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15 年第一季營運概況:公司營運穩健,2015Q1 營收以美金計算年增 5.49%,以台幣計算則年增 9.94%。毛利率自 2014Q4 的 25.43% 回升至 28.05%,回到公司目標水準之上。
- 主要業務成長動能:資訊科技 (IT) 與車用產品為主要成長引擎。2015Q1 資訊產品營收佔比已達 46%,車用產品佔比達 31%,兩者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 未來展望與指引:公司預期業績將維持穩健,目標達成逐季成長。全年營運目標為雙位數成長 (至少 10%),並力求將毛利率維持在 27% 的公司標準水準。
- 重點發展領域:2015 年三大營運亮點為電能應用、汽車電子及 USB Type-C 全系列產品。公司將持續深化在電動車、儲能系統、車用資訊娛樂系統 (IVI)、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及高階醫療設備的佈局。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貿聯-KY 的產品組合持續優化,重心轉向高成長性的資訊與車用領域,同時策略性降低消費性電子與太陽能產品的比重。
- 資訊 (IT):為最大營收來源,佔比從 2013 年的 39% 提升至 2015Q1 的 46%。成長動能主要來自 Docking Station、Dongle 等高附加價值解決方案,受惠於筆記型電腦、平板等裝置走向輕薄化趨勢,外部連接與訊號轉換需求強勁。
- 車用 (Automotive):成長快速,佔比從 2013 年的 26% 提升至 2015Q1 的 31%。核心業務為電動車相關線束,並已擴展至商用電動車、電動機車、超級充電站及混合動力改裝套件 (EV add-on system) 等。
- 醫療 (Medical):營收佔比穩定維持在 9% 左右。公司專注於高階醫療設備線束,如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 (CT Revolution)、核磁共振 (MRI) 濾波裝置及高解析度影像傳輸線束,與主要醫療設備大廠共同研發,業務穩定。
- 工業 (Industrial):佔比微幅提升至 7%。受惠於美國製造業回流趨勢,工業用設備需求溫和增長。
- 消費性電子 (Consumer):佔比大幅下降,從 2013 年的 8% 降至 2015Q1 的 1%。主因為主要客戶的遊戲機周邊產品策略由標配改為選配,導致出貨量顯著減少。
- 太陽能 (Solar):佔比降至 2% 的低點。主要受 2014 年下半年中國廠商的補貼政策與雙反稅影響,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公司預期在中國補貼政策結束後,市場將於 2015Q2 開始回溫。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 營收成長:2015 年前 4 個月營收趨勢良好,以美金計價成長 5.49%,台幣計價成長 9.94%。
- 毛利率:公司長期目標為維持在 27%。2014 全年為 27.85%。2014Q4 因對主要客戶提供年度折讓 (rebate) 而短暫降至 25.43%,但 2015Q1 已成功回升至 28.05%,顯示成本轉嫁與議價能力良好。
- 業外收入:2015Q1 業外收入較高,主要來自於匯兌收益 (美金升值對歐元、人民幣、馬幣等) 及政府對 R&D 與資訊系統導入 (如 SAP、MES) 的投資補助。
-
營運費用:
- 每季營業費用約在 3.2 億至 3.3 億台幣之間。預期未來費用將隨業績成長而微幅增加,但不會等比例成長。
- 資本支出 (Capex):2014 年資本支出約為 1,250 萬美金。2015 年預計維持相近水準,投資重點將放在工廠自動化,以應對中國大陸勞動成本上升的挑戰。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電能應用:
- 儲能系統:已切入美系電動車大廠新推出的家用儲能系統 (Powerwall) 與商用儲能系統 (Powerpack) 供應鏈,為其線束供應商。此市場潛力龐大,初期市場預購反應熱烈。
- 電動車相關:除了既有電動車客戶,也拓展至其他商用電動車、電動機車線組,並持續供應超級充電站線組。
- 混合動力改裝系統:開發售後市場 (aftermarket) 的混合動力皮卡線組 (EV add-on system),可將傳統汽油皮卡改裝為電動車,創造新商機。
-
汽車電子:
- 資訊娛樂系統 (IVI):因應傳統汽車朝向數位化、高解析度發展,公司正與歐洲車廠合作開發新一代 IVI 系統線材,預計在 18-24 個月後逐步發酵。
-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受惠於法規推動(如美國規定 2017 年起新車需強制安裝倒車雷達),相關感測器與攝像線束需求增長,墨西哥廠已接到相關訂單。
-
USB Type-C:
- 市場定位:公司定位為全系列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涵蓋連接器、連接線、Dongle、Mini Dock 及 Docking Station,但核心競爭力在於後三者的解決方案。
- 市場潛力:Type-C 具備高速傳輸 (5G/10G)、體積小、可支援高功率充電等優勢,並獲 Apple、Google 及 Windows 三大陣營支持,長期將成為市場主流。公司預期短期內 Type-C 不會爆發性成長,但會以 5%-15% 的速度逐步滲透市場,三至五年後有望佔據一半以上市佔。
-
太陽能:
- 產品策略:採取高低端市場並進策略。高端市場推出 1500W 高電壓接線盒,主攻大型電廠;低端市場則推出經濟型接線盒。未來將推出智慧型接線盒,可遠端監控發電效率,提升電廠維運效益。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全球佈局與產能擴張:為貼近客戶並提供快速服務,公司已在美國加州、德州及墨西哥擴大產線。同時,馬來西亞檳城廠房也擴增兩倍產能,以滿足非 IT 產品的需求。
-
技術與客戶關係:
- 共同研發:與電動車領導廠商自 2005 年起合作至今,憑藉深厚的合作關係與技術能力,目前仍是其電動車線束的唯一供應商。此合作關係已延伸至儲能系統與超級充電站等新產品。
- 自動化生產:為因應勞力成本上升,2015 年的資本支出將重點投入工廠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與競爭力。
-
競爭優勢:
- 解決方案能力:在 IT 領域,不單純提供零組件,而是提供整合 IC 的 Dongle 與 Docking Station 完整解決方案,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
- 長期客戶信任:透過長期合作與穩定品質,贏得電動車、醫療及資訊領域一線大廠的信任,得以持續參與客戶新產品的早期開發。
6. 展望與指引
- 營收目標:2015 年全年目標為雙位數成長 (至少 10%)。
- 成長動能:主要成長將來自電能應用 (電動車、儲能) 與資訊科技 (Docking/Dongle) 兩大領域。醫療與工業領域則預期穩定成長。
- 獲利能力:公司將以 27% 作為毛利率的常態目標。毛利率的波動將取決於產品組合 (Product Mix) 的變化,高毛利的車用與資訊產品佔比提升將有助於維持獲利水準。
- 季度展望:公司對未來營運保持樂觀,期望能達成逐季成長的目標。
7. Q&A 重點
-
Q1: 公司在 USB Type-C 產品的訂單狀況如何?
A: 公司在 Type-C 領域的策略重點是提供 Dongle、Docking Station 等解決方案,而非單純的連接器或線材。這類產品的市場需求,源於筆電、平板等裝置輕薄化後,需要透過外部裝置轉換訊號(如轉成 VGA, HDMI, RJ45)。2014 年,這類解決方案佔 IT 業務營收的 60%。Type-C 只是新的介面形式,需求本質不變。目前與主要資訊大廠合作順利,需求暢旺,並期望能跨足 Windows、Android 與 iOS 三大平台。
-
Q2: 與 Tesla 的合作項目與佔比?今年主要成長的產品為何?
A:
- 與 Tesla 合作:自 2005 年開始合作,從第一代 Roadster 到 Model S,貿聯一直是其電動車線束的唯一供應商。合作關係已擴展至超級充電站及近期的儲能產品 (Powerwall)。
- 今年產品展望:看好直流電與電池管理系統相關應用。全年營運目標是達成雙位數 (至少 10%) 的成長。
-
Q3: Type-C 產品對營收的貢獻何時會比較明顯?
A: Type-C 的市場滲透需要時間,今年量不會很大。因為市場上仍有 Type-A/B 作為替代方案,且真正的 Gen 2 (10G) 規格要到下半年才成熟。預期 Type-C 會以 5%、10%、15% 的速度逐步成長,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才可能成為市場主流。
-
Q4: 除了 Type-C,其他新應用的營收貢獻時間點與毛利率水準?
A:
- 成長動能:今年兩大動能最強的領域是電能應用 (電動車、儲能) 與資訊科技 (Dongle/Docking)。
- 新產品毛利:以儲能產品 (Powerwall/Powerpack) 為例,目前客戶仍在市場調查階段,尚未有明確的量產預估,因此其平均售價 (ASP) 與毛利率尚不明朗。但初期市場反應良好,第一個禮拜就收到約 3.8 萬台 Powerwall 的預訂。
-
Q5: 今年的擴廠計畫與費用展望?
A:
- 擴廠:近年已在墨西哥、美國德州 El Paso (抽線廠)、加州 (模組組裝) 及馬來西亞檳城 (產能擴大兩倍) 進行擴產。
- 資本支出:2015 年的資本支出預計與去年的 1,250 萬美金相當,但重心將放在工廠自動化。
- 費用:每季營業費用約在 3.2 億至 3.3 億台幣,未來會隨業績溫和成長。
-
Q6: 公司是否為電動車與儲能設備的唯一供應商?是否難以被取代?
A: 就電動車部分,目前仍是唯一供應商。主要原因是客戶目前月產量約 3,000 多台,尚未達到需要導入第二供應商的經濟規模。貿聯憑藉長期合作的默契、優良的服務與品質,以及貼近市場的佈局,獲得客戶高度信任,因此能持續參與其新專案(如儲能產品)的開發。
-
Q7: 2015Q1 毛利率較 2014Q4 提升的原因?第一季費用率拉高的原因?第二季毛利率趨勢?
A:
- 毛利率提升:2014Q4 因給予客戶年度銷貨折讓 (rebate) 而下降,但在 2015Q1 已透過與上游供應商的議價完全彌補回來,毛利率回升至 28.05%。
- 第一季業外收益與費用:2015Q1 業外收入較高,主要來自匯兌收益 (美元強勢) 及政府補助。費用部分,每季營業費用穩定在 3.2-3.3 億台幣。
- 毛利率展望:公司目標是將毛利率穩定維持在 27% 的標準,實際表現將視產品組合而定。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