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LLM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1. 營運摘要
基士德-KY(以下簡稱基士德)於 2025 年 6 月 10 日舉行法人說明會,說明公司營運情況及未來展望。
- 營收與獲利表現:
- 2025Q1: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4.06 億元,與 2024Q1 的 4.07 億元基本持平。惟本期淨損為新台幣 65.3 萬元。
- 2024 全年度: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18.18 億元,較前一年度微幅成長 2.48%。全年稅後淨利為新台幣 4,247 萬元,每股盈餘 (EPS) 為 1.4 元。公司決議配發現金股利每股 1 元。
- 主要發展與 ESG 實踐:
- 公司以「綠色、安全、永續經營 (GSD)」為核心理念,積極推動 ESG 策略,分為綠色產品與綠色管理兩大主軸。
- 2024 年,節能產品銷售佔集團營收比重已達 13.44%,且持續上升。
- 台灣市場:以技術為本,拓展全方位服務模式,包括設備、環工、智能、維修、工程、運營及投資。2024 年接手屏東農科污水處理廠代操作業務,深化在地服務。
- 中國大陸市場:面臨存量市場萎縮、收款壓力及毛利挑戰,公司推出二代節能產品、永磁水泵,並跨足高能耗產業尋求新機會。
- 越南市場:雖因全球貿易情勢使建廠案趨於觀望,公司仍積極提供產業鏈轉移之配套服務,並拓展銷售通路。
- 未來展望:
- 預期 2025Q2 將面臨市場不確定性(如關稅問題)及匯率波動帶來的壓力。
- 持續專注於節能、高效能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如二代水泵及污泥脫水機等。
- 深化台灣市場的全方位服務,並關注東南亞市場的長期發展潛力。
- 中國大陸市場將持續透過產品創新及市場拓展應對挑戰。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基士德為水處理市場的綜合服務商,提供設備與技術服務。公司成立於 2013 年 10 月,擁有 GSD、川源牌、基士德三個自有品牌。
- 生產基地:位於中國大陸浙江平湖與江蘇揚州。
- 目標市場: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
- 研發投入:每年研發支出約佔總收入 4%。
- 員工人數:截至 2025 年 3 月為 612 人。
- 資本額:新台幣 3.65 億元。
- 組織架構:包含大陸的川源中國(旗下有川能碳和、川研環科子公司)及台灣基士德(旗下設有越南子公司)。
- 近期業務重點與轉變:
- 策略調整:因應全球水危機(水資源匱乏與水污染),公司市場策略從環保服務領域擴大至水資源領域。
- 台灣市場:從傳統設備買賣轉向「設備結合環工、智能、維修、工程、運營、投資」的七合一全方位服務模式,協助客戶低碳節能轉型。
- 中國大陸市場:應對市場競爭加劇(「橫卷」現象)及傳統市政污水市場萎縮,積極開發工業領域等新賽道,特別是高能耗產業的節能改造。
- 產品升級:推出第二代水泵產品,強調節能效率提升及零件共用率,以降低成本並提升競爭力。
- 各市場概況與策略:
- 台灣:以環工技術為基礎,智能為手段,推廣設備至公共工程。2024 年接手屏東農科污水廠代操作,完善全方位治理佈局。目標是持續拓展台灣水處理市場,並將服務模式延伸至東南亞。
- 越南:面對製造業升級及基建商機,雖短期市場因貿易戰陰影而觀望,公司仍提供專業配套服務,並結合線上線下通路孵化代理商,爭取業務機會。2025Q1 GDP 成長 6.93%,表現亮眼。
- 中國大陸:面臨存量市場萎縮、收款壓力提升、毛利維持不易等挑戰。應對策略包括:
- 推廣二代節能產品與永磁水泵,提升節能效益。
- 加強專案風險管控,進行銷售團隊培訓。
- 跳脫舒適圈,跨足高能耗產業等新賽道。
- 透過專業水展、短影片行銷等方式提升品牌與產品在新市場的知名度。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 2025Q1:
- 合併營收:新台幣 4.06 億元 (與 2024Q1 之 4.07 億元相較,大致持平)
- 本期淨損:新台幣 65.3 萬元
- 2024 全年度:
- 合併營收:新台幣 18.18 億元 (年增 2.48%)
- 稅後淨利:新台幣 4,247 萬元 (編按:原文口述為 4247 億元,此處依常理及 EPS 推算修正)
- 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1.4 元
- 現金股利:每股配發新台幣 1 元
- 2025Q1:
- 驅動因素與挑戰:
- 成長驅動力:台灣市場業務的拓展、節能產品線的貢獻、以及向高耗能產業等新領域的初步探索。
- 主要挑戰:
- 中國大陸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價格壓力,傳統市場需求放緩,應收帳款回收風險增加。
- 成本結構:疫情期間新建兩座工廠(浙江平湖新廠及舊廠搬遷擴建)導致固定成本上升。
- 獲利能力:台灣市場毛利率(約 10%)相較中國大陸(以往約 30%以上)為低,業務結構調整對整體獲利率造成壓力。
- 外部環境:2025Q2 起面臨匯率波動(預期產生匯兌損失,影響營收換算約 6-10%)及全球貿易不確定性。
- 重要事項:
- 公司強調,若無近年來積極拓展台灣市場及中國大陸新業務領域,整體營收下滑幅度恐將更大。目前的營收維持相對平穩,是多方努力的結果。
- 預期 2025 上半年整體營運壓力較大,尤其 4 月份市場變化劇烈。截至 5 月份營收確有下滑,但若排除匯率因素,下滑幅度尚在可接受範圍,惟獲利將受影響。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全球:極端氣候導致水資源管理重要性提升。世界經濟論壇將極端氣候列為主要風險。
- 台灣:政府推動淨零碳排,國土署盤查顯示污水廠耗能高(外購電力碳排佔 63.2%),帶來汰舊換新及導入低耗能技術的商機。基士德的節能產品路線(設備節能、工藝節能、管理節能)與政策方向一致。
- 中國大陸:推動「四穩兩新」政策(含設備更新),刺激內需。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規劃受關注。
- 越南:受益於全球製造業轉移,基礎建設與工業升級帶來水處理需求。
- 重點產品與技術:
- 綠色產品:
- 2024 年節能產品佔集團營收 13.44%。
- 截至 2025 年 1 月 10 日,有效專利 126 項,軟體著作權 32 項。
- 二代水泵:提升效率、節省能耗、提高零件共用率以降低成本。
- 污泥脫水機:結構優化,大幅提升脫水效率。
- 節能認證:水泵系列已取得,攪拌機、污泥幹化系列亦逐步推廣。
- 智能產品:
- 台灣:水資源管理平台連續三年獲獎。
- 中國大陸:已交付農污專案 1 個、水環境專案 2 個、水力調度專案 1 個。
- 節能改造案例:
- 新材料紡織廠污水處理改造:年節電 8.5 萬度,減少污泥排放 120,450 噸。
- 精密加工廠空調系統改造:節能 15%,減碳 180 噸。
- 綠色產品:
- 合作夥伴關係:
- 台灣:與生態系夥伴合作,將服務模式延伸至東南亞。2024 年開始代操作屏東農科污水處理廠。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規劃:
- ESG 深化:以「綠色產品」和「綠色管理」為雙軌策略,目標「讓世界共用好水」。
- 市場拓展:鞏固並深化台灣市場的全方位服務;謹慎但持續開拓越南及東南亞市場;在中國大陸市場則透過產品升級與新賽道開發,應對市場變化。
- 研發創新:持續投入節能、智能化水處理技術與設備的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協助客戶實現綠色轉型。
- 服務升級:從傳統設備供應商轉型為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特別是在台灣市場推動七位一體的服務模式。
- 競爭優勢:
- 技術與產品:擁有自主研發能力,持續推出高效節能產品,並取得多項專利與認證。
- 服務模式:在台灣市場建立獨特的「全方位服務」模式,提供從設備到運營的完整解決方案。
- ESG 實踐:將 ESG 理念融入企業營運的各個環節,包括產品開發、內部管理(如減碳食堂、員工關懷)、社會公益(如善循環行動),提升企業形象與永續發展能力。
- 市場應變:面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劇烈變化,能迅速調整策略,開發新產品線與拓展新應用領域。
- 風險與應對:
- 中國大陸市場競爭:透過產品創新(如二代產品)提升差異化,避免陷入低價競爭;開拓高能耗產業等新藍海市場;加強專案風險控管。
-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如關稅戰):對越南等新興市場採取謹慎佈局,提供客製化配套服務;關注匯率風險,但評估對主要人民幣業務影響可控。
- 固定成本增加:新廠效益的逐步發揮,以及營收規模的穩定成長,將有助於攤薄固定成本壓力。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5 上半年,尤其 Q2):
- 市場壓力:預期將持續面臨較大壓力,主要來自全球貿易情勢的不確定性(如關稅問題的後續發展)以及中國大陸市場的持續調整。4 月份市場波動劇烈,影響已浮現。
- 匯率影響:預期產生匯兌損失,對以新台幣計價的營收與獲利將帶來負面影響。
- 營收表現:截至 2025 年 5 月,公司營收確有下滑,但若排除匯率因素,下滑幅度尚在可接受範圍。
- 獲利挑戰:營收下滑及匯損將直接衝擊獲利表現。
- 機會:
- 政策驅動:台灣淨零排放政策及污水處理廠節能改造需求。
- 產業趨勢:全球對水資源管理、節能減碳的重視持續提升。
- 新市場/產品:中國大陸高能耗產業的節能市場、二代節能產品的推廣、越南及東南亞市場的長期潛力。
- 服務深化:台灣市場全方位服務模式的成熟與複製。
- 風險:
- 中國大陸市場:經濟復甦力道、房地產泡沫影響、地方財政狀況對環保政策支持的持續性。市場競爭白熱化。
- 國際貿易:關稅戰等貿易保護主義的延續與擴大。
- 成本與毛利:原物料、人工成本波動,以及新市場(如台灣)毛利率較低對整體獲利的影響。
公司未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數據,但強調將持續透過產品創新、市場多元化及提升營運效率來應對挑戰,並把握綠色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
7. Q&A 重點
Q: 目前市場情況以及 2025Q2 的展望如何?
A: 2025Q2 是個特別的季度,4 月份起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市場均出現規則改變的突發狀況,不確定性高,預期動盪會持續一段時間。Q2 整體壓力大,4 月份尤為嚴重,後續發展仍不明朗。
Q: 公司如何看待匯率波動的影響?
A: 匯率是檯面上可見的壓力,預期今年(2025)將出現匯兌損失,尤其 Q2 會顯現。外幣收入換算成新台幣將減少約 6-10%。基士德 80% 以上業績在中國大陸,人民幣與新台幣間匯率波動尚在可控範圍,因此對公司影響雖有,但程度不如高度依賴美元地區出口的企業。
Q: 中國大陸市場面臨的具體挑戰與應對策略?
A: 中國大陸市場近 5-6 年壓力巨大,受疫情及房地產泡沫化影響,環保市場賴以維生的政策支持力度減弱。為此,公司不得不尋找新賽道:
- 結合 ESG 趨勢,拓展其他水處理領域。
- 從城市污水處理更多地轉向工業層面。
這些努力加上台灣營收的增加,使整體營收未大幅下滑。然而,結構調整(如台灣市場毛利較低)及大陸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部分房地產業者轉入環保市場加劇競爭),對獲利造成沉重壓力。
Q: 新建工廠對成本結構的影響?
A: 疫情期間勇敢蓋了兩座新廠(舊廠搬遷及平湖新廠),導致固定成本近年持續上升,加上市場價格不如以往,對獲利造成壓力。
Q: 公司對環保產業前景的看法?
A: 環保領域是人類生存的必需,相信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努力下,產業仍有發展機會。
Q: 基士德在台灣市場的策略與重點?
A: 台灣經濟體雖不大,但政府積極推動淨零排放,污水處理廠節能改造存在機會。過去污水處理廠重水質達標,未來需兼顧水資源管理、處理效率與水回收。再生水成本仍高於自來水,是努力方向。
基士德在台灣強調「全方位服務」,不僅賣設備,更結合環工工藝、智能投入,提升水處理效率與效果,節約能耗、減少排放。2024 年底取得代操作案後,才算完整佈局。此模式雖未必賺大錢,但對環境與客戶有益。
Q: 對東南亞市場的規劃與觀察?
A: 若關稅戰持續,東南亞是下個戰場,公司密切關注。客戶認同投資必要性,但近期因壓力大而放緩腳步,此為大環境使然。
Q: 公司截至目前(2025 年 5 月)的營運表現如何?
A: 到 5 月為止,營收確實有所下滑。但若排除匯率因素,下滑幅度尚在可接受範圍內。不過,這仍會連帶影響獲利表現。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