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說會備忘錄】矽力杰 (6415) 2015 年 Q2 法人說明會
日期: 2015 年 08 月 12 日
公司代表: 陳偉 董事長
1. 營運摘要 (Executive Summary)
矽力杰 (Silergy) 於 2015 年上半年實現強勁增長,營收年增 52.63%,達到新台幣 21.54 億元。第二季單季淨利突破新台幣 3 億元,淨利率維持在 25% 的高水準。公司將成長動能歸因於在工業、消費性電子等多元市場的佈局,以及持續推出具備技術創新的高毛利產品。
展望未來,公司預期第三季營運表現將與第二季持平,而第四季因新產品(尤其在智慧型手機、智慧電視、穿戴裝置領域)的導入,傳統上為公司的旺季。長期來看,公司目標維持 20-30% 的年成長率,並持續深耕中國大陸市場與新興的智能硬體應用。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Core Business & Product Portfolio)
核心業務: 矽力杰為一家專業的類比 IC 設計公司,專注於電源管理晶片的研發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性電子、工業、資訊及網路通訊四大領域。公司採 Fabless 模式,但透過自有的製程技術(Virtual IDM)維持技術領先與高整合度設計能力。
產品組合分析: 公司產品組合持續優化,高毛利率的工業應用產品佔比顯著提升,從 2013 年的 35%增長至 2015 上半年的 40.5%。消費性電子產品比重維持在約 40%。資訊產品(主要為 PC 相關)因市場趨緩,佔比則從 2014 年的 27.38%下降至 16.45%。
產品應用領域 | 2014 年營收佔比 | 2015 年上半年營收佔比 |
---|---|---|
工業用產品 | 31.00% | 40.50% |
消費性電子 | 38.39% | 39.67% |
資訊產品 | 27.38% | 16.45% |
網路通訊產品 | 3.23% | 3.37% |
3. 財務表現 (Financial Performance)
- 上半年營收: 2015 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2,154,646 仟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52.63%。
- 毛利率: 2015 年 Q1 及 Q2 毛利率分別為 48% 和 47%,維持在健康且穩定的區間。2014 年下半年因 PC 產品比重較高,毛利率略低。
- 淨利率: 2015 年 Q2 淨利率達到 25%,淨利約新台幣 3.07 億元。公司長期目標維持淨利率在 22%至 25%之間。
- 資本額: 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 779,870 仟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Market & Product Development)
- 市場趨勢:
- 全球電源管理 IC 市場: 預計從 2013 年的 322 億美元成長至 2016 年的 387 億美元。
- 中國市場: 受益於政策支持(如「十三五」規劃)與產業升級,中國大陸市場的成長速度預期將超越全球平均,尤其在工業應用領域。
- 智能硬件興起: 智能交通、穿戴裝置、智能醫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機會。
- 產品發展:
- 短期重點: 行動支付、POS 機、高解析度電視、無線充電、白色家電、穿戴裝置。
- 中長期佈局: 智能機器人、車用電子、智慧電錶、電機馬達、工業電腦等工業應用。
- 技術方向: 產品持續朝小型化、高效率、高整合度及可程式化方向發展,以降低客戶成本並縮短開發週期。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Operating Strategy & Future Development)
- 核心競爭力:
- 技術創新: 擁有超過 238 項授權專利,並有 400 多項正在審查中,專注於自有 IP 開發。
- 高效率研發: 擁有國際化的資深研發團隊,研發人員佔總員工數超過 67% (270/401)。
- 高整合度設計 (Virtual IDM): 掌握半導體製程與封裝技術,能提供高度整合的解決方案。
- 多元化市場佈局: 產品橫跨四大領域,能抵禦單一市場的波動。
- 深耕大陸市場: 總部設於杭州,貼近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終端市場。
- 未來策略:
- 從電源管理 IC 公司(Power IC)轉型為智慧類比 IC 公司(Smart Analog)。
- 持續投入研發,以維持高毛利率與技術領先地位。
- 積極拓展工業、汽車電子等高門檻、高毛利的新興應用市場。
6. 展望與指引 (Outlook & Guidance)
- 2015 年 Q3 展望: 預期營收表現與 Q2 持平或略有波動。
- 2015 年 Q4 展望: 傳統上為公司旺季,預期在新產品(如智能手機快充、智慧電視等)放量的帶動下,營收將有較好的表現。
- 長期成長目標: 公司以每年 20%至 30% 的營收成長為努力目標。
- 毛利率展望: 預期將維持在 45%至 50% 的穩定區間,主要透過持續推出具技術創新的高附加價值產品來實現。
7. Q&A 重點
Q1: SSD 業務今年的主要成長動能為何?除了韓系大客戶外,是否有新客戶斬獲?
A1: SSD 是今年的主要成長動能之一。我們仍在積極拓展其他客戶,相關進展預計在明年或後年會更為明顯。
Q2: 第四季預計有哪些新產品會放量?對毛利率的影響為何?
A2: 第四季主要放量的新產品集中在消費性電子領域,包括智能電視、行動電源、白牌平板電腦、可穿戴裝置等。此外,智能手機的快速充電產品也將開始出貨。由於這些新產品多屬於消費性電子,其毛利率與公司平均水平相當,因此預期對整體毛利率影響不大,將維持穩定。
Q3: 3D NAND Flash 技術的發展對公司的 PMIC 產品有何影響?
A3: 不同的 Flash 技術需要搭配不同的電源管理方案。隨著 3D NAND Flash 的導入,客戶會需要新的、客製化的 PMIC,這對我們是新的機會。通常新開發的 PMIC 毛利率會比較高。
Q4: 公司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佔比及工業 4.0 的佈局為何?
A4: 匯率: 公司營收以美金為主,其次是人民幣。由於在中國大陸有大量研發人員,部分費用以人民幣支付,因此形成了自然的避險效果。
中國市場佔比: 難以精確計算,因為許多客戶是跨國公司,其在大陸的子公司或總部都可能採購,但最終產品銷往中國。
工業 4.0: 公司正積極關注此趨勢,並持續在工業市場的電表、工業自動化、電機控制及工業電源等領域投入研發,以跟隨市場發展。
Q5: 公司目前的產能配置與未來的資本支出計畫?
A5: 公司採用 Fabless 模式,與多家晶圓代工廠合作,包括台積電、先進半導體、中芯國際等,已驗證約 40 套不同的製程技術,確保供應鏈的彈性與穩定。除了今年在杭州興建辦公大樓的一次性支出外,未來沒有大規模的資本支出計畫。
Q6: 未來是否會將供應鏈轉移至中國?研發人員的地理分佈為何?
A6: 供應鏈的選擇是基於穩定性、成本、交期和技術水準的綜合考量,不限於特定區域。目前已與中芯國際等中國供應商合作。研發總部位於杭州,是員工最多的據點;台灣負責營運;美國則專注於前端技術開發與產品定義。
Q7: 如何看待 IT 產業的庫存調整狀況?
A7: 公司規模尚小,無法提供精確的產業預測,但期望庫存調整能盡快結束,讓市場恢復正常。
Q8: 可穿戴裝置市場的毛利率展望如何?
A8: 目前可穿戴裝置的出貨量佔比仍小,難以單獨分析其毛利率。不過,公司會專注於開發技術門檻較高、較具創新性的應用,以維持較好的毛利率水平,避免陷入低價競爭。
Q9: 入股類比科的進度如何?
A9: 此案仍在等待主管機關核准。
Q10: 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產品佈局為何?
A10: 由於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公司主要聚焦在具有技術門檻的快速充電領域,目前已取得 design-win,預計 Q4 開始出貨。
Q11: 公司的長期營運目標為何?如何維持高毛利率?
A11: 長期成長目標: 希望能維持每年 20%至 30% 的成長率,目標成為全球領先的類比 IC 公司。
毛利率策略: 公司自成立以來便專注於自有 IP 的技術創新,投入大量研發資源。這使得產品具有獨特性和競爭力,是維持 45%至 50% 穩定毛利率的關鍵。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