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16 全年表現:儘管全年合併營收為 462 億元,年減 10.8%,主要受平板與顯示器業務下滑影響,但因產品組合優化、成本控管得宜及匯兌收益貢獻,稅後淨利逆勢成長 3.1%,達 31.7 億元,稅後 EPS 為 6.81 元。
- 2017Q1 表現:合併營收 123 億元,季減 12.8%,但年增 4.1%。受惠於高毛利產品比重提升及維修費用收入,毛利率達 14.56%,稅後淨利 7.2 億元,年增 65.5%,稅後 EPS 為 1.55 元,表現優於去年同期。
- 股利政策:董事會通過 2016 年度盈餘分配,預計配發現金股利 4.5 元,配發率約 66%。
- 未來展望:公司預估 2017Q2 營運將優於 Q1,且上下半年營收比例將趨於平衡。全年營收目標較 2016 年成長 8% 至 10%。公司將持續推動四大策略方向,包括車載、電視整機、中國高階市場及導光技術新應用,以應對 OLED 帶來的產業挑戰。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為專業背光模組 (BLU) 製造商,產品應用於行動裝置 (平板、智慧型手機)、IT 產品 (筆記型電腦、顯示器) 及電視。
-
產品組合:
- 2016 全年:行動裝置佔 56%,IT 產品佔 39%,電視佔 4%,與 2015 年結構相似。
- 2017Q1:行動裝置佔 55%,IT 產品佔 40%,電視佔 4%。IT 產品比重略有提升。
-
客戶組合:
- 客戶結構出現轉變,韓國客戶比重從 2015 年的 52% 降至 2016 年的 49%,並在 2017Q1 進一步降至 44%,主因是三星 (Samsung) 減少 TFT 業務。
- 同時,台灣客戶比重顯著提升,從 2015 年的 31% 增至 2016 年的 35%,並在 2017Q1 達到 42%,成功填補了韓系客戶的份額。
3. 財務表現
-
2016 全年度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462.37 億元 (年減 10.8%)
- 營業毛利:58.93 億元,毛利率為 12.75% (優於 2015 年的 12.34%)
- 營業淨利:30.88 億元
- 稅後淨利:31.68 億元 (年增 3.1%)
- 稅後 EPS:6.81 元
-
2017Q1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123.64 億元 (年增 4.1%)
- 營業毛利:18 億元,毛利率達 14.56% (去年同期為 9.99%)
- 營業淨利:11.66 億元 (年增 127.4%)
- 稅後淨利:7.21 億元 (年增 65.5%)
- 稅後 EPS:1.55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獲利驅動因素:
- 產品組合優化:TFT 面板廠減少低毛利機種生產,使瑞儀訂單集中於中高階產品,提升整體毛利率。
- 成本控管:自 2015 下半年推動精實管理,有效降低管理費用。
- 匯兌收益:2016 年因人民幣貶值,產生超過 10 億元 的匯兌利益。
- 一次性收入:2017Q1 毛利率攀升,部分原因為認列客戶維修費用收入,貢獻約 1 個百分點 的毛利率。
-
挑戰與影響:
- 盈餘匯回稅款:2016 年匯回 1.02 億美元 資金,並一次性認列 2007 年前未提列稅款 5.6 億元,導致全年稅率提高至 32%。公司表示 2008 年後的獲利皆已提列相關稅款,未來匯回將不影響 EPS。
- 匯兌損失:2017Q1 因新台幣大幅升值,產生 2 億元 的匯兌損失。
-
獲利驅動因素: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業趨勢:面對 OLED 技術的挑戰,TFT 面板廠(包含日、韓、台、中)皆尋求價值創造與資源共享,為瑞儀帶來更深度的合作機會。瑞儀憑藉其在導光技術的核心能力,成為面板廠開發中高階產品的重要合作夥伴。
- 平板與筆電市場:市場出現回溫跡象,特別是受惠於主要美系客戶推出新款 iPad,帶動 2017Q1 平板業務表現強勁。公司預期 2017 年平板與筆電業務營收將有約 20% 的成長。
- 電視市場:雖然出貨量下降,但透過為小米提供從設計到系統組裝的 ODM 整機服務,成功將電視產品毛利率提升至雙位數,帶動該業務營收逆勢成長。未來將有兩家新客戶加入,預計明年會有初步成果。
- 智慧型手機市場:公司對非蘋手機訂單採取審慎態度,僅承接如 Sony 等具合理利潤的機種,避免投入資源在低毛利的價格戰中。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為因應產業變局,公司聚焦於四大發展方向:
- 車載應用:已通過全球主要車載面板廠認證,部分機種開始小量生產。由於車載產品生命週期長(5-8 年),且少量多樣,瑞儀的技術能力與財務穩定性具備競爭優勢,預期 2018 年後將有顯著貢獻。
- 電視整機 ODM:複製與小米的成功模式,擴大從背光模組到系統設計與售後服務的整合業務,提升價值。
- 中國大陸市場:目前營收佔比僅約 5%,未來將與京東方 (BOE) 等大陸面板廠合作,協助其從中低階產品轉型至中高階市場,開拓新機會。
- 導光技術新應用:積極將核心的導光技術延伸至非背光領域,尋求多元化發展。
- 競爭定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 20 多年來積累的導光技術。面對產業挑戰,公司憑藉技術實力與穩健的財務狀況,有能力選擇高價值的訂單,並進行長期投資。管理層目標是成為 TFT 背光模組市場的「最後一個生存者」。
- 資金運用:從中國大陸匯回的資金將用於支持上述四大策略方向的長期發展,包括技術研發與設備投資,以鞏固未來競爭力。
6. 展望與指引
- 營收指引:預期 2017 全年營收將較 2016 年成長 8% 至 10%。2017Q2 營收將略高於 Q1,且上下半年營收分佈將較往年平均。
- 折舊費用:隨著過去幾年對小尺寸產線的大量投資設備折舊陸續攤提完畢,折舊費用已開始下降。2016 年全年折舊約 20 億元,預計 2017 年將降至 17 億元 以下,有助於提升獲利能力。
- 獲利能力:公司表示常態性毛利率約在 13% 上下。雖然未來因應車載等新業務,費用可能增加,但公司認為此為必要投資。
- 產業風險:OLED 對 TFT 產業的影響是最大變數,公司正透過多元化佈局積極應對。對於 Micro LED,管理層認為目前較可能應用於手錶等小尺寸產品,距離大規模應用仍需時間。
7. Q&A 重點
-
Q: 2017Q1 的維修費用收入對毛利率的影響約多少?
A: 該筆收入為年度總結付款,對 2017Q1 毛利率的貢獻約 1 個百分點。
-
Q: 今年的上下半年營收比例看法如何?全年營收展望?
A: 預計今年上下半年營收比例將非常接近。2017Q2 會比 Q1 好一點。全年營收預估將較去年成長 8% 到 10%。下半年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 OLED 相關議題的影響程度。
-
Q: 折舊費用的趨勢為何?
A: 2016 全年折舊約 20 億元,2017Q1 約 4 億多元。因多數設備採加速折舊,折舊費用已開始下滑,預計 2017 全年將低於 17 億元。過去主要投資的小尺寸設備已有 80% 折舊完畢。
-
Q: 非蘋手機客戶的進展如何?
A: 公司對非蘋訂單採取選擇性策略,主要因為市場上許多非蘋機種毛利過低。目前有承接如 Sony 等具合理利潤的機種,但公司的資源會優先投入在更具長期價值的項目上。
-
Q: 為何 2015 年與 2016 年稅前 EPS 分別為 8.62 元和 10.1 元,但稅後都在 6 塊多?
A: 主要原因是 2016 年有盈餘匯回,一次性繳納了 2007 年以前未規劃的稅款,金額約 5.6 億元,導致稅率大幅提高。這筆稅款的資金來源部分來自於前年將人民幣資產轉為美元所賺取的匯差。未來匯回的盈餘皆已提列稅款,不會再有類似影響。
-
Q: 一例一休政策對公司的影響?
A: 有影響,但在公司可接受的範圍內。
-
Q: 各產品線的毛利率高低?
A: 凡是與公司核心能力「導光板」相關的產品,都是我們的強項,毛利率也較佳。
-
Q: 2017Q2 及全年的毛利率與營業費用指引?
A: 由於客戶趨於多元化,且車載業務屬於少量多樣模式,未來費用可能會增加,但這些是為了中長期發展的必要投資。
-
Q: 2017Q2 的成長動能來自哪些產品?
A: 今年各產品線的發動時間點比較平均,使上下半年差異縮小。平板 (Pad) 和筆記型電腦 (Notebook) 市場有回溫趨勢,預計這兩項業務今年營收可成長約 20%。
-
Q: 公司對 Micro LED 的看法?
A: 這是下一個階段要面對的問題。目前看來,最有可能先應用的產品是手錶。
-
Q: 匯回的資金有何計畫?
A: 將用於支持前面提到的四大策略方向(車載、電視、中國市場、新應用)的中長期規劃,包括購買新技術與設備。在未來的競爭中,資金非常重要。
-
Q: 中國市場的佈局為何?抵制韓商的趨勢有何影響?
A: 公司目前在中國的客戶包含京東方 (BOE)、IVO 等,主要供應中高階機種。隨著中國面板廠尋求技術升級,若瑞儀的能力是其現有供應商無法達成的,就有合作機會。
-
Q: 對於匯率走勢的看法與因應措施?
A: 匯率難以預測。公司的策略是將資金做風險配置,從過去絕大部分是人民幣對美元,調整為部分是新台幣對美元的部位,以分散風險。
-
Q: 公司在電視市場的定位與優勢為何?
A: 與小米的合作是基於「互相需要」的資源共享模式。小米強於軟體與網路行銷,瑞儀提供硬體研發、製造到系統整合的支援。這種模式是瑞儀在電視市場的獨特定位。
-
Q: 對日本市場的開發計畫?
A: 主要配合日本夥伴如 JDI、夏普 (Sharp) 的策略轉型。特別是在車載領域,JDI 是全球領導者,瑞儀與其有深度合作,預期在 2018、2019 年後能看到具體成果。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