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4Q4 營運表現:合併營收為 29.8 億 元,季減 2.7%,年減 6%。毛利率為 25.8%,較上季 28.4% 及去年同期 27.7% 下滑。稅後每股盈餘 (EPS) 為 1.81 元。
- 2024 全年營運表現:全年合併營收 120.9 億 元,年增 4.4%。全年毛利率 27.5%,優於 2023 年的 24.1%。全年稅後淨利 17.18 億 元,年增 49.4%,全年 EPS 為 8.2 元。
- 2025Q1 展望:受到傳統淡季、農曆春節及工作天數較少影響,預估營收將較 2024Q4 中個位數下滑。
- 2025 全年展望:公司預期 2025 全年整體毛利率將優於 2024 年。依據客戶需求預測,2025 年成長性最強的產品線為 RF 模組(主要為光纖通訊),其次依序為陶瓷基板、車用影像感測器及混合積體電路模組。
- 股利政策:董事會決議 2024 年度盈餘分配,配發現金股利 3 元,配發率約 39-40%。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同欣電核心業務分為四大產品線,2024 年營收佔比以車用為最大宗,達到 67%。
-
影像產品 (Image Products):
- 2024Q4 表現:營收 14.8 億 元,季減 2%,佔總營收 50%。
- 業務展望:高階車用影像感測器(主要應用於 ADAS)需求預期在 2025 年下半年開始增溫,客戶已要求公司預備 3M 與 8M 高畫素產品的產能。
-
混合積體電路模組 (Hybrid Modules):
- 2024Q4 表現:營收 7.05 億 元,季減 4%,佔總營收 24%。
- 業務展望:在四大產品線中,2025 年成長展望排序較後。
-
陶瓷電路板 (Ceramic Substrates):
- 2024Q4 表現:營收 4.8 億 元,季減 17%,佔總營收 16%。
-
業務展望:
- 車用 LED:成功導入一家新的日本頭燈客戶,雖導入期程較長,但訂單穩定增加。
- 手機閃光燈:重新打入高階手機供應鏈,預計 2025 年四、五月開始貢獻營收,並持續爭取另一家主要供應商訂單。
-
高頻無線通訊模組 (RF Modules):
- 2024Q4 表現:營收 2.62 億 元,季增 17%,佔總營收 9%。
- 業務展望:為 2025 年成長動能最強的產品線,主要由光纖通訊產品驅動,客戶需求從 400G 升級至 800G,並已開始討論 1.6T 新產品的開發。低軌衛星業務預期穩定成長。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
2024Q4:
- 營收:29.8 億 元,季減 2.7%、年減 6%。
- 毛利率:25.8%。
- 營業利益率:12.8%。
- 稅後 EPS:1.81 元。
-
2024 全年度:
- 營收:120.9 億 元,年增 4.4%。
- 毛利率:27.5%。
- 營業利益率:14.4%。
- 稅後淨利:17.18 億 元,年增 49.4%。
- 稅後 EPS:8.2 元。
-
2024Q4: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營業費用:2024 年營業費用率為 13.1%,高於 2023 年的 11.8%,主因是八德新廠啟用後相關折舊與費用開始攤提。
- 折舊與資本支出:2024 年折舊費用因八德廠攤提而增至 16 億 元。資本支出則大幅下降至 10.9 億 元(2023 年為 27.4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車用市場:
- 庫存狀況:客戶反應目前庫存已回到正常健康水位,但因全球政經情勢不確定性,客戶下單態度仍趨於保守。
- ADAS 趨勢:中國車廠積極導入 ADAS,帶動高階影像感測器需求。同欣電主要客戶為美、日大廠,其產品在中國市場具備技術競爭力,預期將受惠於此趨勢,公司已接獲客戶通知,要求為下半年需求預備產能。
-
光通訊市場:
- 需求強勁:客戶給予的 2025 年訂單展望非常樂觀,成長幅度可期。客戶甚至提醒,目前給出的預測仍屬保守,實際需求可能更高,要求公司預備充足產能以應對潛在的追加訂單。產品規格持續朝 800G 及 1.6T 推進。
-
低軌衛星市場:
- 穩定成長:2025 年的成長趨勢預計與 2024 年相似,整體營收將持續向上,但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主要客戶(北美)持續進行全球網路佈建,並發展衛星直連手機的通訊技術。
-
美國禁令影響:
- 針對美國禁止高階晶圓代工後段製程在中國封測的禁令,公司表示,目前中國 CIS 客戶主要在中國境內的晶圓廠下單。若是在台灣晶圓廠下單的,目前多數已在同欣電進行封裝。至於未來是否會因應禁令而有更多轉單效應,仍在與客戶密切溝通,尚無定論。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產能規劃:
- 竹北廠:目前稼動率最高。
- 八德廠:新廠空間寬敞,但因廠房建置規格較高,營運成本也較高。公司仍在審慎評估適合移入的產品線,以達到最佳的成本效益,目前尚無確切結論。
-
長期發展:
- 公司策略聚焦於高成長性領域,包括高速光通訊模組、高階車用影像感測器(ADAS)、以及陶瓷基板在車用與消費性電子(手機閃光燈)的新應用。
- 透過與美、日、歐系領導廠商的長期合作關係,鞏固在車用及通訊市場的競爭地位。
-
訂單能見度:
- 整體而言,與汽車和手機相關的業務,客戶下單態度保守,能見度較短。
- 醫藥等特定應用領域的訂單則相對穩定,能見度較長。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5Q1):
- 營收:預計較 2024Q4 中個位數下滑。
- 毛利率:受營收下滑影響,預期不會有突破性成長。
-
全年展望 (2025):
- 毛利率:預期 2025 全年整體毛利率將高於 2024 年。
- 成長動能:依序為 RF 模組(光纖通訊)、陶瓷基板、車用影像感測器、混合積體電路模組。
7. Q&A 重點
-
Q: 2025 年公司對於四大產品線的成長排序與展望?
A: 根據客戶提供的資訊,成長幅度最大的預期是 RF 模組中的光纖通訊,其次是陶瓷基板,第三是車用影像感測器,最後是 Hybrid 模組。
-
Q: 公司如何看待全球車用市場的去庫存進度?
A: 從客戶端得到的消息是,庫存已回到正常、健康的水準。但由於政治因素影響,客戶對於增加庫存的態度非常保守,採取步步為營的策略。
-
Q: 中國車廠自主開發 ADAS,公司是否有機會?客戶及產品有哪些?
A: 客戶預估 2025 年下半年開始,應用於 ADAS 的高階影像感測器(如 3M、8M 畫素)數量將會增加,並已請我們準備產能。我們的客戶主要是美國和日本的領導廠商,他們正積極在中國市場推廣其高階產品。
-
Q: 陶瓷基板在車用領域今年是否有新客戶或新產品導入?
A: 是的。過去車用 LED 頭燈客戶以歐美為主,經過多年努力,今年一家日本客戶已開始逐步導入。雖然車用產品認證和導入時間長,但訂單數量正穩定增加。
-
Q: 手機閃光燈導入陶瓷基板的進度如何?
A: 我們已重新進入其中一家主要供應商的供應鏈,預計在今年四、五月開始,高階手機閃光燈業務會有一定的營收貢獻。同時,我們也正努力與另一家非常難打入的供應商進行樣品測試,希望能開花結果。
-
Q: 美國 BIS 禁令限制高階晶圓後段製程不得在中國封測,同欣電的 CIS 業務是否受惠?
A: 這需分兩部分看。第一,車用 CIS 除了傳統 BGA 封裝,也開始出現 COB 製程的 RW (晶圓重組) 需求,我們正在認證樣品。第二,關於手機 CIS,中國客戶若要將產品銷售至海外市場,是否會考慮將訂單轉至同欣電,我們正密切與客戶討論,目前尚無定論。
-
Q: 公司在衛星通訊業務方面的進展?
A: 主要客戶(北美)持續佈建其衛星網絡並拓展全球服務,這個趨勢會持續。雖然客戶努力降低成本,但整體而言,我們來自此業務的營收預期仍會向上增加。
-
Q: 2025 年低軌衛星業務是否會有新的成長動能?
A: 預期 2025 年的成長趨勢與百分比會和 2024 年差不多,目前客戶並未告知會有突出的數量增長。
-
Q: 目前各廠區的稼動率狀況?新廠八德廠有何規劃來提高稼動率?
A: 竹北廠的稼動率最高。八德廠空間很大,但營運成本也較高,我們仍在尋找最適合的產品進駐,以發揮其規模效益,目前尚在構思階段。
-
Q: 是否觀察到中國 CMOS CIS 缺貨的現象?
A: 有客戶告知我們下半年數量會增加,請我們準備好產能。但不確定這是否與中國供應鏈緊張有關,客戶並未說明原因。
-
Q: 我們車用 CIS 客戶在中國車廠(如比亞迪、吉利)的佔比如何?主要服務的非中國市場有哪些?
A: 我們的客戶(美、日、歐系)在高階自動駕駛領域具備強大競爭力,他們正積極在中國市場推廣產品。同時,他們在自己的本地市場(如歐美、日本)也絕對會努力推銷。
-
Q: RF 模組被列為成長性第一,主要是什麼應用?是新產品或新客戶嗎?
A: 成長最快的是光纖通訊相關模組。客戶是合作多年的既有客戶。產品方面,主力正從 400G、100G 轉向 800G,甚至已開始討論下一代 1.6T 產品的樣品製作。
-
Q: 對於第一季及 2025 全年的毛利率展望?
A: 第一季是傳統淡季,營收受影響,毛利率不會有太大突破。但展望 2025 全年,整體毛利率趨勢是向上的,會比 2024 年好。
-
Q: 資本支出減少,公司股息配發率是否會提高?
A: 董事會已決議配發 3 元現金股利,以可分配盈餘來看,配發率接近 40%。
-
Q: 全球車廠競爭加劇,對公司的影響如何?
A: 整體車市數量不會因關稅有巨大變化,而汽車朝向自動駕駛發展的趨勢不變。這將帶動高階影像感測器的使用,我們的客戶在此領域競爭力很強,因此我們在此業務的持續成長動能預期不會改變。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