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玉山金控於 2022 年第一季法說會中揭露,儘管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公司整體放款業務仍維持強勁成長。
- 整體獲利:2022Q1 金控稅後淨利為 43.3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6.9%,EPS 為 0.32 元,ROE 為 8.86%,ROA 為 0.53%。獲利下滑主因是金融市場震盪影響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及投資評價。
-
核心業務表現:
- 放款業務:總放款年增 13%,動能主要來自中小企業放款(年增 12.2%)及外幣放款(年增 20.8%),顯示海外業務及貿易融資需求強勁。
- 淨利息收入:受惠於放款量增長及利差改善,年增 21.4%,表現穩健。
- 淨手續費收入:受市場波動影響,年減 1.9%。其中財富管理淨手收年減 10.3%,但企金手收因聯貸業務表現亮眼,年增 36.4%。
-
重要發展:
- 國際信評:獲 S&P Global 調升信用評等至 A,展望穩定。
- 海外佈局:獲主管機關核准申設日本福岡分行,並持續推動泰國曼谷、越南胡志明市辦事處的設立。
- 數位金融:與全家、PChome 合資的「全盈+PAY」正式上線,擴大支付生態圈。
- 未來展望:公司對下半年景氣與業務發展保持樂觀,預期全年手續費收入將恢復正成長。全年放款成長目標維持 7% 至 9%。升息環境下,預估 NIM 將有擴大空間。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玉山金控透過旗下子公司提供銀行、證券及創投等多元金融服務,業務發展均衡。
- 核心業務貢獻:2022Q1 獲利結構中,玉山銀行為主要貢獻來源,佔 83.3%;玉山創投及玉山證券則分別貢獻 10.1% 及 6.6%。
-
放款組合:截至 2022Q1,總放款餘額約 1.8 兆元。
- 企業金融:佔比 48.5%(其中中小企業佔 26.7%,大型企業佔 21.8%)。
- 個人金融:佔比 51.4%(其中房貸佔 25.2%,擔保個人放款佔 18.1%)。
-
手續費收入結構:2022Q1 淨手續費收入為 51.7 億元。
- 財富管理:貢獻 43.3%,為最大宗。
- 信用卡:貢獻 28.3%。
- 永續金融:積極將 ESG 融入業務,截至 2022Q1,永續相關授信已佔企業總放款餘額的 36%。產品包含綠色專案融資、ESG Linked Loan 等。
- 信用卡業務:截至 2022Q1,有效卡數達 453.3 萬張,累計簽帳金額 1,084 億元,皆位居市場前三大。今年推出無實體的「玉山數位 e 卡」,推動綠色消費。
3. 財務表現
-
2022Q1 關鍵財務數據:
- 總資產:3.29 兆元
- 淨收益:135.5 億元(年減 1.1%)
- 稅後淨利:43.3 億元(年減 16.9%)
- EPS:0.32 元
- 淨值:每股淨值 14.7 元
- NIM (銀行):1.20%(季增 2 bps)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正面驅動:放款結構優化,特別是高利差的外幣放款顯著成長(季增 10.2%),帶動淨利差(NIM)與利差(Spread)較前一季分別提升 2 bps 及 4 bps。淨利息收入年增 21.4%,表現強勁。
- 挑戰因素:因利率走升及市場波動,債券投資產生評價損失,導致「其他淨收益」大幅減少。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亦受市場氣氛保守影響而下滑。
-
資產品質:維持優異水準,優於市場平均。
- 逾期放款率 (NPL Ratio):0.15%
- 備抵呆帳覆蓋率 (Coverage Ratio):811.4%
- 2022Q1 提存金額中,約 90% 來自放款量增加的一般提存。
-
資本適足率 (截至 2021 年底):
- 金控資本適足率 (CAR):123.48%
- 銀行 BIS Ratio:13.97%
- 股利政策:董事會決議發放每股股利 1.34 元(現金 0.67 元,股票 0.67 元),尚待股東會通過。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全球經濟雖朝復甦格局,但面臨通膨、央行緊縮政策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強勁,但內需消費受疫情及物價影響需持續關注。
-
產品創新:
- 全盈+PAY:與全家便利商店及 PChome 合作推出電子支付,深化消費金融生態圈。
- 零碳信用卡:累計發行 402 萬張,全國第一。推出「玉山數位 e 卡」,進一步推廣綠色消費。
-
永續金融服務:
- 推出「企業碳排計算器」及「永續學院」等顧問式服務,協助企業進行永續轉型。
- 法金業務中,因應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節能減碳趨勢,觀察到新型節能船的國際聯貸需求增加;此外,後疫情時代的國際併購商機亦持續熱絡。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藍圖:聚焦高階顧客經營、海內外跨境業務、金融生態圈建構及 ESG 領導地位四大核心。
-
ESG 永續發展:
- 目標:成為「亞洲永續標竿企業」,並於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
-
具體承諾:
- 成為台灣首家、亞洲第二家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審核的金融機構。
- 承諾於 2035 年前全面撤出煤炭產業相關投融資,為亞洲首家做出此承諾的銀行。
- 社會責任:持續推動「玉山圖書館」計畫(已建置 168 所),並與台大合作 ESG 百年計畫,預計 10 年內在玉山國家公園種植超過 10 萬棵台灣原生樹種。
-
海外市場策略:
- 持續擴大亞洲佈局,強化東北亞網絡。已獲准設立日本福岡分行,並規劃設立泰國曼谷與越南胡志明市辦事處。
- 海外放款動能強勁,主要來自澳洲的基礎建設、東協地區的供應鏈移轉資本支出,以及台灣的貿易融資需求。
6. 展望與指引
- 放款成長:維持全年總放款成長 7% 至 9% 的目標,並將持續優化放款結構,增加外幣放款等高利差業務比重。
-
淨利差 (NIM):升息對 NIM 具正面效益。
- 利率敏感度分析:Fed 升息一碼(25 bps),預計 NIM 提升 0.7 – 0.8 bps;台灣央行升息一碼,預計 NIM 提升 6 bps。
- 全年預估:若 Fed 全年升息十碼、台灣央行升息 0.75%,預估玉山全年 NIM 可望成長 15 bps。
- 手續費收入:儘管第一季財富管理業務面臨挑戰,但顧客 AUM 仍呈雙位數成長。公司對下半年業務發展保持樂觀,維持全年淨手續費收入正成長的目標。
- 投資收益:預期下半年通膨壓力有望逐季趨緩,屆時債券評價壓力可望減輕,對投資收益改善抱持期待。
7. Q&A 重點
-
Q: 殖利率上升對債券投資損益的影響為何?第一季放款收益率提升是否與升息有關?
A: 由於債券組合包含固定與浮動利率等多種類型,難以提供精確的利率敏感度數字。2022Q1 其他收益下滑主要來自固定收益(Fixed Income)部位的評價損失。
2022Q1 的 NIM 與利差擴大,主要來自兩方面:(1) 外幣放款強勁成長(年增超過 20%);(2) 海外外幣放款的利差(Spread)顯著拉高,同時資金成本控制得宜。升息效果對第一季影響不大,預計將從六月起完全顯現。
-
Q: 今年全年的放款成長目標是否會上修?預計淨利差將擴大多少?
A: 全年放款成長目標維持在 7% 至 9%,與年初展望相同。
升息對 NIM 的影響:Fed 升息一碼,NIM 估計增加 0.7 – 0.8 bps;央行升息一碼,NIM 估計增加 6 bps。
若依市場預期(Fed 升十碼、央行升 0.75%),預估全年 NIM 有機會成長 15 bps。
-
Q: 2022Q1 其他收益(Other Income)中,因債券產生的評價損失有多少?其結構組成為何?
A: 2022Q1 其他收益的結構組成約為:股票投資損益佔 41.4%,外匯及衍生性商品(Flow & Derivatives)佔 32%,固定收益(債票券)佔 21.2%,其他減損佔 5%。
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動最大的部分是固定收益,為衰退最多的項目。
-
Q: 將部分債券部位由 FVTPL 轉至 FVOCI,對利息收入的貢獻增加多少?
A: 若比較 2022Q1 與 2021Q1,來自投資部位的淨利息收入(不含 FVTPL)約增加了 9 億元新台幣。
-
Q: 請提供 FVTPL 與 FVOCI 債券部位的存續期間(Duration)及收益率等資訊。
A: 外幣債券:平均收益率約 2.34%,存續期間約 3.71 年。
台幣債券:平均收益率約 0.37% – 0.38%,存續期間約 4.4 年。
-
Q: 年初法說會提到手續費雙位數成長,目前對全年手續費成長的預期為何?財管手收的目標以及基金、保險的業務比重?
A: 維持全年淨手續費收入正成長的目標。雖然 2022Q1 財富管理手收年減 10%,但各級距客戶的資產管理規模(AUM)仍有雙位數成長,顯示客戶資金仍在觀望,對下半年表現有信心。
因應市場波動,產品策略上已提高保險比例。目前財富管理業務中,基金與保險的收入比例調整後約為 65% 比 35%。(註:簡報者口述為 6 比 35,此處依據上下文推斷為 65% 比 35%)
-
Q: 2022Q1 的信用成本組成?全年的信用成本預估為多少?
A: 第一季的提存金額中,約 90% 是因應放款規模增長所做的一般提存。公司未提供全年度信用成本預估數字。
-
Q: 外幣放款成長的主要動能來自哪些地區或業務?
A: 主要動能來自:
- 澳洲:因 2032 年布里斯本奧運,部分基礎建設案件提前動工。
- 東協地區(如越南):受惠於美中貿易戰後的供應鏈遷廠,帶來資本性支出需求。
- 台灣:外銷訂單暢旺,帶動貿易融資業務增長。此外,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放款業務亦有不錯的成績。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