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4Q4 營運表現: 第四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252.6 億元,季減 9.3%,年減 7.0%。此結果優于公司原先的財測高標。營收下滑主因為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傳統淡季,以及年底客戶進行庫存調控。毛利率為 39.51%,季減 0.23 個百分點,位於財測上緣。稅後 EPS 為 7.89 元。
- 2024 全年度回顧: 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1,027.9 億元,年減 6.9%。全年稅後淨利為 203.4 億元,年減 12.8%。全年 EPS 為 33.43 元。
-
2025Q1 展望與指引: 公司預期第一季營收將優於傳統季節性表現。主要受惠於中國大陸各省推出「舊換新」補貼政策,以及因應關稅不確定性的提前拉貨效應,刺激了電視、平板、手機及 IT 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
- 營收: 預計介於新台幣 260 億元至 272 億元 之間 (以 1 美元兌 32.5 新台幣匯率計算)。
- 毛利率: 預計介於 37% 至 40% 之間。
- 營業利益率: 預計介於 18.5% 至 21.5% 之間。
- 2025 全年展望: 對於 2025 全年,管理層表示審慎樂觀,目標是實現業績成長。成長動能將主要來自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的回溫。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 聯詠科技為全球領先的顯示相關晶片供應商,主要產品線分為三大類:中小尺寸驅動 IC、大尺寸驅動 IC 及系統單晶片 (SoC)。
-
2024Q4 產品組合:
- 中小尺寸驅動 IC: 佔營收 41%。
- 系統單晶片 (SoC): 佔營收 37%。
- 大尺寸驅動 IC: 佔營收 22%。
-
2025Q1 各產品線展望:
- 大尺寸驅動 IC: 預期將是季增長幅度最大的產品線。
- 系統單晶片 (SoC): 成長幅度次之。
- 中小尺寸驅動 IC: 預期增幅較低,主因為車用 (Auto) 產品出貨減少,但手機 OLED DDIC 及平板 TDDI 出貨增加可望部分抵銷其影響。
3. 財務表現
-
2024Q4 關鍵財務數據:
- 合併營收: 252.6 億元,季減 9.3%,年減 7.0%。
- 毛利率: 39.51%,較上季的 39.74% 微幅下滑,主因為產品組合變化 (SoC 佔比降低) 及金價成本上漲。
- 營業利益率: 19.46%,低於上季的 22.40%。
- 稅後淨利: 48.0 億元,季減 8.7%,年減 9.9%。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7.89 元。
-
2024 全年度關鍵財務數據:
- 合併營收: 1,027.9 億元,年減 6.9%。
- 毛利率: 40.35%,低於 2023 年的 41.85%。
- 營業利益率: 21.21%,低於 2023 年的 24.14%。
- 稅後淨利: 203.4 億元,年減 12.8%。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33.43 元。
-
資產負債表重點 (截至 2024Q4):
- 現金及約當現金: 487.7 億元,季增 16%。
- 存貨: 87.0 億元,季減 7%。存貨周轉天數為 61 天,較前一季減少 2 天,庫存水位健康。
- 所得稅率: 2024 年所得稅率為 15.7%,因受惠於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而降低。預估 2025 年約為 16%。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OLED 驅動 IC:
- OLED DDIC: 中國補貼政策提升消費者購買中高階手機意願,預期將帶動 OLED DDIC 的採用率。
- OLED TDDI: ASP 與毛利率均優於 OLED DDIC。客戶的第二季量產計畫維持不變。
-
系統單晶片 (SoC):
- TV/Monitor Controller: 中國補貼政策刺激大尺寸電視與高階顯示器需求,為聯詠帶來成長機會。
- 手機 MEMC ASIC (獨顯晶片): 此產品能提升中高階手機,特別是電競機種的畫質體驗。預期 2025 年採用此晶片的客戶與機種數量將會增加。
-
T-CON (時序控制器):
- 高階筆電: 聯詠處於領先地位,AI 功能的導入預期將促進高階機種需求,帶來出貨成長機會。
- 車用 T-CON: 已進入量產,未來將配合高階車款出貨成長。
-
AI 相關產品:
- 公司專注於 Edge AI 裝置。AI 手機、AI PC 的新功能預期將刺激終端換機需求。
- 現有產品線如電視、電競、安防等也陸續加入 AI 元素設計,並朝向機器視覺與智慧居家應用發展。
- DeepSeek 等模型效率的提升,將加速 AI 應用落地及 Edge AI 裝置普及,對聯詠是正面機會。
-
先進製程與 ASIC:
- 與 Arm Neoverse 平台的合作是公司 ASIC 業務的延伸,為未來客戶需求做準備。
- 公司在 Driver IC 及 SoC 產品線均有 ASIC 業務,對未來展望正向樂觀。
- 公司具備先進製程量產經驗,有能力配合客戶需求進行技術升級。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目標: 持續拓展客戶群與應用領域是公司的經營方針。營收成長與毛利率是公司經營的兩大重要指標。
- 研發投入: 為爭取客戶信賴,公司將持續精進研發技術實力,包括開發先進製程、提升產品品質及量產能力。由於研發人員增加及先進製程投入,預估 2025 年營業費用將較 2024 年增加。
- 成本控管: 公司已與各供應商協商達成共識,預期 2025 年的材料與生產成本將較 2024 年有所降低。
- 毛利率目標: 維持與提升毛利率是公司的首要目標之一。短期目標是努力維持 40% 的毛利率水準。
6. 展望與指引
-
2025Q1 展望:
- 由於中國補貼政策及關稅不確定性引發的提前拉貨,第一季營收展望優於季節性。
- 電視 (TV) 需求季對季增加,尤其大尺寸機種,面板價格亦走高。
- 筆電 (NB)、平板 (Tablet)、顯示器 (Monitor) 需求均呈現季增長。
- 手機 (Mobile phone) 需求因舊換新政策而提升,特別是中高階機種。
- 車用 (Auto) 則是需求相對較弱的應用。
-
2025Q2 及全年展望:
- Q2 展望: 由於第一季有提前拉貨效應,第二季的狀況仍需持續觀察。
- 全年營收: 公司對 2025 年營收成長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主要成長動能將視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回溫情況而定。
-
股利政策:
- 過去幾年股利發放率約維持在 80% 左右,預期今年不會有太大變動,但仍待董事會決議。
- 目前沒有增加股利發放頻率的規劃。
7. Q&A 重點
-
Q: 2025Q1 各主要終端應用的需求看法?
A: 整體而言,受中國補貼及關稅不確定性影響,消費性電子需求增加。TV、平板、Monitor 需求季對季皆向上;手機因舊換新政策需求提升,特別是中高階機種;車用需求則相對較弱。
-
Q: 2025Q1 三大產品線的營收季對季表現?
A: 三大產品線預期皆會季增長。大尺寸驅動 IC 成長幅度最大,其次是 SoC,中小尺寸驅動 IC 增幅較低 (因車用下滑,但手機 OLED 及平板 TDDI 增加)。
-
Q: 2025 年 Android 手機 OLED Driver 的成長機會?OLED TDDI 對 ASP 及毛利率的影響?
A: 中國補貼政策將提高 OLED DDIC 的採用率。OLED TDDI 的 ASP 與毛利率均優於 OLED DDIC,其客戶量產時程維持在第二季不變。
-
Q: 2024 年新增的手機客戶,2025 年營收貢獻能否增加?若客戶採用更先進製程,是否會改變供應鏈版圖?
A: 拓展客戶群是公司經營方針,增加 2025 年營收是努力的目標。聯詠已有先進製程量產經驗,有能力配合客戶需求移轉,這不會是問題。
-
Q: TV/Monitor controller 及手機 MEMC ASIC (獨顯晶片) 今年的成長機會?
A: 中國補貼政策有助於大尺寸 TV 和高階 Monitor 銷售,為聯詠帶來成長機會。手機獨顯晶片方面,預期 2025 年採用的客戶與機種會增加。
-
Q: T-CON 在高階筆電與車用領域的成長機會?
A: 聯詠在高階筆電 T-CON 處於領先地位,AI 功能將帶動需求。車用 T-CON 已進入量產,將隨高階車款出貨成長。
-
Q: 公司在 AI 相關產品的佈局與機會?DeepSeek 的推出有何影響?
A: 公司專注於 Edge AI 裝置。AI 功能將刺激換機需求。DeepSeek 等高效模型的推出將加速 Edge AI 應用普及,對聯詠是正面機會。
-
Q: Arm Neoverse 平台及 4/5 奈米先進製程的進展?ASIC 產品的中長期展望?
A: 與 Arm Neoverse 的合作是 ASIC 業務的延伸,為未來做準備。公司在 Driver IC 和 SoC 都有 ASIC 業務,展望正向樂觀。
-
Q: 新台幣對韓元匯率波動對報價與競爭力的影響?
A: 交易主要以美元計價,目前沒有影響。
-
Q: 2024Q4 毛利率位於財測上緣的原因?三大產品線毛利率趨勢?
A: 第四季毛利率較第三季微減 0.23 個百分點,主因為產品組合變動 (SoC 佔比降低) 及金價成本上漲。
-
Q: 2025Q1 毛利率指引中點較 Q4 結果稍低的原因?
A: 預期第一季毛利率與去年第四季的毛利率變化不大。
-
Q: 2025Q1 哪些產品價格壓力較大?
A: 因年度議價,Driver IC 產品面臨一些價格壓力,但公司也已執行成本降低措施來應對。
-
Q: 2025 年晶圓降價幅度趨勢?
A: 成本趨勢與供需密切相關。公司已和供應商達成共識,預期 2025 年的材料與生產成本會較 2024 年有所降低。
-
Q: 新產品推出與成本下降,毛利率是否有機會逐季回穩或回升?
A: 提升毛利率是公司努力的目標。2025 年將透過推出新產品、優化高階產品組合及成本控管來提升毛利率。
-
Q: 40% 毛利率是否為未來的參考方向?
A: 40% 毛利率是短期的努力目標,長期也會繼續努力。
-
Q: 2024Q4 業外收入增加的主要項目?
A: 第四季業外收入 7.75 億元,主要來自匯兌利益 3.54 億元及利息收入 2.97 億元。
-
Q: 2024Q4 庫存天數?2025Q1 末庫存趨勢?
A: 第四季末存貨周轉天數為 61 天。預估第一季庫存金額將較去年第四季增加,但仍屬健康水位。
-
Q: 2024Q4 營業費用增加原因?2025 年營業費用指引?
A: 第四季營業費用增加主要是研發費用增加所致。因研發人員增加及投入先進製程,預估 2025 年營業費用將較 2024 年增加。
-
Q: 2024 年所得稅率較低原因?2025 年預估?
A: 2024 年受惠於產業創新條例修正,稅率降至 15.7%。預估 2025 年所得稅率約為 16%。
-
Q: 今年股利發放率及發放頻率?
A: 過去幾年發放率約 80%,預期今年不會有太大變動,但仍待董事會決議。目前沒有增加發放頻率的規劃。
-
Q: 2025Q2 的初步看法?
A: 因第一季有補貼及關稅因素的提前拉貨,第二季的狀況仍需持續觀察。
-
Q: 2025 年營收展望及主要成長動能?
A: 對全年營收審慎樂觀。若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回溫,將對所有產品線的營收貢獻都是正向的。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