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和碩聯合科技於 2025 年 3 月 13 日舉行 2024 年第四季法人說明會。2024 年全年營運表現呈現營收下滑但毛利率改善的趨勢。
-
2024 全年財務概覽:
- 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1 兆 1253 億元,年減 10.5%。
- 營業毛利為 460 億元,毛利率由 2023 年的 3.7% 提升至 4.1%,主要受惠於本業生產效率精進及部分產品產能提高。
- 歸屬母公司淨利為 169 億元,年增 7.4%。
- 全年每股盈餘 (EPS) 為 6.34 元,優於 2023 年的 5.90 元。
-
2024Q4 營運重點:
- 單季合併營收為 3270 億元,季增 11.1%,主要由通訊產品進入旺季帶動;年減 4.4%。
- 單季毛利率為 3.6%,低於去年同期及前一季,主因產品組合變化、新產品開發及海外擴產費用增加。
- 單季每股盈餘 (EPS) 為 1.40 元。
-
未來展望與指引:
- 2025Q1 展望:預期進入傳統淡季,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將有個位數下滑,消費性電子與通訊產品也將因季節性因素下滑。第一季為全年最淡的一季。
- 2025Q2 展望:資訊產品因新平台換機潮,表現有望持平或優於第一季;消費性電子產品在物聯網 (IOT) 新品帶動下,預期穩定向上;通訊產品整體仍處淡季,力求平穩微幅向上。
- 2025 全年展望:公司對 AIPC、伺服器、車用電子、消費性電子及網通產品等領域抱持信心。AIPC 應用增加、新客戶與新產品發表、WiFi 7 普及化等因素將成為主要成長動能。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和碩主要業務分為三大產品線:資訊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及通訊產品。
-
資訊產品 (Information Products):
- 2024Q4 表現:營收季減 19%,但年增 13%,主要受惠於較佳的出貨動能。
- 展望:AIPC 應用增加與新興市場拓展將是未來成長趨勢。2025Q2 預期因新平台換機潮,表現有望持平或略優於 Q1。
-
消費性電子產品 (Consumer Electronics):
- 2024Q4 表現:因進入淡季,營收季減 36%,年減 33%,反映終端需求疲弱。
- 展望:遊戲機業務仍在淡季,但 IOT 新品與新客戶將於 2025Q2 開始挹注,預期季度表現穩定向上。全年來看,新客戶與新產品發表將帶動營收成長。
-
通訊產品 (Communication Products):
- 2024Q4 表現:受惠於新機發表,營收季增 28%,佔比達 71%;但因終端需求影響,年減 5%。
- 展望:網通業務因 WiFi 7 普及與 5G O-RAN 佈建完成,有望帶動業績成長。手機業務方面,公司將持續投入技術與生產經驗,並根據客戶方向進行調整。
-
新興業務:
- 伺服器 (Server):AI 伺服器為發展重點。GB200 產品已送樣至美國中型 CSP 客戶進行測試,進度順利,預期 2025 下半年將有較明顯的貢獻。除 AI 伺服器外,在傳統運算伺服器也取得兩個 Design-in reference design 的成績。
- 車用電子 (EV):2024 年達成雙位數營收成長。除既有客戶外,已陸續開拓第二、三、四個新客戶,預計將於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陸續量產,為長期成長奠定基礎。
3. 財務表現
-
2024 全年關鍵指標:
- 合併營收: 1 兆 1253 億元 (年減 10.5%)
- 營業毛利率: 4.1% (2023 年為 3.7%)
- 營業淨利率: 1.1% (2023 年為 1.2%)
- 歸屬母公司淨利: 169 億元 (年增 7.4%)
- 每股盈餘 (EPS): 6.34 元
-
2024Q4 關鍵指標:
- 合併營收: 3270 億元 (季增 11.1%,年減 4.4%)
- 營業毛利率: 3.6% (3Q24 為 4.1%,4Q23 為 3.8%)
- 營業淨利率: 0.9% (3Q24 為 1.2%,4Q23 為 1.3%)
- 歸屬母公司淨利: 37 億元 (季減 13.0%,年減 25.2%)
- 每股盈餘 (EPS): 1.40 元
-
財務結構與現金流量:
- 截至 2024 年底,負債比率為 64%,附息負債比率為 10%。
- 2024 年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約 559 億元。
- 期末現金約為 1231 億元。
- 2024 年折舊攤銷費用約 157 億元。
-
費用分析:
- 2024 全年營業費用年增 7%,主要因子公司相關營業及折舊費用增加。
- 2024Q4 營業費用較高,除 DMS 本業在 EV、伺服器等新領域的研發投入外,部分轉投資子公司(如景碩)的費用也同步增加。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AI 伺服器進展:
- 公司積極佈局 AI 伺服器,GB200 水冷機櫃已送樣至美國中型 CSP 客戶進行驗證,測試結果雙方滿意,進度甚至略有超前。
- 此驗證不僅是機櫃本身,也包含客戶資料中心的整體設施搭配,預期 2025 下半年將有較明顯的訂單機會。
- 除了台灣的生產基地,公司計畫在北美設立製造廠,以就近服務美國客戶,預計 2025 年即可量產。
-
車用電子客戶拓展:
- 2024 年車用業務達成雙位數成長目標,並積極爭取既有客戶的市佔率。
- 已成功開拓多個新客戶,第二個客戶已穩定出貨,第三、第四個客戶預計於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陸續量產。
- 公司將密切關注市場競爭及關稅影響,保持彈性以支援客戶需求。
-
全球化佈局:
- 為因應關稅不確定性與全球化趨勢,和碩持續強化海外佈局,位於墨西哥、越南、東南亞、印度等地的製造基地已擴建完成。
- 公司強調能提供客戶整體成本最佳化的解決方案,而非僅考量關稅單一因素,並將根據客戶需求彈性調配產能。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多元化成長策略:公司策略核心是推動伺服器、車用電子等高成長業務,以平衡智慧型手機業務的佔比。管理層強調,目標是讓各產品線均衡發展,自然調整營收結構,而非設定特定產品的營收佔比目標。
-
資本支出與產能規劃:
- 2025 年資本支出 (Capex) 預計為 3 億至 3.5 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充產能與設備投資。
- 因應關稅變動與客戶需求,公司不排除在美國設立新廠,若此計畫實現,資本支出可能再向上增加。公司正評估數個地點,並保持併購等選項的彈性。
-
客戶服務與競爭力:
- 在伺服器業務上,和碩提供從設計驗證到售後服務的一條龍式服務。在 GB200 送樣過程中,團隊全程與客戶協作,甚至協助解決客戶資料中心的內部問題,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 為支援北美伺服器與車用業務,將擴大美國分公司的員工規模與服務能量。
6. 展望與指引
-
季度展望:
- 2025Q1:傳統淡季,筆電出貨預計個位數下滑,消費性電子與通訊產品也將季節性下滑。
- 2025Q2:資訊產品有望持平或微幅成長;消費性電子與通訊產品力求穩定向上。
-
全年展望:
- 公司對 2025 年景氣逐步好轉抱持審慎樂觀,並在 AIPC、伺服器、車用、消費性電子及網通產品等領域有信心取得不錯的表現。
- 成長動能將來自 AIPC 軟硬體創新、新客戶與新產品的導入,以及網通產品的規格升級。
-
資本支出:
- 2025 年預計為 3 億至 3.5 億美元,並可能因應美國設廠需求而增加。
7. Q&A 重點
-
主持人提問
-
Q: 關於 2025 年第一、二季及全年的營運展望?
-
A (Johnson):
- Q1: 傳統淡季。筆電 (Computing) 出貨量預估有個位數下跌。消費性電子和通訊產品也因季節性因素必然下滑。Q1 通常是全年最淡的一季。
- Q2: 資訊產品因新平台換機潮,有機會持平或更好。消費性電子因 IOT 新品及新客戶加入,希望穩定向上。通訊產品整體仍屬淡季,希望平穩稍微向上。
- 全年: 資訊產品在 AIPC 應用帶動下,成長趨勢明確。消費性電子有新客戶和新產品,應可帶動營收成長。通訊產品中的網通業務因 WiFi 7、5G O-RAN 等因素,有望帶動業績。手機業務會持續努力並配合客戶方向調整。
-
A (Johnson):
-
富邦 – Arthur
-
Q1: 公司在 AI 伺服器和 EV 未來五年的佈局規劃?
-
A (Gary):
- 伺服器: 台灣客戶的驗證預計 Q1 完成,順利的話 Q2 開始小量下單,下半年順利發展。GB200 已於 1 月送樣至美國中型 CSP 公司,測試結果滿意,進度良好,有助於吸引更多客戶。除了桃園,今年也將在北美提供製造服務。傳統伺服器也取得兩個 design in reference design 的成績。
- 車用 (EV): 2024 年達成雙位數成長目標。面對市場競爭,公司致力於提升既有客戶的市佔率。第二、三、四個新客戶將於今年至明年初相繼量產。整體展望穩定並逐步成長。
-
A (Gary):
-
Q2: 公司是否有目標在 2028 或 2029 年將智慧型手機 (smartphone) 業務營收佔比降至 50% 以下?
- A (Johnson & Gary): 公司很難對單一客戶或產品評論。重點是讓其他該成長的產品線(如伺服器、EV)盡快成長,其佔比提高後,智慧型手機的佔比自然會下降。公司與客戶關係良好,會積極爭取所有生意機會,營收佔比是業務能力的自然結果,沒有預設的好壞比例。
-
Q1: 公司在 AI 伺服器和 EV 未來五年的佈局規劃?
-
DBS – Grace
-
Q1: 關於 GB200,送樣給美國中型 CSP 是少量試產,Q2 會放量嗎?對於零組件良率問題的看法?
- A (Gary): GB200 是水冷設計,客戶端也需搭配驗證其資料中心設施。目前測試結果雙方滿意,預期下半年訂單會比較明顯。零組件問題在內部實驗室已克服,才能順利出貨給客戶。
-
Q2: General server 提到的兩個 design win 是來自 CSP 還是 Enterprise 客戶?
- A (Gary): 無法對單一客戶說明,但市場上的供應商都是我們爭取的對象。Design win 不代表後續生意絕對會更好,但透過合作能獲得客戶青睞。
-
Q3: 車用電子的第三、第四個新客戶是今年還是明年開始出貨?
- A (Gary): 第二個客戶已穩定出貨。第三、第四個客戶按原時程希望是今年底或明年,但仍需觀察市場競爭與關稅影響,公司會保持彈性。
-
Q4: 今年的資本支出 (Capex) 大概是多少?主要用途為何?手機業務如何因應關稅進行生產配置?
- A (Johnson): 今年 Capex 約 3 億至 3.5 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充產能與設備。因關稅政策變動,若有新廠設立(如美國),Capex 可能會再增加。手機業務方面不評論單一客人,會與客戶緊密配合。
-
Q1: 關於 GB200,送樣給美國中型 CSP 是少量試產,Q2 會放量嗎?對於零組件良率問題的看法?
-
CBI – Angela
-
Q1: 第四季 Opex 較高,是一次性費用還是全年費用預估需要調整?
- A (Vivian): 費用增加來自兩方面:1. DMS 本業在 EV、伺服器等新領域持續投入研發。2. 集團內轉投資公司(如景碩)的營業費用也有增長。2025 年費用規劃會保留相當大的彈性,以應對動態的市場環境與新專案需求。
-
Q2: 去年毛利率增長是否因產品組合改善(如 Server、EV)?Server 在 computing 業務中是否對毛利率有加分效果?出貨模式是 consign 還是 buy and sell?EV 的營收貢獻對毛利率的影響?
- A (Johnson & Gary): 毛利率改善主要來自於精實營運、長期的產品線調整及與客戶的合作。AI 伺服器單價高,但零部件議價空間小,公司會根據不同生意模式(consign, buy sell, turnkey)與客戶談判,以獲取對公司最有利的條件。不同客戶有不同出貨模式,是混合型的。希望 Server 業務對毛利率有正面幫助,但因尚未大量出貨,目前還無法看到具體數字。
-
Q3: 關於產線佈局,Server 和 EV 目前主要在中國和墨西哥生產嗎?因應關稅,是否有美國設廠的可能?客戶的要求與公司的策略為何?
- A (Gary & Johnson): 關稅只是成本一部分,還需考慮人工、運費等。和碩提供的是整體成本解決方案,佈局涵蓋東南亞、印度、墨西哥,若有需求也可在美國提供服務。產地選擇是與客戶共同決策的結果。海外設廠佈局已久,產能移轉不會有問題,目前討論的是轉移的比例與細節。EV 生產地不只在中國和墨西哥。
-
Q1: 第四季 Opex 較高,是一次性費用還是全年費用預估需要調整?
-
JPM – Albert
-
Q1: 今明兩年 server 的營收貢獻預期可達多少?公司預計何時完成轉型,讓整體營運重新加速?
- A (Gary): Server 業務很難預測具體營收,因為需配合客戶機房建置、終端需求等多重因素。目前只能說下半年機會較多,希望爭取更多出貨成績延續到明年。
-
Q2: 客戶(美國 L 客戶)為何會從向品牌商(Dell, HP)採購,轉為與和碩 ODM direct 合作?和碩如何平衡投入與回報?是否會提供售後服務?
- A (Gary): Server 不是單純的買賣,需要一條龍的工程與售後服務。和碩全程與客戶協作,甚至協助解決客戶資料中心的問題,建立良好關係。我們是第一個將 GB200 送到該客戶機房的供應商,在技術支援和服務彈性上具備優勢。今年將擴大美國分公司的服務團隊,以支援 Server 和車用業務。
-
Q3: 若美國建廠,Capex 金額會達到多少?是否考慮併購加速轉型?
- A (Johnson): 美國設廠一事沒有設定框架,已在評估幾個地點。公司也不斷關注潛在的(併購)公司進展。
-
Q1: 今明兩年 server 的營收貢獻預期可達多少?公司預計何時完成轉型,讓整體營運重新加速?
-
富邦 – Titan
-
Q1: 能否給一個今年 Server 或 AI Server 的營收佔比預估或目標?
- A (Gary): 目前很難預估。但因原有基期很低,只要有出貨,成長性至少是雙位數甚至三位數。
-
Q2: EV 業務是否面臨客戶要求降價的壓力?
- A (Gary & Johnson): 降價壓力在每個產品領域都是常態,是每日工作的一部分。重點是提升自身價值,透過內部成本優化來創造利潤空間,而不僅是被動降價。
-
Q1: 能否給一個今年 Server 或 AI Server 的營收佔比預估或目標?
-
主持人提問
-
Q: 關於產能移轉,主要產品線在中國/墨西哥以外的分配情況?海外產能是否能完全配合客戶需求?
- A (Johnson): 海外佈局已久,產能規劃不是問題。移轉的比例和產品會根據客戶需求動態調整,銷往北美的產品大部分會移出。不同客戶和產品線有不同的考量,決策非常動態。
-
Q: 關於產能移轉,主要產品線在中國/墨西哥以外的分配情況?海外產能是否能完全配合客戶需求?
-
Q: 關於 2025 年第一、二季及全年的營運展望?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