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jpp-KY 營運摘要
- 近期營運表現: 公司營收獲利持續成長,2025 年第三季公告之 EPS 為 4.55 元。然而,此數字受到數個非本業因素影響,包含土地處分利益、併購法國新廠的一次性費用,以及可轉換公司債 (CB) 選擇權評價損失近 1 元 EPS。隨著 CB 幾乎轉換完畢,預期第四季此影響將消除。
- 主要成長動能:
- 短期 (2026 年): 非航太業務將是主要成長引擎,特別是 AI 相關的資料中心機櫃與伺服器機殼業務。受惠於臺達電等主要客戶在泰國大幅擴產,訂單需求強勁,公司正積極擴建新廠以滿足需求。
- 長期 (未來 3-5 年): 航太業務被定位為下一波關鍵成長動能。公司透過歐洲子公司成功切入 Airbus、Safran、Dassault 等一線大廠供應鏈,並將訂單導回泰國廠生產,策略佈局已見成效。
- 重大發展:
- 歐洲佈局: 2025 年完成對法國第四家航太板金廠 Segnere 的收購,強化了在歐洲的垂直整合能力。
- 泰國擴產: 為因應 AI 客戶需求,已購置新土地並興建新廠房 (22,000 平方米),專門服務臺達電等客戶。同時,年底將完成新噴漆產線建置,提升產能與風險管理能力。
2. jpp-KY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公司業務主要分為「非航太」與「航太」兩大板塊。
- 非航太業務:
- 資料中心: 為 2026 年最主要的成長動能,產品包含機櫃 (Rack)與伺服器機殼 (Server Chassis)。主要客戶的資本支出預算從 2025 年的 1000 億成長至 2026 年的 1250 億,帶動相關需求。公司亦已投入上億資金佈局液冷散熱機櫃 (Liquid-cooling racks) 新廠。
- 利基型市場:
- 客製化企業伺服器: 為半導體客戶提供用於晶片效能模擬與硬體加速的高階伺服器機殼。
- 食品檢測分析儀: 為丹麥 F 開頭客戶生產高階食品分析儀器外殼與內部機構件,應用涵蓋肉品、穀物、乳製品及葡萄酒分析,產品具備 IP69 等級的高防護能力。
- 自動化應用: 公司自行研發協作型機器人 (Cobot) 應用,包含自動光學檢測、自動鉚接及噴漆系統,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此能力深受客戶肯定。
- 航太業務 (ASD: 航太、太空與國防):
- 策略核心: 以法國子公司 AGILITEAM 作為歐洲前線,直接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再將量產訂單轉移至具備產能與成本優勢的泰國母廠。
- 產品與客戶: 客戶涵蓋 Airbus、Safran、Thales 等一線大廠。透過收購 ADE,新增國防大廠 Dassault 為客戶,產品擴及飆風戰機 (Rafale) 相關零組件。公司具備生產「Class 1」等級的關鍵安全零件(若失效將導致飛機失事)之能力。
- 市場分佈: 目前航太業務中,民航 (Aeronautical) 佔比最高,其次為國防 (Defense),太空 (Space) 最小。國防業務目前約佔整體航太營收的 15%。
3. jpp-KY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 2025 年第三季 EPS 為 4.55 元。
- 2025 年第三季本業獲利受 CB 評價損失約 1 元 EPS 影響,法人原預期本業 EPS 可達 4 元以上。
- 公司月營收成長迅速,從年初約 3 億泰銖,至 10 月份已接近 4 億泰銖。
- 其中,來自臺達電的月營收從 2025Q1 的 3,000 萬泰銖,成長至 10 月份已接近 1 億泰銖。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獲利驅動: AI 伺服器相關產品需求強勁,且公司專注於技術門檻較高、毛利較佳的訂單。
- 短期挑戰: 第三季財報受到併購費用及 CB 評價損失等業外因素干擾。新收購的法國 ADE 廠因處於重整初期,八、九月營運貢獻有限,且仍需時間改善其供應鏈與生產效率。
- 歐洲業務營收: 根據簡報資料,歐洲子公司 AGILITEAM 的營收從 2018 年的 600 萬歐元成長至 2024 年的 1,400 萬歐元。2025 年併入 ADE 後,其 1,400 萬歐元的營收將使歐洲總營收翻倍。
4. jpp-KY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趨勢與機會:
- AI 伺服器供應鏈移轉: 由於地緣政治因素,供應鏈持續移往東南亞,泰國成為主要受惠地區。jpp-KY 憑藉在地優勢與技術能力,成功掌握臺達電等大廠擴產商機。
- 航太市場全面復甦: 航太 (Aero)、太空 (Space) 與國防 (Defense) 三大領域罕見地同步進入成長週期,預期未來 5-10 年將是產業的黃金時期。歐洲 8000 億歐元的「ReArm Europe」國防投資計畫,將帶來指數級的增長機會。
- 供應鏈瓶頸創造機會: Airbus 等飛機製造商因引擎、鉚釘等零組件供應不及而影響產能,此供應鏈缺口為 jpp-KY 提供了切入的絕佳時機。
- 關鍵產品與技術:
- 大型沖壓件: 公司策略性投資 400-800 噸的大噸數沖壓產線,以因應伺服器尺寸持續擴大的趨勢。此類設備在泰國市場相對稀缺,建立起技術與產能護城河。
- 協作機器人自動化: 自行開發的自動化檢測與生產系統,不僅提升效率,更成為吸引客戶的關鍵差異化優勢。
5. jpp-KY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藍圖:
- 短期: 專注於滿足 AI 伺服器相關業務的爆炸性成長,透過泰國廠擴產鞏固市場地位。
- 中長期: 將航太業務培養為下一個核心成長引擎。目標是成為「全球高複雜度、小批量航太機械解決方案的第一品牌」。
- 競爭定位:
- 非航太: 憑藉與客戶的地理鄰近性、專注高附加價值產品,以及在大型沖壓設備的領先投資,建立穩固的競爭優勢。
- 航太: 透過在歐洲建立完整的垂直整合能力(從精密加工、板金到表面處理),並結合泰國的產能後盾,形成獨特的「歐洲前線、亞洲製造」模式,有效應對航太市場的高進入門檻。
- 風險與緩解: 為避免單一產線(如噴漆)故障影響整體出貨,公司採取風險管理策略,建立第二條噴漆產線,確保對客戶的穩定交付能力,同時也為未來新訂單預留產能。
6. jpp-KY 展望與指引
- 營收展望:
- 非航太: 2026 年將維持強勁成長,成長幅度預期與主要客戶(如臺達電)的展望趨勢一致。
- 航太: 2026 年將穩定成長,但不會是爆炸性增長。在完成新廠整合並提升交付率後,將與客戶協商價格調漲。
- 產能規劃:
- AI 機櫃產能目標在年底新噴漆線完成後,提升至每日 400 台。
- 為臺達電擴建的新廠房預計需要一年時間建成,期間將透過備用方案滿足客戶需求。
- 整體目標: 董事長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認為月營收達到 5 億泰銖的目標應無問題。公司策略清晰,短期掌握 AI 商機,長期佈局航太市場的增長潛力。
7. jpp-KY Q&A 重點
- Q: 臺達電訂單持續增加,其產品毛利率是否超過 40%?明年展望如何?A: 臺達電的營收月平均成長約 2.5 倍。臺達成長,我們一定會成長,jpp-KY 是其在泰國機殼類最主要的供應商。毛利率不便透露,但表現不錯。目前擴廠就是為了臺達電做準備,我們專挑技術難度高、附加價值高的訂單。來自臺達的月營收已從 2025Q1 的 3,000 萬泰銖成長至 10 月份近 1 億泰銖。
- Q: 第三季 EPS 4.55 元,若扣除處分利益與一次性費用,本業是否約 4 元?第四季及明年如何評估?A: 第三季財報除了土地獲利與歐洲併購費用外,還有 CB 的評價損失,這部分影響近 1 元 EPS。到 11 月底 CB 剩不到 30 張,此影響在第四季會消除。歐洲新廠八月放假,九月才開始貢獻,初期仍在調整。第四季本業看起來會很不錯。明年非航太(AI)業務會有爆炸性成長,航太則是緩慢成長。
- Q: 公司對於擴產的具體計畫?A: AI 機櫃的擴產已基本完成,目標產能為每日 400 台。目前正在進行的擴廠是為了臺達電,包含一棟三層樓的廠房。年底完成的新噴漆廠,除了平衡產能、管理風險,也為未來承接臺達或其他客戶的訂單做準備。
- Q: 明年產能開出後,是否有機會再次滿載?A: 公司產能很大,沖壓產線會滿載。我們的策略是投資市場稀缺的大噸數沖壓機(400-800 噸),因為伺服器尺寸越來越大。預計未來 3-5 年市場將處於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態,之後當供給增加時,航太業務將成為我們下一個增長動能。
- Q: 歐洲新併購的廠商大概要整頓多久?A: 這是一家 60 年的老公司,問題較多,接手時有 2000 多個未完成的 PO。我們正努力提升交付率,Airbus 的訂單已達 90% 以上。預計從現在算起還需要約 3 個月才能完全理順,包括更換其 ERP 系統。待交付率穩定後,下一步就是和客戶談漲價。
- Q: 航太軍工部分的產品有哪些?如何觀察其領先指標?A: 目前軍工多為小零件,較大的項目有 Airbus Beluga 運輸機的機鼻門油壓系統、Dassault 私人飛機的外殼等。A320 明年產量會繼續增加,A350 產量更是倍增。目前航太供應鏈跟不上飛機製造商的增產速度,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 Q: 供應臺達電的品項以及擴廠後的產能增加幅度?A: 目前主要為 BBU 機殼,預計明年 Q2 左右量產。沖壓設備已採購,產能將提升;Amada 複合機產能也擴充了 25-30%。新廠房建設需一年,但設備會陸續到位。
- Q: 除了 BBU,未來是否有機會為臺達電做電源櫃、儲能櫃或散熱產品?臺達的營收佔比展望?A: 目前正在針對兩種機櫃產品向臺達電進行報價。明年我們的成長幅度應會與臺達電的成長預期相近。我們已告知對方,新建的 22,000 平方米新廠房就是為他們準備的。
- Q: ASD(航太、太空、國防)業務的營收組合?國防業務的成長潛力、客戶與產品為何?A: 整體 ASD 市場年複合成長率約 5%。營收組合中,民航最大,其次是國防,太空最小。國防業務目前佔 ASD 營收約 15%。因歐洲大規模的再武裝計畫,國防業務將呈指數級增長。產品包括 Dassault 戰鬥機零件、各類飛彈的彈體與引擎部件以及彈藥。長期來看,戰鬥機相關業務將佔最大宗。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