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法說會及各家公司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大井泵浦營運摘要
大井泵浦(櫃:6982)為台灣泵浦製造領導者,憑藉近 60 年的產業經驗,已從傳統民生與工業應用,成功跨足高毛利的 AI 伺服器散熱、電動車充電樁等科技水泵領域,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
- 財務表現:2025 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 8.53 億元,稅後淨利 3,355 萬元,EPS為 0.83元。公司指出,七月營收雖受房市景氣影響略有趨緩,但八月已迅速回升,顯示營運韌性。
- 主要發展:
- 高雄環球新廠:位於高雄路竹的新廠「環球廠」預計於 2025 年 10 月底落成,年產能規劃達 60 萬顆,將專注於標準化民生用泵浦的智慧製造,以滿足國內外銷市場需求。
- 科技水泵斬獲:已成功切入 AI 伺服器散熱供應鏈,提供 CDU(冷卻液分配裝置)及浸沒式冷卻系統所需之泵浦,並已供貨給台達電等一線大廠。此業務毛利率高達 40%~50%,是未來主要成長引擎。
- 未來展望:公司目標成為「全球前十大泵浦品牌」。短期將倚重環球新廠的產能開出,並全力發展 AI 科技水泵業務;中長期將複製台灣的成功經驗,拓展歐、美、日及東南亞市場,深化品牌國際化與服務在地化策略。
2. 大井泵浦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公司產品線完整,橫跨三大應用領域,並透過客製化的「WALRUS FIT」系統整合服務,提供客戶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 家用產品(營收佔比 72%):為公司營收基石,包含各式加壓泵浦、抽水泵浦及沉水泵浦。產品主打靜音、抗菌、節能等特性,並導入水冷式設計與 IE5 等級直流無刷馬達,持續進行產品迭代更新,維持市場領導地位。
- 工業產品(營收佔比 24%):應用於工具機、產業機械冷卻、清洗與輸送等。公司首創將高性能複合材料導入工業泵浦,不僅重量減輕 60% 以上,碳排量更減少超過 75%,符合 ESG 趨勢。
- 科技水泵(歸屬於工業產品,2025 上半年營收佔比約 3 %):此為高成長、高毛利的新興業務,專為高運算需求的散熱場景設計。
- AI伺服器散熱:提供 CDU 機櫃內、機櫃間以及浸沒式冷卻系統所需的各類泵浦,已成功與散熱、機殼、代工等供應鏈夥伴合作。
- 電動車應用:開發用於充電樁液冷系統的泵浦,加速電動車普及化。
3. 大井泵浦財務表現
2025 年上半年財務表現穩健,其中科技水泵業務的高毛利結構,為未來獲利能力帶來想像空間。
- 關鍵財務數據(2025 上半年):
- 合併營收:8.53億元
- 營業毛利:2.31億元
- 本期淨利:3,355萬元
- 每股盈餘(EPS):0.83元
- 毛利率分析:不同產品線的毛利率區間分明,反映了公司的產品組合策略:
- 科技水泵:約 40% ~ 50%
- 民生用泵浦:約 30% 上下
- 工業用泵浦:約 25% 上下
- 成長動能與挑戰:七月營收受到房地產景氣短期波動影響,但八月已回穩,顯示民生用基本盤穩固。未來的成長動能將高度依賴科技水泵的訂單爆發,以及環球新廠落成後所帶來的產能與成本效益。
4. 大井泵浦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公司積極投入研發與創新,不僅在既有產品上推陳出新,更在科技應用領域取得關鍵進展。
- 技術應用與創新:
- 薄型馬達(TPMS Series):為應對 AI 機櫃內有限的空間,自主研發出較傳統馬達長度縮短約 40% 的薄型馬達,並達到 IE5 超高能效等級,兼具輕、薄、靜音與高效等優勢。
- 抗菌技術:全球首創將抗菌技術應用於家用水泵,在水機身添加銀離子,提升居家用水品質。
- 產品與服務擴展:
- 高雄環球新廠:將導入自動倉儲、無人搬運車(AGV)與機械手臂等智慧製造設備,專責生產標準化的民生用泵浦,預計年產能可達 60 萬顆。
- 汙水污物泵:已完成樣機開發,預計於 2025 年底小批量產,2026 年將正式放量,補齊產品線。
- 重要合作夥伴:已成功打入 AI 伺服器散熱供應鏈,除策略股東台達電外,亦與其他伺服器代工、組裝及散熱大廠進行樣品測試與合作開發,客戶群持續擴大中。
5. 大井泵浦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大井泵浦以「研發創新」、「智慧製造」、「新客戶新應用」及「品牌與 ESG 永續」四大主軸作為長期發展策略,目標是從台灣走向全球。
- 長期發展計畫:
- 產能優化:高雄環球新廠啟用後,將專注生產民生用泵浦;三芝廠則轉為集中生產高附加價值的工業用與科技水泵,實現產線分工與效益最大化。
- 國際化佈局:將台灣的 B2B2C 成功模式複製到東南亞市場(如泰國、馬來西亞),並在歐美、日本等地拓展工業用泵浦的代理商網絡,深化全球市場。
- 技術領先:持續投入研發,開發符合市場趨勢的高能效、小型化產品,例如已在規劃的 75kW、90kW 等更大水量的科技水泵,以應對未來更高階AI晶片的散熱需求。
- 競爭優勢:
- 研發實力:擁有超過 50 人的研發團隊及兩座 TUV、TAF 國際認證的實驗室,具備從馬達到泵浦的自主開發能力。
- 客製化彈性:相較於國外大廠,大井具備更高的配合彈性與更快的交期,能滿足AI伺服器客戶少量多樣、快速迭代的開發需求。
- 完整價值鏈: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品牌服務,提供客戶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6. 大井泵浦展望與指引
公司對科技水泵市場的成長潛力抱持高度樂觀,並已為此做好產能與技術的準備。
- 成長機會:
- AI 散熱需求爆發:AI 伺服器液冷散熱已是明確趨勢,公司預期此業務在 2026 年將迎來爆發性成長。
- 新廠效益:環球新廠的智慧製造將提升生產效率與成本競爭力,為拓展國內外市場提供充足的產能支援。
- 海外市場滲透:東南亞的 B2B2C 模式與歐美日的工業代理商佈局,將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海外營收貢獻。
- 主要風險與應對:
- 民生用產品與營建景氣連動較高,短期可能受房市波動影響。公司透過拓展高成長的科技水泵業務及多元化的海外市場來分散風險。
7. Q&A 重點
-
Q1: 高雄環球新廠的產能規劃與科技水泵的成長性?
A: 環球新廠全產能可達每年 60 萬顆,主要生產民生用泵浦。科技水泵的毛利率約在40% 至 50%,預計明年將有顯著成長,目前正與多家大廠合作開發 75kW 甚至 90kW 的更高階產品,以應對未來需求。
-
Q2: 七月營收下滑是否與房地產景氣有關?
A: 確實觀察到七月房市有趨緩現象,屬於系統性影響,但公司八月營收已回升,顯示需求依然穩健。
-
Q3: 科技水泵的策略合作夥伴有哪些?
A: 除了策略股東台達電,也正與多家伺服器代工廠、散熱廠及機殼廠進行產品驗證與開發,目前皆為 NDA(保密協議)階段,但合作進展順利。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及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