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博弘雲端科技(櫃:6997) 2025 年上半年營運穩健,然獲利能力面臨挑戰。公司上半年合併營收達 新台幣 20.86 億元,年增 6.6%,主要由雲端代理及專業服務業務同步增長所帶動。然而,受新台幣升值、關稅不確定性導致客戶專案延遲,以及較高毛利的專案營收佔比下降等因素影響,整體獲利承壓。
- 2025 上半年財務表現:
- 營業毛利率為 10.3%,較去年同期下滑 2.1 個百分點。
- 稅後淨利為 新台幣 4,925 萬元,年減 35.0%。
- 每股盈餘 (EPS)為 新台幣 2.23 元。
- 主要發展與策略:
- AI 產品創新: 正式推出自有研發的智能雲端管理平台 AICOM 與企業 AI 知識應用代理 LEMMA,並已於 AWS Marketplace 上架,強化產品組合與客戶黏著度。
- 深化區域合作: 與 AWS 簽署亞太 (台北) 區域的戰略合作協議 (SCA),預期將加速金融、公部門等對資料落地有高度需求的產業上雲。
- 拓展東協市場: 繼 2023 年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後,將持續在東南亞尋求具高潛力的策略合作夥伴,加速海外市場佈局。
- 未來展望:管理層預期,隨著關稅政策趨於明朗,客戶先前延遲的專案已陸續啟動,預估營運狀況可望於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上半年逐步改善。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 博弘為亞太區領先的雲端系統整合與託管服務供應商 (MSP),提供以 AWS、Google Cloud (GCP)、阿里雲 為主的多雲整合解決方案。公司為遠傳電信子公司,總部位於台灣,並在香港、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設有據點。
- 業務組合:
- 雲端代理服務 (Cloud Business): 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約佔 90% 以上。提供公有雲資源的轉售與帳務管理。
- 專業服務 (Professional Service): 提供顧問諮詢、雲端架構設計、數據應用、AI 整合、雲端資安及 7×24 託管維運 (MSP) 等加值服務。此業務具備較高的毛利率,是公司未來成長的重點。
- 自有研發產品:
- AICOM (AI Cloud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新世代智能雲端管理平台,協助企業在多雲環境下進行成本與效能的最佳化管理。
- LEMMA: 企業級 AI 知識應用代理,結合生成式 AI 技術,協助企業整合內外部知識庫,應用於智慧客服或內部知識管理。
3. 財務表現
博弘 2025 年上半年營收維持成長,但獲利能力因外部環境與產品組合變化而受到影響。
- 2025 上半年關鍵財務指標:
- 營業收入: 新台幣 20.86 億元,年增 6.6%。
- 雲端代理營收: 19.37 億元 (年增 7%)
- 專業服務營收: 8,500 萬元 (年增 11%)
- 營業毛利率: 10.3%,較去年同期的 12.4% 下滑 2.1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 新台幣 5,722 萬元,年減 38.4%。
- 稅後淨利: 新台幣 4,925 萬元,年減 35.0%。
- 每股盈餘 (EPS): 新台幣 2.23 元,去年同期為 3.79 元。
- 營業收入: 新台幣 20.86 億元,年增 6.6%。
- 2025Q2 關鍵財務指標:
- 營業收入: 新台幣 10.37 億元。
- 營業毛利: 新台幣 9,819 萬元。
- 稅後淨利: 新台幣 1,752 萬元。
- 每股盈餘 (EPS): 新台幣 0.79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成長動能: 專業服務業務實現雙位數成長 (11%),顯示高附加價值服務的需求提升。台灣 (年增 5%) 與香港/中國 (年增 9%) 地區營收均保持增長。
- 獲利挑戰:
- 匯率衝擊: 新台幣對美元及其他亞洲貨幣升值,若排除匯率因素,營收應有雙位數成長。
- 專案延遲: 關稅不確定性導致部分客戶推遲專案開案時程,影響了毛利較高的專業服務營收認列。
- 成本結構: 在專案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固定的人力成本對毛利率造成壓力。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市場規模: 根據研究報告,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預計於 2025 年達到 9,803 億美元,並在 2030 年成長至 2.16 兆美元。亞太市場在生成式 AI 驅動下,預計至 2028 年將以 14.2% 的年複合成長率 (CAGR) 穩定增長。
- 多雲/混合雲成主流: 高達 88% 的企業已導入或正在部署多雲/混合雲架構,凸顯了博弘這類具備多雲整合能力的服務商之重要性。
- AI 與雲端深度融合: 四大雲端供應商 (Amazon, Google, Meta, Microsoft) 預計今年投入 4,000 億美元 資本支出於 AI 基礎設施,企業將加速利用雲端 AI 應用來推動創新。
- 重點產品與合作:
- 自有產品商業化: AICOM 與 LEMMA 已在 AWS Marketplace 上架,賦能企業客戶更有效地管理雲端資源及打造專屬 AI 應用,有助於提升客戶黏著度與服務價值。
- 深化 AWS 合作: 與 AWS 簽訂的 亞太 (台北) 區域戰略合作協議 (SCA),使博弘能搶佔先機,協助對低延遲與資料落地有嚴格要求的金融、製造及公部門客戶加速數位轉型。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博弘以成為「亞太區最先進的雲端系統整合科技服務公司」為目標,透過三大成長引擎推動持續增長。
- 三大成長引擎:
- 雲生態系有機成長: 憑藉與 AWS 在台灣新區域的戰略合作,鎖定因法規與效能需求而加速上雲的企業客戶,深化台灣市場的領導地位。
- AI 應用技術創新: 透過 AICOM 與 LEMMA 等自有產品,從雲端代理商轉型為兼具技術研發能力的加值服務夥伴,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 跨國佈局東協市場: 立足台灣、香港的成功經驗,積極尋找東南亞高潛力的雲端服務公司進行策略合作或投資,複製成功模式以加速東協市場的成長曲線。
- 競爭優勢:
- 多雲領導地位: 同時獲得 AWS、GCP 及阿里雲的最高等級合作夥伴認證,為全台首家 AWS MSSP 託管服務商。
- 一站式服務: 提供從上雲諮詢、建置、託管到 AI 應用開發的完整服務鏈。
- 技術與規模: 擁有超過 100 位的技術團隊與 400 張以上專業證照,並透過跨國技術支援與在地化服務,實現規模化效益。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管理層表示,隨著關稅政策不確定性降低,客戶專案延遲的狀況已見改善。部分專案已重新啟動,預期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上半年營運將逐步回溫。
- 長期機會:
- AWS 台北地端區域 (Local Zone) 的建立將是台灣市場未來幾年重要的成長催化劑。
- AI 與雲端的深度融合趨勢將持續帶動企業對雲端專業服務的需求。
- 東協市場的數位轉型浪潮為公司提供廣闊的海外擴張空間。
- 潛在風險: 全球宏觀經濟波動、匯率變動及地緣政治仍是影響企業資本支出及專案時程的潛在風險。
7. Q&A 重點
Q: 貴公司 2025Q2 營收較去年同期略增,但獲利卻大幅減少 30% 以上,請問主要變動原因、因應措施及未來展望?
A:
原因分析:
- 匯率影響: 新台幣對美元及其他亞洲貨幣升值超過 10%,侵蝕了以原幣別計價的營收,若無匯率影響,營收應為雙位數成長。
- 專案延遲: 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客戶推遲專案啟動,使得毛利較高的專案營收認列不如預期。
- 成本壓力: 公司的人力成本相對固定,在專案營收減少的情況下,導致整體毛利率被拖累,進而影響獲利表現。
因應與展望:
目前台灣關稅政策已大致底定在 20% 左右,市場不確定性降低,廠商已有較明確的因應方向。
公司觀察到部分延遲的專案已開始啟動,預期營運狀況將在 2025 年下半年或 2026 年上半年有所改善。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