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昇銳營運摘要
昇銳智慧科技 (櫃:3128) 於 2025 年 11 月 26 日舉行法人說明會,說明公司營運狀況與未來發展策略。2025Q3 營運表現持平,但前三季累計營收仍維持成長。公司正積極轉型,從傳統硬體供應商發展為結合影像、AI 與雲端技術的系統整合服務商。
- 財務表現: 2025Q3 合併營收為 2.63 億元,季減 1%,年減 5%。然而,2025 前三季累計營收達 8.25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7%。受惠於臺幣貶值的匯兌利益,2025Q3 稅後淨利回升至 1,600 萬元,EPS 為 0.36 元,較上一季由虧轉盈,並較去年同期成長 16%。
- 重要發展:
- 擴廠計畫: 位於「發哥的智慧科技園區」的新廠預計於 2026 年下半年投入生產,將提升產能並有助於爭取國際 ODM/OEM 訂單。
- AI 技術能量: 2024 年榮獲數位發展部頒發「人工智慧技術服務類能量登錄證書」,證明其 AI 技術具備實際落地應用案例,如工地安全監控系統。
- 未來展望: 展望 2026 年,公司預期外銷規模將持續擴大,在新產品與新事業體挹注下,整體業績將穩定成長。產品策略將聚焦於符合政府「乾淨供應鏈」政策的高階產品,並開發次世代 AIGC 視覺代理人產品,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2. 昇銳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昇銳成立超過 38 年,長期專注於安全監控及車載安全兩大領域,並逐步從硬體製造轉型為系統整合服務商。
- 核心業務:
- 安全監控: 提供從前端攝影機 (類比/網路型)、後端錄放影主機 (DVR/NVR)、顯示螢幕到中央管理平台 (CMS) 的完整解決方案。
- 車載安全: 透過子公司「車威視科技」負責銷售,產品由母公司昇銳進行研發與生產,應用於大型車輛安全輔助系統。
- AI 系統整合: 運用 AI 演算法開發特定場域的解決方案,例如工地安全管理系統,可進行人員進出管制、安全帽與工作服辨識、危險區域偵測等。
- 策略轉型: 公司強調已不再是傳統的電子製造業,而是朝向技術服務業發展。核心技術能力圍繞三大主軸:影像處理、AI 演算法與雲端應用。此轉型旨在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擺脫純硬體製造的價格競爭。
- 全球佈局: 銷售地區以亞洲為主,約佔六至七成;美洲為次,約佔二至三成。2025 前三季美洲營收佔比提升至 37%,主要受惠於車用產品銷售成長。
3. 昇銳財務表現
- 營收:
- 2025Q3 合併營收 2.63 億元,較 2025Q2 的 2.66 億元減少 1%,較 2024Q3 的 2.76 億元減少 5%。
- 2025 前三季累計營收 8.25 億元,較 2024 前三季的 7.72 億元成長約 7%。
- 毛利率:
- 2025Q3 毛利率為 30.6%,與 2025Q2 的 31.5% 水準相近。毛利率在 2024Q4 至 2025Q1 曾因數位產品比重增加而維持在 34% 左右,後續受臺幣匯率升值影響而略有下滑。
- 營業費用:
- 營業費用率穩定,佔營收比率約在 22% 至 26% 之間。2025Q3 營業費用率為 25%,其中銷售、管理、研發費用分別佔營收 10%、7%、9%。
- 業外損益:
- 業外損益主要受匯兌影響。2025Q2 因臺幣升值認列 2,200 萬元兌換損失,而 2025Q3 受惠於臺幣貶值,認列 1,300 萬元兌換利益。
- 稅後淨利與 EPS:
- 2025Q3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1,600 萬元,較上一季的虧損 480 萬元大幅成長 449%,與去年同期的 1,450 萬元相比成長 16%。
- 2025Q3 每股盈餘 (EPS) 為 0.36 元,相較 2025Q2 的 -0.11 元顯著改善,並較去年同期的 0.31 元成長 16%。
4. 昇銳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因應政府政策與 AIGC 技術趨勢,昇銳在產品發展上採取雙軌策略,以鞏固市場地位並開拓新商機。
- 因應政府政策的產品佈局:
- 乾淨供應鏈 (透明履歷制度): 配合數位發展部政策,開發符合「加嚴式 MIT」標準的產品。此類產品將採用聯發科 (MTK) SOC 晶片,確保從元件到製程均為非紅色供應鏈,定位於中高階市場,初期將導入台灣的半導體廠房。
- 台灣韌體研發: 為消除資安疑慮,所有 MIT 產品線將全面採用台灣自主研發的韌體,不使用任何與中國相關的第三方軟體或元件。
- 次世代 AIGC 產品開發:
- 技術升級: 導入輕量化 AIGC 技術,結合零樣本 (Zero-Shot) / 少樣本 (Few-Shot) 學習模式。此舉旨在解決傳統深度學習需大量數據標註與訓練耗時的問題,加速 AI 方案的導入與部署。
- 視覺語言模型 (VLM): 開發類似「看圖說故事」的影像視覺模型,將影像內容轉換為語意文字,讓使用者能以自然語言進行影像搜尋與分析。
- 視覺代理人 (Visual Agent): 最終目標是將 NVR/DVR 升級為智慧視覺代理人,取代保全人員進行 24 小時實時監控。此系統能自動生成監控日誌,並對異常事件(如貨品掉落、人員未戴安全帽、車輛逆向行駛等)提出即時警示。此技術預計將於 2026 年陸續導入新產品線。
5. 昇銳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產能擴張: 2026 年下半年啟用的新廠將大幅提升產能,為爭取國際大型 ODM/OEM 客戶訂單提供關鍵支持。
- 研發投資: 持續投入 AI 系統整合解決方案的研發,強化在智慧交通、工地安全等利基市場的應用。
- 多元化產品: 配合新廠產能,將開發更多元化的產品線,滿足不同市場需求。
- 核心競爭優勢:
- 產品線完整: 涵蓋安全監控與車載安全所需的全系列硬體設備。
- 核心技術整合: 掌握影像、AI、雲端三大核心技術,已從硬體製造商轉型為具備 AI 落地實證能力的技術服務商。
- 在地化服務網絡: 在桃園、台中、高雄設有營運據點,並於中和設有研發中心,能為客戶提供即時的產品資訊與技術支援。
- 永續發展: 公司積極履行 ESG 責任,近期榮獲桃園市政府頒發的「淨零生活永續發展」優等獎,展現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
6. 昇銳展望與指引
- 2026 年展望:
- 營運面: 預期外銷業務將持續擴張,加上新產品與新事業挹注,整體業績可望穩定成長。
- 生產面: 新廠啟用後,產能將顯著提升,有助於爭取國際訂單,發揮更大的生產效益。
- 產品面: 將強化研發實力,特別是在 AIGC 視覺代理人等次世代產品,以滿足新廠產能並提升市場競爭力。
- 機會與動能:
- 政府標案與乾淨供應鏈商機: 國內外對資安的重視,為昇銳符合規範的 MIT 產品帶來市場機會。
- AI 應用落地: 在工地安全、智慧交通等領域的成功案例,有助於複製並擴散至更多應用場域。
- 新廠產能: 為公司承接大型專案與國際訂單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7. 昇銳 Q&A 重點
- Q: 昇銳在產業裡面有什麼樣的競爭優勢?
A: 昇銳的競爭優勢主要有三點:
- 完整的產品線:涵蓋安全監控與車載安全的所有硬體設備,並透過系統整合與 AI 元素提升附加價值。
- 核心技術能力:圍繞影像、AI、雲端三大主軸。公司已從傳統硬體製造商轉型為技術服務商,AI 技術具備實際落地應用案例,並獲得經濟部工業局專案補助肯定。
- 在地服務網絡:在桃園、台中、高雄及中和設有據點,能提供客戶即時的產品資訊、展示與技術支援服務。
- Q: 2026 年昇銳的整個展望如何?
A: 2026 年的展望分為四個方面:
- 營運展望:隨著安控產業發展,外銷規模將持續擴大,加上新產品及新事業體加入,預估業績將穩定成長。
- 生產製造:「發哥的智慧科技園區」新廠預計 2026 年下半年啟用,除提升產能外,對爭取國際 ODM/OEM 訂單有極大幫助。
- 產品發展:除了強化既有產品研發實力,將推動多元化產品策略以滿足新廠產能。
- 永續發展:將持續落實公司治理及履行社會與環境責任,近期已獲桃園市政府相關獎項肯定。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