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和潤企業 2025 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 120.83 億元,年減 22%;稅後淨利為 17.09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1.92 元。營收下滑主因係 2024 年 8 月出售和雲行動股權,該業務約佔去年同期營收 15%,另因應市場變化縮減「原車融資」業務,亦影響營收約 10%。
儘管如此,公司核心業務如汽車貸款與法人金融業務仍呈現穩定成長,部分抵銷了上述負面影響。展望未來,公司預期自 2025 年第三季起,因比較基期已排除和雲行動營收,合併營收將恢復年增長。未來成長動能將聚焦於法人金融、新車分期及綠能事業。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和潤企業為豐田 (TOYOTA) 在台灣的金融服務合作夥伴,主要股東為豐田財務服務株式會社及和泰汽車。業務範疇橫跨台灣與中國大陸。
-
台灣業務:
- 和潤企業 (個體):核心業務為新車/中古車分期、機車/商品分期,以及醫療、工具機、營建機具等設備融資。2025 上半年營收佔比自去年同期的 64% 提升至 71%。
- 和勁企業:專注於商用車/大客車分期與企業融資。
- 和潤電能:發展創能 (太陽能)、儲能 (AFC) 及用能 (充電樁) 等綠能事業,營收佔比提升至 2%。
- 和潤興業:新成立的子公司,專注於企業融資業務,營收佔比已達 2%。
-
大陸業務 (和運國際):
- 主要從事汽車融資租賃、設備融資租賃、新能源租賃及保理業務。受中國大陸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影響,公司採取較謹慎的業務策略。2025 上半年營收佔比自去年同期的 15% 提升至 19%。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5 上半年):
- 合併營收:120.83 億元 (年減 22%)
- 合併稅後淨利:17.09 億元 (年減 13.1%)
- EPS:1.92 元
- 合併應收帳款淨額:3,046 億元 (年減 1%)
- 台灣地區應收帳款淨額:2,760 億元 (年增 1%)
- 資產報酬率 (ROA):2.51%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8.32%
-
資產品質:
- 合併延滯率 (逾期 31 天):2025Q2 為 1.55%,與 2025Q1 的 1.56% 基本持平,資產品質維持穩定。
- 台灣地區延滯率:由 2025Q1 的 1.27% 下降至 Q2 的 1.21%,呈現改善趨勢。
- 中國大陸延滯率:由 2025Q1 的 3.2% 上升至 Q2 的 3.9%。管理層解釋,主因是業務承作趨於謹慎,導致應收帳款總額 (分母) 下降速度快於延滯金額 (分子),並非呆帳金額大幅增加。
-
驅動與挑戰:
- 成長驅動:新車貸款與法人金融業務(重車、中小企業融資)均有約 10% 的成長,為主要成長動能。
- 毛利挑戰:2025Q2 毛利率較 Q1 略降,主因為部分三至五年前鎖定的低利長期借款到期,新借款利率較高,導致資金成本上升。但目前利率已趨於穩定。
- 大陸獲利:大陸地區上半年獲利大幅衰退 63%,主因是公司採取穩健的會計政策,提高了呆帳提存,加上應收帳款規模下降,導致獲利下滑。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汽車市場:
- 2025 年前 6 個月,TOYOTA 及 LEXUS 新車合計登錄市佔率達 39.2%,穩居市場龍頭,為和潤新車分期業務提供穩固基礎。
- 管理層認為,美國關稅調整對新車銷售的影響應為短期現象,長期來看,車商促銷方案可望維持分期業務的穩定性。
-
綠能事業 (和潤電能):
- 太陽能:預計 2025 年底建置容量可達 250MW,目前策略以收購已發電的屋頂型案場為主,發展正向。
- 其他綠能:持續研究已發電的離岸風電案場及地熱發電的機會。
- 風災影響:近期颱風對公司案場影響甚微,因案場多為屋頂型且遠離海岸,損失金額低於 10 萬元,展現了良好的風險控管能力。
-
海外市場 (東南亞):
- 柬埔寨:為目前發展重心,業務動能強勁,不論業績或獲利皆較去年同期成長 50% 以上。
- 其他市場:持續評估在泰國及馬來西亞的發展機會,但會以區域政治穩定為優先考量。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短期策略:
- 持續深化法人金融與新車分期兩大核心業務,以彌補原車融資業務縮減及出售和雲行動後的營收缺口。
- 在中國大陸市場,首要目標是穩定資產品質與控制信用成本,而非追求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
-
長期發展:
- 業務多元化:積極發展和潤電能等事業,逐步提高手續費等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優化營收結構。
- 海外佈局:以柬埔寨為基礎,審慎評估泰國、馬來西亞等其他東南亞市場的潛在機會。
-
競爭優勢:
- 憑藉與 TOYOTA 及 LEXUS 的緊密合作關係,在新車分期市場擁有穩固的領導地位。
- 強健的資金籌措能力,總授信額度達 3,985 億元,動撥率 66%,並維持中華信評 twAA- 及標準普爾 BBB 的優良信評等級。
6. 展望與指引
- 營收展望:預期自 2025Q3 起,合併營收將重返年增長軌道。下半年成長將主要來自法人金融及新車業務。
- 毛利率展望:儘管短期受資金成本影響,但排除和雲行動業務後,實質毛利率已較去年改善。隨著資金成本穩定,預期明年毛利率將會回升。
-
資產品質展望:
- 台灣:預期下半年延滯率將維持緩步下降的趨勢,對此審慎樂觀。
- 中國大陸:目標在 Q3 控制住延滯金額,並期望在 Q4 隨著業務調整及分母穩定,延滯率能趨於平緩或開始下降。
7. Q&A 重點
-
Q: 2025 年第二季毛利率相較第一季下降的原因為何?
A: 主要因為部分三到五年前的低利長期借款陸續到期,新借入的長期借款利率較高,導致資金成本上升。不過,目前觀察到借款利率已趨於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
Q: 2025 年第二季台灣應收帳款年增率僅 1%,如何看待下半年消金及企金的成長動能?另外,關稅調降對新車分期業務的影響?
A: 上半年應收帳款成長趨緩,是因為「原車融資」業務的應收帳款大幅下降(超過 10%),但此缺口被新車貸款及法人金融業務的成長(超過 10%)所抵銷。關稅影響應屬短期,過往經驗顯示,當新車銷售不佳時,車商會推出更強的促銷方案,不見得會對分期業務造成負面衝擊。企金業務受關稅影響不顯著,成長動能依然存在。
-
Q: 請更新東南亞市場動態,以及台灣和中國市場延滯率的未來趨勢?
A:
- 東南亞:目前重心在柬埔寨,業績與獲利成長顯著 (年增 50% 以上)。持續評估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機會。
- 台灣:資產品質持續改善,預期下半年延滯率將維持緩步下降,對此審慎樂觀。
- 中國大陸:目前首要任務是加強催收、控制延滯金額。期望 Q3 能穩住,Q4 延滯率能趨於平緩或開始下降。
-
Q: 和潤電能近期取得案場的動態?
A: 案場取得按計畫進行,目前著重收購已併網發電的屋頂型或大型案場,發展正向。對新案場的申設過程會更加謹慎。
-
Q: 下半年或未來一年的營收成長看法?可否分事業群說明?
A: 下半年核心事業(新車分期、設備融資租賃)將持續穩定成長。主要成長動能將來自法人金融及電能事業。目標是逐步增加手續費收入比重。明年的具體看法會在第三季制定預算時更清晰。
-
Q: 原車融資的影響會持續到何時?今年整體應收帳款預計成長多少?
A: 原車融資業務縮減的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影響程度已越來越小。公司會持續以法人金融及汽車本業的成長來彌補此部分的營收缺口。
-
Q: 關於大陸延滯率數據確認:第一季 3.2% 升至 3.9%,台灣第一季 1.27% 降至 1.21%,是否正確?
A: 是的,數據正確。
-
Q: 上半年各業務應收帳款成長性?本季放款收益率下滑原因?下半年及明年毛利率走勢?
A:
- 成長性:新車業務成長約 10%,法人金融(重車及中小企業融資)也成長約 10%。
- 收益率下滑:主因是資金成本上升,且成本未完全轉嫁至產品定價。
- 毛利率走勢:若排除和雲行動影響,實質毛利率優於去年。預期明年毛利率會向上走。
-
Q: 二手車市場業務會恢復承作嗎?
A: 公司一直都有承作中古車分期業務。先前提到的是縮減「原車融資」業務,兩者不同。
-
Q: 中國大陸損益衰退,何時能止跌回升?
A: 大陸市場不確定性高,今年主軸是改善資產品質。預期獲利在今年會觸底,若經濟情況未再惡化,明年獲利應能逐步回升。
-
Q: 太陽能今年建置容量及其他綠能(離岸風電、地熱、水力)的佈局?
A: 太陽能目標維持年初看法,約 250MW。離岸風電競爭激烈,會持續研究已發電的案場。目前較關注地熱發電,小水力則較不重視。
-
Q: 同業在風災中受損嚴重,和潤電能的概況如何?
A: 本公司受影響非常小,損失金額不到 10 萬元。主因是案場多為屋頂型,且遠離海岸,並有完整的風災處理 SOP。主要影響是因天候不佳導致發電量減少。
-
Q: 2025 上半年大陸地區營收年減 6%,獲利卻衰退 63%,是否與大額沖銷呆帳有關?
A: 並非大額沖銷呆帳,而是採取較穩健的會計政策,增加了信用成本的提存。此外,因業務承作趨於謹慎,應收帳款規模下降(約 8%),也是獲利衰退的原因。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