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和潤企業 2024 上半年度合併營收達 新台幣 154.7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5%。合併稅後淨利為 19.67 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然而,受特別股發行影響,每股盈餘 (EPS) 為 2.53 元,較去年同期的 2.77 元下滑。
營運主要挑戰來自於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導致客戶還款能力弱化,合併延滯率上升至 1.33%。此外,中央銀行的升息政策亦增加公司資金成本,對利差造成壓力。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資產品質控管與催收作業,對下半年的延滯率狀況持正向看法。為減緩中古車業務受自律規範的影響,公司將更積極投入企金與商品分期等業務,以維持整體業務動能。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和潤企業為和泰集團旗下的核心金融服務公司,業務範疇涵蓋台灣及中國大陸。
-
台灣事業群:
- 和潤企業:核心業務為汽車金融,包括新車、中古車、機車分期,並擴及商品分期與企金業務(醫療、工具機、營建機具)。
- 和雲行動服務 (iRent):提供汽機車短期租賃、機場接送及停車場服務。
- 和勁企業:專注於商用車、大客車分期及企業融資。
- 和潤電能:佈局綠色能源,業務包含創能(太陽能發電)、儲能(AFC 調頻)及用能(充電樁)。目前擁有約 300 座 案場,電力主要售予台電。
- 和潤興業:於 2024 年 3 月成立,專注於企業融資業務。
-
大陸事業群:
- 透過和運國際融資租賃、和運上海保理及和運上海汽車租賃,提供汽車、設備機具的融資與營業租賃服務。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4 上半年度):
- 合併營收:154.7 億元,年增 15%。主要來自利息收入,佔比 62.6%。
- 合併稅後淨利:19.67 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 EPS:2.53 元。EPS 下滑主因是發行特別股(影響約 0.46 元),稀釋了獲利。
- 合併應收帳款淨額:3,072 億元,年增 15%。
- 資產報酬率 (ROA):2.61%,略低於去年同期的 2.67%,主因是為應對預期上升而提列較多呆帳準備。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9.81%,低於去年同期的 11.90%,主因是 2023 年下半年發行 50 億特別股,導致股東權益擴大,財務槓桿效益尚未完全顯現。
-
資產品質:
- 合併延滯率:截至 2024Q2 為 1.33%,高於去年同期的 0.90%。延滯主要來自中古汽機車業務。
- 各地區延滯率:台灣市場約 1.28% – 1.29%;中國市場約 2%,較 2024Q1 的 2.4% – 2.5% 有所改善。
-
資金狀況:
- 公司維持中華信評 twAA- 及標準普爾 BBB 的穩定評級。
- 總授信額度為 4,118 億元,動撥率為 66.1%,資金流動性充裕。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新車市場:
- 2024 上半年,TOYOTA 及 LEXUS 合計登錄市佔率達 32.6%,穩居市場龍頭。
- 新車分期滲透率回升至 39%,TOYOTA/LEXUS 分期比為 35%。預期下半年因部分車型進入產品末期,將推出更多行銷專案,可望帶動分期比率持續上升。
-
中古車市場:
- 市場景氣轉弱,影響車輛處分價格,導致 2024Q2 處分車輛的毛損擴大,對營業成本造成壓力。
- 中古車業務受公會自律規範影響,成長動能趨緩。
-
子公司動態:
- 和雲行動 (iRent):因疫情後國人轉向海外旅遊,導致國內旅遊需求下降,加上花蓮地震衝擊,上半年使用率未有效提升,呈現虧損。公司已調整策略,減緩購車速度,專注於提升現有車隊使用率。
- 和潤電能:持續發展太陽能業務,雖有研究海外市場,但目前尚無具體佈局計畫。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業務多元化:為應對中古車市場的挑戰,公司將資源更集中於企金與商品分期業務,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 數位化轉型:在 BNPL (先買後付) 業務方面,將利用數位工具提供客戶更便捷的服務,並強化客戶增信與供應商管理。
- 海外佈局:已透過投資柬埔寨微型金融公司 (HFC Cambodia) 跨足海外市場,目前仍在熟悉當地市場與評估階段,未來不排除增加持股。
-
風險與應對:
- 信用風險:面對延滯率上升,公司已強化案件品質的徵審與催收作業,並對下半年延滯率改善持正面看法。
- 利率風險:央行升息直接衝擊資金成本。公司策略為盡可能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仍需考量市場競爭壓力。
- 監管風險:BNPL 業務佔比極低,相關自律規範對公司業務及籌資影響有限。
6. 展望與指引
- 利率與毛利率:公司預期下半年仍將受央行升息及升準政策影響。毛利率走勢難以預估,關鍵變數為央行貨幣政策,公司期望利率及存款準備率維持穩定。
- 業務展望:雖然中古車業務面臨挑戰,但新車業務穩健,且公司將大力推展企金及商品分期業務,以抵銷中古車業務的衝擊,維持整體業績穩定增長。
- 資產品質:公司對下半年延滯率的控制抱持正向態度,認為在新案件品質控管及催收強化下,延滯狀況可望改善。
7. Q&A 重點
-
Q:2024 年利差縮減是否因央行升息?下半年資金成本是否會持續受影響?
A:是的,2024Q1 央行升息半碼確實造成資金成本上升,尤其在 6 月季底資金更為緊俏,導致毛利率下降。下半年預期仍會受影響,公司會盡力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需視市場競爭狀況而定。
-
Q:美國聯準會降息對美元資金成本的影響?
A:影響不大。公司的美元借款多數已透過換匯換利 (CCS) 鎖定匯率與利率,因此支付的利息是固定的。
-
Q:2024Q2 成本上升的原因?
A:主要有三點:(1) 資金成本因升息而上升;(2) 中古車市場在 Q2 轉差,導致收回車輛的處分毛損擴大;(3) 處分車輛的數量較多。
-
Q:延滯率何時能看到改善?下半年展望如何?
A:延滯率上升主要來自中古汽機車業務,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公司已強化催收作業及案件徵審,新承作業務的資產品質已獲較好控管。因此,對下半年延滯率的發展持正向看法。
-
Q: BNPL 業務在主管機關關注下的影響?
A:BNPL 佔公司業務比重非常小,相關自律規範對業務影響不大,因公司原本就有嚴格的內控。在籌資方面,雖有銀行要求簽署相關聲明,但因業務量小,影響非常有限。
-
Q:未來若降息,影響程度如何?
A:市場通常會提前反應。以目前約 2,000 多億的借款規模估算,若降息一碼 (0.25%),一年約可節省 2.5 億元的利息成本。
-
Q:台灣及中國市場的延滯率分別是多少?
A:台灣市場約 1.28% 至 1.29%,較 Q1 微幅上升,但延滯總金額有收斂趨勢。中國市場約 2%,已較 Q1 的 2.4% – 2.5% 改善,處於近年相對較好的水準。
-
Q:和潤電能的綠電是售予台電還是民間企業?是否有海外佈局計畫?
A:目前約 300 個案場的電力全部售予台電。售電給民間企業及發行綠電憑證尚在規劃階段。海外市場雖有研究,但目前無實際投資案。
-
Q:和雲行動 (iRent) 上半年虧損的原因?
A:主要因疫情後國人瘋海外旅遊,導致國內旅遊需求下降,加上 0403 花蓮大地震衝擊,使得 iRent 使用率未能有效提升。公司已調整策略,將專注於提升現有車隊使用率而非擴大車隊規模。
-
Q:如何看待下半年的毛利率趨勢?
A:難以預估。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央行的利率及存準率政策。若央行不升息、不調升存準率,將有助於毛利率穩定。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