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18 年前三季營運穩健成長:累計營收 58.19 億元,年增 10%;稅後淨利 6.39 億元,年增 39%;每股盈餘 (EPS) 6.47 元,優於去年同期的 4.7 元。
- 2018Q3 營運表現:單季營收 23.76 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稅後淨利 2.72 億元,EPS 為 2.73 元。
- 產能擴充與資本支出:2018 年透過汰舊換新增加約 30% 產能。2019 年資本支出將視市場需求決定,策略重心為提高生產良率與單位產出量,而非僅增加設備投資。
- 未來展望:由於智慧型手機多鏡頭趨勢(前置三顆、後置三顆以上)及車載鏡頭需求強勁,公司認為光學產業長期不需擔心產能過剩問題。惟考量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 2018Q4 及 2019 年展望持保守謹慎態度。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為專業光學鏡頭設計與製造商,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
-
2018 年前三季產品組合:
- 800 萬畫素(含)以上:佔營收 46%
- 800 萬畫素以下:佔營收 43%
- 其他:佔營收 11%
- 產品組合變化:相較於 2017 年,2018 年前三季 800 萬畫素以上產品佔比有所下降,主因之一為 3D 感測相關鏡頭出貨增加,其產品歸類方式不同。儘管高畫素產品佔比變化,但公司整體毛利率對比去年同期並未下降,顯示產品結構與良率有所優化。
3. 財務表現
-
2018 年前三季關鍵財務數據 (YoY):
- 營收淨額:58.19 億元,年增 10%
- 營業毛利:23.06 億元,年增 15%
- 營業利益:9.7 億元,年增 23%
- 稅後淨利:6.39 億元,年增 39%
- 基本每股盈餘 (EPS):6.47 元 (去年同期為 4.7 元)
-
2018Q3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收淨額:23.76 億元
- 營業毛利:8.97 億元
- 營業利益:4.07 億元
- 稅後淨利:2.72 億元
- 基本每股盈餘 (EPS):2.73 元
-
資產負債表概況 (截至 2018/09/30):
- 總資產:124.8 億元
- 總負債:49.23 億元
- 股東權益:75.57 億元
- 財務驅動因素:管理層指出,毛利率的穩定與提升主要來自於團隊合作、產品組合優化及生產良率的改善。折舊費用方面,因資本支出以汰舊換新為主,預期對整體折舊金額影響不大,未來將謹慎控管相關支出。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業趨勢:
- 多鏡頭化:智慧型手機前鏡頭因 3D 感測應用可能增至三顆,後鏡頭亦朝三顆以上發展。
- 高規格化:市場趨勢走向大光圈、高畫素、多片數、遠距設計及大廣角。
- 全面屏設計:全面屏手機滲透率提高,壓縮了前鏡頭的機構空間,增加光學設計、溫度特性及信賴度等方面的挑戰,技術進入門檻隨之提升。公司表示已克服相關問題並順利出貨。
-
新產品與新市場佈局:
- 車載鏡頭:公司已通過 IATF 16949 認證,鎖定中高階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市場,主攻 200 萬畫素以上的應用。策略上以歐美 Tier 1 客戶為主要目標,預計 2019Q3 開始見到成效。公司已為此成立專責團隊,並具備玻璃與玻塑混合鏡頭的設計製造能力。
- 模造玻璃 vs. 塑膠鏡片:管理層說明,模造玻璃與塑膠鏡片各有優劣,需視應用場景、設計需求及成本量產等因素綜合考量。針對 3D 感測發射端應用,公司已克服大部分技術問題,但最終方案由客戶決定。
- 專利佈局:公司強調在 2P 至 7P,甚至 Folded Lens(潛望式鏡頭) 均有深厚的專利佈局,這被視為應對產業競爭(如歐菲光與 Fujifilm 合作案)的重要屏障。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提升內部效率:2019 年核心策略為提高生產良率與單位產出量,而非盲目擴充產能。
- 拓展車用市場:將車載鏡頭視為下一波主流,投入資源開發中高階 ADAS 鏡頭,目標成為歐美主要客戶的供應商。
- 客戶多元化:為因應中美貿易戰等外部風險,將積極爭取中國以外的客戶,以分散風險。
-
競爭定位:
- 公司定位為光學解決方案提供者 (Optical Solution Provider),能依據客戶需求提供從設計到製造的全方位服務。
- 強調與終端客戶 (End User) 的緊密合作關係,鏡頭規格與供應鏈分配主要由終端客戶決定。
- 在模具方面,產能已能自給自足,精加工環節全部在公司內部完成,已無向中良光電採購模具。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18Q4):因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公司對第四季營運持保守看法。
- 2019 年展望:整體基調為審慎樂觀。管理層表示將以「戰戰兢兢」的態度應對市場變化,但對公司持續努力的方向保持信心。
- 長期產業趨勢:管理層看好光學產業的長遠發展,認為隨著手機多鏡頭及車用鏡頭等新應用的蓬勃發展,高階光學鏡頭未來可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7. Q&A 重點
-
Q: 2018 年產能增加狀況及 2019 年資本支出計畫?是否擔心同業擴產導致產能過剩?
A: 2018 年透過汰舊換新增加約 30% 產能。2019 年的策略重點是提升良率與單位產出量,資本支出將視市場需求而定。長期來看,手機多鏡頭(前三後三)與車載鏡頭(ADAS、無人車)需求龐大,不擔心產能過剩,關鍵在於自身的研發與生產管理能力。
-
Q: 公司對模造玻璃取代塑膠鏡片的看法與準備?
A: 兩種材料各有優劣,需視應用、成本與量產需求決定。針對 3D 感測發射端的應用,主要瓶頸在溫度問題,玉晶光已克服大部分技術難題,但最終方案由客戶決定,不便評論。
-
Q: 對 2018Q4 的展望?
A: 因外部因素較多,對第四季看法趨於保守。
-
Q: 2018Q3 毛利率較上半年下滑的原因?未來產品組合趨勢?
A: (總經理回覆整體趨勢) 毛利率穩定主要歸功於團隊合作、產品組合優化與良率提升。2019 年趨勢將朝更高畫素、更多片數發展。後鏡頭方面,會依客戶規格設計,但整體趨勢不變。
-
Q: 車載鏡頭的佈局與進展?
A: 已通過 IATF 16949 認證,鎖定中高階 ADAS 市場,預計 2019Q3 可看到成果。公司具備研磨玻璃與模造玻璃的技術 know-how,可提供全玻或玻塑混合方案。
-
Q: 2018 年前三季 800 萬畫素以上產品佔比從去年的高點 (約 61%) 下降至 46%,原因為何?
A: 產品組合佔比變化主要視客戶的拉貨需求而定。今年 3D 感測相關鏡頭出貨不錯,影響了產品組合的分類統計。儘管高畫素佔比下降,但整體毛利率對比去年同期並未降低。
-
Q: 公司與歐菲光的關係?是否擔心其與 Fujifilm 合作帶來的競爭?
A: 玉晶光是歐菲光的鏡頭供應商,但鏡頭的選用權在於終端客戶 (End User)。不擔心競爭,因為公司在 2P 至 7P 甚至 Folded Lens 都有長期的專利佈局。
-
Q: 2019 年是否有擴產計畫?
A: 有擴產計畫,但考量外部因素多,董事會與經營團隊會較保守地看待執行時機與規模。
-
Q: 全面屏手機對前鏡頭設計的影響?
A: 全面屏會壓縮鏡頭的機械尺寸,增加光學設計、溫度控制與信賴度的困難度,技術門檻確實提高。玉晶光已佈局並順利出貨,客戶滿意度高。
-
Q: 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狀況?
A: 中國客戶的比重正在增加中,但不便透露具體數字。
-
Q: 公司的技術在同業中的定位?
A: 不便評論同業。公司定位為光學解決方案提供者,有能力依客戶開出的規格共同開發並量產高品質鏡頭,提供包括大光圈、遠距、高畫素、景深等全方位產品。
-
Q: 客戶端的庫存狀況如何?
A: 公司的產品多為量身訂做 (tailor-made),互用性低。公司嚴格執行產銷平衡,與客戶在庫存控管方面合作良好,目前沒有問題。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