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勝科於 2017 年 9 月 21 日舉行公司成立以來首次法人說明會,說明 2017 年上半年營運成果及未來市場展望。
- 財務表現:2017 年上半年受惠於半導體矽晶圓市場供不應求及價格回升,營運顯著成長。2017Q2 營收達新台幣 31.3 億元,季增 5.1%,年增 17.4%。營業利益為 6.16 億元,季增 37.3%,年增 153.8%。稅後淨利為 5.37 億元,季增 82.3%,年增 121.4%。2017 年上半年 EPS 已達 1.07 元,超越 2016 年全年的 0.94 元。
- 市場展望:公司指出,8 吋及 12 吋矽晶圓市場需求強勁,供給持續吃緊。12 吋矽晶圓在 NAND Flash 及邏輯晶片帶動下,預期至 2022 年需求年複合成長率約 4.3% 至 5.4%。8 吋矽晶圓則因指紋辨識、電源管理 IC、感測器及驅動 IC 等新應用擴大,自 2017 年下半年起供需轉趨緊張。
- 價格趨勢:公司預期矽晶圓價格自 2017 年起將持續回升。12 吋晶圓因過去十年價格跌幅較深,2017 年漲幅相對顯著;而 8 吋晶圓的主要漲幅預計將從 2017Q4 開始,並延續至 2018 年。
- 產能規劃:公司表示,現階段 8 吋與 12 吋產線均無擴建計畫。目前 8 吋月產能約 32 萬片,12 吋月產能約 28 萬片。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台勝科為專業的矽晶圓製造商,主要產品為 8 吋(200mm) 及 12 吋(300mm) 矽晶圓,供應給晶圓代工(Foundry)與記憶體(Memory)客戶。工廠位於雲林麥寮,地理位置優越,可快速服務台灣各大科學園區的客戶。
- 產品營收比重:8 吋與 12 吋產品的營收比重約為 4:6。在客戶應用方面,晶圓代工與記憶體(DRAM 及 Flash)約各佔一半。
- 股東結構:主要股東為日本 SUMCO TECHXIV Corporation(持股 48.3%)及台塑集團(台塑公司與亞太投資合計持股 43.1%),流通在外股權約 8.6%。
-
主要客戶:客戶群涵蓋台灣主要半導體廠商,包括:
- 晶圓代工: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晶、中芯國際等。
- 記憶體:南亞科、旺宏、華邦電、美光等。
3. 財務表現
-
2017 年第二季關鍵財務數據:
- 營收:新台幣 31.35 億元,季增 5.1%,年增 17.4%。
- 毛利率:24.11%,相較 2017Q1 的 21.84% 及 2016Q2 的 12.64% 明顯提升。
- 營業利益:新台幣 6.16 億元,季增 37.3%,年增 153.8%。
- 稅後淨利:新台幣 5.37 億元,季增 82.3%,年增 121.4%。
- 單季 EPS:0.69 元。
-
2017 年上半年累計表現:
- 營收:新台幣 61.19 億元,年增 17.6%。
- 營業利益:新台幣 10.65 億元,年增 151.0%。
- 稅後淨利:新台幣 8.32 億元,年增 120.0%。
- 上半年 EPS:1.07 元。
-
財務結構與現金流量:
- 公司強調目前無任何短期或長期銀行借款,財務結構健全。
- 2017 年上半年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達 16.8 億元,淨現金增加 16.4 億元,已超越 2016 全年水準。
- 股利政策:公司股利發放率穩定,過去五年皆維持在 70% 左右,以現金股利為主。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12 吋矽晶圓市場:
- 需求驅動:主要由 NAND Flash memory 與 Logic 產品帶動。由於客戶端製程微縮速度放緩,為達相同產出需要更多矽晶圓,進一步推升需求。
- 供需缺口:預估全球產能約每月 530 至 550 萬片。至 2019 年,市場每月缺口可能達 28 萬片(以年增 4.3% 估算)至 61 萬片(以年增 5.4% 估算)。即使母公司 SUMCO 擴產 11 萬片,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成長。
- 中國市場:預估中國 12 吋矽晶圓需求將從 2017 年的每月 50.7 萬片,成長至 2020 年的 116 萬片。公司認為既有大廠(如 Intel、Samsung、TSMC)的擴建計畫成功率較高,而新進廠商則需時間觀察。
-
8 吋矽晶圓市場:
-
需求驅動:需求自 2017 年下半年起轉強,主要受四大應用驅動:
- 指紋辨識 IC:已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備。
- 電源管理 IC (PMIC):應用於手機、LED 照明等節能產品。
- 感測器 (Sensor):廣泛用於物聯網、AI、自動駕駛等領域。
- 面板驅動 IC。
- 供給狀況:過去幾年部分日系同業已關閉部分 8 吋產能,且無廠商進行大規模擴建,導致供給增加有限,呈現需求大於供給的態勢。
-
需求驅動:需求自 2017 年下半年起轉強,主要受四大應用驅動: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產能策略:公司目前專注於優化現有產能與產品組合,現階段無擴產計畫。將依據市場變化,彈性調整產品生產,以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
- 定價策略:公司採取季度議價模式。僅與極少數客戶簽訂長期數量合約,但不簽訂固定價格合約,以保有價格彈性,能充分反映市場供需狀況。
-
市場佈局:
- 台灣市場:8 吋產品約 82% 在台灣銷售,市佔率約 30%。
- 中國市場:公司持續關注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已供應 8 吋產品給中國客戶,未來也將視情況供應 12 吋產品,以爭取市場機會。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展望:公司對矽晶圓市場未來幾年展望樂觀,預期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持續,訂單能見度可看到 2019 年。
-
價格趨勢:
- 12 吋:2017 年價格已顯著上漲,預期未來仍有上漲空間。
- 8 吋:預期自 2017Q4 起將有較大漲幅,2018 年的漲幅可能超越 12 吋。
- 成長動能:公司的成長將主要來自於產品平均售價(ASP)的提升,而非產能擴張。透過優化產品組合與靈活的定價策略,爭取更高利潤。
7. Q&A 重點
Q1:NAND Flash 堆疊技術是否影響晶圓厚度需求?
A:我們依據客戶需求(to-be-order)生產,各家規格不同。高階產品對品質要求會更高,但我們並非針對特定奈米製程出貨。
Q2:公司在 8 吋市場的市佔率及客戶需求展望?
A:8 吋產品約 82% 在台灣銷售,台灣市佔率約 30%。其餘主要銷往中國大陸。
Q3:預期 2018 年單月的損益兩平點約為多少?
A:此問題涉及財務預測,無法提供具體數字,但預期會比現在更低。
Q4:相較金融海嘯時期,目前矽晶圓成本佔客戶總成本的比重變化?這對價格談判是否有幫助?
A:金融海嘯時期的佔比已經忘記,但現在大約佔客戶成本的 3% 左右。客戶產品價格上漲,對我們的議價能力確實有幫助。
Q5:8 吋產品的價格漲幅展望?
A:8 吋產品較大的漲幅預計從 2017Q4 開始,明年(2018)的漲幅可能比 12 吋更大。
Q6:公司的訂單能見度到何時?
A:我們不簽訂長期固定價格合約,價格每季重談。但根據市場供需資料來看,8 吋和 12 吋的能見度都可以看到 2019 年。
Q7:在 DRAM、Flash 客戶與先進製程客戶之間,公司如何挑單以最大化股東權益?如何平衡台灣、中國等市場?
A:這屬於銷售策略,我們的目標是股東權益最大化。我們會持續關注中國市場的發展,並依此調整策略。
Q8:公司 8 吋與 12 吋的月產能各是多少?是否有擴產計畫?
A:產能會因產品組合的 lead time 而變動。粗估 8 吋月產能約 32 萬片,12 吋約 28 萬片。現階段沒有擴產計畫。
Q9:關於中國同業擴充 8 吋產能的看法?
A:我們有注意到同業的擴產計畫,但評估其產品內容與我們不盡相同,認為這些新增產能不會影響整體市場的供需平衡。
Q10:母公司 SUMCO 提到 8 吋需求比 12 吋更緊俏的原因?
A:主要有四大新興應用:面板驅動 IC、指紋辨識 IC、電源管理 IC (PMIC)(應用於手機、LED 照明等)、以及 Sensor(應用於 AI、自動駕駛)。
Q11:公司何時能開放信用交易(融資融券)?
A:根據交易所規定,需在外流通籌碼達到 15% 才能申請。目前公司流通在外股權約 8.6%,尚未達到標準。
Q12:對於母公司 SUMCO 申報轉讓持股的看法?
A:我們尊重所有股東的買賣行為,不會介入。可以將此視為增加市場流通性的機會,如同第二次 IPO,讓更多投資人分享公司成長的果實。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