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5Q1 營運表現:和潤企業 2025 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 60.86 億元,年減 22%。公司說明,若排除 2024 年 8 月出售之和雲行動(iRent)業務(去年同期營收約 12 億元),實際營收年減幅度約為 8%。合併稅後淨利為 7.72 億元,每股盈餘(EPS)為 0.47 元。EPS 表現主要受到 3 月發放特別股股息 4.35 億元 的影響,約影響 EPS 0.7 元。
- 主要業務發展:為因應即將實施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公司已於 2024 年下半年開始調整業務方向,策略性地將資源轉向企業金融與商品分期業務,降低對高毛利但受法規影響較大的「原車融資」產品的依賴。此策略調整已在第一季展現成效,帶動毛利率提升。
- 資產品質與展望:合併應收帳款淨額穩定成長至 3,090 億元,年增 3%。合併延滯率微升至 1.56%。其中,台灣地區延滯率已由 1.3% 降至 1.2%,呈現改善趨勢;中國地區則因經濟放緩及公司採取較保守的放款策略,延滯率由 3.2% 升至 4.1%。公司預期台灣資產品質將持續改善,中國地區則預計在第二季或第三季出現反轉向下的趨勢。
- 未來展望:公司預期在排除和雲行動的基期因素後,最快在第二季、最保守在第三季,合併營收可恢復年成長。同時,由於產品組合優化及費用控管,毛利率有望持續上升。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和潤企業的業務版圖涵蓋台灣及中國大陸。
-
台灣事業:
- 和潤企業:核心業務為新車及中古車分期、機車與商品分期、醫療設備及工具機等融資。
- 和勁企業:專注於商用車、大客車分期及相關企業融資。
- 和潤興業:專營中小企業融資。
- 和潤電能:佈局綠色能源,涵蓋創能(太陽能)、儲能(AFC)及用能(充電樁)三大領域。
- 大陸事業:透過和運國際融資租賃公司,提供汽車租賃、設備融資租賃、新能源租賃及保理等業務。
-
台灣事業:
-
近期業務策略調整:
- 因應法規變化,公司主動調整產品結構,2025Q1 企業金融業務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20%,佔台灣地區應收帳款淨額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 15% 提升至 19%。
- 相對地,中古車放款業務因包含「原車融資」產品而出現衰退,但純粹的車輛分期業務(新車及中古車)仍維持成長。
-
市場地位:
- 2025Q1,TOYOTA 及 LEXUS 品牌合計新車登錄市佔率達 41.8%,穩居市場龍頭。
- 整體新車市場分期比為 39%,而 TOYOTA 及 LEXUS 的分期比為 36%,優於 2024 年的 35%。
3. 財務表現
-
2025Q1 關鍵財務指標:
- 合併營收:60.86 億元,年減 22%。
- 合併稅後淨利:7.72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0.47 元。
- 合併應收帳款淨額:3,090 億元,年增 3%。
- 合併延滯率:1.56%。
- 資產報酬率 (ROA):2.41%。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7.55%。
-
財務表現驅動與挑戰:
-
毛利率提升:第一季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 58% 提升至 61%,主要原因有三:
- 產品組合優化:轉向毛利較高的企業金融業務。
- 費用樽節:內部推動費用控管,且原車融資業務減少,相關的獎勵金及服務費等銷售費用也隨之下降。
- 出售虧損業務:剔除原先對合併報表產生虧損的和雲行動業務。
- 獲利挑戰:升息環境持續影響資金成本,進而對整體獲利造成壓力。此外,中國地區的資產品質惡化,導致信用減損損失的提列壓力增加。
-
毛利率提升:第一季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 58% 提升至 61%,主要原因有三:
- 資金狀況:公司資金籌措能力強健,總授信額度為 4,250 億元,目前動撥金額約 2,700 億元,動撥率為 64%,顯示仍有充足的資金動能支持未來業務擴展。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法規趨勢與因應:政府即將推出《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對融資業務的合約透明度、客戶審核(KYC)及收費合理性有更嚴格的要求。和潤企業表示,內部作業流程已依循公會指引調整完成,預期法規正式實施後影響不大。
-
綠能業務發展:
- 太陽能:2025 年目標為持續簽約 100MW 的案場。由於今年預計掛表量近 100MW,綠能相關營收預計將較去年同期成長 45%。
- 風電:先前評估的離岸風電投資標的因已上市而中止,目前正在積極尋找並洽談下一個合適的案場。
-
車市動態:
- 針對市場傳聞的汽車關稅或貨物稅調降議題,公司認為短期可能引發消費者觀望,影響新車銷售。但根據過往經驗,車廠為刺激銷量會加大促銷力道,對車輛融資業務的影響不見得是負面的。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台灣市場:持續深化核心的車輛分期業務,並大力拓展企業金融與綠能兩大成長引擎,以達到業務多元化及提升獲利能力的目標。
- 中國市場:2025 年的核心策略為重質不重量。將暫緩資產規模的擴張,全力聚焦於資產品質的改善,強化貸前、貸中、貸後的風險管理機制。
-
競爭優勢:
- 集團綜效:與和泰集團及 TOYOTA 體系緊密合作,擁有穩固的通路與客源基礎。
- 優良信評:同時獲得中華信評(twAA-)及標準普爾(BBB)的穩定評級,有助於以較低成本取得資金。
- 穩健的財務結構:充裕的銀行授信額度與多元的籌資管道,為業務成長提供堅實後盾。
-
風險與應對:
- 主要風險:法規變動、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全球貿易戰及利率波動。
- 應對措施:透過調整產品組合降低法規衝擊、在中國採取保守信貸政策以控制風險、內部實施費用控管以緩解成本壓力。
6. 展望與指引
-
成長預測:
- 台灣:預計 2025 年全年放款成長目標約 5%。
- 中國:預計 2025 年放款規模不會成長,以改善資產品質為首要任務。
- 營收:預期在第三季(或可能提前至第二季)可看到合併營收轉為年對年正成長。
- 毛利率:在產品組合持續優化下,預期毛利率將逐季上升。
-
資產品質展望:
- 台灣:延滯率已反轉向下,預期此改善趨勢將持續。
- 中國:預期延滯率將在第二季或第三季見頂後反轉向下。
7. Q&A 重點
-
Q: 請問融資專法對於公司未來的影響為何?
A: 政府目前推動的是《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而非融資專法。公司自去年下半年起已依循租賃公會的指引,在合約透明化、KYC 等方面進行內部調整,預計法規上路後影響不大。為應對此變化,公司已將業務重心轉向企業金融及商品分期,此策略調整已在第一季見到成效,毛利率不降反升。
-
Q: 臺灣 2025 年第一季的放款動能為何?如何看待今年臺灣及中國的放款成長目標?
A: 台灣第一季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企業金融,年增約 20%。中古車放款衰退主要受「原車融資」產品減少所致。今年台灣整體放款成長目標約 5%。中國市場今年不追求成長,將專注於改善資產品質,放款目標甚至低於去年。
-
Q: 臺灣跟中國第一季的延滯率分別大概是多少?對於第二季之後的展望?
A: 第一季台灣延滯率約 1.24%,中國約 4.1%。公司預期兩地資產品質在第二季後會持續改善,前提是沒有重大的外部系統性風險。
-
Q: 預期信用損失相較於 2024 年第四季下滑的原因為何?2025 年第二季到第四季會持續改善嗎?
A: 第一季信用損失下降,主要反映逾期案件數有明顯減少。展望未來,台灣的改善趨勢明確且預期會持續。中國方面,公司已採取積極應對措施,預期在第二季或第三季可看到資產品質反轉向下。
-
Q: 今年營收在扣除和潤 iRent 相關營收影響性後,原年營收變化方向預期為何?
A: 和雲行動(iRent)於去年 8 月出售,其基期影響將持續到今年第二季。因此,預期最保守在第三季,樂觀的話在第二季,合併營收就能恢復年對年正成長。
-
Q: 可否更新一下今年在綠能佈局的發展目標?風電資產收購的進度?光電案場持有的增加目標為何?
A: 太陽能部分,今年目標是簽約 100MW。風電部分,目前正在尋找新的離岸風電投資標的。
-
Q: (問題整理)汽車關稅或貨物稅調降對公司的潛在影響?
A: 稅率調降短期可能使消費者觀望,但車廠通常會加大促銷力道,對融資業務的影響不一定是負面的,甚至可能因促銷方案而受益。
-
Q: (問題整理)第一季毛利率上升的原因為何?此趨勢在下半年是否能持續?
A: 毛利率上升有三大原因:(1) 產品組合轉向高毛利的企金業務;(2) 費用控管及高銷售費用產品(原車融資)減少;(3) 剔除虧損的和雲行動業務。公司認為,只要沒有特殊系統性風險,此毛利率上升的趨勢可以持續。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