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新光金控 2024 前三季營運穩健,合併稅後淨利達 177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1.38 元。儘管受壽險子公司金融商品未實現損失影響,合併綜合損益為負 117 億元,但至法說會召開時,相關未實現餘額已轉正,預計不影響未來盈餘分配。
-
核心業務發展:
- 新光人壽:調整商品結構,聚焦價值型及外幣保單,初年度保費 (FYP) 為 595 億元,年減 29%,但續期保費強勁成長 16%,使總保費收入維持穩定。負債成本持續下降至 3.88%。
- 新光銀行:放款餘額年增 8% 至 6,335 億元,稅後淨利年增 15.3% 達 47.2 億元,資產品質優於同業平均。
- 元富證券:經紀業務市佔率維持市場第六,公債次級交易與公司債承銷市佔率位居市場前二。
- 未來展望:公司將持續深耕永續金融,並將 ESG 原則融入營運決策。營運策略聚焦於穩定獲利、資源整合、數位轉型、開創利源及強化法遵風控等五大主軸,致力於提升股東權益。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新光人壽
- 業務核心:以傳統型保單為銷售重點,並將外幣保單作為策略性商品。2020 前三季外幣保單銷售達 437.2 億元,佔初年度保費比重高達 73.5%。
- 產品策略:著重銷售價值型與分期繳商品,以控管避險成本並帶動合約服務邊際 (CSM) 成長。分期繳初年度保費佔比自去年同期的 57.8% 提升至 63.4%。
- 負債成本管理:透過銷售策略調整,負債成本持續降低,自 2019 年底的 3.97% 降至 2020Q3 的 3.88%,預計年底可降至 3.85% 以下。
新光銀行
- 放款業務:2020 前三季放款餘額達 6,335 億元,較 2019 年底成長 4.6%。主要動能來自消費金融及中小企業放款,兩者均成長 6.7%。全年放款成長目標維持 6%。
- 財富管理:2020 前三季財管收入達 18.2 億元,以基金及海外有價證券為主要成長動能,手續費收入分別年增 15.6% 及 8.4%。保險商品手收佔比仍達 35.4%。
- 數位金融:積極投入數位金融領域,推出 Omni-U 數位存款帳戶,並預計於 2020 年底推出智能理財平台,以優化客戶體驗。
元富證券
- 核心業務表現:受惠於市場交易活絡,2020 前三季經紀業務收入達 31.6 億元,年增 43.4%。經紀業務市佔率 3.72%,市場排名第六。
- 市場地位:在公債次級交易與公司債承銷業務方面維持市場領先地位,市佔率分別為 6.31% 及 10.70%,均排名市場第二。
3. 財務表現
-
金控整體:
- 2020 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177 億元 (年減 12.1%)
- 每股盈餘 (EPS):1.38 元
- 合併股東權益:2,446 億元 (年增 5.3%)
- 總資產:4.25 兆元 (年增 7.0%)
- 合併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7.33%
-
新光人壽:
- 2020 前三季稅後淨利:121.9 億元 (簡報數據)
- 總投資金額:3.09 兆元
- 年化投資報酬率:4.02%
- 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3.63%,較去年同期下降 48 個基點,主因全球低利率及國際板債券贖回。
- 避險成本:2020 前三季為 2.33%,較去年同期高。
- 國內外現金股利收入:達 146 億元。
-
新光銀行:
- 2020 前三季稅後淨利:47.3 億元 (年增 15.3%)
- 淨利差 (NIM):2020Q3 為 1.21%,與前一季持平。
- 存放利差:2020Q3 為 1.61%。
- 資產品質:逾放比 0.19%,呆帳覆蓋率 669.5%,皆優於同業平均。
-
元富證券:
- 2020 前三季營業收入:48.7 億元 (年增 6.0%)
- 稅後淨利:11.9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應對: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壽險業務的經常性收益率面臨壓力。對此,新光人壽積極降低負債成本、推動外幣保單以自然避險,並尋求收益較佳的不動產及擔保放款等投資標的。新光銀行則透過增加活期存款比重以降低資金成本,並預期存放利差與淨利差將趨於穩定。
-
產品發展:
- 壽險:持續推動外幣保單及價值型商品,以穩定新契約價值利潤率。
- 銀行:聚焦投資型商品銷售,並搭配分期繳及外幣保單,維持財富管理動能。年底將推出智能理財平台,強化數位服務。
- 永續發展:新光金控將 ESG 理念融入日常營運,並獲得「企業永續報告類金融及保險業白金獎」。未來投資將更關注 ESG 相關標的。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壽險:為接軌 IFRS 17,將持續堆疊保單 CSM。資產配置將更多元化,並佈局低波動、高殖利率股票及優質不動產,以增加經常性收益。
- 銀行:在嚴謹風控下,維持全年放款 6% 的成長目標。同時,積極吸收活期存款,並透過提高資金運用效率來穩定利差。
- 金控:整合集團資源發揮綜效,致力於穩定獲利、增加淨值。
-
競爭定位:
- 透過銷售高佔比的外幣保單,有效控管匯兌避險成本。
- 銀行資產品質穩健,風控能力優於同業。
- 證券業務在特定領域(公債交易、公司債承銷)具備市場領先地位。
-
風險與應對:
- 低利率風險:透過調整壽險商品結構、降低負債成本、尋求多元化投資標的(如不動產)來減緩衝擊。
- 匯率風險:運用外幣保單進行自然避險,並視情況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以靈活調整避險策略。
6. 展望與指引
-
獲利展望:
- 新光人壽:預期國際板債券贖回壓力將在 2021 年大幅減輕,有助於穩定經常性收益。公司將持續透過投資優質不動產與擔保放款來去化資金、提升收益。
- 新光銀行:隨著存、放款利率完成重新定價,預期淨利差 (NIM) 與存放利差將持穩,甚至有機會反彈。
-
成長機會:
- 不動產投資:將積極尋找六都內地點佳且具穩定租金收益的不動產標的,目標租金報酬率至少 2.1% 以上,以提升經常性收益。
- 數位金融:銀行將推出智能理財平台,開拓新客源並優化客戶體驗。
7. Q&A 重點
Q1: 關於新光人壽經常性收益率 (recurring yield) 下降幅度較大的原因?明年是否有機會回彈?避險成本 (hedging cost) 策略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 (FX reserve) 的合適水準?
A1:
- 經常性收益率:下降主因包括 2020 年前三季國際板債券被贖回金額超過 2,000 億元,以及國內現金股利減少 6 億元。明年若利率未回升,收益率回彈機會不大,目前策略是透過投資優質不動產及固定收益資產來減緩下降壓力。
- 避險策略:傳統避險工具 (NDF/CS) 佔比仍會控制在一定水準,加上外幣保單等自然避險部位,目標避險比例維持在 70% 以上。
- 外匯準備金:沒有絕對的「足夠」水準。公司於 2020 年 7 月增提 40 億元,目前餘額約 40 多億元。未來若情況允許,不排除再申請增提,目標是讓準備金能吸收一半以上的匯損波動。
Q2: 新光銀行大部分的交易收益 (trading gain) 是否來自 OBU 債券獲利了結?在淨利差 (NIM) 下滑的情況下,為何要實現這麼多債券獲利?
A2:
- NIM 下滑:主因是國際板債券被大量贖回。
- 交易收益來源:實現債券獲利主要發生在 2020Q1 Fed 降息前。而 2020Q3 的交易收益主要來自核心持股的股息收入,約 7 億元。
- 未來展望:預期 NIM 將持穩,甚至有機會隨著存款 repricing 而反彈。
Q3: 新光人壽的所得稅利益 (tax benefit) 已持續多年,未來是否可持續?
A3: 所得稅利益主要來自外匯的未實現損失。若未來外匯未實現損失持續擴大,此情況可能持續。在金控合併稅制下,人壽的所得稅利益可與銀行、證券的應納稅額互抵。
Q4: 關於國際板債券,目前餘額及未來被贖回的壓力?新錢成本與資產負債的存續期間 (duration)?
A4:
- 國際板債券:目前部位約 4,000 億元。2020 年被贖回約 2,500 億元,預期明年被贖回的金額將大幅下降。
- 新錢成本:臺幣約 1.5%,外幣約 2.5%,下半年宣告利率調降後可能更低。
- 存續期間:目前資產與負債的有效存續期間相當接近,約在 10 至 11 年左右。
Q5: 宣告利率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利變型保單佔準備金比重?
A5:
- 宣告利率:與投資環境密切相關。明年臺幣保單的宣告利率壓力較大,趨勢上可能向下調整。
- 利變型保單比重:佔總準備金接近三成。
Q6: 不動產加碼的幅度與區域?股市投資策略?失扶險增提準備金的影響?國外投資上限降至 39% 的影響與因應?企金擔保放款的效益?
A6:
- 不動產投資:不預設加碼額度,只要有好的標的就會評估。主要鎖定六都內有即時租金收益的標的,目標租金報酬率至少 2.1% 以上。
- 股市投資:會擇時、擇股,關注 ESG 及產業趨勢向上的標的,投資方式包含覆蓋法與 FVOCI。
- 失扶險:此商品已於 2019 年底停售,且有再保機制控管風險。實際是否需增提準備金,待主管機關規定確認後才能評估。
- 國外投資上限:已調整完畢。因應策略是大力推動外幣保單(其海外投資不計入 39% 上限),並將資金轉往固定收益、不動產及擔保放款等國內資產。
- 企金擔保放款:人壽僅承作有擔保放款,收益率約 1.5% 以上,高於一般債券,有助於去化短期資金並提升收益。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