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說會觀點
- 大井泵浦正處於由傳統泵浦轉型至高毛利「科技水泵」的關鍵時刻。短期獲利因打房政策與匯損承壓,但科技水泵營收佔比已快速從 1% 提升至 2.5%,年底可望達 3%,並以三年內挑戰 10% 為目標。
- 其在 AI 伺服器水冷應用具備高單價、高毛利特性,若能放量將重塑整體獲利結構。
- 高雄新廠智慧化生產與海外市場拓展,將成為未來成長的雙引擎。
- 市場尚未完全反映其在 AI 伺服器供應鏈的潛力,若科技水泵業務能順利放量,將帶來重新估值契機。
1. 大井營運摘要
大井泵浦(櫃:6982)2025 上半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8.53 億元,營業毛利 2.31 億元,稅前淨利 3,791 萬元,稅後淨利 3,355 萬元,每股盈餘 (EPS) 0.83 元。
上半年營收表現受台灣打房政策、移轉棟數下滑與市場觀望影響,加上第二季匯兌損失,導致獲利承壓。不過,民生用泵浦屬剛性需求,第三季已有回溫跡象;外銷比重提升及新客戶開發亦緩解國內市場疲弱的影響。
展望未來,公司積極推進「科技水泵」業務,2025 上半年佔比已達 2.5%,年底可望達 3%,中期目標三年內提升至 10%。
2. 大井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核心業務
大井泵浦成立於 1967 年,專注於泵浦製造,並拓展跨界應用,提供完整水資源解決方案。
產品組合
-
民生/營建用泵浦 (主力):揚水泵、加壓泵,應用於家庭及高樓供水,已升級至 BLDC 無刷直流馬達(能效 IE5 等級)。
-
工業用泵浦:應用於 CNC 機台濕式製程,提供冷卻、清洗與過濾解決方案。
-
科技水泵 (新興業務):應用於 AI 伺服器水冷、充電樁快充與儲能系統,單價約 5 萬元,為傳統民生泵浦的 10 倍,毛利率超過 40%。
-
高性能複合材料:減碳 75%、回收率 90% 以上,符合 ESG 趨勢。
市場定位
公司目標為全球前十大水泵品牌,透過「微笑曲線」強化品牌、製造技術與研發專利。
3. 大井財務表現
2025 上半年關鍵數據
-
合併營收:8.53 億元
-
營業毛利:2.31 億元
-
稅前淨利:3,791 萬元
-
稅後淨利:3,355 萬元
-
EPS:0.83 元
業績驅動與挑戰因素
挑戰:
-
台灣打房政策導致民生用泵浦需求下滑
-
匯兌損失侵蝕獲利
-
工具機產業國內需求疲弱
成長動能:
-
外銷比重提升(2025 上半年佔比 32%)
-
科技水泵營收快速成長
-
海外量販通路及新客戶貢獻
4. 大井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科技水泵突破
-
AI 伺服器水冷泵浦詢問度於 Computex 後顯著增加
-
已與散熱模組、機殼、電源及 ODM/OEM 廠合作並出貨
-
未來三年目標將科技水泵營收佔比推升至 10%
工具機與海外市場
-
成功開發美系工具機廠訂單,德日客戶洽談中
-
已於泰國、馬來西亞設立服務中心,並簽署歐洲合作案
智慧製造與新廠效益
-
高雄環球新廠於 2026 Q1 完工,導入自動倉儲、全電式射出機與 MES 系統
-
預期將提升產能效率與毛利率
5. 大井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策略方向
-
品牌國際化:積極參展國際大展,拓展品牌能見度
-
智慧製造:新廠導入自動化,提高成本競爭力
-
研發創新:持續投入 BLDC 馬達與高效能散熱泵浦開發
-
ESG 永續:推行高性能複合材料,連續兩年發布永續報告書
競爭優勢
-
科技水泵具備高毛利與高單價
-
客製化能力強,能補足海外供應商不足,成為潛在第二供應商
-
高雄新廠投產後,具備規模與效率優勢
6. 大井展望與指引
短期 (1~2 季)
-
2025 Q3-Q4 民生泵浦需求回溫
-
科技水泵營收佔比持續提升
-
新廠產能爬坡進度影響毛利率
中期 (1~2 年)
-
科技水泵挑戰三年內佔營收 10%
-
海外新客戶訂單放量
-
BLDC 無刷直流馬達與 IE5 能效產品市場滲透率提升
長期 (2 年以上)
-
AI 伺服器水冷泵浦在全球供應鏈的市佔率
-
成為全球前十大水泵品牌
-
ESG 與智慧製造強化競爭力
7. 問答環節重點
Q1: AI 伺服器營收比重?
A: 2025 年底可達 3%,三年內挑戰 10%。
Q2: 毛利率比較?
A: 民生用泵浦 30-32%,工業用 22-25%,科技水泵 40% 以上。
Q3: 六、七月營收下滑原因?
A: 打房政策與匯率波動,但第三季已回溫。
Q4: CB 定價與稀釋?
A: 第一次 CB 61.8 元,第二次 63.6 元,轉換後股本約 5 億元。
Q5: 科技水泵競爭對手?
A: 台灣供應鏈佔 70%,海外廠商客製化不足,大井有機會成為第二供應商。
Q6: 單價差異?
A: 伺服器水泵單價約 5 萬元,民生泵浦約 3,000-5,000 元,差約 10 倍。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及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