展符合預期,預計上半年逐步改善,下半年轉正。
-
Q3: SBC 提列的庫存跌價損失 (write-off) 有機會回沖嗎?
A3: 有機會。若未來實際售價高於提列跌價後的帳面價值,差額即可回沖。但無法預估具體回沖的時間與金額。
-
Q4: 中國市場的平均單價 (ASP) 持續成長的原因是?
A4: 主要來自於銷售組合的改變,高單價的公路車銷售佔比從過去約 20% 大幅提升至近 50%。與材料成本上漲關聯不大,近兩年材料成本相對穩定。
-
Q5: 中國公路車的滲透率與歐美市場相比如何?
A5: 歐美是成熟市場,公路車的市場保有度遠高於中國。中國市場近兩年雖銷量滲透率高,但整體保有度仍處於萌芽階段,代表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需求不會很快消失。
-
Q6: (投資人提問) 關於出貨量第三季下降,12 月回升的原因?
A6: 單季的出貨波動受多重因素影響,意義不大。公司自 2023 年 7 月起為去化庫存而人為降載生產,會根據市場庫存狀況調整生產排程,因此產生短期波動。
-
Q7: (投資人提問) 可否多談談中國公路車市場的成長潛力?
A7: 中國市場的公路車熱潮是全球趨勢的一部分。目前銷量佔比提高,部分原因也是登山車等其他車款賣不好。但從市場保有度來看,中國仍遠低於歐美,許多人尚未擁有公路車,因此需求預期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馬上衰退。
-
Q8: 2023 年毛利率明顯提升的原因?
A8: 2023 全年毛利率約比 2022 年高出一個百分點,主要貢獻來自 2023Q4。原因有二:(1) 中國內銷業務佔比提高,其毛利率約 22%,高於集團平均,拉高了整體毛利率;(2) 台灣廠重新利用了先前已提列為呆料的零組件,使成本下降約 1 億多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