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17 全年營運表現:
- 2017 年合併稅後盈餘為 新台幣 23.71 億元,較 2016 年成長 12.37%。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 0.86 元,較 2016 年的 0.78 元成長 10.26%。
- 淨值報酬率 (ROE) 為 7.17%,資產報酬率 (ROA) 為 0.97%,雙重槓桿比率降至 106.87%,顯示公司以較低的槓桿創造了更高的獲利。
- 獲利成長主要來自於票、債券業務穩定,以及證券子公司在經紀與自營業務的突出表現。
-
2018 第一季自結表現:
- 2018Q1 自結合併稅後盈餘為 新台幣 6.01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0.07%。
- 自結 EPS 為 0.22 元。
- ROE 提升至 7.17%,ROA 為 1.00%,顯示第一季營運表現優於去年同期。
-
股利政策與展望:
- 董事會通過 2017 年度股利政策,預計配發股利 0.77 元,包含現金股利 0.65 元 及股票股利 0.12 元,大幅提高現金股利比重。若以 2018 年前三個月均價計算,現金殖利率預估可達 6% 以上。
- 公司未來將積極尋找「藍海市場」,如參與綠能融資、開發不動產授信案及推廣 FRCP (無擔保商業本票循環發行計畫)、NIF (票券發行融通機制) 等結構性產品,以提升利差與獲利能力。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國票金控旗下主要有三大子公司:國際票券、國票證券及國票創投,獲利結構以票券為核心,證券子公司貢獻度逐年提升。
-
國際票券 (International Bills Finance Corporation):
- 核心業務: 為金控最主要的獲利來源,2017 年貢獻度達 88%。業務收益結構中,票券業務佔比約 65%,債券業務約 28%。
- 市場地位: 在票券初級市場承銷業務市佔率為 24.36%,次級市場交易量市佔率為 24.48%,均維持市場前二大地位。
- 業務發展: 積極推動 FRCP 業務,2017 年底總簽約金額達 416 億元,年增 25.3%。同時,為應對市場資金寬鬆導致的利差縮減,公司轉向綠能融資及不動產授信等利基市場。
-
國票證券 (IBF Securities):
- 營運表現: 2017 年受惠於台股市場活絡,稅後淨利較 2016 年大幅成長 95.73%,對金控獲利貢獻度提升至 9.03%。
- 收益結構: 收益主要來自經紀業務 (約 70%) 及自營業務 (約 30%)。2017 年經紀業務成交量成長 62%,市佔率回升至 2.10%。
-
國票創投 (IBF Venture Capital):
- 營運表現: 2017 年獲利成長 10.94%,主要受惠於數檔成熟投資標的陸續 IPO,以及轉投資的國旺國際融資租賃獲利穩定成長。
- 2018Q1 表現突出: 因 1 月份有數檔投資部位較大的公司登錄興櫃,股價表現優異,帶動評價利益大幅提升,第一季稅後盈餘達 8,100 萬元,年增 376.47%。
-
國旺國際融資租賃 (南京):
- 業務特色: 專注於新機器設備的融資租賃,風險相對較低。2017 年底逾放比已降至 1.45%。
- 獲利能力: 歷年累計獲利在台灣金控同業中名列前三名。2017 年淨利潤較 2016 年成長 77.5%。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7 全年):
- 合併稅後盈餘: 23.71 億元 (年增 12.37%)
- 每股盈餘 (EPS): 0.86 元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7.17%
- 資產報酬率 (ROA): 0.97%
- 每股淨值: 11.68 元
-
關鍵財務數據 (2018Q1 自結):
- 合併稅後盈餘: 6.01 億元 (年增 10.07%)
- 每股盈餘 (EPS): 0.22 元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7.17%
- 資產報酬率 (ROA): 1.00%
-
驅動因素與挑戰:
- 成長動能: 證券子公司因市場交易熱絡及自營操作得宜,獲利顯著成長;創投子公司投資項目進入收成期;票券本業維持穩健。
- 挑戰: 市場資金過剩,同業競爭激烈,導致票券自保業務利差縮減。2017 年自保利差為 118.57 bps,較 2016 年的 137.20 bps 下滑。
-
重大事項:
- 復興航空授信案: 2017 年因提列復興航空呆帳準備 1.5 億元,使國際票券逾放比上升至 0.39%。該案擔保品 (ATR 飛機) 預計於 2018 年 5 月底完成處分,屆時不僅可全數收回債權,預期還可有數千萬元的呆帳準備回沖利益。
- IFRS 9 開帳影響: 依會計師規範,導入 IFRS 9 使金控淨值增加約 4.11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為因應利率市場的紅海競爭,公司策略性轉向藍海市場,鎖定綠能融資與不動產授信作為新的獲利引擎,以穩定並提升利差。
- 持續推廣 FRCP 及 NIF 等結構性產品,爭取主辦大型聯貸案的機會,創造更高收益。
-
產品更新:
- FRCP 業務: 2017 年成功主辦台灣高鐵免保證聯合承銷案,效益顯著。未來將配合基礎建設計畫,持續推廣相關商機。
- 外幣債業務: 鑑於市場利率走升,為規避評價損失,已於 2018Q1 將外幣債部位由去年同期的 150 億元降至約 85 億元。
-
市場定位:
- 國票金 P/B 比 (0.81) 及 P/E 比 (11.03) 均低於同業平均,而現金股利殖利率則高於同業,公司認為股價具備中長期投資潛力。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優化獲利結構: 在維持票券業務領先地位的同時,持續提升證券與創投子公司的獲利貢獻,使金控獲利來源更加多元化。
- 提升資金運用效率: 在穩健的資本結構下,透過較低的槓桿比率創造更高的股東回報。
- 尋求成長機會: 金控層級將持續評估併購 (M&A) 或策略合作的可能性,以開創新的成長動能。
-
競爭優勢:
- 在票券市場擁有穩固的龍頭地位與專業經驗。
- 財務結構健全,資本適足率與雙重槓桿比皆優於同業平均。
- 股利政策轉向高現金配發,對重視殖利率的投資人具吸引力。
-
風險與應對:
- 利差縮減風險: 透過開發利基市場(綠能、不動產)及高附加價值產品(FRCP、NIF)來應對。
- 利率波動風險: 密切關注市場利率動向(如 Libor 上升),並彈性調整外幣債券等資產部位,以控制潛在的評價損失。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展望: 2018 年金融市場預期將是波動較大的一年,公司將採取更具彈性的策略應對利率與匯率變化。
-
成長機會:
- 創投業務: 預期 2018 年將有多檔投資標的陸續掛牌,可望帶來豐厚的資本利得。
- 呆帳回沖: 復興航空授信案的順利解決,將帶來一次性的回沖利益。
- 證券業務: 若股市維持動能,證券子公司的經紀與自營業務有望持續貢獻穩定獲利。
-
潛在風險:
- 升息影響: 美國聯準會升息帶動 Libor 上揚,已增加美元部位的資金成本。若台灣央行升息,亦將對台幣資金成本造成影響。
- 市場競爭: 票券市場的激烈競爭仍是影響利差的主要挑戰。
7. Q&A 重點
-
Q: 2018Q1 的自保利差狀況如何?
A: 受到市場競爭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利差約下滑 8 個基點 (bps)。主要是因為部分高利率的授信案(如房貸)利率從過去的 2.3% 以上降至 2% 以下。
-
Q: 關於復興航空 5.2 億元曝險,提列 1.5 億呆帳後,5 月底處分的具體影響?
A: 處分案正在進行中,買家身份不便透露。由於擔保品(飛機)的賣價高於已提列的金額,因此確定會有呆帳回沖利益,預估金額為數千萬元,屆時逾放比也會下降。
-
Q: 簡報提及 2018Q1 獲利受外幣債影響,原因為何?目前部位規模?Libor 上揚的影響?
A: 為因應市場利率彈升,公司已主動將外幣債部位由 2017Q1 的約 150 億台幣降至目前的約 85 億台幣,以減少資本利損。Libor 上揚直接導致美元資金成本增加,美元附買回的平均成本已從去年的 1.4% – 1.5% 上升至目前的 1.9%。
-
Q: 若台灣央行下半年升息一碼 (0.25%),對利差的影響?
A: 根據過去經驗,央行升息半碼會使 NCD 利率上升約 6 個基點。因此,若升息一碼,預估資金成本將增加約 12 個基點。
-
Q: 自保餘額連續四年成長,今年的目標?
A: 自保餘額受限於淨值的 5.5 倍上限,雖然會持續成長,但成長空間已相對有限。
-
Q: 今年創投預計有多少投資案會登錄興櫃?預期成長率?
A: 預計下半年會有數家公司掛牌興櫃,其貢獻程度預期與去年下半年相當。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