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森鉅營運摘要
森鉅(櫃:8942) 2024 年前三季因主要市場北美半掛車需求疲軟,整體營運面臨挑戰。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全球供應鏈混亂及高通膨利率環境影響,終端市場資本支出意願低落,導致公司訂單能見度偏低,多以短單與急單為主。
- 財務表現:2024 前三季合併營收為 30.74 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毛利率為 31%,較去年同期的 36% 下滑 5 個百分點,主因是為支持客戶而調整售價。稅後淨利為 2.63 億元,EPS 為 1.74 元。
- 市場動態:北美 Class A 半掛車市場訂單量持續下滑,10 月份訂單年減 21%。市場普遍處於觀望狀態,等待不確定因素明朗化。
- 未來展望:根據產業研究機構 ACT 與 FTR 預測,北美半掛車市場在 2025 年至 2026 年 的產銷量將大致持平,預期自 2026 年第三、四季開始復甦,並於 2027 年至 2029 年 迎來下一波成長週期。公司策略將維持穩健財務與充足流動性,以應對市場波動。
2. 森鉅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森鉅的核心業務為複合材料板材之研發與製造,超過 90% 的營收來自北美市場的半掛式貨櫃車車體應用。公司在北美複合板市場扮演關鍵角色,與主要競爭對手 Wabash 各佔約一半的市場份額。
- 市場趨勢:儘管傳統的「鋁皮加木頭」結構仍佔約 40% 市場,但由於北美缺工問題嚴重,有利於安裝效率更高的複合板材料,其市場滲透率正逐步提升。
- 核心技術:
- 烤漆線:自有烤漆產線,可依客戶需求客製化顏色,並縮短交期。
- 發泡技術 (Foaming):使用回收塑料作為芯材進行發泡,達到輕量化與提升強度的效果。
- 複合技術 (Lamination):整合溫度、濕度與壓力控制,將複合板與鋼板精密結合。
- 重點開發產品:A-Bond 為一款以鋁材取代傳統鋼材的新型複合材料,具備輕量化及同等強度的優勢。該產品已推廣多年,客戶接受度良好,但因目前市場需求低迷,營收佔比尚不高。
3. 森鉅財務表現
2024 年前三季財務簡報
- 合併營收:30.74 億元
- 毛利率:31%,較 2023 年同期的 36% 下降 5 個百分點。
- 營業費用:6 億元(費用率 19%),因併購案導致費用增加。
- 營業利益:3.64 億元(營業利益率 12%)。
- 稅後淨利:2.63 億元(淨利率 8%)。
- 每股盈餘 (EPS):1.74 元。
財務結構與關鍵指標 (截至 2024Q3)
- 現金及約當現金:14 億元。
- 存貨:11 億元。存貨週轉天數由去年同期的 205 天降至 143 天,顯示庫存管理效率提升。
-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由 50 天微增至 52 天。
- 負債比:26.6%,與往年水準相當,財務結構穩健。
- 業外損益:業外淨利益為 900 萬元,主係認列權益法投資收益 1.33 億元,抵銷了匯兌損失 1.36 億元。
- 季度表現:2024Q3 因營收下滑幅度較大,加上固定成本影響,單季營業利益轉為負數;然受益於轉投資情況改善,單季稅後淨利接近 2 億元。
4. 森鉅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挑戰:北美運輸市場景氣疲軟,反映在 Cass 貨運指數 (Cass Freight Index) 的持續下滑,顯示整體資本支出需求低迷。客戶下單意願保守,導致公司訂單以短單、急單為主。北美 Class A 半掛車 10 月份淨訂單量約 24,500 輛,年減 21%,市場需求顯著放緩。
- 競爭地位:森鉅在北美複合板市場維持領先地位,市佔率與 Wabash 約為 50/50。相較於傳統材料,複合板因應北美缺工趨勢,仍具備長期成長潛力。
- 產能利用率:受營收衰退影響,目前產能利用率偏低。
5. 森鉅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全球佈局:為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及關稅影響,公司已在美國田納西州投資設廠,規劃建置兩條產線。新廠預計於 2027 年完工量產,屆時部分產能將移轉至美國,以就近服務客戶並分散營運風險。
- 財務策略:在當前市場逆風下,公司將專注於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與充足的流動性資產,以應對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
- 股利政策:關於 2024 年上半年股利分配,董事會尚未決議,預計將於 12 月董事會討論後另行公告。
6. 森鉅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由於市場不確定性高,車隊客戶下單謹慎,預期短期內營運仍將承壓。
- 中長期展望:根據產業研究機構 ACT 與 FTR 的預測,北美半掛車市場產銷量在 2025 年與 2026 年將表現持平。市場需求預期將自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回溫,並在 2027 年、2028 年及 2029 年重返成長軌道。森鉅的美國新廠將於 2027 年投產,可望掌握此波市場復甦的商機。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