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凌華科技(市:6166)於 2025 年上半年展現強勁的營收動能,合併營收達 新台幣 56 億元,年增 22%。然而,受產品組合及 2025Q2 匯兌損失影響,上半年毛利率降至 35%,稅後每股盈餘 (EPS) 為 新台幣 0.23 元,相較去年同期的虧損已有顯著改善。公司在營運效率方面取得顯著進步,現金轉換循環天數 (CCC) 從去年同期的 199 天大幅縮短至 124 天。
展望未來,公司提出「三大策略、兩大平臺」的營運框架,全力搶攻邊緣 AI (Edge AI) 商機。目前訂單能見度穩定,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約為 1.1,管理層對下半年營運審慎樂觀,並設定全年營收達成雙位數年增長的目標。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為因應 AI 時代的來臨,凌華科技將營運架構重整為「三大策略」與「兩大平臺」,以更精準地對應市場需求:
- 兩大平臺:
- 運算平臺 (Computing Platform):作為公司最大的業務部門,此平臺與 NVIDIA、Intel、MediaTek 等主要晶片大廠合作,提供模組化產品與工業主板給大型設備商進行二次開發。
- 實體 AI 解決方案 (Embedded AI Solutions):由原物聯網解決方案部門轉型而來,提供包含感測、量測、運動控制及視覺辨識軟體等核心技術,是公司的核心能力之一。
- 三大策略:
- 邊緣智能系統 (Edge AI Systems):專注於提供兩大類產品,包括傳統的工控機 (Box PC) 與邊緣伺服器 (Edge Server),以滿足不同場域的 AI 部署需求。
- 邊緣顯示 (Edge Display):與主要股東友達光電 (AUO) 深度合作,結合 AI 運算與顯示技術,此業務於上半年展現 24% 的年增長,成果顯著。
- 客製化服務 (Custom Services):針對大型客戶的特殊需求,提供基於凌華自有 IP 的加值型研發與製造服務,上半年因歐洲基礎建設專案,營收年增 105%。
公司將業務發展分為三個進程:Phase 1 (模組與主板)、Phase 2 (垂直領域系統整合) 及 Phase 3 (場域服務),並透過與鴻海合資的法博智能 (FARobot) 佈局機器人應用服務。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5 上半年 vs. 2024 上半年):
- 合併營收:新台幣 56 億元,年增 22%。
- 毛利率:35%,相較去年同期的 38% 下滑 3 個百分點,主因為產品組合變化。
- 營業費用:費用控管得宜,年減 5%。
- 歸屬母公司淨利:新台幣 5,100 萬元 (去年同期為虧損 1.67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0.23 元 (去年同期為 -0.77 元)。
- 季度表現:
- 2025Q2 因受到約 新台幣 1.72 億元 的業外匯兌損失衝擊,單季 EPS 接近損平,為 -0.08 元。
- 營運效率:
- 現金轉換循環天數 (CCC):自 2024 年中的 199 天顯著改善至 124 天。
- 存貨週轉天數:自 192 天降至 132 天,顯示庫存管理成效。
- 負債比率:與去年同期持平,財務結構穩定。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Edge AI Agent Platform:凌華正在開發一套全新的軟體平臺,旨在加速客戶導入 AI 應用。此平臺將整合小型語言模型 (SLM) 與視覺語言模型 (VLM),預計於 2026 年初推出給早期客戶試用,初期不以收費為目的。
- 垂直市場佈局:
- 傳統賽道 (佔營收約 85%):包括資訊娛樂 (Infotainment)、醫療、自動化、電信、軍工及交通。其中,資訊娛樂與醫療為今年主要成長動能。
- 新興賽道 (未來成長引擎):公司看好四大新賽道,包括機器人 (含人形機器人)、電動車製造、自動駕駛 (後裝市場)、半導體設備及能源 (如充電樁、儲能系統)。
- 區域市場表現 (2025 上半年):
- 美洲 (佔比 31%):營收年增 17%,為最重要市場,預期將持續成長。
- 亞太 (佔比 30%):營收年增 33%,主要受惠於紐澳地區的強勁表現及台、韓、星國半導體市場回溫。
- 中國 (佔比 20%):營收年增 46%,受惠於一次性基礎建設專案及庫存回補。下半年電信標案有望重啟。
- 歐洲 (佔比 19%):需求持續疲弱,營收約略持平。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透過「三大策略、兩大平臺」的組織架構,專注於邊緣 AI 的技術與市場開發。對法博智能的投資是其進入機器人場域服務的關鍵一步。目前法博已有十多個概念驗證 (POC) 專案在 3C、紡織、醫療等領域進行中。
- 競爭優勢:
- 與 NVIDIA、Intel 等全球晶片龍頭的緊密技術合作。
- 與大股東友達光電在邊緣顯示領域的協同效應。
- 在感測、量測、運動控制等嵌入式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
- 設計導入 (Design-in) 專案:2023 年與 2024 年的 Design-in 專案數分別為 92 個及 93 個,2025 年目標為 100 個,這些專案將成為未來三至四年的成長基石。
6. 展望與指引
- 全年展望:管理層維持審慎樂觀,目標全年營收達成雙位數年增長。
- 成長動能: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約 1.1,顯示成長動能穩健。除了「邊緣智能系統」事業部預期持平外,其餘四大事業部均有望在全年實現雙位數增長。
- 匯率影響:公司已調整避險策略以降低匯損風險。經測算,台幣對美元每升值 0.5 元,將影響毛利率約 0.4 個百分點。
- 記憶體漲價:對大型專案影響有限,因已提前備貨。對小型專案的毛利衝擊預計發生在 Q3,但公司正積極導入替代料源,並在新專案報價中反應成本,預期整體影響可控。
7. Q&A 重點
- Q: 關於美國可能課徵的關稅,公司有何應對?
A: 目前情況尚不明朗,公司會等政策明確後再做回應。屆時會與客戶進行協商,目前尚未討論分攤方式或價格調整。
- Q: 2025Q2 的匯損狀況及公司的匯率敏感度分析?
A: 公司已檢討並調整避險策略,預期下半年匯損將大幅縮減。根據測算,台幣對美元匯率每變動 0.5 元,對公司毛利率的影響約為 0.4%。
- Q: 公司下半年的展望如何?
A: 訂單穩定,對下半年審慎樂觀,目標是達成全年營收雙位數年增長。
- Q: 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多長?
A: 無法透露具體數字,但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約為 1.1,顯示成長動能健康。
- Q: 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機會為何?
A: 此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多為新創公司,尚無標準品。凌華主要提供運算平臺(大腦與小腦),配合客戶進行客製化開發。目前已看到在嚴苛工業場域(如戰場、化學工廠)的應用開始出現。
- Q: 記憶體漲價對毛利率的影響?
A: 對大型專案影響不大,因有備貨。短期內(Q3)對部分小型專案的毛利有影響。公司正導入替代料源,且新專案報價已反映成本,預期整體衝擊有限。
- Q: 與友達光電的合作專案數量?
A: 雙方合作是全面性的,涵蓋技術交流、供應鏈整合與客戶共同開發,難以用專案數量衡量。合作關係是協同一致,而非單純由友達發包專案。
- Q: 如何看待智慧零售及網安市場的成長性?
A: 智慧零售並非凌華目前重點投入的垂直領域。網安過去是重要業務,但部分大型專案已結束。未來網安在 AI 趨勢下會有轉型需求,公司仍看好其長期潛力。
- Q: 今年開發中專案數量與去年相比的狀況?主要在哪類產業?
A: 2023 年為 92 個,2024 年為 93 個,今年目標約 100 個。這些專案是未來 3-4 年的成長動能。目前傳統賽道中,以「資訊娛樂」和「醫療」的成長動能較大。
- Q: 明年美國市場能看好成長的主要原因?
A: 美國市場的成長是全面性的,涵蓋傳統與新興賽道。公司雖未大量參與政府基礎建設,但與設備商的關係日益緊密,是推動成長的主要動力。
- Q: 請分享各產品線下半年及明年的成長性?
A: 除了「邊緣智能系統」事業部今年力求持平外,其餘四大事業部(運算平臺、邊緣顯示、實體 AI 解決方案、客製化服務)全年都有望達成雙位數成長。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