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達方電子(市:8163) 2025 年第二季受惠於策略夥伴德國 Guber(音近國法)營收併入及 IT 業務因應貿易戰的提前拉貨效應,合併營收顯著成長。然而,因新台幣兌美元及歐元大幅升值,加上為子公司客戶 YT 工業公司聲請重整而提列備抵呆帳,對毛利率及獲利造成短期衝擊。公司預期匯率影響將在第三季趨緩,並持續優化庫存及生產佈局。
- 2025Q2 營運表現:合併營收為 69.7 億元,季增 26%,年增 32.8%。毛利率受匯率影響降至 16.1%。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6,100 萬元,每股盈餘 (EPS) 為 0.22 元。
- 2025 上半年累計表現:合併營收為 123 億元,年增 20.1%。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1.2 億元,EPS 為 0.43 元。
- 主要業務發展:
- 綠能業務:德國策略夥伴 Guber 營收貢獻顯著,但自有品牌業務仍在去化庫存,預期 Q2、Q3 為谷底。
- IT 業務:因應關稅問題,Q2 出現提前拉貨效應,下半年需求仍需觀察。AI PC 效應雖存在,但動能不如預期強勁。
- 未來展望:下半年營運成長動能仍在,營收預期持續成長。Q2 應為全年毛利率谷底,Q3、Q4 可望在匯率影響降低及產品組合優化下逐步回穩。綠能市場庫存去化預計持續至 2025 年底或 2026 上半年。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達方業務主要分為三大事業群:IT 週邊產品、綠能產品、整合元件。2025Q2 因歐洲自行車旺季及 Guber 併入,綠能產品營收佔比顯著提升。
- IT 週邊產品 (IT Peripherals):
- 2025Q2 營收佔比 47%。產品包含筆電鍵盤、桌機鍵盤、電競周邊等。雖然絕對金額成長,但因綠能業務增長更快,佔比有所下滑。
- 綠能產品 (Green Energy):
- 2025Q2 營收佔比 42%,較前一季的 36% 大幅提升。主要受惠於 Guber 營收併入及歐洲市場進入旺季。產品包含電池模組、電動輔助自行車 (E-Bike) 組裝與車架等。
- 整合元件 (Integrated Components):
- 2025Q2 營收佔比 11%。產品包含積層陶瓷電容 (MLCC)、電感及天線元件等。
2025 上半年產品組合:IT 週邊產品佔 51%,綠能產品佔 36%,整合元件佔 13%。
3. 財務表現
- 2025Q2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69.03 億元,季增 26%,年增 32.8%。
- 營業毛利:11.1 億元,毛利率 16.1%。毛利率下滑主要因新台幣升值約 10%,影響毛利率約 1.7 個百分點。
- 營業費用:9.85 億元,費用增加主因為併入 Guber 費用及提列子公司客戶 YT 的備抵呆帳。
- 營業淨利:1.27 億元,營益率 1.8%。
- 業外損失:約 6,000 萬元,主因為匯率劇烈波動下,避險成本增加所產生的匯兌損失,此為一次性影響。
- 歸屬母公司淨利:6,100 萬元,EPS 0.22 元。
- 2025 上半年累計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123 億元,年增 20.1%。
- 營業毛利:20.9 億元,毛利率 16.9%。
- 營業淨利:1.59 億元。
- 歸屬母公司淨利:1.2 億元,EPS 0.43 元。
- 財務結構與現金流量:
- 庫存:持續去化,Q2 季末存貨金額為 57.6 億元,較 Q1 減少近 4 億元。
- 現金轉換週期 (CCC):由 Q1 的 143 天改善至 Q2 的 111 天,營運效率提升。
- 資本支出:上半年資本支出約 4.2 億元,主要用於工廠自動化與產能擴充。
- 自由現金流量:上半年為淨流出 1.83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能佈局調整:
- 為因應關稅影響,持續進行產能多元化佈局。預計至 2025 年底,海外(非中國大陸)產能比重將提升至 20% 至 30%。
- IT 業務:主要擴展越南與泰國產能。
- 綠能業務:生產基地以越南為主,並將擴充捷克廠的電池產能,以滿足歐洲客戶的短鏈需求。
- 關鍵客戶事件 (YT 工業公司):
- 子公司世同的主要客戶 YT 於 7 月 15 日在德國申請「自我管理程序」重整。
- 達方已於 2025 上半年財報中提列 50% 的應收帳款作為備抵呆帳,並已委請德國律師處理後續事宜,以保障公司權益。
- 新產品開發:
- 綠能:於歐洲展出新式車架技術、新款 E-Bike 電池及充電技術。
- IT:積極拓展非鍵盤類的周邊產品,包含觸控板、指紋辨識、獨立式周邊等,已獲客戶導入 2026 年新機種,預期明年將有顯著貢獻。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成長策略:維持「有機成長」與「策略成長」並進的雙軌策略。IT 業務以有機成長為主,綠能業務則結合策略聯盟與併購。
- IT 業務策略:
- 鞏固既有鍵盤業務,並積極開發非鍵盤周邊產品,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市佔率。
- 綠能業務策略:
- 當前首要目標是協助產業鏈健康化,持續去化庫存。
- 長期看好 E-Bike 市場發展,持續佈局 2026、2027 年新車種開發。
- 強化歐洲在地製造與服務能力,以應對供應鏈短鏈化趨勢。
- 風險與應對:
- 匯率風險:預期 Q3 後波動將大幅降低,對毛利的衝擊可望收斂。
- 客戶信用風險:對 YT 事件採取保守穩健的會計政策,已於 Q2 財報提前反應,預計在 Q2、Q3 將此單一事件影響告一段落。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展望:下半年營收動能可望延續,YoY 成長趨勢不變。
- Q3 展望:
- IT 業務:進入傳統旺季,但需觀察上半年提前拉貨是否影響下半年動能,持審慎樂觀態度。
- 綠能業務:預期營收將優於去年同期,但市場仍在去化庫存。
- 毛利率:預期 Q2 為全年谷底,Q3 在匯率回穩下可望逐步改善。
- Q4 展望:
- 在一次性因素(YT 備抵、匯損)減少後,預期將是較為正常的季度。
- 綠能業務將開始出貨 2026 年式新車種的零組件,有助於產品組合與毛利率的提升。
- 綠能市場復甦預期:市場普遍認為,自行車產業庫存將於 2025 年底至 2026 上半年逐步落底。
7. Q&A 重點
Q: 第二季毛利率與獲利下降的原因?以及 YT 事件的應對?
A:
1. 毛利率:主要受新台幣兌美元及歐元升值約 10% 影響,衝擊毛利率約 1.7 個百分點。
2. 營業費用:提列了 YT 事件的備抵呆帳。
3. 業外損失:約 6,000 萬元的一次性匯兌損失,因匯率急升導致避險成本增加。
4. YT 事件:該客戶於 7 月 15 日申請為期六個月的自我管理重整程序。我們已與會計師溝通,於上半年財報提列 50% 的備抵損失,並已委託德國律師關注後續發展,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Q: 關稅對產品的影響及各地產能比重?
A: 直接出貨美國的產品佔比僅個位數,直接衝擊不大。為應對客戶需求,預計 2025 年底非中國大陸產能將達 20% 至 30%。IT 主要佈局越南和泰國;綠能則以越南為主,並擴充捷克廠服務歐洲客戶。
Q: 對 PC 市場及下半年 IT 營收的看法?
A: 上半年有提前拉貨效應,若市場總需求不變,下半年與上半年營收可能各佔一半,但這僅為臆測,我們仍持審慎樂觀態度。
Q: 第三季各產品線的展望?
A: 從營收角度看,綠能和 IT 業務預計都將較去年同期成長。但 IT 業務的實際拉貨動能仍需持續觀察。
Q: 上半年 IT 業務的年增幅度?
A: 上半年 IT 業務有成長,但幅度在 10% 以內。因綠能業務有策略併購加入,其成長幅度更大。
Q: AI PC 的換機效應如何?
A: AI PC 的效應存在,但速度和強度不如先前預期的那麼快。高階鍵盤(如背光鍵盤)的需求有增加,但整體拉升比例沒有想像中高。
Q: 綠能業務能否如預期在 Q4 復甦?
A: 今年 Q4 要見到強勁復甦的機會不大,庫存去化仍有壓力。市場普遍認為落底時間點約在 2025 年底至 2026 上半年。
Q: 2026 年是否有新產品能帶動營運成長?
A: 有的。綠能方面有新車架、電池與充電技術。IT 方面,非鍵盤類周邊產品(如觸控板、指紋辨識等)動能不錯,已獲客戶導入 2026 年機種,預期將對明年營運有正面挹注。
Q: 第三季的毛利率趨勢?
A: Q2 應是今年的毛利谷底。若無重大匯率波動,Q3 毛利率將逐步回穩。Q4 隨著高毛利的綠能零組件開始出貨 2026 年式新車,毛利率有機會進一步改善。
Q: 下半年 IT 與綠能的營收比重為何?
A: 預期下半年的營收比重將與上半年相當接近。參考上半年數據,IT 週邊產品約佔 51%,綠能產品約佔 36%。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