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1Q1 財務表現: 祥碩科技 2021Q1 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15.79 億元,季減 21%,與去年同期持平。毛利率為 50%,較去年同期的 52% 下滑,主要受封裝測試成本增加及新台幣升值影響。稅後淨利為 7.14 億元,稅後淨利率 45%,年增 45%。單季 EPS 為 10.35 元,優於去年同期的 8.20 元。
- 市場需求與供應鏈挑戰: PC 市場需求持續強勁,帶動周邊裝置(device)產品需求。然而,全年最大挑戰來自後段供應鏈的產能緊張。公司正與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上游夥伴緊密合作,以確保產能供應。
- 營運策略重點: 因應代工客戶產能受限,公司今年策略重心將轉向自有品牌(own brand)業務,目標是將自有品牌營收佔比拉高,並預期自有品牌業務今年有機會成長 40% 以上。
- 新產品進度: USB 4.0 與 PCIe Gen 4 相關技術產品正積極開發中,預計於 2021 年下半年送樣給主要客戶,並期望在 2022 年進入量產。這些高階產品預期將帶動產品平均售價(ASP)顯著增長,成為公司未來三至五年的重要成長基礎。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 公司專注於高速傳輸介面控制晶片的設計與銷售,主要應用於 PC、儲存裝置及工業電腦(IPC)等市場。根據簡報資料,2020 年營收結構中,高速介面控制晶片佔 82%,裝置端高速介面控制晶片及其他佔 18%。
-
產品營收佔比 (2021Q1):
- AMD (代工): 約佔 50% 至 55%
- 中國市場: 約佔 10% 至 15%
- 其他 (自有品牌 Host/Device): 剩餘部分
-
新技術佈局:
- USB 4.0 / Thunderbolt: 新一代產品將整合 PCIe、USB 及 DisplayPort(DP),並支援 Thunderbolt 4 架構。目前規劃以 Host、Device 及 Storage 應用為主,採用台積電 28 奈米製程。
- PCIe Gen 4 / Gen 5: 開發中的新產品將支援 PCIe Gen 4,並已開始規劃 PCIe Gen 5 技術,以維持技術領先地位。
- 非 x86 架構: 除了在 x86 平台已建立的口碑,公司也積極將標準產品(如 USB、SATA、PCIe controller)導入 Arm-based 等新興 CPU 架構平台,並已收到相關 RFQ(報價請求)。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1Q1):
- 營業收入: 15.79 億元 (季減 21.0%,年減 0.4%)
- 營業毛利: 7.89 億元 (季減 22.4%,年減 5.0%)
- 毛利率: 50% (相較 2020Q4 的 51% 與 2020Q1 的 52% 略為下滑)
- 營業淨利: 4.87 億元 (季減 24.0%,年減 16.4%)
- 營業利益率: 31%
- 稅後淨利: 7.14 億元 (季減 2.7%,年增 45.0%)
- 每股盈餘 (EPS): 10.35 元 (去年同期為 8.20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驅動因素:
- PC 市場因遠距工作、線上遊戲等新常態而需求強勁。
- 中國市場自主化趨勢帶動對標準控制晶片的需求。
-
挑戰與對策:
- 成本上升: 封裝測試、銅價及載板等原物料成本上漲,對毛利率造成壓力。
- 匯率影響: 新台幣升值侵蝕獲利。
- 因應措施: 公司已與客戶溝通,計畫於 2022Q2 起陸續調漲自有品牌產品價格,以反映成本,目標將全年毛利率維持在 50% 至 55% 的區間。
-
驅動因素: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PC 市場展望: 管理層認為,即使供應鏈存在限制,2021 年全球 PC 市場出貨量仍有望較去年成長。下半年隨著 Intel 推出 Alder Lake 新平台,預期市場需求將維持穩健。
- 中國市場: 儘管有飛騰事件等地緣政治因素干擾,但中國市場自主化的趨勢明確。祥碩提供的是標準化產品(Standard Parts),可應用於多種 CPU 平台。2021Q1 中國市場營收佔比已較去年同期成長 2% 至 3%,公司目標是今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能達成翻倍成長。
- 新應用受惠: 近期因奇亞幣 (Chia) 挖礦需求,帶動了市場對 SSD 及 HDD 的需求,祥碩的 SATA 控制器(尤其是可支援 6 個 SATA port 的 ASM1166 型號)需求顯著增加,因其單價較高,對營收與獲利將有正面貢獻。
-
USB 規格演進:
- USB 3.2 Gen 2×2 (20G): 隨著 Intel Rocket Lake 平台開始支援,預期將成為市場標準,帶動相關控制器(如 ASM2364)放量。
- USB 4.0: 初期因 Host 端滲透率不高且成本較高,將定位於高階旗艦型產品,預期在輕薄型筆電(thin and light)的滲透速度會快於桌上型主機板。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短期策略 (2021 年): 由於代工客戶產能受限,公司將資源集中於推動自有品牌業務,鎖定 PC、Device 及中國市場三大成長引擎,目標實現 40% 至 50% 的年成長。
-
長期計畫:
- 技術領先: 持續投入研發,鞏固在 USB 4.0、PCIe Gen 4/5 及 Thunderbolt 等高速傳輸技術的領導地位,透過技術門檻建立差異化,並提升產品 ASP。
- 市場擴展: 除了深耕現有的 PC 市場,也積極拓展至 Arm-based 等不同 CPU 架構的平台,尋求新的成長機會。
- 供應鏈管理: 提前與供應鏈夥伴規劃產能,特別是針對 USB 4.0 等新產品所需的 Flip-Chip 封裝及載板,以降低未來量產時的供應風險。
6. 展望與指引
- 第二季展望: 傳統上第二季為營運淡季,但管理層預期 2021Q2 表現將優於去年同期,主要因為 4 月起後段產能已增加,有助於滿足積壓的訂單需求。
- 下半年展望: 對下半年及明年營運抱持樂觀期許。自有品牌業務的強勁成長將是主要動能。待代工客戶的供應問題解決後,加上支援 PCIe Gen 4 的新代工專案導入,將為公司帶來更顯著的營收貢獻。
- 毛利率指引: 全年目標維持在 50% 至 55% 區間。
7. Q&A 重點
-
Q: 代工客戶 (AMD) 在產能取得方面的狀況如何?
A: 公司皆根據客戶的預測 (forecast) 進行生產。關於其 CPU 產能狀況,應以該客戶官方發布的訊息為準。
-
Q: 公司未來產品規格升級的方向為何?
A: 目前主力產品為 USB 3.2 Gen 2×2 與 PCIe Gen 3。未來新產品將升級至 USB 4.0 (支援 PCIe Gen 4 upstream 及 Thunderbolt 4),並已規劃導入 PCIe Gen 5 技術。這些新技術將應用於 Host、Device 及儲存裝置,並採用台積電 28 奈米製程。
-
Q: 中國今年的營收貢獻以及未來的展望如何?
A: 目前在中國市場主要銷售標準產品,如 USB Hub、PCIe to USB/SATA 等。看好中國自主化趨勢,今年的目標是營收達成翻倍。雖然存在地緣政治風險,但市場機會仍在,公司會嚴格遵守美國法規。
-
Q: USB 4 的進度如何?明年滲透率展望為何?
A: USB 4.0 開發進度符合內部時程,預計下半年送樣給重要客戶,希望明年順利量產。此技術整合度高,相當複雜,初期將應用於高階產品。
-
Q: 公司 2021 年策略方針為何?
A: 因代工客戶產能受限,今年策略重心將放在自有品牌,目標是達成 40% 以上的年成長,主要成長動能來自 PC、Device 及中國市場。
-
Q: 成本端的變化以及今年毛利率的展望?
A: 原物料(如銅)、後段封裝測試、載板等成本均上漲。公司將於 Q2 開始調整自有品牌產品價格來反應成本,目標將全年毛利率維持在 50% 至 55% 之間。
-
Q: 如何看待下半年的 PC 產業市況?
A: 樂觀看待。預期全年 PC 市場(含 Desktop, Notebook, Chromebook)出貨量將持續成長。下半年 Intel 將推出 Alder Lake 新平台,有助於帶動需求。
-
Q: 飛騰事件目前的狀況如何,以及公司如何應對?
A: 短期內未見重大影響,客戶仍按原計畫進行。祥碩銷售的是標準品,可適用於不同 CPU 平台。若市場需求存在,即使特定廠商受限,也會有其他解決方案出現,因此長期機會仍在。公司會嚴格遵守相關出口法規。
-
Q: 第二季營收的方向以及下半年的展望如何?
A: 傳統上 Q2 較淡,但預期今年 Q2 會比去年同期好,因 4 月起後段產能有所提升。對下半年及明年表現樂觀。
-
Q: USB 4 是否會因供應鏈緊缺而影響 ramp up 的進度?
A: 公司已提早與供應鏈(晶圓、載板)溝通需求與時程,並投入大量時間準備,因此樂觀認為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
Q: 因公司合作的 CPU 廠商多,即使飛騰被制裁,長線上影響是否較輕微?
A: 是的。公司走的是標準品路線,與多家 CPU 方案商都有合作。只要市場需求存在,即使單一廠商受限,其他方案也會遞補上來,因此長期來看機會不變。
-
Q: Q2 價格調整的幅度為何?
A: 不會是統一的調幅。會針對不同產品進行調整,毛利率較低、受成本影響較大的產品,調幅可能在 20% 以上;毛利率尚可的產品,則可能微調 10% 至 15%。
-
Q: 中國 ODM 的拉貨動能如何?
A: Q1 中國佔比已提升 2-3%,Q2 動能持續。由於 Q1 產能無法滿足所有需求,隨著 4 月後產能開出,將在 Q2、Q3 盡力滿足客戶訂單。
-
Q: 如何看待 Arm-based CPU(如 Nvidia 設計)帶來的機會?
A: 公司在 x86 平台已有豐富經驗,將此經驗轉移至 Arm 平台相當順利,且客戶滿意度高。目前已收到新 Arm 平台的 RFQ,會提早參與客戶設計,此方向不變。
-
Q: 公司產品是否有受惠於奇亞幣?
A: 有。奇亞幣挖礦主要使用 SSD 和硬碟,帶動了 SATA 介面的需求。公司可支援 6 個 SATA port 的控制器(ASM1166)需求明顯放大,此產品單價高,有助於營收與獲利。
-
Q: USB 4 在筆電與主機板的設計與客戶接受度如何?
A: 因單價較高,在主機板上主要會應用於高階 Gaming 或 Workstation 型號。在筆電方面,因符合輕薄短小(thin and light)的趨勢,滲透率預期會高於桌機。
-
Q: 今年第一季的產品比重為何?
A: AMD 約佔 50-55%,中國市場約 10-15%,其餘為自有品牌的 Host 與 Device 產品。
-
Q: 如何看待明年成長性?美國主要客人是否有拿到更多載板供應?
A: 明年成長性樂觀。若美國客人(AMD)的供應問題解決,加上祥碩為其開發的、支援 PCIe Gen 4 的新代工專案導入(ASP 更高),明年應會有不錯的表現。公司自身策略是先將自有品牌業務做大。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