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亞通營運摘要
亞通利大能源 2025 年前三季營運顯著好轉,營收達 28.67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34%。毛利率自去年同期的 6% 回升至 9%,帶動整體營運轉虧為盈,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4,137 萬元,EPS 為 0.36 元。
公司未來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海外市場,特別是菲律賓。透過與當地生力集團 (SMC) 的深度合作,已成功取得多項大型綠色能源標案,涵蓋水力、太陽能、儲能及廢棄物轉能源 (Waste-to-Energy)等領域。公司預期,明年海外營收佔比將從目前的近 60% 提升至 70-75%。
國內業務方面,成功取得高雄捷運黃線與台北捷運環狀線北環段等指標性機電工程案,為穩定的營收來源。此外,公司新建的 15,000 噸級多功能佈纜船「OCEANUS 1」已於上月下水,預計明年投入營運,將鎖定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及區域性的海事工程服務,成為未來重要的營收及獲利貢獻來源。
2. 亞通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亞通(櫃:6179)的核心業務涵蓋四大領域,並從傳統電力工程積極轉型至綠色能源與永續發展相關業務。
- 海洋工程 (Marine Engineering):
- 此為公司的傳統強項,從早期電廠、鋼鐵廠所需的海水冷卻系統,延伸至更先進的海洋深層水工程與海水溫差發電 (OTEC)。
- 公司具備完整的 in-house 設計與分析能力,包括潮汐、海流、溫排水擴散模擬等,確保工程對海洋環境的衝擊降至最低。
- 為配合離岸風電發展,新建造的「OCEANUS 1」佈纜船,不僅可鋪設海底電纜,其搭載的 250 噸吊車亦可用於深層海水管線的安裝,是一艘多功能的海事工程船。
- 綠能/再生能源及環境永續 (Green/Renewable Energy):
- 此為目前營收佔比最高的業務,佔 2025 年前三季營收近 88%。
- 產品組合完整,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電池儲能系統 (BESS)、水力發電、氫氣混燒發電,以及新興的廢棄物轉能源 (WTE)。
- 尤其在菲律賓市場佈局完整,已透過政府的綠色能源競標計畫 (Green Energy Auction, GEA) 取得大量開發案,包含與合作夥伴共獲得 4,300 MW 水力發電、2,300 MW 太陽能發電的開發權。
- 交通及基礎建設 (Transport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主要聚焦於捷運系統的機電工程,採取與土木工程承包商(如工信工程)合作的模式。
- 近期取得高雄捷運黃線 YC02、YC03 標及北捷環狀線北環段等重大工程,合約總金額近 53 億元。
- 公司與西門子 (Siemens) 等國際大廠維持長期合作關係,負責其在台灣捷運專案的在地化工程執行。
- 高端醫療 (High-end Medical):
- 此為公司的特殊利基市場,源自早期參與核電廠建置的核能專業背景。
- 專注於興建醫院的質子中心、重粒子中心等高端放射醫療設施,已完成國內多家醫院的相關建置。
3. 亞通財務表現
公司 2025 年前三季財務狀況已擺脫去年同期的逆風,呈現穩健復甦。
- 關鍵財務數據 (2025 前三季 vs. 2024 前三季):
- 營業收入:28.67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21.35 億元年增 34%。
- 營業毛利:2.58 億元,毛利率為 9%,優於去年同期的 6%。公司表示,毛利率尚未回到過去約 12% 的水準,但預期明年影響因素結束後會有大幅改善。
- 營業淨利:8,754 萬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 3,787 萬元,已成功轉虧為盈。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137 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 1.4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0.36 元,去年同期為 -1.25 元。
- 業務結構:
- 綠能與再生能源為營收主力,佔比自去年同期的 76.8% 提升至 88.0%。
- 海洋工程佔比 3.7%,因菲律賓電廠專案進入尾聲而暫時下降。
- 交通及基礎建設佔比 8.3%。
- 展望:
- 財務長預期,明年海外營收將持續成長,佔比可望達到 70% 至 75%。營業費用將維持在可控範圍內,雖可能略有成長,但影響幅度不大。
4. 亞通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公司策略性地將發展重心轉向海外,特別是電力需求強勁且政策支持明確的菲律賓市場。
- 菲律賓市場的巨大商機:
- 菲律賓政府為達成 2030 年綠能佔比 30%、2040 年佔比 50% 的目標,推出綠色能源競標計畫 (GEA),吸引全球投資者。
- 亞通與當地夥伴已在 GEA3 (水力) 和 GEA4 (太陽能) 中取得重大斬獲。其中水力發電部分,合作取得 4,300 MW 開發權,包含一座規模媲美日月潭明潭、明湖的 2,000 MW 抽蓄水力電廠。太陽能部分則取得約 2,300 MW,包含 Isabela 地區的 1,000 MW 大型光電廠。
- 儲能需求同步增長,下個月預計將簽訂 1,000 MWh 的儲能系統合約。
- 最新發展為廢棄物轉能源 (WTE),因應颱風後垃圾處理問題,菲律賓政府已將其納入能源計畫,預計明年一月公告 GEA6。亞通已與生力集團及日本 JFE 集團合作,準備在 Bulacan 新機場附近興建首座處理量達 4,000 噸/日的大型 WTE 廠。
- 關鍵產品與技術進展:
- 佈纜船「OCEANUS 1」:此艘 15,000 噸級新船是台灣唯一懸掛國旗的佈纜船,符合國際標準,可服務於台灣離岸風場及東南亞海域,預計明年成為重要營收來源。
- 海水溫差發電 (OTEC):與台泥合作的花蓮和平 OTEC 計畫是全球首座商業化 mega 級的溫差發電廠,預計明年展開主要工作。此技術也已成功輸出,正與日本政府合作,在沖繩及帛琉、諾魯等南島國家進行開發。
5. 亞通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深耕菲律賓市場:以菲律賓為主要海外基地,憑藉已建立的合作關係與實績,全面參與其水力、太陽能、儲能、WTE 等能源轉型建設。
- 拓展越南市場:將越南視為第二個重點發展目標,利用佈纜船在越南建造的地緣關係,尋找合適的當地夥伴,複製在菲律賓的成功模式。
- 國內市場聚焦利基:在國內公共工程方面,專注於捷運機電系統等具專業門檻的領域。在綠能領域,則以佈纜船切入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服務為主。
- 競爭優勢:
- 獨特的海事工程技術:擁有從設計、模擬到施工的完整海洋工程能力,特別是在深層海水取水技術上具備領先地位。
- 穩固的國際夥伴關係:與菲律賓生力集團、日本 JFE、西門子等國際大廠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大型專案。
- 快速的專案執行能力:相較於國內公共工程的冗長流程,公司已適應菲律賓民營開發商的 “Fast Track” 模式,能應對緊湊的工期要求。
- 風險與應對:
- 海外大型專案帶來龐大的資金需求,公司內部已在規劃各種可能的籌資工具來應對未來的資本支出。
- 國內綠能市場(特別是太陽能與儲能)面臨政策不確定性與開發瓶頸,公司策略性地將資源轉向海外市場,以分散風險。
6. 亞通展望與指引
- 營收成長:公司預期未來數年營收將顯著成長。僅菲律賓的能源專案(如太陽能)即要求在 2028 年前完成大部分建設,可預見未來幾年的營收規模將大幅提升。
- 獲利能力:隨著去年逆風專案的影響結束,以及高毛利的海事工程服務(佈纜船)投入營運,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續改善。
- 市場結構:海外市場將成為絕對的成長主力,營收佔比預計將從近 60% 提升至 70-75%。
- 主要成長動能:
- 菲律賓全方位的綠能專案:水力、太陽能、儲能、WTE 將在明、後年陸續進入執行階段。
- 「OCEANUS 1」佈纜船的營運:可提供離岸風電電纜鋪設統包或船舶租賃服務,增加營運彈性與獲利空間。
- 國內捷運機電工程:穩定的在手訂單提供基礎營收貢獻。
7. 亞通 Q&A 重點
- Q1: 公司未來在東南亞地區的營運佈局策略方向為何?A: 主要基地為菲律賓:由於菲律賓電力需求高、備載容量為零,且政府大力推動民營化基礎建設,開發阻力較小、效率較高。亞通在此深耕多年,將持續擴大在水力、太陽能、儲能及廢棄物轉能源等領域的業務。
越南為下一個目標:因佈纜船在越南建造,與當地政府及電力公司已建立初步聯繫。未來將尋找當地合作夥伴,複製菲律賓的成功模式。
印尼市場較為謹慎:當地企業與中國大陸的連結較深,價格競爭激烈,亞通的機會主要來自與外商(如日商)的合作。 - Q2: 公司目前在菲律賓與生力集團的合作,除了現有項目以外,未來的合作領域是否有可能延伸?A: 會的。除了現有的火力電廠與儲能系統外,雙方合作將確定延伸至多個新領域。即將落實的新增項目包括:水力發電廠、Isabela 1,000 MW 太陽能電廠、以及廢棄物轉能源 (WTE) 電廠。這些專案規模都相當龐大,將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增加合作案量。
- Q3: 國內方面,公司在今年 7 月成功取得高雄捷運黃線與環狀線北環段的水電環控工程,是極具指標性的重大案件。請問公司在國內工程市場的後續規劃如何?A: 交通建設:將持續專注於捷運系統的機電環控工程。採取與工信等土木承包商合作的模式,發揮自身在機電領域的專業。由於大型統包案多採有利標,對亞通較不具競爭優勢,因此會聚焦在此利基市場。
綠能開發:國內綠能市場挑戰較大。太陽能開發因土地取得、行政流程冗長而困難重重;儲能 (BESS) 則因台電收購機制改變,導致投資效益不如預期。因此,國內綠能開發會放緩腳步,審慎評估機會。
離岸風電:國內市場的主要焦點將是新建的佈纜船。明年船隻投入營運後,將提供離岸風場開發商電纜鋪設的統包或租賃服務。透過與國際夥伴合作,提升服務的競爭力,並利用船隻在淡季時支援公司在東南亞的海事工程,以最大化使用率與收益。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