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玉山金控於 2021 年上半年整體營運表現穩健。儘管台灣 5、6 月受疫情影響,內需消費(特別是餐飲與百貨業)顯著下滑,但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科技產業帶動出口與投資動能強勁。
- 上半年財務亮點:2021 上半年自結淨收益為 280.2 億元,稅後淨利為 102.5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5.8%。EPS 為 0.81 元,ROE 為 10.96%。
- 資產規模再創新高:金控總資產於 2021 年 6 月正式突破 3 兆元,繼 2010 年破 1 兆、2017 年破 2 兆後,達成新的里程碑,顯示公司規模持續快速成長。
-
核心業務動能:
- 放款業務:上半年總放款年增 7.7%,其中中小企業 (SME) 放款成長 15.5%,動能強勁。
- 手續費收入:淨手續費收入達 104.1 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 6.0%,主要由財富管理及證券經紀承銷業務帶動。
- 資產品質:資產品質維持優異水準,逾期放款率 (NPL Ratio) 自 0.19% 降至 0.17%,備抵呆帳覆蓋率達 703.2%。
- 未來展望:公司將持續聚焦於數位轉型、ESG 永續金融及整合平台三大策略主軸。管理層預期,下半年整體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玉山金控主要獲利來自銀行子公司,證券子公司上半年表現突出。
-
子公司獲利結構 (2021 上半年):
- 玉山銀行:貢獻金控獲利 86.5%。
- 玉山證券:貢獻 8.9%,受惠於市場交易活絡,稅後獲利年增 233%,表現亮眼。
- 玉山創投:貢獻 4.6%。
-
淨手續費收入組合 (2021 上半年):
- 財富管理:佔比 46.6%,為最主要貢獻來源。
- 信用卡:佔比 26.5%,受疫情影響,簽帳金額及手收表現較預期疲弱。
- 證券經紀及承銷:佔比 18.3%,年成長達 92.9%。
-
放款業務組合 (截至 2021Q2):
- 企業放款與個人放款佔比均衡。
- 企業放款:中小企業 (SME) 放款佔總放款 27.2%,大型企業佔 20.9%。
- 個人放款:房貸佔 25.1%,個人有擔保放款佔 18.5%。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1 上半年):
- 淨收益:280.2 億元 (年減 3.2%)
- 稅後淨利:102.5 億元 (年增 5.8%)
- EPS:0.81 元
- ROE:10.96%
- ROA:0.69%
- 每股淨值:15.32 元
-
存放款結構:
- 總放款:上半年成長 2.4%,其中 SME 放款成長 4.9%。
- 總存款:上半年成長 0.7%,其中台幣活存年增 15.1%,外幣存款年增 9%。
- 存放比:整體為 66.6%;台幣為 85.8%,外幣為 29.2%。
-
利差與資產品質:
- 淨利差 (NIM):2021Q2 為 1.18%,較前幾季微幅下滑,主因資金運用於收益率較低的投資部位。
- 存放利差 (Spread):2021Q2 為 1.33%,因存款成本控制得宜而回升。
- 逾期放款率 (NPL Ratio):截至 6 月底為 0.17%,優於市場平均的 0.21%。
-
資本適足率 (截至 2021Q2):
- 金控資本適足率 (CAR):134.29%
- 銀行 BIS Ratio:14.85%
- 銀行 Tier 1 Ratio:12.46%
-
成本效率比 (Cost-Income Ratio):
- 2021 上半年為 57.3%,較去年同期 58.1% 有所改善,主因核心系統轉換專案費用高峰已過,及行銷費用控管得宜。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總體經濟趨勢:全球經濟呈現不均勻復甦,歐美因疫苗施打率提升而帶動成長,台灣則受惠於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需求熱絡,出口創同期新高。主計處預估 2021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 5.46%。
-
數位金融發展:
- 玉山金控持續投入數位發展,行動銀行活躍客戶數年增 21%。
- 疫情加速顧客行為改變,財富管理業務透過線上會議 (Webex)、客製化服務等數位模式,降低實體接觸限制的衝擊。目前已有 76% 的理財交易透過數位通路完成。
-
信用卡業務:
- 受疫情影響,百貨、餐飲及旅遊消費銳減,上半年信用卡手收不如預期。
- 業務重心轉向線上與數位支付,如 PChome 聯名卡及玉山 Wallet,以維持顧客黏著度。
-
國際獎項肯定:
- 玉山榮獲《The Asian Banker》「亞太區最佳房貸產品」、Asiamoney「台灣最佳 SME 銀行」與「台灣最佳私人銀行」等多項大獎,綜合績效獲國際肯定。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三大主軸:
- 數位轉型:以資訊系統為神經,AI 為大腦,整合科技提供顧客最佳服務體驗。
- ESG 永續經營:積極將 ESG 融入核心業務,發展綠色金融。
- 風險管理:在快速成長的同時,維持優異的資產品質。
-
ESG 發展進程:
- 環境面:承諾 2030 年前國內據點 100% 使用再生能源,並於 2050 年前成為淨零碳排銀行。
- 社會面:積極支持產業紓困,核貸金額為民營銀行第一名。
- 治理面:董事會下設永續發展委員會,完善 ESG 管理機制。
-
成本管理計畫:
- 推動為期三年的成本管理計畫,目標將成本效率比短期降至 55%,長期目標為 50-52%。
- 董事長提出「黃金比例」原則:獲利成長率 > 營收成長率 > 費用成長率。
-
客戶經營策略:
- 透過組織改造深化「金三角」服務模式,以客戶為導向,提供存款、放款、理財、保險等全方位金融服務。
- 利用數據分析進行客群經營,例如將資產 300 萬以下的客戶,透過數位服務提升其資產管理規模 (AUM)。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獲利:管理層認為獲利谷底已過 (2020Q4),目前趨勢穩定向上,預期 2021 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 放款成長:預估 2021 全年放款成長率可達 8% 至 10%。下半年在國內外法人金融及個人金融業務帶動下,成長動能將回升。
-
手續費收入:
- 財富管理:預期下半年表現優於上半年,全年成長目標為 5% 至 10%。
- 整體手續費:目標 2021 全年達到高個位數 (high single-digit) 或以上的成長。
- 淨利差 (NIM):管理層未提供具體指引,但表示未來將更著重於非利息收入的成長,例如透過金融交易 (TMU) 業務,與客戶共同創造價值,以彌補利差壓力。
- 資產品質:預期 NPL ratio 將維持在 0.17% 附近水準,未見到重大警訊。
7. Q&A 重點
-
Q1:上半年放款成長似乎較緩慢,下半年是否會回升?主要成長動能來自哪些部門?
A:上半年因匯率及大型專案融資延遲等因素影響,但 5、6 月已大幅回溫。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無論是法金的綠色金融、海外平台業務,或是個金的房貸剛性需求,下半年皆有成長空間。預估全年放款成長可達 8% 至 10%。
-
Q2:財富管理業務中,銀行保險、基金的佔比為何?下半年信用卡及財富管理手續費展望如何?
A:
- 財富管理:上半年基金、精品、保險的營收佔比約為 65 : 15 : 20。受惠於全球市場復甦,下半年展望正向,預期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成長目標為 5% 到 10%。疫情雖帶來短暫衝擊,但公司已透過數位服務模式(如視訊會議、客製化產品)克服,並透過組織改造深化客戶關係。
- 信用卡:上半年受疫情嚴重影響,消費緊縮。下半年表現需視疫情控制及疫苗施打狀況,期望第四季在百貨週年慶及電商購物節帶動下回溫,但目前狀況仍不明朗。
-
Q3:市場上出現「先買後付 (Buy Now, Pay Later)」的商業模式,對信用卡業務影響多大?
A:此模式類似信用卡既有的分期付款功能。雖然電子支付業者積極發展,但信用卡支付的便利性與普及性仍具優勢,評估短期內衝擊有限。玉山自身也持續研究分期付款產品,利用資訊進行風險管理與定價。
-
Q4:下半年及全年的信用成本目標為何?第二季呆帳費用 6.7 億元,是否有大額個案?
A:
- 資產品質控制良好,預期全年 NPL ratio 將維持在目前約 0.17% 的水準。
- 第二季的呆帳費用主要來自單一少數個案,為短期性影響,後續處理完畢將轉為正常。
- 整體而言,無論是法金或個金(含紓困貸款),資產品質均維持穩定,未出現惡化跡象。
-
Q5:本季 NIM 持續下滑但 Spread(存放利差)回升,未來趨勢為何?
A:
- Spread 回升主因存款利息費用控管得宜。
- NIM 下滑則是因為大量台幣資金流入,在放款需求未能完全吸收下,多餘資金需配置於市場利率較低的投資部位,拉低了整體資產收益率。
- 未來策略將強化非利息收入,如金融市場操作 (TMU) 等業務,以平衡 NIM 的壓力。
-
Q6:上半年債券配置情形及下半年策略為何?
A:策略上會持續減少帳列於損益表 (FVPL) 的部位,以降低市場波動造成的評價影響,並增加穩定配息、帳列於其他綜合損益 (OCI) 的債券部位。整體配置朝向穩健發展,待未來利率回升時再進行調整。
-
Q7:目前資金運用美元與台幣比重?海外債券殖利率水準及投資存續期間 (duration)?
A:
- 資金配置中,外幣佔比約 35%。
- 因增加了較長天期的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 (duration) 從過去約 1.5 年拉長至約 3 年。
- 整體證券投資平均收益率約在 2% 多。
-
Q8:目前 CET1 水準?上半年 Tier 1 下滑原因?
A:
- CET1(第一類普通股權益資本比率)約為 10.9%。
- Tier 1 下滑主因是銀行上繳現金股利給金控所致。
-
Q9:第二季 CI Ratio(成本效率比)下滑的原因為何?
A:主因有二:(1) 去年同期有核心系統轉換專案的高峰費用,今年此項支出已大幅減少;(2) 行銷費用有做控管。公司正執行三年的成本管理計畫,將持續精進費用控管。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