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永信營運摘要
- 2025 年上半年營運穩健,本業獲利成長:2025 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 43.05 億元,年增 14.13%;營業淨利為 7.55 億元,年增 20.22%,顯示核心業務具備強勁的成長動能。
- 業外因素影響,EPS 短期衰退:受匯兌損失、永日化學脫離合併報表的一次性損失,以及東南亞廠區擴建等因素影響,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為 4.19 億元 (年減 30.40%),每股盈餘 (EPS) 為 1.57 元。公司強調這些多為一次性事件,預期 2025Q3 起營運將恢復正常。
- 子公司發展有成:旗下動物用藥公司永鴻生技於 2025Q2 成功掛牌上市,為集團帶來正面效益。
- 未來展望樂觀:公司預期未來將維持高個位數的營收成長。主要成長動能來自 2025 年至 2030 年間史上最大規模的藥品「專利懸崖」,學名藥市場迎來龐大機會,集團已盤點超過 70 個品項積極佈局。
2. 永信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永信為台灣首家藥品產業控股公司,業務橫跨四大領域:原料藥 (API)、製劑 (含處方藥與 OTC)、保健品及動物用藥。集團採垂直整合與水平擴張並行的策略,從研發、生產至銷售佈局完整。
- 全球佈局:集團在全球 8 個國家擁有 9 個生產及營運基地,包括台灣、美國、日本、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及印尼,產品銷售遍及全球五大洲、超過 35 個國家。
- 各地區業務表現 (2025 年上半年):
- 台灣地區:營收年增 18.67%,主要受惠於第一季流感旺季及相關藥品需求強勁。
- 美國地區:營收雖年減 26.93%,但主因是產品組合調整,高毛利的公家機關銷售比重從 30% 提升至 70%,因此對獲利影響不大。
- 日本地區:營收年增 19.68%,受惠於抗生素給付價格提高。
- 中國大陸地區:營收年增 40.25%,但因基期較低,對集團整體貢獻有限。
- CDMO 業務:集團憑藉全球佈局與垂直整合能力,提供從原料藥到製劑的一條龍 CDMO 服務,目前年營業額約 12 億元。
3. 永信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5 年上半年 vs. 去年同期):
- 營業收入:43.05 億元,年增 14.13%。
- 營業毛利:19.03 億元,年增 13.95%。
- 營業淨利:7.55 億元,年增 20.22%。
- 稅前淨利:6.47 億元,年減 26.31%。
- 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4.19 億元,年減 30.40%。
- 每股盈餘 (EPS):1.57 元 (去年同期為 2.26 元)。
- 獲利衰退之主要原因:衰退主要來自營業外收支的重大變動,總影響金額近 3.6 億元。
- 匯兌損失:因 2025 年 4、5 月台幣升值,產生 9,200 萬元的帳上匯兌損失,此為一次性影響。
- 處分永日投資損失:因永日化學董監改選後,集團持股未過半,脫離合併報表,認列 6,500 萬元的一次性處分損失。未來永日獲利將改以業外收益認列。
- 其他業外損益減少:主要因東南亞控股馬來西亞廠進行針劑廠擴建,部分產能暫停,影響獲利貢獻。此影響預計於 2026 年逐步淡化。
- 資產負債狀況:截至 2025 年上半年,總資產為 124.84 億元,股東權益為 83.25 億元。因永日化學脫離合併報表,資產與股東權益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 6.71% 及 8.81%。
4. 永信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專利懸崖 (Patent Cliff):2025 年至 2030 年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的專利藥到期潮,其市場產值為過去五年的三倍,為學名藥廠帶來空前機遇。集團已鎖定 70 多個相關品項進行內部開發或尋求外部合作。
- 美國製造趨勢:集團在美國擁有從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線,具備 50 州銷售執照。隨著供應鏈在地化趨勢,已收到亞洲廠商探詢代工、代包裝的合作機會,並有合約即將簽訂。
- 產品發展:
- 持續專注於消化道、疼痛、高致敏性及抗癌藥物等高價值領域。
- 配合台灣政府對國產國造大分子及癌症藥物的健保給付獎勵,集團有多項從原料藥到製劑垂直整合的產品將因此受惠。
- 永鴻生技發展:永鴻生技已完成高致敏性與一般抗生素無菌針劑產線的建置,並於去年完成試製,今年可正式生產銷售,為國際化奠定基礎。
5. 永信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內部管理:透過集團內八大營運平台(如資訊、採購、財務等)進行資源分享與整合,提升營運效率。
- 外部併購:除了內部有機成長,也積極尋求外部併購機會,下一階段將鎖定保健食品與 API(原料藥)事業的整合。
- 人才培育:透過幹訓班及專業經理人接班制度,推動集團年輕化,強化成長動能。
- 競爭優勢:
- 全球化生產與銷售網絡:少數在美、日、台及東南亞均有生產基地的台灣藥廠,能有效降低貿易壁壘風險。
- 垂直整合價值鏈:從上游原料藥到下游製劑銷售的完整佈局,能有效控制成本並掌握市場先機。
- 多元化健康產業佈局:除了四大核心事業,也持續探索蛋白質藥、細胞治療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或策略合作機會。
6. 永信展望與指引
- 財務預測:公司預期在排除 2025Q2 的一次性業外干擾後,營運將回歸正軌。基於人口老化趨勢及專利懸崖帶來的市場機會,未來幾年營收可望維持高個位數的穩健成長。
- 機會與潛在利益:
- 美國市場潛力:若美國未來對進口藥品課徵高關稅(如 25%),將對永信在美國本地生產的模式構成極大利基。
- CDMO 業務成長: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集團的全球化 CDMO 服務平台具備高度競爭力。
- 風險提示:匯率波動仍是需要關注的財務風險,但公司指出,台幣升值雖造成短期帳面損失,但有利於降低以美元計價的原料採購成本,長期影響可望平衡。
7. 永信 Q&A 重點
Q:美國關稅政策對集團的影響?
A:
- 直接影響小:美國市場主要由美國工廠供應,台灣銷往美國的產品比重極低。
- 潛在利多:美國學名藥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為印度廠商。若美國對境外藥品課徵 25% 以上的關稅,將對永信的美國在地生產形成極大的競爭優勢。若關稅低於此水準,則競爭態勢不變。
Q:關稅對全球藥品代工 (CDMO) 利潤的影響?
A:影響微乎其微。因為集團在各主要市場均設有生產基地,能有效應對區域性的關稅壁壘。
Q:是否有廠商因應關稅風險尋求在美國生產?公司是否已收到轉單?
A:確實有收到探詢。雖然尚未有正式的生產轉單,但已有一份合約即將簽訂,內容是將大包裝原料運至美國廠進行分裝及最終包裝後銷售,顯示在地化需求已浮現。
Q:美國市場毛利降低,是否會開拓第二市場?
A:集團已是全球化佈局,各區均有營運據點,因此影響不大。在美國市場,若私人市場毛利偏低,公司會持續調整產品組合,並加強公家市場的拓展。
Q:未來五年是否有較大的成長機會或產品開發方向?
A:最大的機會是 2025 年至 2030 年的「專利懸崖」。此期間專利到期的藥品市場規模是過去五年的三倍,為學名藥廠帶來歷史性的成長機遇。集團已盤點 70 多個潛力品項,將透過自行開發、併購或外部合作等方式掌握商機。結合人口老化趨勢,未來五年維持高個位數成長是可以期待的。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