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騰雲營運摘要
騰雲科技(櫃:6870) 2025 年營運表現強勁,展現「淡季不淡、旺季續強」的趨勢。公司定位為台灣軟體原廠,透過海外代理商模式成功拓展國際市場,並以 AI 應用驅動下一個黃金十年。
- 近期營收表現:
- 2025 年 8 月營收達 7,088 萬元,年增 42%,預告下半年旺季來臨。
- 2025 年前 8 月累計營收為 4.56 億元,年增 23%,成長力道顯著優於去年同期的 8%。其中,海外營收佔比在新市場(如泰國)的帶動下,已提升至 43%。
- 2025 上半年財務概況:
- 營收 3.18 億元,年增 17%。
- 營業淨利 4,622 萬元,年增 53%,獲利成長速度遠高於營收成長。
- EPS 為 1.50 元。
- 主要發展與展望:
- 下半年成長動能: 主要來自大型商場客戶的模組導入旺季,以及新開業百貨商場的需求。
- 新市場與新商模: 日本市場的新商模將落地,並已成功切入泰國市場,成立子公司加速東南亞佈局。此外,新增大型連鎖品牌客戶,涵蓋食品、餐飲及旅遊業。
- 公司強調,獲利成長將持續大於營收成長,此為軟體產業規模化經濟的體現。
2. 騰雲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騰雲科技以「客、商、金流」三大核心解決方案,結合 AI 技術,為智慧城市、智慧場域及智慧零售領域的客戶提供數位轉型服務。
- 核心業務與市場:
- 業務核心: 提供一站式客商金流及 AIoT 解決方案,解決客戶軟體高度碎片化及雲地分離的痛點。
- 公司定位: 作為軟體原廠,毛利率高達 70% 以上,客戶黏著度超過 95%。
- 市場佈局: 以台灣為總部,業務遍及中國、日本、馬來西亞,並於 2025 年新增泰國據點。海外市場主要透過與當地代理商(如 Hitachi Solutions、VINX)合作拓展。
- 集團與產品架構:
- 三大品牌:
- 騰雲 (TURNCLOUD): 核心客商金流解決方案。
- 騰創 (TURNDATA): 專注 AI 技術與應用賦能。
- 騰家 (TURNPLUS): 聚焦終端應用與消費者生態系打造。
- 新商業模式:
- AIoT as a Service: 結合 AIoT 終端部署與 AI 管理中台,協助場域業者進行高效能源管理,應對缺工、能源價格高漲及 ESG 的挑戰。此模式將市場從零售業拓展至飯店、商辦、住宅及智慧製造等複合式商業不動產。
- 企業級 AI 解決方案 (Enterprise AI Total Solution): 提供多種 AI Agent,如行銷、設施管理、人力派遣等,串接成 AI 工作流程 (AI Workflow),協助企業智慧決策。
- 三大品牌:
3. 騰雲財務表現
公司財務結構穩健,展現出軟體產業「獲利成長快於營收成長」的特性,營收來源在一次性與持續性收入之間維持均衡。
- 關鍵財務指標:
- 2025 年前 8 月營收: 4.56 億元,年增 23%。海外營收佔比達 43%。
- 2025H1 財務數據: 營收 3.18 億元 (YoY +17%);營業淨利 4,622 萬元 (YoY +53%);EPS 1.50 元。
- 長期成長趨勢 (2019-2024 CAGR): 營收年複合成長率 21%;稅後淨利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46%。
- 營收結構: 一次性收入(顧問、軟體授權)與持續性收入(雲端、維運、數據服務)佔比約為 50:50 的黃金比例。
- GMV 收入: 2024 年成長近 20 倍,隨著 iPhone「卡緊收」等應用在海外市場落地,預期將持續高速成長。
- 驅動因素與挑戰:
- 成長驅動力: 海外市場的成功拓展、新商模(AIoT、AI Agent)的導入,以及大型連鎖品牌客戶的增加,是推動營收與獲利成長的主要動能。
- 客戶基礎: 已累積超過 500 座場域客戶,為未來交叉銷售 (Upsell) 新產品(如 AIoT 模組)提供穩固基礎。
4. 騰雲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騰雲科技緊抓 AI 發展趨勢,從數位轉型服務商升級為 AI 應用解決方案提供者,並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多元化的場域與市場。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AI 應用: AI 是公司下一個十年的核心驅動力。騰雲整合算力、算法、數據與應用,尤其在 AI 軟體應用層面具備深刻的場域運營知識 (Know-how)。
- 市場擴展: 從既有的零售百貨,積極拓展至商業不動產(商辦、飯店、住宅)與智慧工廠等新領域。東南亞市場,特別是泰國,因其商業地產蓬勃發展,成為重點開發區域。
- 代表性案例: 成功為台北大巨蛋部署 18,000 個感測器與設備,提供整合性的後台監控管理系統,展現其在大型複雜場域的技術實力。
- 重點產品更新:
- AIoT as a Service: 針對高缺工、高能源成本與 ESG 需求,提供智慧能源控管方案,已在香港集合式住宅的物業管理服務中落地,並依據用戶數收費。
- AI Agent 解決方案:
- Marketing Agent: 不僅分析品牌與產品的網路輿情,更能自動生成行銷文案與圖像,協助客戶快速反應市場變化。
- 其他 Agent: 包含設施管理、人力派遣、知識管理等,可組合成完整的 AI 工作流程,提升企業營運效率。
5. 騰雲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騰雲科技已邁入成立第十年,未來將從過去的「量化成長」轉向「質化成長」,透過 AI 技術與生態系策略,擴大集團規模與國際影響力。
- 長期發展藍圖:
- 下個十年規劃: 專注於 AI 技術在不同產業的應用,並將台灣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國際市場。日本市場將利用 AI 解決高齡化社會的人力短缺問題;東南亞市場則側重於 AI 在精準行銷上的應用。
- 生態系策略: 秉持「雁行團隊」的企業文化,將持續透過商務合作與戰略投資,整合具潛力的新創或成熟企業,共同拓展海外市場,擴大集團市值。
- 競爭優勢:
- 軟體原廠定位: 非系統整合商 (SI),具備自有產品與模組化方案,毛利較高且易於規模化輸出。
- 國際化能力: 透過海外代理商模式,能以較低成本快速拓展市場,海外營收佔比已連續六年超過 30%。
- 高進入門檻: 解決方案整合軟硬體與場域運營知識,能滿足跨國大型集團客戶對系統穩定性與複雜度的嚴格要求。
- 成長方程式:
- 建立指標案場: 與當地策略夥伴合作,打造成功示範案例。
- 擴散周邊效應: 將成功經驗輻射至周邊同類型客戶。
- 場域帶動品牌: 吸引指標案場內的品牌客戶採用解決方案。
- 開拓新市場: 將此模式複製到新的國家與產業場域。
6. 騰雲展望與指引
公司對未來成長保持樂觀,並指出下半年為傳統旺季,營運動能無虞。雖然未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但強調將持續追求高於市場的成長目標。
- 成長機會:
- 海外市場: 東南亞的商業不動產與智慧工廠是未來重要的成長引擎。
- 新產品滲透: AIoT 及 AI Agent 解決方案可對現有 500 多座場域客戶進行交叉銷售,潛力巨大。
- 大型品牌客戶: 國內市場將由大型 B2C 連鎖品牌客戶帶動成長,市場潛力仍相當可觀。
- 營運節奏:
- 公司營運具季節性,下半年通常優於上半年。此現象主要源於大型企業客戶的預算編列與專案執行週期多集中在下半年,而非傳統製造業的淡旺季因素。
7. 騰雲 Q&A 重點
- Q1: 關於泰國市場的後續掌握、2025 年 Q4 是否會優於 Q3,以及對 2025 全年及 2026 年的營收展望為何?A:
- 泰國市場: 騰雲採取「先有訂單,再設公司」的策略,8 月的營收貢獻來自於先前佈局的成果。泰國市場的機會點在於新興的「複合式商業不動產」,其開發商對物業管理與聯合行銷有強烈需求,這正是騰雲的優勢所在。公司已成立子公司,將與當地代理商加速市場開拓。
- 營收展望: 公司無法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然而,下半年為大型商場的導入旺季,傳統上表現會優於上半年。公司始終朝向更高的成長目標邁進,客戶的成長需求是騰雲持續開發新工具、推動自身成長的動力。
- Q2: AI Agent 導入智慧大樓的客戶回饋如何?除了百貨零售,是否考慮切入智慧工廠等其他產業?A:
- AI Agent 應用: 以香港的集合住宅物管服務為例,騰雲在兩年多前即導入 AI 平台,住戶可透過 QR Code 提報修繕需求,系統會自動生成工單並派工。此方案有效解決了高密度住宅區的管理痛點,並以用戶數作為計價基礎。此技術邏輯可延伸應用於商辦及其他場域。
- 新產業切入: 公司的技術底層邏輯是共通的,可跨足不同產業。目前已在接觸製造業客戶,例如協助其在泰國的工廠導入解決方案。此外,台北大巨蛋的案場經驗也證明了公司在大型、複雜場域的整合能力,未來可應用於智慧工廠等領域。
- Q3: 軟體模組的定價策略為何?新客戶導入時通常會採用多少模組?A:
- 軟體模組的定價模式複雜且具彈性,並無固定價格,主要視客戶的規模、需求與商業模式而定。計價方式多元,可能按用戶數 (by user)、會員數 (by member)、交易總額 (by GMV) 或場域 (by site)收費。
- 針對大型企業客戶,通常採預算制,因此方案會依其年度預算規劃。對於小型店家,月費可能從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一個解決方案可能包含多個模組,計價時會將其視為不同的計費單位。
- Q4: GMV 收入的獲利模式為何?身為台灣軟體原廠的優勢是什麼?A:
- GMV 獲利: (簡報與問答中未詳細說明其成本結構,但提及此為持續性收入的一環,隨交易量成長而增加,是未來重點發展項目)。
- 軟體原廠優勢: 董事長強調,騰雲的優勢在於擁有前瞻性的市場洞察力與建立生態系的能力。公司不僅提供技術,更深入理解客戶的痛點與需求,並透過整合內外部資源(如合作夥伴、策略投資)形成「雁行團隊」,共同將解決方案推向國際市場,創造長期價值。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