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聯詠科技 2024 年第四季營運表現超出財測預期,主要受惠於中國手機及電視的急單與補貼計畫。展望 2025 年第一季,公司預期三大產品線將同步成長,其中大尺寸驅動 IC 因電視補貼效益,成長最為顯著。公司對 2025 全年營運抱持審慎樂觀看法,預期營收將實現年對年成長。
-
2024Q4 營運回顧:
- 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252.6 億 元,季減 9.3%,年減 7.0%,但優於原先 240 億至 250 億 元的財測。此表現主要由中國市場的手機與電視急單及補貼計畫所帶動。
- 毛利率為 39.5%,符合 37% 至 40% 的財測區間,較前一季微幅下滑 0.2 個百分點,主因為高毛利的 SoC 產品佔比下降,以及黃金等原物料成本上升。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 7.89 元。
-
2025Q1 業績展望:
- 預估合併營收介於新台幣 260 億至 272 億 元之間,季增中個位數百分比。
- 預估毛利率介於 37% 至 40% 之間。
- 預估營業利益率介於 18.5% 至 21.5% 之間。
-
重要發展:
- OLED TDDI (觸控暨驅動整合單晶片) 產品開發進度順利,預計於 2025Q1 底開始量產,客戶終端產品將於 2025Q2 上市,預期將帶來更高的平均售價 (ASP) 與毛利貢獻。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聯詠科技為全球領先的顯示驅動晶片供應商,主要業務分為「系統單晶片 (SoC)」與「面板驅動晶片 (Driver IC)」兩大類。
-
2024Q4 產品營收比重:
- 面板驅動晶片: 佔總營收 63%。
- 系統單晶片 (SoC): 佔總營收 36%。
-
2025Q1 各產品線展望:
- 大尺寸驅動 IC: 受益於中國電視市場的補貼計畫,預期將成為第一季成長最快的產品線。
- 系統單晶片 (SoC): 同樣受惠於電視相關業務的需求,預期將有季對季的成長。
- 中小尺寸驅動 IC: 雖然車用供應鏈需求放緩,但整體仍將季對季成長。其中,智慧型手機的 OLED 驅動 IC 及 平板電腦的 LCD TDDI 預期將有較強的成長動能。
3. 財務表現
-
2024Q4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 新台幣 252.6 億 元,較 2024Q3 減少 9.3%,較 2023Q4 減少 7.0%。季減主因為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淡季及年底庫存調控。
- 毛利率: 39.51%,較 2024Q3 的 39.74% 微幅下滑,主因產品組合變化與原物料成本上升。
- 營業利益率: 19.46%。
- 稅後淨利: 新台幣 48.0 億 元。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7.89 元。
-
2024 全年度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 新台幣 1,027.9 億 元,較 2023 年減少 6.9%。
- 毛利率: 40.35%,較 2023 年的 41.85% 減少 1.5 個百分點。
- 稅後淨利: 新台幣 203.4 億 元。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33.43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驅動因素: 中國市場的補貼政策與急單為 2024Q4 營收帶來支撐。公司透過供應鏈成本優化,力求維持 2025Q1 毛利率穩定。
- 挑戰因素: 季節性需求放緩及供應鏈庫存調整影響 2024Q4 營收。年度價格談判,尤其在驅動 IC 領域,對毛利率形成持續壓力。
- 庫存狀況: 截至 2024Q4,公司存貨金額為新台幣 87 億 元,較前一季減少 6.6 億 元,顯示庫存水位健康。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OLED TDDI 技術領先:
- 公司強調在智慧型手機 OLED TDDI 領域具備技術領先優勢,是少數同時掌握 OLED、TDDI 及觸控所需技術的公司。
- 新產品預期將為客戶節省成本,並為公司帶來更高的 ASP 及毛利率,成為 2025 年重要的成長動能。
-
OLED 驅動 IC 市場競爭格局:
- 在智慧型手機 OLED 驅動 IC 市場,聯詠以約 15% 的市佔率位居全球第二或第三名,僅次於三星 LSI。
- 中國競爭對手的合計市佔率仍處於中高個位數,威脅相對有限。
- 公司表示近期已從台灣同業手中贏回部分商機,預期 2025 年在 Android 手機 OLED 驅動 IC 領域將實現穩健的年成長。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OLED 滲透率提升: OLED 技術正從智慧型手機擴展至 IT 等其他應用領域。
- 高階市場復甦: 在補貼政策的帶動下,手機、電視,甚至企業用筆記型電腦等高階市場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 新興機會: 公司在 SoC 及 ASIC 領域看到新的成長機會。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2025 年成長策略:
- 掌握產業溫和復甦: 隨著整體產業需求回溫,鞏固既有產品的領導地位。
- 推動 OLED 應用: 持續受惠於 OLED 在各應用領域滲透率的提升。
- 爭取市佔率: 透過新產品(如 OLED TDDI)及更廣泛的產品組合,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 拓展 SoC/ASIC: 積極佈局新興的 SoC 與 ASIC 商機。
-
地緣政治風險應對:
- 客戶多元化: 積極拓展中國以外的業務,已在韓國及美國市場取得新客戶,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 供應鏈全球化: 過去供應鏈集中於台灣,現正逐步擴大晶圓代工及封測的供應商名單,以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體系。
- 關稅影響: 美國潛在的關稅政策影響仍不明朗。由於聯詠主要出貨給零組件或硬體製造商,而非直接銷往美國,實際衝擊需待未來幾個月政策細節明朗後才能評估。
6. 展望與指引
-
2025Q1 財務預測:
- 合併營收: 預計介於新台幣 260 億 元至 272 億 元。
- 毛利率: 預計介於 37% 至 40% 之間。
- 營業利益率: 預計介於 18.5% 至 21.5% 之間。
-
2025 全年展望:
- 公司對 2025 年全年營運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基於 2024 年的較低基期以及多項成長動能,預期將實現營收年增長。
7. Q&A 重點
-
Q: 關於 OLED TDDI 的產品規劃、競爭態勢及潛在客戶?
A: 一切按計畫進行,預計 2025Q1 底開始量產,客戶終端產品將於 Q2 上市。由於技術領先且能為客戶節省成本,預期此產品將有更高的 ASP 與毛利率。聯詠是少數掌握所有相關技術的公司之一,具備領導地位。
-
Q: 中國補貼和關稅議題帶來的動能,是否會延續到 2025 年下半年?
A: 手機業務受惠於中國補貼,但與關稅關聯不大。電視領域可能因潛在關稅受惠較多。目前評論第二季或下半年為時過早,但公司有多項自身成長機會,如 OLED TDDI 的推出。整體而言,對 2025 全年營收成長保持審慎樂觀。
-
Q: 2025 年最重要的成長動能是什麼?
A: 成長將來自多方面:首先是整體產業的溫和成長;其次是 OLED 在手機及 IT 等應用的滲透率持續提升;第三是高階手機、電視及筆電市場的復甦;第四是在 OLED 驅動 IC 等新業務上取得市佔率;最後是 SoC 和 ASIC 領域的新機會。
-
Q: 來自中國及其他供應商在 OLED DDIC 領域的競爭狀況如何?
A: 在智慧型手機 OLED 驅動 IC 領域,聯詠全球市佔率約 15%,排名第二或第三,僅次於三星 LSI。中國競爭對手的合計市佔率僅中高個位數,仍處於早期階段。近期已從台灣同業手中贏回部分業務,預期 2025 年 Android 手機 OLED 驅動 IC 業務將有穩健的年成長。
-
Q: 公司如何看待地緣政治風險(如美國總統選舉)並進行應對?
A: 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公司的策略有二:一、增加中國以外市場的業務比重,目前已在韓國和美國市場取得進展;二、擴大供應商名單,將晶圓代工與封測產能分散至台灣以外地區,以建立更平衡的供應鏈。對於潛在關稅的影響,由於公司並非直接出貨至美國,具體衝擊仍需觀望。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