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玉山金控於 2021 年 2 月 22 日舉行 2020 年第四季法人說明會。儘管 2020 年全球經濟動盪,公司在多項業務指標上仍表現優異。
- 整體獲利:2020 年全年金控自結淨收益為 562.5 億元,年增 3.2%。然而,稅後淨利為 180.2 億元,年減 10.4%,主因放款成長帶動提存費用增加。全年 EPS 為 1.43 元,ROE 為 10.17%,在金控同業中排名第三。
-
核心業務表現:
- 存放款:總放款年增 12.3%,總存款年增 19.4%,成長動能強勁。
- 手續費收入:全年淨手收達 198.3 億元,年增 5.9%,連續 12 年正成長。其中財富管理手收年增 9.3%,創下歷史新高。
- 信用卡:全年簽帳金額淨增量市場第一,總額約居市場第二。
- 資產品質:資產品質維持穩健,年底逾期放款比率 (NPL ratio) 為 0.19%,備抵呆帳覆蓋率為 656.3%,皆優於市場平均。
-
數位與永續發展:
- 成立數位品牌 e.Fingo,整合線上產品與服務,數位活躍顧客成長超過 20%。
- 在 ESG 領域表現卓越,連續七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 (DJSI),並為國內唯一連續四年獲 MSCI ESG AA 評等的金融業。
- 2021 年展望:公司預期 2021 年全球及台灣經濟將持續復甦。經營目標包括放款成長 high single-digit (高個位數),存放利差 (spread) 有望持續改善,淨利差 (NIM) 已於 2020Q4 觸底,預期 2021Q2 後回升。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玉山金控獲利主要來自銀行子公司,佔比超過九成。證券與創投子公司在 2020 年亦有亮眼表現。
- 子公司獲利結構:根據簡報,2020 年金控獲利 90.7% 來自玉山銀行。玉山證券稅後淨利年增 82.5%,玉山創投年增 699.8%,表現突出。
-
銀行業務組合:
- 淨收益結構 (2020 全年):淨利息收入佔 37.9%,淨手續費收入佔 35.3%,金融交易及其他收入佔 26.8%。
- 淨手續費收入結構 (2020 全年):主要貢獻來自財富管理 (46.5%) 及信用卡 (32.7%)。財富管理業務受惠於基金銷售動能,手收達 92.2 億元,創歷史新高。
- 放款結構:截至 2020 年底,總放款達 1.6 兆元。企業金融與個人金融佔比均衡,其中中小企業 (SME) 放款佔 26.6%,房屋貸款佔 25.3%。
- 存款結構:總存款達 2.4 兆元。台幣活期存款年增 24.4%,外幣存款年增 14.2%,顯示資金成本結構持續優化。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0 全年):
- 總資產:2.97 兆元。
- 淨收益:562.5 億元 (年增 3.2%)。
- 稅後淨利:180.2 億元 (年減 10.4%)。
- EPS:1.43 元。
- ROE:10.17%。
- 每股淨值:14.44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放款業務的強勁成長 (年增 12.3%),特別是中小企業放款 (年增 17.3%) 與個人消費貸款 (年增 15.7%)。此外,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年增 9.3%,亦為重要貢獻。
- 獲利挑戰:稅後淨利下滑主因是提存費用增加。管理層說明,2020 年淨提存 32.25 億元,大幅高於 2019 年,其中約 21.7 億元 來自因應放款成長而需提列的法定準備。
- 成本效率:2020 年成本效率比 (Cost-Income Ratio) 為 58.1%,較前一年度上升,公司表示 2021 年將採取更多費用控管措施。
-
資本水準:
- 金控資本適足率 (CAR):136.54%。
- 銀行資本適足率 (BIS Ratio):15.68%,其中 Tier 1 Ratio 為 13.03%,資本水準維持強健。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經濟展望:管理層引用 IHS Markit 預估 2021 年全球經濟成長 4.5%,及主計總處預估台灣經濟成長 4.64%,認為整體景氣循環向上,有利於銀行業務發展,特別是企業金融。
- 數位金融:成立數位品牌 e.Fingo,透過會員機制整合線上產品與服務,提升顧客體驗。數位活躍顧客年成長超過 20%。
- 永續金融 (ESG):玉山金控積極推動 ESG,發行綠色債券的檔數與規模均為市場第一,並發行超過 260 萬張零碳信用卡,目標於 2025 年流通卡全面轉為零碳卡。
-
產品發展:
- 財富管理:2020 年產品組合轉向基金,基金與保險的手收佔比約為 65:35 (2019 年為 55:45)。未來將持續推廣 ESG 主題基金,並在高資產客群的資產傳承與保障型保單上著力。
- 信用卡:2020 年簽帳金額淨增量市場第一。然因疫情影響海外消費,加上部分高回饋虛擬卡費用較高,淨手收面臨壓力。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組織轉型:配合核心系統改造,進行組織調整,轉型為以顧客為導向 (customer-oriented) 的組織,利用科技力量提升營運效能。
- 放款策略調整:2021 年放款重心將從個人金融微調至企業金融,特別是外幣放款與貿易融資,以平衡成長結構。消費金融將因應政府房市政策,成長速度將放緩,並重質於量。
- 存款策略:2020 年底存款大幅流入影響 NIM,2021 年將調整存款政策,追求更有效益的資金運用,預期存款成長將放緩至 middle single-digit (中個位數)。
-
競爭優勢:
- 卓越的資產品質:NPL ratio 長期優於市場平均,顯示風險控管能力佳。
- ESG 領導地位:在永續金融領域建立品牌形象,連續多年獲國內外大獎肯定,有助於吸引重視永續發展的客戶與投資人。
- 穩固的業務基礎:在財富管理、信用卡及中小企業放款等領域均具備市場領先地位。
6. 展望與指引
-
2021 年財務指引:
- 放款成長率:預估為 high single-digit (8% 至 9%)。企業金融及外幣放款將是主要成長動能。
- 存款成長率:預估為 middle single-digit。
- 存放利差 (Spread):預期將延續 2020Q4 的上升趨勢,從 1.30% 的水準微幅向上。
- 淨利差 (NIM):2020Q4 的 1.22% 應為底部,預期 2021Q1 持平,Q2 起有機會回升。
- 呆帳費用 (Credit Cost):預期 2021 年的淨提存金額將低於 2020 年。
- 手續費收入:財富管理手收預期有 single-digit (個位數) 成長。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全球經濟復甦帶動企業投資與貿易融資需求;台灣經濟基本面穩健。
- 風險:疫情與疫苗接種進度、美中關係後續發展、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
7. Q&A 重點
-
綜合多家法人提問 (元大、臺新、Morgan Stanley、JP Morgan 等)
-
Q1: 請問 2021 年各項經營數據預期目標?(如放款成長率、手續費成長率、NIM、Spread、呆帳費用、成本效率比等)
A:
- 放款成長:預估為 high single-digit (8% 至 9%)。
- 存款成長:預估為 middle single-digit,不會像 2020 年高達 19.4%。
- Spread (存放利差):2020 年底已回升至 1.30%,主要因資金成本控制得宜,預期 2021 年仍有持續上升的可能。
- NIM (淨利差):2020Q4 的 1.22% 已是底部,主因年底存款大量流入,資金暫時停泊於低收益資產。預期 2021Q1 持平,Q2 有機會上升。
- Credit Cost (呆帳費用):2020 年淨提存 32.25 億元,其中 21.7 億元是因放款成長所致。預期 2021 年放款成長放緩,整體淨提存金額會比 2020 年低。
-
Q2: 若今年經濟展望比去年樂觀,為何放款成長率目標比去年保守?2021 年放款重心為何?(瑞士信貸、統一、日盛等)
A:
- 成長結構調整:2020 年放款成長 12.3%,主要由個人金融驅動 (成長 15.7%)。2021 年將進行平衡,個人金融因基期已高且配合政府房市政策,成長將放緩。
- 成長重心轉移:經濟景氣好轉對企業金融 (Corporate Banking) 影響更大。2021 年的成長重心將轉向企業金融與外幣放款,特別是因應台商回台投資、綠能產業及跨境佈局的資金需求。
-
Q3: 第四季 NIM 下降但 Spread 上升的原因?今年銀行利差是否還有好轉空間?(多家法人提問)
A:
- 原因:Spread 反映存放款利差,因資金成本下降而上升。NIM 則包含所有生息資產。2020Q4 存款成長速度過快,多餘資金為求穩健,大多用於購買收益率極低的央行可轉讓定期存單 (NCD),拉低了整體資產收益率,導致 NIM 下降。
- 展望:2021 年將調整存款策略,提高資金運用效益,因此判斷 NIM 在第四季已觸底,未來有回升空間。
-
Q4: 2020 年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的產品分佈 (基金/保險)?2021 年的展望與預期產品分佈?(多家法人提問)
A:
- 2020 年分佈:基金與保險的手收佔比約為 65:35,相較 2019 年的 55:45,基金佔比顯著提升。
- 2021 年展望:預期市場持續寬鬆但波動加大,將更著重顧客資產配置。基金方面,核心部位為高收債與新興市場債,衛星部位則佈局科技、新能源等題材,並推廣 ESG 基金。保險方面,因應法規變化,將著重於高資產客戶的保障型與傳承型保單。預期 2021 年基金與保險佔比約落在 6:4 至 7:3 之間,基金仍為大宗。
-
Q5: 去年第四季信用卡淨手收成長趨緩原因?2020 年毛手收成長但淨手收衰退原因?2021 年展望?(KGI、Morgan Stanley 等)
A:
- 原因:
- 部分高回饋的虛擬卡在下半年快速成長,導致行銷費用增加,侵蝕淨手收。
- 毛手收成長,但淨手收衰退,反映成本費用增加。
- 2021 年展望:
- Q1 挑戰大:去年 Q1 尚有大量海外旅遊消費,基期較高。今年因邊境未解封,海外手收銳減,預期 Q1 淨手收可能微幅衰退。
- 後續展望:寄望疫苗接種後邊境解封,若海外消費恢復,Q2、Q3 後淨手收有望轉為正成長。
- 原因:
-
Q1: 請問 2021 年各項經營數據預期目標?(如放款成長率、手續費成長率、NIM、Spread、呆帳費用、成本效率比等)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