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代科技營運摘要
- 基本概況:新代科技(櫃:7750)成立於 1995 年,為興櫃上市的自有品牌精密設備控制器廠商,主要提供控制器軟硬體研發、製造與銷售服務,並致力於智慧製造工業 4.0 解決方案。公司總部設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並在全球多地設有生產與銷售據點,深耕中國大陸市場多年,並積極拓展印度、東南亞及美國市場。
-
財務表現:2025 年上半年,新代營收達新臺幣 72.36 億元,年增率達 28.4%,表現亮眼。稅前淨利為 14.16 億元,年增 34.9%,每股盈餘(EPS)達到 17.20 元。營收與獲利成長主要來自於產品組合優化(高端、高毛利產品比重提升)以及有效的成本管控。
-
市場動態:新代科技在兩岸車銑床控制器領域市佔率居冠,並持續透過產品力、服務力及快速響應力維持競爭優勢。公司鎖定製造在地化、短鏈革命趨勢,並把握印度政府推動工具機國產化政策的機會,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 策略佈局:
技術深耕:持續投入研發,將 AI 深度融入智慧製造,並與多所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涵蓋 AI、機器人、視覺、物聯網等領域。
全球化擴張:除了在中國大陸市場維持領先地位,也積極透過馬來西亞與印度的新廠及據點布局,拓展新興市場。
集團綜效:旗下聯達智能與正鉑雷射與母公司新代形成「虛實整合」的集團戰隊,提供從控制器、機械手臂到雷射製程的完整智慧製造方案。
一站購足:提供從單機、單元到整廠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並透過雲端產品模組與顧問式銷售,協助客戶逐步數位轉型。 - 未來展望:新代預期 2025 年的機床市佔率將超過 25%,並將持續透過產能擴張、產品組合優化以及成本管控來提升毛利率。公司將努力實現優於同業與行業景氣的營收成長,並以協助全球客戶實現智慧製造與供應鏈在地化為長期目標。
2. 新代科技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核心業務: 新代科技主要提供兩大類核心業務:
-
智慧製造整合應用服務:涵蓋工業機器人、智慧雲工廠平台、Robot Cell 解決方案及雷射應用方案。
-
自有品牌精密設備控制器軟硬體:包含工具機控制器、伺服產品、產業專機控制器、自動化產品與機械手臂控制器等。
主要生產與服務產品:
- 新代科技:
控制器:工具機(車、銑、五軸)、產業專機(木工、雷射)與機械手臂控制器。
伺服產品:驅動器、伺服馬達、主軸馬達。
- 聯達智能(子公司):
工業機器人:多關節、協作型機械手臂。
智慧雲工廠平台:提供 MES、IOT 等雲端模組化產品。
- 正鉑雷射(子公司):
雷射應用方案:打標、焊接、清潔等,並扮演系統整合商(SI)角色。
商業模式:
新代集團採取 B2B 直銷模式,透過子公司與海外據點將產品銷售給工具機廠,再間接銷往終端客戶。同時,也透過聯達智能與正鉑雷射,提供「一站購足」的單元或整廠自動化解決方案。
3. 新代科技財務表現
關鍵財務數據 (2024):
-
營業收入:10,807,628 千元
-
營業毛利率:44%
-
營業利益:1,645,839 千元
-
稅前淨利:1,764,437 千元
-
每股盈餘:22.31 元
2025 上半年:
-
營業收入:7,236,490 千元(YoY +28.4%)
-
營業毛利率:46.24%
-
營業利益:1,517,293 千元
-
稅前淨利:1,416,690 千元(YoY +34.9%)
-
每股盈餘:17.20 元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正面驅動:2025 年上半年亮眼表現主要來自於產品組合優化,高端與高毛利產品比重持續提升,加上成本管控得宜。集團透過旗下三家公司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也有效提升了客戶價值。
-
挑戰: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如中美貿易關係),以及匯率波動仍是營運上的潛在風險。雖然美國關稅直接影響有限,但仍需持續關注。
財務策略:公司將持續透過產品組合優化與成本管控來維持毛利率,並追求在合理範圍內的平衡成長。對於股利政策,公司上市後將秉持穩健成長原則,但具體發放細節仍待董事會決議。
4. 新代科技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市場趨勢與機會:
-
製造在地化與短鏈革命:全球工廠重新布局趨勢為新代帶來龐大契機,公司將協助台商在海外複製自動化產線。
-
印度市場:印度政府的工具機國產化政策,加上對中國控制器的限制,為新代進入市場提供良好機會。
- AI 技術應用:AI 深度融入製造,將驅動產業升級,新代將其技術應用於感知、控制、營運與決策等環節。
產品與服務發展:
-
人形機器人:新代專注於發展機器人的「小腦」,也就是電控核心,已與大廠合作推動相關技術。
-
雷射製程:子公司正鉑雷射鎖定再生晶圓等高階應用,透過雷射潔淨製程回應 ESG 趨勢。
-
雲端產品:雲端產品採年租訂閱制與顧問式專案制並行,協助客戶數位轉型,同時建立長期獲利模式。
併購與合作:新代集團透過旗下新代、聯達、正鉑三家公司的虛實整合,為客戶提供「一站購足」與「任意組合」的完整方案,並與學界合作,加速前瞻技術的研發與人才培養。
5. 新代科技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長期發展計畫:新代科技的長期發展以「技術領先」、「市場拓展」與「集團綜效」三大面向為主軸
-
技術領先:持續投入 AI、物聯網、機器人與視覺等前瞻技術研發,並與學術界深度合作,保持技術優勢。
-
市場拓展:立足台灣、深耕中國,並積極擴展印度、東南亞及美國市場,以因應地緣政治變化。
-
集團綜效:透過旗下新代、聯達與正鉑三家公司,打造「虛實整合」的智慧製造生態系,提供從單機到整廠的完整解決方案。
競爭優勢:
-
產品與服務力:提供高速高精的智慧功能、綿密的在地服務網絡與長達 5-20 年的產品保修。
-
快速響應力:直銷模式使其能快速貼近客戶需求,並實現產品功能的快速迭代。
-
一站購足解決方案:結合控制器、伺服、馬達、機械手臂及雲端平台,提供客戶全面且客製化的智慧製造方案。
- 產業深耕:鎖定金屬加工行業,能提供「最懂金屬加工」的機械手臂方案,具備獨特競爭力。
6. 新代科技展望與指引
2025 年展望:新代科技將努力實現優於同業及產業景氣的營收成長。公司將透過優化產品組合與成本管控來提升毛利率,並藉由蘇州與馬來西亞的新廠擴建計畫,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機會與風險:
-
機會:製造業在地化趨勢、印度市場的國產化政策、AI 技術導入製造所帶來的升級機會。
-
風險: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市場競爭加劇、匯率波動及人才招募挑戰。
7. 新代科技 Q&A 重點
- Q:新代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如何在當地市場脫穎而出,並贏過三大國際品牌的關鍵競爭力是什麼?
A:關鍵競爭力主要來自四個面向:
-
- 產品力:聚焦客戶在乎的功能、性能與友善性,將客戶需求做到最好。
- 服務力:在中國大陸擁有超過 30 個直營據點,承諾 24 小時內到府服務,並提供 5 至 20 年產品保修,建立與客戶的良好夥伴關係。
- 響應力:直銷模式能快速獲取客戶需求,內部跨部門(研發、製造、產品)溝通迅速,快速迭代產品功能。
- 一站購足與虛實整合:不只提供智慧機械的大腦(控制器),還能提供聯達的單元自動化(機械手臂、中控)及雲端智慧工廠方案(MES、數據分析),提供客戶完整解決方案。這種以客戶為中心、快速反應並提供全面服務的經營思維,尤其在車銑複合與五軸等高端產品上,更具競爭力。
- Q:新代近年陸續在東南亞與印度市場設據點,這是因為市場有什麼機會?公司的策略與佈局為何?
A: 印度市場的機會主要來自其國家政策推動工具機國產化。印度目前缺乏優質的控制器供應商,且對中國大陸的控制器進入市場有所限制。雖然印度規劃的 BIS(國家標準認證)制度延至明年實施,但其國產化目標明確,為新代帶來絕佳契機。新代於前年進入印度,去年已完成廠房佈局,正積極與印度前十大機械廠合作進行 POC 驗證,期待未來能有指數型成長。公司判斷印度市場雖無法像早期中國市場般快速爆發,但因政策支持,發展指日可待。
- Q:中國大陸於 2015 年提出「AI人工智慧+製造」的產業升級政策,請問新代的產品規劃是否會支持此政策?新代目前 AI 佈局的進度為何?
A:新代積極投入 AI 相關產品,以提供客戶「智慧製造、生產無憂」的解決方案為大方向。AI 佈局涵蓋多個層面:
-
- 感知:投入傳感器與視覺技術,以了解設備及工廠狀況。
- 控制:以控制器起家,透過 AI 導入生成式路徑規劃及參數最佳化,強化工具機及機械手臂的控制能力。
- 執行:優化機械手臂、AGV 及人機協作的控制,以實現正確流程的動作。
- 營運:利用 AI 協助整廠生產優化及設備預兆診斷。
- 決策:透過 AI 串聯設備及工廠數據,提供即時決策,提升營運效率。新代將利用控制器、機器人及雲端技術,結合預算平台與模擬模型,解決客戶在智慧製造上的痛點,提供具價值的方案。
- Q:觀察公司近期毛利率持續優化,請問公司有什麼措施來提升?又如何看公司未來的毛利走勢?
A:公司毛利率在 2024 年約 44%,2025 年 Q1 為 44.64%,上半年更提升至 46%。主要提升措施有二:
-
- 成本降低:在確保品質前提下,透過產品商品化(規模經濟)及與供應商合作研發,持續降低成本。
- 產品組合優化:高端、高毛利產品的成長速度快,佔公司整體營收比例提升。展望未來,提升毛利率一直是新代的重要目標之一,但毛利率有其上限,公司會追求在合理範圍內的平衡。經營上,公司更關注營收成長率、毛利率與淨利率的平衡,認為適度讓利給客戶有助於營收成長。
- Q:新代、聯達、正鉑三家公司各自扮演的角色為何?業務上如何合作?
A:三家公司形成「虛實整合、互相補位」的智慧製造網絡:
-
- 新代科技:專注於單機智慧,讓單機更聰明,提供工具機控制器、伺服及馬達等核心產品。
- 聯達智能:專注於單元智慧,以機械手臂及雲端產品為核心,提供設備管控及整廠整線管控,協助台灣廠商實現自動化。
- 正鉑雷射:專注於最乾淨的雷射製程,扮演系統整合商(SI)角色,提供雷射應用方案,並因應 ESG 趨勢,在再生晶圓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透過三兄弟的聯手,共同提供終端客戶從單機到整廠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並在 AI 趨勢下,深度融入智慧製造,引領產業升級。
- Q:新代 2025 年上半年繳出很漂亮的營收及獲利表現,請問主要原因為何?公司如何展望第四季以及 2026 年?
A:2025 年上半年營收及獲利表現亮眼的原因,主要是來自產品組合優化(高端高毛利產品佔比提升)與成本管控。展望第四季及 2026 年,由於中美之間有 90 天關稅觀察期,且預測未來經濟變動對 CEO 而言極具挑戰,因此難以給出具體數字。公司將以優於同業及行業景氣作為努力目標。
- Q:美國關稅對工具機產業的影響很大,新代如何因應此局?在川普引導製造回流美國的趨勢下,新代有何機會與獲利模式?
A:美國關稅對新代直接影響較小,因公司直接銷往美國的比例不高。公司已透過在馬來西亞的佈局來因應。AI 與智慧製造是新代的契機。公司將協助台灣廠商在台灣完成產線自動化,使其能將整條生產線「複製」到美國或其他國家。這將大幅減少對人力的依賴,符合美國高工資和供應鏈不完整的現況。
美國獲利模式:
美國子公司:主要負責工具機在當地銷售後的維修服務,雖短期獲利有限,但為公司使命。
聯達智能:透過馬來西亞生產,提供「Robot Cell」解決方案(整合智慧料倉、檢測、打標等自動化單元),因馬來西亞製造比例達到一定標準,可享有與美國之間較低的關稅優惠。
整體而言,獲利模式是間接支援在美台商及當地客戶的自動化需求,而非直接在美國大規模設廠生產。
- Q:公司有沒有發展人形機器人的計畫?旗下子公司機械手臂與達明機器人的差別在哪?
A:與一般機器手臂的差別:聯達智能的機械手臂 Slogan 是「最懂金屬加工行業的機械手臂」。其目標不只是替代操作工的雙手,而是結合 Robot Cell、新代控制器及周邊智慧單元,替代操作工的整體作業,包括品檢、參數調整、資料上傳、視覺辨識等。競爭對手是操作工的薪資,而非僅限於其他大陸同業的機械手臂。
人形機器人計畫:人形機器人及智慧機器人絕對是智慧製造的未來。新代在佈局上專注於機器人的「小腦」(電控核心強項),已與一些大廠合作提供小腦的技術推動。至於「大腦」(如 NVIDIA)則是合作夥伴主要掌握與投入的領域,新代扮演好自身應有的角色。
- Q:公司在自動化再生晶圓的佈局為何?
A:自動化再生晶圓是正鉑雷射的領域。再生晶圓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
-
- 化學法(如王水),但未來將受 ESG 政策限制。
- 物理法(如鑽石研磨)。
- 雷射法:利用適當雷射光源去除晶圓上的重金屬,是最潔淨的製程。正鉑雷射目前已投入相關案例,並在評估以代工或設備組裝銷售的方式獲利。隨著各國 ESG 政策要求提高,雷射製程在再生晶圓領域的潛力巨大,正鉑雷射將成為其中「最亮的一顆星」。
- Q:新代上市後,未來的股利政策?
A:投資人可參考公司過去一兩年的財報,了解股利分佈比例。至於明年的股利政策,需經董事會確認後方能決定。公司秉持穩健成長的原則,建議投資人研究財報以了解其股利發放模式。
- Q:公司推動雲端產品的模組如何獲利?
A:雲端產品模組的獲利模式分為短期與長期:
-
-
短期獲利(顧問式銷售):公司會以顧問式專案方式協助客戶導入雲端模組(包括單機、單元或整廠方案),收取顧問費及專案費用。顧問會診斷產線斷點,提供數位轉型建議。
長期獲利:主要透過年租訂閱金模式,藉由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功能來維持客戶黏著度。
董事長補充,MES 產品鎖定金屬加工行業,定位為「設備管理專家」及「可輕鬆負擔的標準化、模組化平台」。公司策略是讓雲端產品帶動控制器銷售,同時控制器銷售也帶動雲端業務,形成「虛實整合、一站購足、任意組合」的核心價值。儘管雲端平台短期獲利不易,但公司相信透過此經營策略,長期仍能看到獲利。
-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及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