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瑞儀光電本次法說會重點在於說明收購丹麥超穎光學公司 NIL Technology (NILT) 的策略佈局,並更新公司營運展望。公司強調「雙引擎」策略,即「自主強化」本業及透過「投資與併購」挹注新技術。

  • 營運概況:2024 上半年營收為 227 億元,毛利率 20.12%,EPS 約 8 元 (其中約 2 元為匯兌收益)。展望 2024Q3 營收季增十幾%,Q4 可望持平或略優於 Q3。全年營收預計有雙位數年增長,毛利率維持在 20% 水準。
  • 重大發展:正式宣佈以全現金收購丹麥超穎光學公司 NIL Technology (NILT) 的全部股權。此次收購繼去年併購芬蘭 Nanocomp 後,進一步完整了瑞儀在微米、次微米至奈米等級光學元件的技術佈局,尤其強化了在 AR 波導 (Waveguide) 母模超穎光學 (Meta-optics) 領域的設計及量產能力。
  • 未來展望:公司設定全新使命為「全球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光學解決方案供應商」。未來五年內,車用顯示器AR 波導超穎光學將成為三大關鍵成長動能,預期將對營收產生顯著貢獻。公司將兼顧未來投資與股東報酬,力求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瑞儀透過併購 Nanocomp 與 NILT,已將業務範疇從傳統的背光模組,擴展至高階的微奈米光學元件,實現了從設計、模具自主到量產的垂直整合。

  • 核心業務演進

    • 瑞儀 (Radiant):專注於微米 (µm) 等級的背光模組 (BLU),擁有近 30 年經驗,以模具射出成形為主要製程,已出貨超過 10 億組產品。
    • Nanocomp:專注於次微米 (sub-µm) 等級的前光板 (FLG)及光學膜,核心技術為雷射微影及 UV 捲對捲 (Roll-to-Roll) 奈米壓印。已出貨超過 5,000 萬片前光板。
    • NIL Technology (NILT):專注於奈米 (nm) 等級的超穎光學 (Meta-optics)AR 波導母模,核心技術為電子束微影 (E-beam) 及晶圓級 (Wafer-level) 奈米壓印
  • 整合後產品組合

    • 顯示器相關:除了既有的背光模組與前光板,也開發分光膜 (Light Management Film)等產品,應用於非 LCD 顯示器。
    • 超穎光學 (Meta-optics):目標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 (如智慧型手機的 3D 感測、屏下感測)、車用 (駕駛監控系統 DMS、光達 LiDAR) 及穿戴式裝置 (眼球追蹤)。
    • AR 波導 (AR Waveguide):NILT 在 AR 母模製作上已是市場領導者,未來將結合瑞儀的量產能力,共同開發 AR 波導的壓印製程。
  • 團隊與專利:整合後集團擁有高度專業的研發團隊,NILT 團隊 65 人中有 25 位博士,Nanocomp 團隊 70 人中有 9 位博士。透過併購,集團也取得了大量關鍵專利與營業秘密。



3. 財務表現

公司本業營運穩健,為新事業發展提供強力後盾。截至 2024Q2,公司現金部位達 387 億元,財務結構健康。

  • 關鍵財務數據

    • 2024 上半年營收:227 億元
    • 2024 上半年毛利率:20.12%
    • 2024 上半年 EPS:約 8 元
    • 截至 2024Q2 現金:387 億元
  • 收購 NILT 之財務影響

    • 現金流:因公司現金充裕,本次收購對現金流影響不大。
    • 資本支出 (Capex):預計 2025 年資本支出將較 2024 年成長 2.5 倍,主要用於高雄七廠 (F7)、竹南、越南及馬來西亞檳城廠的產能擴建。
    • 折舊 (Depreciation):NILT 檳城廠的相關折舊將於 2025 年開始,而更大規模的資本化與折舊預計發生在 2027 年高雄 F7 廠投入量產後。
    • 費用 (Expenses):NILT 的費用主要為研發與行政人事成本,預估明年佔集團營收不到 1%,影響輕微。
    • NILT 損益:NILT 過去幾年因投入超穎光學量產而處於虧損狀態。其原有 AR 母模業務具備獲利能力。瑞儀的加入將協助其解決規模化量產的資金與資源挑戰。
  • 股利政策:管理層表示,將努力在未來投資與股東回報之間取得平衡,目標是維持過往約 65% 至 70% 的穩定股利發放比例。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瑞儀正積極佈局超穎光學與 AR 兩大高成長潛力市場,透過 NILT 的技術展示其產品化的能力。

  • 市場趨勢與規模

    • 3D 成像與感測市場:預計到 2028 年將達到 170 億美元
    • 緊湊型相機市場:預計到 2028 年將達到 470 億美元
    • AR 眼鏡市場:預計到 2029 年將生產 2,000 萬副
  • 關鍵產品與應用

    • 超緊湊型近紅外相機:由兩層超穎光學鏡片堆疊而成,尺寸僅 1.6 x 1.6 mm,適用於穿戴裝置的眼球追蹤等應用。
    • 點陣投影器 (Dot Projector):利用單一超穎光學元件取代傳統的多層準直透鏡與 DOE 繞射元件,可應用於臉部辨識與 3D 感測,實現輕薄化。
    • AR 波導母模:NILT 已是全球 AR 領導廠商的母模供應商,能製作多種複雜光柵結構。
  • 技術挑戰與策略:管理層指出,超穎光學的商業化挑戰不僅在於元件本身,更在於整個供應鏈的成熟,包括材料、模組整合以及客戶教育。瑞儀集團的垂直整合能力 (從設計、模具到量產) 能加速原型開發與客戶溝通,提供客戶無需在設計上妥協的製程方案。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瑞儀的長期策略是轉型為全方位的光學解決方案供應商,並透過全球化佈局,平衡人才、客戶服務與地緣政治風險。

  • 長期規劃

    • 新使命:成為「全球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光學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提供更輕、更薄、更高效、更便宜的光學產品。
    • 技術路線:堅定走奈米壓印 (Nano Imprint Lithography, NIL)技術路線。模具製作採用 E-beam,量產則採用奈米壓印,不考慮投入 DUV/EUV 設備,以追求長期的成本與效率優勢。
    • 產能佈局2025-2026 年將擴建 NILT 位於馬來西亞檳城的產線;2027 年高雄 F7 新廠啟用後,將作為集團規模化量產超穎光學與 AR 波導的核心基地。
  • 全球佈局

    • 研發中心:集中於歐洲 (芬蘭、丹麥、瑞典、瑞士) 與台灣 (高雄、新竹),以吸納全球頂尖光學人才。
    • 製造基地:集中於亞洲 (台灣、中國、越南、馬來西亞),以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成本優勢。
  • 競爭優勢

    • 垂直整合:掌握從設計、模具到量產的完整能力,加速產品開發週期。
    • 技術廣度:產品線橫跨微米、次微米至奈米等級,能滿足不同應用需求。
    • 團隊經驗:結合瑞儀 (30 年)、Nanocomp (27 年) 與 NILT (18 年) 共 75 年的產業經驗與深厚的技術底蘊。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4 年)

    • 2024Q3 營收:預計較 Q2 成長十幾%
    • 2024Q4 營收:預計與 Q3 持平或略佳。
    • 2024 全年:營收預計實現雙位數年增長,毛利率維持在 20% 水準。
  • 中長期展望 (五年內)

    • 公司預期車用顯示器AR 波導超穎光學三大新業務,將在五年內開始對集團營收與獲利產生顯著貢獻。其中,車用業務預計在 2027-2028 年迎來高峰。



7. Q&A 重點

  • Q:Meta 發表的 Orion AI 眼鏡採用碳化矽 (SiC) 奈米壓印,瑞儀是否能製作此類材料的光學元件?對 AR Waveguide 的看法?

    A:材料只是 AR 眼鏡成本與良率的其中一環,還需考量光源、電池等系統性問題。瑞儀的目標是協助客戶降低整體成本以利普及化,目前並未鎖定特定材料。我們認為 AR 眼鏡的成本與製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會持續與客戶從系統角度進行設計。

  • Q:業界有用 DUV 技術製作 Meta Optics,瑞儀採用的奈米壓印在精度上是否有劣勢?會否影響客戶採用意願?

    A:首先澄清,瑞儀的技術路徑是:模具製作採用電子束 (E-beam),量產複製採用奈米壓印 (Nano Imprint),整個製程不使用 DUV 或 EUV。我們承認 DUV 在精度上能解決客戶短期問題,但我們堅信奈米壓印在長期成本與效率上具備更大潛力,而客戶最終追求的是更便宜的解決方案。光學元件對精度的要求與半導體不同,E-beam 已綽綽有餘。

  • Q:NILT 目前的客戶主要在哪些產業?

    A:NILT 目前主要營收來自為全球領先的 AR 品牌製作 AR 母模。同時,也與消費性電子、車用、機器人及生醫等領域的客戶進行超穎光學的專案開發 (Prototyping)。併購 NILT 使瑞儀的客戶觸角延伸至顯示器以外的廣泛市場。

  • Q:NILT 的年營收與虧損狀況?

    A:近兩年年營收約 400-500 萬美元/歐元,處於虧損狀態。虧損主因是公司為投入超穎光學量產而進行了大量投資,導致資金壓力。瑞儀看重的是其技術地位與客戶關係,而非短期營收。瑞儀的資源將協助其解決規模化生產的挑戰。

  • Q:一條規模化量產的 Meta lens 產線初期投資規模多大?

    A:以明年檳城廠的擴產計畫為例,預計投入約 3.5 億新台幣,可建置每月約 4,800 片晶圓的產能。

  • Q:未來是否還有併購計畫?

    A:目前從微米到奈米的技術佈局已相當完整,現階段的重心將是執行 (Execution)。未來不排除新的投資併購機會,但會放慢腳步,將資源集中於把現有佈局做好並做出成績。

  • Q:大舉投資後,未來的股利政策是否會改變?

    A:公司會盡力維持過往多年來的穩定配息政策,歷史配發率約在 65% 至 70% 之間。董事會將在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投資未來) 與短期回報 (現金股利) 之間努力取得平衡。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