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寶綠特-KY營運摘要
寶綠特(市:6887) 2025 年上半年營運表現穩健。合併營收為新臺幣 24.5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6.5%;上半年每股盈餘 (EPS) 為 2.28 元,較去年同期 1.97 元 成長 15.7%。
- 各事業部表現:
- 化學纖維事業:營運穩定成長,為集團最穩定的業務板塊。
- 再生聚酯粒 (rPET) 事業:主要銷售市場為美國,因 2025Q2 新臺幣對美元匯率波動,營收受到衝擊,表現略低於預期。
- 設備工程事業:因 2025Q2 整體經濟環境波動,部分客戶延遲出貨,導致收入認列時間點後移,上半年營收略低於預期。
- 未來展望:
- 公司將努力達成年初設定的兩位數營收成長目標,並透過下半年的努力追回上半年設備訂單的遞延。
- 新技術「平板容器 (Tray-to-Tray) 回收」預計於 2025Q4 落地,將在浙江平湖設立示範工廠,此舉不僅為設備業務帶來商機,也將為集團增加每年約 2 萬噸 的再生 PET 原料產能。
- 持續深耕印度、中國及東南亞等焦點市場,並已於 2025Q3 在印度設立公司,以應對當地市場的快速增長。
2.寶綠特-KY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寶綠特集團主要分為三大業務板塊,提供從回收設備到再生產品的完整解決方案。
- 核心業務:
- 環保設備工程:提供一站式塑膠回收清洗解決方案,包括 PET 瓶、硬雜塑膠的清洗線,以及再生聚酯化纖的生產設備。核心技術為「瓶到瓶 (Bottle-to-Bottle)」整廠輸出,涵蓋清洗、造粒、增粘三大製程,全球已有超過 265 條 生產線在 40 個 國家運行。
- 再生聚酯纖維:透過子公司浙江安順化纖生產再生聚酯短纖維,產品應用廣泛,其中 衛材與濾材 為最主要應用領域,2025 上半年佔比達 46%,其他應用包括汽車內飾、鞋材及建材等。
- 再生聚酯粒 (rPET):透過臺灣臺南廠生產食品級再生聚酯粒,產品已取得美國 FDA 認證,歐洲 EFSA 認證正在進行中。主要客戶遍及食品與非食品包材領域。
- 地理分佈:
- 主要營運據點位於中國浙江平湖(設備工程)、浙江富陽(化纖)及臺灣臺南(再生聚酯粒)。
- 銷售市場以亞洲為重,佔比 74%,其中 中國、印度、東南亞 為三大主力區域。美洲市場佔比 17%。
3.寶綠特-KY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5 上半年):
- 合併營收:新臺幣 24.5 億元,年增 6.5%。
- 每股盈餘 (EPS):新臺幣 2.28 元,年增 15.7%。
- 合併毛利率:23%,優於去年同期的 20%。
- 各事業部毛利率概況:
- 化學纖維:表現最為穩定,毛利率維持在 16% 至 17% 區間。
- 設備工程:因專案客製化程度高,毛利率區間較大,約在 35% 至 40%。
- 再生聚酯粒:受匯率波動影響較大,毛利率預估區間為 5% 至 10%。
- 財務挑戰與應對:
- 匯率影響:2025Q2 因新臺幣升值,對以美元計價的再生聚酯粒營收造成壓力。然而,公司原料亦以美元進口,形成自然避險效果,對獲利衝擊有限。
- 訂單遞延:部分設備工程訂單因客戶端受大環境影響而延後提貨,影響上半年營收認列。公司正與客戶協商交期,力求在下半年追回進度。
- 在手訂單:截至法說會,設備工程的在手訂單金額約為人民幣 4.5 億元。
4.寶綠特-KY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公司密切關注全球環保法規趨勢,並積極佈局具高成長潛力的焦點市場與新技術。
- 焦點市場趨勢:
- 印度:再生塑膠市場規模預計至 2028 年將達 52.77 億美元。政府已實施 EPR(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及最低再生料含量要求,並將於 2026 年將再生料使用比例從 30% 提高至 40%,驅動市場對回收設備的強勁需求。公司已於當地設立子公司以深耕市場。
- 中國:食品級「瓶到瓶」應用迎來「政策破冰」。相關國家標準陸續發布,為未來政策開放奠定基礎,預期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
- 東南亞:各國(如泰國、印尼)陸續頒布廢塑膠進口禁令,迫使回收產業走向「本土化」,提升了對在地回收設備與技術的需求。
- 新技術發展:
- 平板容器 (Tray-to-Tray) 回收技術:此為公司重點發展項目,預計 2025Q4 在浙江平湖的示範工廠實現技術落地與商業化。此市場在歐美等成熟經濟體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 其他研發中技術:包括廢絲回收系統 (FRS)、化學法回收(糖酵解、水解)及半化學法回收技術 (rBHET),預期在 2026 年 取得商業化進展,成為未來新的成長動能。
5.寶綠特-KY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技術領先:透過設立於浙江新廠的技研中心,持續投入研發,特別是在平板容器回收與化學回收等前瞻領域,鞏固技術領導地位。
- 市場深耕:在印度、東南亞等高潛力市場推動在地化策略,設立服務據點,提升客戶服務速度與品質,並建立在地供應鏈。
- 產能擴充:平湖的 Tray-to-Tray 示範工廠將於 2025 年底試車,預計增加 2 萬噸 的年產能,目標在 2026Q1 達到滿產。
- 競爭優勢:
- 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從前端回收設備到後端再生產品的完整價值鏈服務,擁有整廠輸出的 EPIC (工程、採購、安裝、調試) 能力。
- 實務經驗驗證:集團自身營運再生聚酯粒工廠(臺灣臺南廠),其成功經驗成為銷售設備時的最佳實證,增強客戶信任度。
- 穩固的客戶關係:與印度 Reliance、法國 Veolia 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夥伴關係。
6.寶綠特-KY展望與指引
- 2025 年展望:公司對達成全年兩位數營收成長的目標保持審慎樂觀,將致力於下半年追趕因外部環境因素而遞延的訂單。
- 2026 年展望:目前尚在編列預算階段,無法提供具體財務預測。然而,隨著平板容器 (Tray-to-Tray) 等新技術的商業化,預期將為營收帶來新的貢獻。與越南石油 (PetroVietnam) 的合作案若能順利推進,將成為額外的成長動能 (bonus),但目前未列入正式預算。
- 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全球環保法規趨嚴所帶動的設備需求,以及新技術商業化後開拓的新市場應用。
- 潛在風險:全球宏觀經濟波動可能影響客戶的資本支出意願與建廠時程;匯率波動則對再生聚酯粒業務的營收與獲利構成挑戰。
7. Q&A 重點
- Q1:公司提供「瓶到瓶」一體化解決方案,相較於單純的清洗線,對提升獲利有何優勢?
A:這是公司技術跨越的重要里程碑,符合市場「閉環 (close loop)」回收的趨勢。瓶到瓶專案的投資金額遠高於單一清洗線,有助於公司爭取更高價值的訂單,並提升市場份額。
- Q2:年初曾提過今年營收成長目標為兩位數,目前是否維持此預期?對明年的展望如何?
A:2025Q2 受到匯率及大環境變動影響,成長力道不如預期。公司下半年會努力達成目標,但可能無法達到過去幾年 20% 以上的高成長率。2026 年的展望需視新技術商業化進程而定,年底會更明朗。
- Q3:目前在手訂單情況如何?
A:設備工程部分的在手訂單約為人民幣 4.5 億元。
- Q4:三大事業部的營收結構與毛利率分佈?下半年是否會有變化?
A:下半年營收結構預計與上半年及過往(2023-2024 年)相似,新產品在今年貢獻有限。毛利率方面,化纖約 16-17%、設備工程約 35-40%、再生聚酯粒約 5-10%。集團合併毛利率約落在 20-23% 之間。
- Q5:客戶建廠時程遞延的具體情況?印度法規的最新進展?
A:(副總 OIE)訂單遞延並非取消,而是客戶因大環境衝擊,在評估投資回報率 (ROI) 後,要求調整提貨時程。印度法規已透過線上註冊平台嚴格執行,未達標企業(2026 年要求 40% 再生料)需補足差額,為強制性政策。
- Q6:關於合約負債下降、呆帳提列增加、再生塑料產量及匯兌收益的說明?
A:合約負債下降主因是新訂單簽署速度放緩及出貨延遲。呆帳提列增加是因公司採取較嚴格的會計政策,實際壞帳率很低。再生塑料產量穩定,因目前未擴產。Q2 的匯兌收益來自於美元應付帳款(進口原料)的自然避險效果。
- Q7:公司如何從亞洲市場拓展至歐美設備市場?
A:(副總 OIE)歐美市場在寶特瓶回收方面已相當成熟,但「平板容器 (Tray)」回收是長期被忽視的藍海市場。公司已克服其技術難點,預計在平湖設立的示範工廠將成為開拓歐美市場的重要利基。
- Q8:關於平湖 2 萬噸 Tray-to-Tray 新廠的原料來源與產能爬坡規劃?
A:(副總 OIE)原料已提前佈局,鎖定長三角地區的大型零售商(如 Sam’s Club、Costco)作為主要回收來源,該區料源預估有 15-20 萬噸,足以供應新廠需求。目標是在 2026Q1 達到滿載生產。
- Q9:與越南石油 (PetroVietnam) 合作案的進度?
A:(副總 OIE)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 (MOU),但目前仍在技術流程討論階段,尚未進入商務階段,時程較不可控。此案未計入明年預算,若能實現將是額外貢獻。
- Q10:對今明兩年的稅後淨利成長預期?
A:公司無法提供財務預測,請投資人參考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官方數據。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